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关怀与心理健康教育探析

2021-12-04 20:11刘奇志
教育教学论坛 2021年43期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积极心理学心理健康

[摘 要] 对于大学生来说,良好的心理素质非常关键,不仅使自己在前进的道路上坚持不懈,还可以使自己在遇到挫折时勇往直前。大学生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会对其学习和职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提出如何对贫困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并提出一定的建议。

[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

[基金项目] 2020年度广东省教育厅项目“五位一体靶向资助——增能理论视角下广东省某民办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资助实践研究”(2019GWTSCX079)

[作者简介] 刘奇志(1977—),男,湖南株洲人,硕士,广州华南商贸职业学院学生发展部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 G4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43-0180-04    [收稿日期] 2021-02-23

一、积极心理学的基本概念

积极心理学最早起源于20世纪末的美国,是一个新的心理学研究领域,主要研究人类积极情绪的培养、产生、体验和认知。现如今,积极心理学已经具有比较完善的实验方式,可以通过实验探究积极心理是如何利用积极的心态改善人类的生活的。相较于传统心理学来说,积极心理学对消极情绪方面的研究实验较少,而传统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类的消极情绪是如何产生的,与积极心理学有着相反的研究方向[1]。

积极心理学和传统心理学相比,关注点发生了改变,从关注人类的负能量情绪转化为关注人类的正能量情绪。第一,在主观上,它关注人的积极的主观体验,研究人类对于生活的乐观态度和对未来生活幸福、满意和快乐的追求;第二,在个人成长上,勇气、能力、爱情、思想等带来的积极向上的心理特征伴随人类的一生;第三,在团体方面,一个人积极的心理在当今社会中主要源于社会的肯定、家庭的健康及对待他人的宽容。

从以上几个方面来看,积极心理学没有明确地表述出消极情绪,但是,积极心理学并非不研究消极情绪,而是以积极心理情绪的研究为主体。

二、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

贫困大学生是大学生团体中比较特殊的一类人,是指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无法负担教育费用,甚至达不到基本生活水平的学生。这一類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勤奋程度毋庸置疑,但是心理健康程度并不能通过学习成绩来体现。

根据教育部门最新数据统计,我国高校的贫困大学生占比已经达到三分之一。曾有记者采访过一位因高考发挥出色而被高校录取的贫困生。采访时,贫困生脸上并没有流露出被高校录取的喜悦之情,反而在接受采访时话语很少,不难猜出这位贫困生担心的并不是今后在学习上的挑战,而是生活带给自己的压力。贫困生在大学时已经没有义务教育的帮扶,所以在大学学习过程中,承受了这个年纪不该承受的经济压力。

最新的贫困学生相关研究表明,贫困家庭出身的自卑感使大学生在社交活动中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非常不利于学生思维方面的发展。并且,经济条件差伴随生活质量低,使贫困大学生的性格变得十分敏感,导致在日常生活中会因为一点小事而认为他人对自己不尊重,与同学之间的关系也会越来越疏远。同时,贫困大学生对自己的人生目标产生动摇,脾气也会向沉闷或者暴躁两个极端发展。虽然大学时代只是人生中的一段经历,但是这段经历给大学生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使得大学生在走向社会之后,会有很长一段时间的不适应,在工作中不免受到一些欺凌或排挤。

调查显示,超过半数的贫困大学生认为贫困会给自己带来一定的自卑感,而且自己时常焦虑,社交能力差,在人际关系中较为敏感。这份数据明确表现出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受先天经济条件影响。

部分贫困大学生会因为自己的出身而产生敏感,心理越发变得虚荣。媒体和新闻曾多次报道有关案例,有的贫困大学生为了避免同学与老师得知自己家庭的拮据情况和维护自己在他人眼里的形象,通过过度消费,购买和学习无关的奢侈品等行为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甚至有的学生因为金钱物质的诱惑,荒废了自己寒窗苦读获得的学业,影响了自己未来的发展前途。

