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中生代
——追寻恐龙足迹

2021-12-04 08:52邢立达
晚晴 2021年10期
关键词:足迹莲花脚印

文 邢立达

贵州有丰富的古生物资源,其中最著名的是海洋爬行生物,比如贵州龙、鱼龙等,此外侏罗纪、白垩纪时代的恐龙化石、恐龙足迹都曾在贵州被发现过,可以说在整个漫长的中生代时期,整个贵州都活跃着繁茂的古生物动物群。

恐龙足迹学是非常有意思的领域。恐龙化石是恐龙死后留下的,而恐龙生前做了什么,往往很难从恐龙骨骼化石上得到结论,但是恐龙足迹恰恰相反,它可以反映恐龙生前的故事,比如恐龙可以走多快,恐龙当时在做什么等等。目前,研究恐龙足迹的专家全世界不足100人,中国仅有2至3人。然而,恐龙足迹资源却十分丰富,在我国除了福建、广西、青海、台湾、香港、澳门,其它地区都发现过恐龙足迹化石。

贵州“鬼手印”

根据足迹化石,我们可以推论恐龙当时在做什么,这和调查犯罪现场非常相似。足迹鉴定是非常重要的物证,在刑事侦查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恐龙足迹鉴定也是如此,这需要给恐龙足迹翻模,测量足迹的各处长度,包括每个趾头的长度和宽度、趾间角的大小等等。

蜥脚类恐龙的足迹可以大到一个成年人完全坐进足迹的“凹坑”。例如自贡发现的恐龙动物群,包括蜀龙、马门溪龙、峨嵋龙等,这类恐龙从体型6米到50米不等,是地球上曾经生活过的最大的陆生动物,它的体长和体积已经接近了地球所能生活的最大动物的上限。如果再大的话,在陆地上其惊人的体重就会把腿压垮,它就必须到水里借助浮力生活。

很多的恐龙足迹会组成一道行迹,这些行迹往往都朝着同一个方向并且保持平行,这表明了一个在古生物学里非常重要的行为学特点,即这类恐龙是群居的。平行的行迹表示动物是群居的,因为群居动物一起往前走,它们之间的距离是相对一致的。人类可以用机械随意改变地球样貌,比如砍伐森林修路,但在漫长的生命史上,蜥脚类恐龙的出现,是除了人类之外的其它动物群,第一次具备了改变大自然环境的能力。一群体长大约50米的恐龙,它们一起往前走,仿佛军队一样,一边啃食周围的植物,很快就将整片森林夷为平地,它们路过的地方可能寸草不生。

恐龙足迹与恐龙化石“水火不容”,有恐龙化石的地方就不会有恐龙足迹,有恐龙足迹的地方也不会有恐龙化石。这是因为,恐龙骨骼化石和足迹化石的形成需要不同的条件。恐龙死后,遗体在较短时间内被水流冲到湖底或河道中间沉积下来,等泥沙覆盖,才有可能形成恐龙骨骼化石。而恐龙足迹化石的形成,需要恐龙在沙滩或湿软泥土上留下足迹,且较长时间内没有被水流冲刷而得以固化,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条件。正是由于这种“水火不容”的关系使得恐龙足迹尤为重要。我们对整个四川盆地及贵州附近区域内侏罗纪时代的恐龙,可以说是十分了解,但在侏罗纪之后的白垩纪,时间跨度非常大的一个时期内,整个西南发生了什么?还有没有恐龙?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科学家都不敢妄下定论。直到古生物学家在西南展开了田野调查,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发现了上千个恐龙足迹,表明在白垩纪时期,西南地区有恐龙生活且种类十分丰富。

在没有发现恐龙化石的地方,恐龙有没有存在过?骨头学家说:我们不知道。足迹学家却说:如果发现了一块骨骼化石,绝大多数人很难根据一块孤立的骨头来判断这是哪一种恐龙留下来的,但恐龙足迹不会,只要有足迹,恐龙的大类便可以在几秒内确认下来。蜥脚类恐龙的足迹呈圆形,好比一个浴缸或坑,肉食性恐龙的足迹好比一个鸡爪,鸟脚类恐龙的爪子较钝,足迹像叶子一样。不同种类的恐龙,其足迹区别很大,因此我们可以迅速判断该区域在亿万年前生活过的恐龙种类,可以快速重现此地的古环境、古生态、古生物组成,这是恐龙足迹的魅力所在。

