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几字弯生态文明与文旅融合发展

2021-12-04 01:59杨晓东牛家儒
社会科学家 2021年7期
关键词:流域黄河文明

杨晓东,牛家儒

(1.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010;2.中央民族大学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北京 100081)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制度体系不断完善。特别是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1]。文化和旅游产业环境友好,具有低碳、绿色和可持续等特点,契合了我国生态文明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但旅游业与生态文明建设相互影响,发展文化和旅游产业需要与生态环境相协调[2],从而实现文化旅游生态化,生态文化旅游化[3]。近年来,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作为生态文明理念在文化和旅游研究领域的应用不断拓展[4]。强调旅游生态文明建设是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高级形态[5],而且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的新阶段[6],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生态文明导向越发明晰[7]。因此,有效促进生态文明和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重要途径,也是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8]。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发源于青海,流经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河南等9省,最后注入渤海,千百年来形成的黄河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国乃至世界十分少见的文化发祥区和生态文明延续地。在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形成巨大的“几”字弯,有呼和浩特市、包头市、乌兰察布市、巴彦淖尔市、鄂尔多斯市、乌海市和阿拉善盟等7个盟(市)簇拥在黄河几字弯流域。黄河几字弯流域自古以来就是农耕文化、草原文化、游牧文化以及长城文化、沙漠文化和岩画文化、驼盐文化等与黄河文化汇聚形成众多文化形态并同生态文明相互交汇融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黄河流域构成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要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指明了黄河几字弯流域文化保护传承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进一步明确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原则,树立了“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理念的根基,强化了以生态文明为引领,促进黄河几字弯流域文化旅游创新赋能和深度融合发展的基础。

一、黄河几字弯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及意义

1.黄河几字弯生态文明建设是黄河生态文明延续的重要源泉

千百年来,“百川之首”“四渎之宗”的黄河不仅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也是黄河生态文明延续的重要源泉。内蒙古自治区境内7个盟(市)沿黄河两岸分布形成的巨大“几”字弯是黄河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天下黄河,唯富一套”“河套安,天下安”,黄河几字弯流域生态类型多样、生态资源丰富,是内蒙古自治区重要的湿地生态功能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内蒙古自治区来说,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把重点放在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上;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实现山清水秀环境美,是高质量发展题中应有之义[9]。为此,推动几字弯流域生态文明建设是新时代延续黄河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2.黄河几字弯生态文明建设是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

2019年9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提出“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谋划,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黄河流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重要的经济地带。”习近平总书记对黄河流域在我国生态安全方面的重要作用的论述,为黄河几字弯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内蒙古自治区积极行动,突出生态优先,召开了相关座谈会,并组织有关部门开展了一系列实地调研,采取了植树造林、保护环境、产业转型升级等重要措施,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入推进黄河几字弯流域高质量发展和绿色发展。

3.黄河几字弯生态文明建设是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从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局出发,重视黄河流域和黄河几字弯生态保护,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加强林草生态建设,保护天然林资源,实施了三北防护林工程,开展京津风沙源头治理,积极退耕还林和退牧还草,一系列重点生态工程的有效实施,真正实现了黄河流域沙不成害、风不成灾、水土不流失、生态功能不降低的目标,为沿线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百姓脱贫致富注入了强劲的“绿色”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自治区7个沿黄盟(市)完成林业生态建设任务超过1868万亩,完成草原生态建设任务超过4739万亩。同时,大力开展黄河流域防沙治沙,特别是库布其沙漠完成治理面积超过328万亩,治理区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有效改善了黄河几字弯流域生态脆弱、土壤沙化、荒漠化、盐碱化等生态问题①资料来源:黄河流域和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官方网站,内蒙古:美丽富饶的黄河“几”字弯,http://hh.hnr.cn/hhdtnmg/article/1/1303976127416635392.。同时,沿黄盟(市)将生态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与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工作相结合,取得了明显成效,文化和旅游产业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生态文明建设彰显深厚文化内涵,为文化和旅游产业与生态文明建设深度融合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黄河几字弯发展文旅产业的基础条件

1.黄河几字弯文化底蕴深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千百年来,黄河几字弯流域延续着中华文明历史脉络,是黄河文化、农耕文化、草原文化、游牧文化以及长城文化、沙漠文化和岩画文化、驼盐文化等在历史长河里多彩文化的交汇融合,孕育着璀璨的中华文化。黄河几字弯流域沿线7个盟(市),依托黄河水利资源优势,长期拥有着良好的生态文明,丰富的物产,促进了生态文明和历史文化延续。近年来,黄河几字弯流域不断挖掘和传承弘扬丰富的蒙元文化、西口文化、河套文化以及中原文化、关中文化、民俗文化、水利文化和红色文化等,进一步讲好黄河文化故事,率先在黄河几字弯流域的历史文化传承中做好示范,做出样板。