现如今,教育事业研究者已经不单单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还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大部分高校设置了心理咨询室,非常注重贫困大学生的心智发展,也提出了对贫困生资助的方案。这些努力虽然有效,但是仅仅从负面情绪入手消除大学生的负面情绪,是远远不够的。举个例子,国内某所高校开展贫困大学生资助活动,通过发起师生捐款活动,帮助贫困生渡过难关。但是,当贫困生上台时,大多数人从贫困大学生脸上看到的更多是不情愿和紧张,贫困大学生并不愿得到大家的同情。所以,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教育应该向健康心理的方向发展[2]。

三、对贫困大学生实施教育的积极心理学背景

(一)培养具有积极心理学理念的教师队伍

正确的理念决定行动的效率。在校期间,学生接触最多的群体是同学和教师,而具有积极心理学理念的教师,对于学生心理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帮助。教师在学生的生活过程中要发挥教师的优势,做好管理工作,照顾到每一个贫困学生的自尊心,使其能够更好地发展。

首先,高校管理者可以制定利用积极心理学帮扶贫困大学生的相关政策,鼓励心理学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等参加培训,学习积极心理学理念,把积极心理学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并熟悉积极心理学知识,将其运用于与贫困大学生的沟通中,并在实际工作中切实展开运用。其次,教师作为学生心理健康的引导者和帮助学生改变自我的人生导师,在实现运用积极心理学知识帮助他人的同时,也会增加自身对于生活的热爱,提高幸福指数。生活充满幸福感、对未来充满希望、心理十分健康的教师是高校应对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支柱。

(二)建立贫困大学生心理状况信息库

高校要做好大学生入校准备工作,在大学生入校期间,对学生进行全方位了解,隐秘地了解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切记要保护学生的隐私,照顾学生的自尊心,做好日后对贫困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学调节工作。另外,高校要投入资金建立学校心理健康调节工作室,配备优秀的心理教师、辅导员和心理委员,定期、单独为学生开展辅导课,并在心理健康调节工作室的建设中注意质量,做好贫困大学生的隐私保护工作,考虑到贫困大学生的自尊心,同时定期了解、评估大学生的心理动态,帮助大学生建立积极向上的心态,消除自卑的心理[3]。

四、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启示

(一)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意义

现如今,我国致力于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首先,在心理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中,积极心理学作为理论基础,是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减少了大学生心理疾病的产生,使大学生发现自身的优点,克服自卑心理。另外,积极心理学在专业方面致力于深度激发人类积极乐观的情绪。在积极心理学的指引下,大学生能够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减少自卑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减少来自原生家庭的心理负担,改变心态,平等地看待自己和其他正常家庭的学生。

每个人都有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两方面。现如今,我们社会主要研究如何减少消极情绪,而积极心理学主要研究如何扩大积极情绪,这是塑造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实践基础。由于社会的正向发展,人类的本性趋向于积极,所以高校要利用好这一点,更好地实现积极心理学的发展。人类的积极本性不会在各种情况下都表现出来,这就需要以积极心理学做引导,挖掘人类的积极心理。同时,人类是群居物种,高校要做好辅导工作,创造积极心理的生活环境,也要对正常家庭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做好积极心理学的宣传工作,使其带动贫困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减少贫困大学生的自卑感。一个良好的生活、工作、学习环境,一群积极向上的教师与学生,对于减少贫困大学生的消极情绪、扩大其积极情绪具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

(二)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改革策略

1.重视积极心理教育,转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理念。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解决积极心理学与教学模式不兼容的问题,认真准备积极心理学教学的课程内容。在美国著名学府哈佛大学,积极心理学受到广泛推崇,拥有“幸福课”的美誉,大学生在这门课程中能够找到自己内心的幸福,提高对生活美好的向往[4]。

2.除理论方面之外,还要侧重实践和体验。单纯的理论对于大学生来说只是抽象概念,所以我们应该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设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工作应重视理论课与实践活动课的有效结合,促进教学的创新发展,使学生在活动中巩固理论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学生参加心理教育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之后,可以通过撰写课程报告,总结自己的优点和缺陷,使学生能够更清楚地了解自我。此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模式要进行创新,通过理论—实践—认知的过程,使得积极心理学的教学内容深入学生的内心,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心理负担过重的问题,减少负能量的产生。教师将积极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向学生进行拆分讲述,使学生对积极心理学有一个大体的了解,让学生开展体验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随堂测验,检验学习成果,让学生对自己有一个充分的了解,也充分地认识到自己的优点。相较于之前的教学模式,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教学内容,不再排斥心理健康治疗,从而达到提高积极心态的目的。

