健康是中小学心育课堂的核心取向

2021-12-04 18:38夏心军
江苏教育 2021年93期
关键词:心育心理品质心理健康

夏心军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以下简称“心育课堂”)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阵地,健康是其核心取向。这里的“健康”是指学生的心理及反应正常。因此,心育课堂要帮助学生实现认知正确、情感安全、意志合理、行为恰当,以良好的心态对待学习与生活。

首先,健康是心育课堂的基本要求。一是主体参与。心育课堂如何实施一直是当前学界和一线心理健康教师研究的热点话题。有的教师按照学科教学的习惯教授心理健康知识,有的教师将心理健康教育转变为道德说教,忽视了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需要。心育课堂应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感悟和发现,教师要基于教学需要和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科学地选择教学方式,指导学生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分享心理体验,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二是情感安全。要确保心育课堂有生理和心理的安全保障,通过有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心理调节方式,优化心理品质,培养健全人格。

其次,健康是心育课堂的重要表征。一是认知正确。心育课堂的认知应趋于客观真实,引导学生学会对事件或现象进行科学理解,不夸大、不歪曲客观现实;同时,要指导学生形成恰当的对人、对事的态度,不能简单用“对”与“错”进行评判和要求,既要有自己的主观参与和判断,也要尊重他人的需求、遵守社会准则,形成正确的心理判断和价值选择。二是适应良好。心育课堂要指导学生做好应对学习和生活的准备,帮助学生调适自己的状态,改善人际交往方式,提升自信心。

最后,健康是心育课堂的根本任务。一是意志合理。心育课堂不是专业的心理辅导,更不是单纯的思想品德教育,而是要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帮助学生积极面对学习与生活中的困难与障碍,克服盲从、犹豫不决或者冲动,在实践活动中权衡利弊、选择合理的目标并坚持实践。二是行为恰当。心育课堂不仅要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理解健康心理对成长的意义,在学习和生活方面能够调整自己的行为。

猜你喜欢
心育心理品质心理健康
普通高中家长积极心理品质培养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心育课程资源建设的区域实践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高校冬季体育教学与学生心理品质的塑造
山区学校心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互联网+”背景下云南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