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教师自我表露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效果

2021-12-04 18:38王佳权
江苏教育 2021年93期
关键词:悦纳教育课师生关系

王佳权

一、自我表露与教师自我表露的含义

1.自我表露。

自我表露的概念最早由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西尼·朱拉德于1958年提出。他认为,一个人对他人表达个人信息并使他人了解自己的过程就是自我表露,即告诉别人关于自己的信息,真诚地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觉的过程。

2.教师自我表露。

教师自我表露是教师这一群体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自我表露,其过程与职业劳动有着紧密的联系,具有情景独特性。我国学者武婷婷将教师自我表露界定为: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把自己的想法、感受、个性、经历这类私人信息,以及对对方或其他人、事的评价、感受等以口头诉说等形式透露给学生的行为过程。[1]

二、运用教师自我表露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效果的可行性分析

1.教师自我表露能更好地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是决定课堂情感的主要因素。[2]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因而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有赖于教师的主动构建。Bochner和Kelly的研究显示,自我表露是构成沟通能力不可缺少的要素。[3]国内的研究也表明,有自我表露的教师比无自我表露的教师更受学生欢迎。[4]这充分说明,教师自我表露是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的有效途径。可见,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教师自我表露能有效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进而使得师生在课堂教学中产生轻松、愉悦的心理感受,师生关系进入良性循环,课堂教学效果自然而然得到提高。

2.教师自我表露能有效地调节课堂气氛。

韩二敏指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若能恰当地运用自我表露,则能有效地调节课堂气氛,对课堂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5]冯佩佩认为,策略性地运用自我表露对促进学生更积极地参与课堂讨论有很大影响。[6]武婷婷的研究显示,教师自我表露不仅有助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还能营造良好的课堂交际氛围,促进学生的理解和认知性学习等,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7]可见,恰当的教师自我表露能够通过调节课堂气氛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3.教师自我表露能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学习兴趣与课堂教学效果密切相关。有关研究表明,教师自我表露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8]

综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课与其他课程有着共同的特点,恰当的教师自我表露有助于教学效果的达成和提高;同时,心理健康教育课又是一门特殊的课程,其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的特殊功能使得教师自我表露的运用能够发挥更加独特的作用。因而,运用教师自我表露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效果是完全可行的。

三、运用教师自我表露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效果的实践探索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自我表露是一个常见的现象。但是,并非所有的教师自我表露都会产生积极的效果,也并非随时随刻运用教师自我表露都是恰当的。在课堂教学的不同环节,教师自我表露的运用有着不同的意义和价值。

1.教师自我表露促进学生迅速融入课堂。

在一堂课即将开始时,教师总是希望学生能够尽快地从其他事务中脱离出来,投入课堂。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实现这个目标呢?教师自我表露可以很好地发挥作用。

例如,在给新生上第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时,教师将第一课的课题定为“有缘相识”。在这一节课的前半部分,教师先做了一个比较全面深入的自我介绍,内容涵盖出生、学习、工作各阶段,并留给学生自由提问的时间,对学生的提问尽量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这种“和盘托出”式的自我表露能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对任课教师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给学生带来一种“无防御”的感受,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开放,为增进信任、促进学生积极投入课堂奠定良好的基础。

2.教师自我表露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活动示范。

心理健康教育课以活动为主。但是,课堂上常出现学生活动流于表面或无法全身心地投入活动等情况。针对这一问题,恰当的教师自我表露可以为师生提供帮助。

例如,在执教心理健康教育课“认识独一无二的自己”时,教师设计了“小小动物园”活动,要求学生选择一种动物代表自己并阐述理由。为避免学生在活动中的选择和阐述流于表面,教师先将自己的选择分享给学生:“我选择蜗牛代表我自己,因为蜗牛虽然爬得慢,但它一直在前进,并且一定会在走过的路上留下痕迹。”这样的教师自我表露不仅给学生以基本的示范,而且将活动的意义提升到了一定的高度。

3.教师自我表露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心理健康教育课虽然并不强调知识的传授和识记,但作为一门课程,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仍是教学的目标之一。恰当的教师自我表露可以使学生对相对抽象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有更透彻的理解,也能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科学性有更高程度的认可。

例如,在执教心理健康教育课“认识自我,悦纳自我”时,为了说明“正确的自我意识”与“悦纳自我”的含义及二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教师用自己举例:“我的身高是160cm,我也认为自己只有160cm,这就是‘正确的自我意识’;虽然我的身高只有160cm,但我并不因为自己的身高而自卑,这就是‘悦纳自我’;有‘正确的自我意识’并不意味着一定能够‘悦纳自我’,如果我明知自己的身高只有160cm,却耿耿于怀,就不能说做到了‘悦纳自我’。”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常通过举例说明的方式对相关问题或知识点加以说明和解释。如果所举之“例”是教师的自我表露,其效果就变得不一样了。一方面,身边的例子对学生的说服力更强;另一方面,教师的例子也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因而,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适当的教师自我表露对于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着积极的作用。

4.教师自我表露激发学生进行总结思考。

课堂小结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课接近尾声时,对课堂内容进行归纳梳理不仅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也有助于教师总结教学中的“得”与“失”,促进教学反思与创新。因此,课堂小结阶段的教师自我表露更具有意义和价值。

例如,在执教心理健康教育课“自我体像”时,教师在课堂小结时进行了如下表述:“同学们,从备课到上完这节课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体像烦恼’一直伴随着我,有些烦恼或许需要用一生的时间来克服。这节课,大家的总体表现很好,参与积极性很高,也真诚地分享了自己的经历和体验,但有少数同学在发言中没有使用文明用语,希望今后注意。”此类教师自我表露一方面能使学生对教师的收获和感悟产生共鸣与触动,进而产生新的收获与感悟,另一方面还能促使学生对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和表现进行总结和反思,进而不断改善课堂表现。

当一节课结束时,教师经常会问学生“这节课学到了什么”“这节课的收获或感受是什么”。然而,教师和学生都是课堂教学的主角,教师的感受和体会同样应该被关注,特别是应该被学生关注并感受到。教师只有真诚地表达和分享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所思、所悟、所感,才能更好地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从这个角度出发,教师自我表露无疑是最佳的方式。

猜你喜欢
悦纳教育课师生关系
将政策的优势落到实处——“双减”政策下师生关系的现实重构
劳动教育筑未来——吉安市初中劳动教育课例展示活动有感
中国传统书院师生关系的构建、特征及价值
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双向奔赴
悦纳自己
省长上了一堂“教育课”
余清臣:建构现代师生关系的公共性
荦然青春
北京现代悦纳正式发布
悦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