3.高校要注重教师团队素质的培养,对教师开展各种培训和教育活动。为了正确、有效地引导和教育学生,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积极和乐观地对待生活,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高校应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聘用,在能力上要特别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心理辅导沟通情况;二是综合能力。在选拔上,优先选用有心理教育经验的教师,同时做好教师团队的培训工作,提高教师团队的综合能力。对能力欠缺和未经过心理教育培训的教师不予聘用,以减少教学问题的发生。为了减少大学生的心理负担,高校可以定期开展讲座,安排一些有多年心理沟通经验的教育工作者传授经验、总结问题,使教师不断地弥补自己专业能力的不足。在打造优秀教师团队的同时,也要设置一些激励方案,对接受过专业培训的教师进行考核,考核优秀者获得资格证书,进而鼓励教师不断地成长,使教师更加认可自己所從事的行业,帮助教学任务有效完成,提升教学质量。对于优秀的教师还可以通过参与论坛、知识讲座等方式与其他高校的教师进行沟通交流。

4.积极心理学教育最重要的是自我认可、自

我发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内容是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如果教师没有弄清楚学生为何会出现心理问题、产生心理负担,虽然暂时解决了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学生不再消沉,但是如果学生在心理上没有进行及时的调整,会重新产生心理负担,经过多次治疗后,学生逐渐对心理治疗产生依赖,开始陷入自我怀疑中。因此,大学生心理教育课程要重视学生的亲身实践能力,使其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积极心理学的概念,改进自己的不足,克服自身敏感的特点,更好地融入积极健康的群体中。心理健康教师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不要局限于课堂,要让学生体会到积极心理学带来的优势,积极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减少贫困学生的心理负担,促进身心健康。高校需要强调学生的自我教育,使学生有一个清楚的认知,只有提高自己的积极心理能力,才能勇敢面对之后的挑战。通过积极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减少学生接受能力的被动性,增加积极心理的主动性。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改善学生的心理问题,使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提高自信心。从教育事业来说,提高了大学生团体的综合能力,减少了大学生的心理负担,就能为社会提供高素质的人才[5]。

五、结语

綜上所述,学习成绩的好坏已经不足以评判一个学生是否优秀,在学生在校求学这段时间,我们要努力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每位教育工作者,除了教授必要的文化知识课程外,也要注重调节学生的心理,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身心素质。积极心理学对于贫困大学生的未来发展非常有帮助,但现在还有很多不足,所以,积极心理学视域下贫困大学生的人文关怀与心理健康教育探析这一课题还应该继续探究。

参考文献

[1]王平.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高校贫困生教育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4(17):52-54.

[2]陈俊.基于人文关怀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讨[J].南昌师范学院学报,2018,39(1):61-65.

[3]刘宏伟.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辅导员的教育责任[J].理论观察,2012(1):138-139.

[4]张亚丽.浅谈辅导员如何加强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0(6):172-173.

[5]周石其,张春兰.对贫困大学生进行心理扶助的策略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6(32):71-73.

An Analysis of Humanistic Care and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A Case Study of the Impoverished College Stud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sitive Psychology

LIU Qi-zhi

(Student Development Department, South China Business Trade College, Guangzhou, Guangdong 510545, China)

Abstract: For college students, good psychological quality is very important, which can help them go forward when encountering setbacks. The lack of good psychological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will have a adverse impact on their study and career develop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sitive psycholog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how to carry out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for impoverished college students.

Key words: positive psychology; impoverished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猜你喜欢
贫困大学生积极心理学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浅析高校辅导员对贫困大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的思考
高校贫困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及对策思考
基于发展型资助视角的贫困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研究
浅析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活中的运用
职校生积极心理导向的体验式活动班会创设研究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