根据中国恐龙足迹化石分布图可知,在西南、西北、华北地区,恐龙足迹分布较多,近几年在新疆、西藏做的大规模考察,也发现了很多恐龙化石、恐龙足迹化石。而这些地方恰好是恐龙时代地层沉积物露头较多的地方。在植被丰富的地区,地层通常很难冒头,也就很难发现恐龙化石和足迹。

古人看过恐龙足迹吗?可以说,古人看过但并不知道那是恐龙留下的足迹,因此,许多神话传说就和恐龙化石、恐龙足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同斯坦福大学东方古典系合作,试图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找到恐龙的线索。在很多文学作品里,都会出现“落凤坡”这个地名,根据考证,它得名于该地点的石头上有很多兽脚类恐龙的脚印。但古人并不知道这是恐龙的脚印,他们只知道鸟类最多只能在泥土上留下脚印,并不能在石头上留下脚印,便将这种力量归结于凤凰,于是将其取名为“落凤坡”。

这样的例子非常多,例如在贵州发现的“鬼手印”,其实是三叠纪时期在贵州生活的主龙类爬行动物留下的脚印,它特别像人的大拇指外翻后的形状,因此得名“鬼手印”。事实上,外翻的大拇指实则为主龙类爬行动物的小趾。在西藏发现的化石点,藏民认为岩石上长达1至1.2米的巨大脚印是传说中的格萨尔王留下的,藏民将其开发为旅游景点,取名为“大脚印”。实际上,这是蜥脚类恐龙的后脚和前脚离得非常近后,产生的一种奇怪的足迹。

宋朝末年,在重庆綦江的莲花保寨,当地地主在悬崖峭壁间修建了山寨,山寨内的地面有许多像莲花一样的凹坑,人们认为莲花是吉祥的象征,希望这些“莲花”可以保护山寨,因此取名为“莲花保寨”,并从山下运来了黄土将坑填平,以方便居住。正是由于这样的保护,这些看上去像莲花的恐龙足迹得以良好的保存,几百个恐龙足迹遍布山寨地面,非常漂亮壮观。事实上,这里的“莲花”是鸭嘴龙类留下的足迹,这是中国保存最好最完整的足迹化石。另外,古人不仅在山寨里发现了“莲花”,还发现了“荷叶”,这些“荷叶”的叶脉实则是恐龙时代由于干旱而留下的泥裂,这些皲裂从水里暴露,最终被晒干。

通过恐龙足迹化石,我们还揭开了恐龙游泳的秘密。在一道很有意思的行迹上,通过阅读文献,我们认为该足迹是肉食性恐龙浮在水上,用三趾划水,类似“狗爬”式在水里游泳留下的。这和某些科普书里植食性恐龙为了躲避肉食性恐龙的追击而跳入水中游泳逃跑相悖,目前我们只找到了肉食性恐龙可以游泳的证据,却没有任何证据表明植食性恐龙也会游泳。

在1993年播出的《侏罗纪公园》电影里,伶盗龙总是成群结队出现,然而在当时,这并没有科学的证据作为支撑。目前发现的大量恐爪龙类足迹表明,伶盗龙都是“独行侠”,唯一一个证据是在一具鸭嘴龙类化石旁边发现了许多恐爪龙类的牙齿,我们推测,是恐爪龙类聚在一起吃这只鸭嘴龙,显然这个证据的力度非常薄弱。直到2007年,在山东济南发现了平行的大型恐爪龙类足迹,之后又在山东临沂的化石点,发现了平行的小型恐爪龙类足迹,这才证明了它们是群居生活的。恐爪龙类的足迹都有着鲜明的特征,一般肉食性恐龙都是三趾着地,但恐爪龙类的第二趾非常锋利,为了保持第二趾的锋利,它就将第二趾抬起不接触地面,所以它的足迹呈现人用手比“2”的形态。

猜你喜欢
足迹莲花脚印
党的足迹
云莲花灯
莲花汤匙
红色足迹
莲花岛再见
前身寄予流水,几世修到莲花?
中国足迹
奇怪的脚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