2.黄河几字弯文旅资源类型丰富

黄河几字弯流域7个盟(市)共有2A级以上景区237个,占内蒙古自治区景区比重达到59.4%。2018年,黄河几字弯沿线7个盟(市)艺术表演团体、艺术表演场所、文化馆、公共图书馆和博物馆单位数量分别为44、16、61、57 和 42 个,占全区的比重分别为 46.3%、76.2%、50.8%、48.7%和 38.5%[10]。流域拥有响沙湾、七星湖沙漠、乌海湖以及成吉思汗陵、昭君博物馆、集宁战役红色纪念园、桌子山岩画和黄河三盛公水利风景区、黄河河套文化旅游区等自然名胜、人文与历史景观,尤其具有丰富的红色文化宝藏(表1)。黄河几字弯所具有的文化和旅游资源具有天然的融合性,其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凝结着深厚的黄河文化基因,这为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推动生态文明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黄河几字弯的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分布较为广泛,为打造重要的红色文化研学游目的地提供了良好的资源禀赋。

表1 黄河几字弯流域7个盟(市)红色文化旅游资源

3.黄河几字弯拥有“七区合一”的发展特质

黄河几字弯创造了辉煌的华夏文明和璀璨的民族共融发展史,该区域是我国重要的,具有“能源富集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聚集区、边疆地区、贫困人口相对集中地区、传统特色农牧区、民族文化的主要发祥区”的“七区合一”的显著特点。特别是在“革命老区”的建设发展历程中,陕北革命根据地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凝聚了崇高的革命精神,唤起了全国各族儿女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强大精神力量。“七区合一”的发展特质可进一步促进黄河几字弯流域优化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加快绿色产业和文旅产业发展,进一步搭建我国中西部地区的经济桥梁,建立同蒙古国、俄罗斯、中亚以及阿拉伯国家的经济和文化交流合作。因此,“七区合一”的显著特质,能够为黄河几字弯流域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时代价值,彰显深厚的黄河文化内涵。

4.黄河几字弯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仍面临一些问题

文化和旅游产业是公认的综合性产业,具有产业关联度大、涉及面宽、拉动性强、“一业兴、百业旺”乘数效应明显的特点和优势[11]。近年来,黄河几字弯流域旅游业发展迅速,2018年黄河几字弯流域7个盟(市)国内旅游人数7102.2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达到2295.8亿元,国内旅游人数和收入占全区的比重分别为55.2%和58.5%。其中,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三个城市国内旅游人数和国内旅游收入占黄河几字弯流域7个盟(市)的比重分别达到73.9%和83.8%,是黄河几字弯流域接待国内游客最为核心的区域。然而,与国内主要旅游目的地相比,黄河几字弯流域虽然拥有丰富的文化和旅游资源,但是仍然存在着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不足,文化产业创新性发展效果不理想,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还不高,文化和旅游产业对相关产业的带动力还不够等问题。

因此,新时代需要大力传承弘扬黄河文化,促进黄河几字弯流域文化资源深度转化和创新,让沉睡的黄河文化资源在同旅游深度融合,并在生态环保基础上实现文化创新和旅游品牌价值提升,使其焕发出新时代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新生机。

三、黄河几字弯生态文明与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必要性

1.黄河几字弯文旅融合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

文化和旅游产业是绿色产业,展示生态型经济。黄河几字弯流域的文旅发展立足于古老的黄河文化,体现了悠久历史长河中多元文化的共生共荣,黄河几字弯流域文化同新时代旅游深度融合可形成1+1>2的效应,并形成区别于传统产业的,展现绿色生态产业魅力的新业态和新产品,为生态环保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同时,强化生态文化、农业文化、游牧文化、蒙元文化、都市文化以及红色文化和创新文化之间的融合,并通过产业创新和业态升级以及品牌塑造,转化为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新兴业态,进而推进文化和旅游产业的绿色发展。引导生产生活回归绿色发展路径,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在高质量发展中创造绿色高品质生活,让黄河几字弯流域文化焕发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旅品质和生态效益。

2.黄河几字弯生态文明为文旅融合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黄河是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各盟市主要的水源地,作为重要的湿地生态功能区,具有良好的生态基底,为文化和旅游绿色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同时,除阿拉善盟外,其他6个盟(市)都被列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推动黄河流域经济绿色化转型,发展生态型经济,已经成为黄河几字弯转型发展的优先发展方向[12]。近年来,国家制定了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全面禁止对黄河流域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并建立和完善公益性生态补偿制度,积极落实天然林保护制度,有效保护生态资源。同时,黄河几字弯流域严格落实各级生态环境保护政策,进一步落实草原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政策,加快推进草原保护和合理利用进程,天然草原植被得到有效恢复,并加快推进湿地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湿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①资料来源:黄河流域和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官方网站,内蒙古:美丽富饶的黄河“几”字弯,http://hh.hnr.cn/hhdtnmg/article/1/1303976127416635392.,这为黄河几字弯流域文化旅游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3.黄河几字弯文旅融合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动能

推动黄河几字弯流域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是该地区经济绿色化转型与绿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能,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为此,需要大力推进黄河几字弯流域生态与文化旅游协同发展,充分发挥文化旅游和生态环境相辅相成的绿色禀赋,依托特殊的地理位置、巨大的发展潜力、浩瀚的资源禀赋、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基础上,强化生态文明引领,优先促进文化旅游发展,进而通过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来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在推动黄河几字弯流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基础上,进一步培育和壮大文化旅游新业态,优化文化旅游产品和服务,满足当地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增强当地群众的精神力量,为黄河几字弯流域生态保护持续赋能。

四、黄河几字弯生态文明与文旅融合发展的几点思考

1.完善文旅融合与城河互动发展机制,构建黄河几字弯文旅与生态保护同都市圈协同发展联合体

黄河几字弯流域是我国重要的战略腹地,是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和强大的经济发展动力源泉,构建黄河几字弯流域大都市圈是打造跨省区域城市群的重要核心,谋划黄河几字弯流域大都市圈主要包括太原、呼和浩特、银川等省会城市,推动黄河几字弯流域大都市圈内主要城市构建城市联合体,完善文化旅游融合与城河互动的发展机制,赋能黄河几字弯流域大都市圈的新定位,将都市圈内的科技、人才、土地、资金、信息和管理等要素整合起来,提升要素的效用和合力,提高城市的活力和竞争力,进而推动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的融合,促进黄河几字弯流域文化旅游与生态保护同黄河几字弯流域大都市圈协同和融合发展。

2.探索区域文旅合作发展新模式,建立黄河几字弯同相关区域文旅合作新机制

积极探索区域合作新模式,发挥黄河几字弯文化协同发展联盟作用,在《内蒙古沿黄河七盟市生态文化旅游合作协议》基础上,强化黄河几字弯区域相关城市与黄河中下游主要城市在文化旅游项目建设、活动举办、人才培养、市场拓展、品牌打造等领域的深度合作[13]。加快建立健全相关机制,推动黄河几字弯生态文明建设与文化旅游发展深度融合,并将城河互动与生态文明、文化旅游结合起来,优化沿黄河7盟(市)城市人文环境,打造高品质生活圈,推动现代城市建设,将城市景观建设、空间格局优化与黄河水系建设、黄河景观打造充分结合,联动开发,促进城市环境有机更新。谋划一批城河互动的城市生态功能区和地标群,充分展示文化和旅游与城市建设相得益彰的美丽新形态,建设高品质黄河几字弯生态型文化旅游城市和国内有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同时,适应现代文化和旅游消费新形势,深入挖掘文化和旅游资源,扩大优质文化和旅游产品服务供给,支持有条件的盟(市)积极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争创消费示范城市,完善相关消费管理机制。

3.构建生态文明与文化旅游发展有机衔接机制,建立完善黄河几字弯生态和文旅融合发展空间规划体系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文化旅游发展有机衔接,建立完善空间规划体系。一是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控制黄河几字弯土地开发强度,统筹空间、规模和产业三大结构,优化生产、生活和生态三大空间。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传承历史文化,使生态文明建设和循环发展理念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加快构建生态环境安全体系,依法从严控制资源开发活动,强化对森林、植被、湿地、沙漠、河道、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二是完善相关产业体系融合空间规划,系统谋划。拓展生态产业链,融入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理念,构建现代文化和旅游产业体系,推进黄河几字弯流域文化旅游及关联产业的集聚化、链条化、高端化、智慧化和绿色化发展,推动文旅业态、产品和服务、品牌的提质升级和产业链生成,进而构建黄河几字弯流域文化和旅游产业生态链。

4.明确“十四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思路,优化黄河几字弯生态环保和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明确黄河几字弯“十四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思路,落实落细具体任务、发展目标和保障措施,建议7盟(市)建立完善合作机制,共同编制黄河几字弯流域生态保护发展战略,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新境界。完善自然资源监管体制机制,加快制定和完善黄河几字弯流域自然资源调查、评价和监测制度。强化源头预防,加强过程管控,完善损害赔偿机制,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推动黄河几字弯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体系不断完善。在区际以及流域之间,积极创新生态保护的对口协作新方式,建立健全黄河几字弯对接机制与市场化、多元化的生态补偿机制。

5.建设文旅数字化发展协调平台,推动黄河几字弯文旅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生态化发展

由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牵头,黄河几字弯流域各盟市的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共同组建几字弯文化旅游数字化发展协调机构,共同建设文化和旅游数字化发展协调平台[14]。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推进黄河几字弯流域文化旅游和生态环保等方面的数字经济创新发展,逐步建设黄河几字弯流域文化旅游与生态环保相结合的创新活跃、生态环保提升、网络基础稳固、数据智能融合、产业生态完善、应用智慧丰富、安全可信可控的配套设施和基础平台,不断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和生态环保企业的成长壮大,推进文化旅游和生态环保的数字化、智能化、生态化发展。

猜你喜欢
流域黄河文明
压油沟小流域
请文明演绎
多彩黄河
黄河宁,天下平
漫说文明
沙颍河流域管理
青山湖生态清洁小流域
『黄河』
河南省小流域综合治理调查
对不文明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