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干姜汤及其类方临床运用浅析

2021-12-05 00:23黄金玲黄古叶韦翠婷詹理辉
亚太传统医药 2021年9期
关键词:姜汤干姜中医学

黄金玲,黄古叶,韦翠婷,詹理辉,李 媛

(1.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1;2.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 南宁 530023)

甘草干姜汤是《伤寒论》中辛甘化阳法的代表方剂,是温中复阳的经典名方,理中丸、四逆汤、半夏泻心汤、苓甘五味姜辛汤、小青龙汤、甘姜苓术汤等甘草干姜汤类方均在此方的基础上根据症状的变化加味而来,不仅扩宽了其主治范围,对疾病治疗更全面,还不离温中的立方主旨。《素问》言“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充分说明了脾胃在津液代谢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若脾胃虚寒,运化失司,而致津液代谢异常,则可引起痰涕、涎唾、二便、带下等分泌物清稀量多的病症,故治疗此类病症当投以甘温[1]。甘草干姜汤及其类方立意中焦,具有温中之效,广泛应用于此类病症的治疗中。本文将总结及分析近年来干姜甘草汤及其类方的临床运用情况,同时结合现代药理研究初步探求其作用机制,以期为临床使用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 甘草干姜汤及其类方释义

甘草干姜汤源于《伤寒论》第29条:“伤寒,脉浮……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篇》亦云:“肺痿吐涎沫……必眩,多涎唾,甘草干姜汤以温之。”原方主治阳气不足之吐逆、多涎唾、遗尿小便数,组成仅干姜和甘草两味药,药效专一,直达病所,成为温中复阳的基本方。理中丸、四逆汤、半夏泻心汤、苓甘五味姜辛汤、小青龙汤、甘姜苓术汤等方均在此方的基础上加味而来,以温中为核心,兼温补、温化、温渗之效。此类方剂的临床运用广泛,主要集中于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内科疾病领域,同时也用于五官科、妇科、泌尿系统等疾病的治疗。

2 甘草干姜汤及其类方的临床运用

2.1 呼吸系统疾病

若中焦虚寒,运化失司,聚湿成饮,饮邪上逆,停滞于肺,影响肺之宣降则可见咳嗽,咳吐大量稀白痰或水样痰,清涕量多等呼吸系统症状。甘草干姜汤及其类方可温中焦散肺寒,使表解、痰化、咳止,故在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多见。

2.1.1 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 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ACOS)是兼具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临床特点,以气道慢性炎症及气道重构为突出病理表现的疾病[2]。本病可归属于中医学 “哮病”“喘证”“肺胀”等范畴。白夏芬等[3]对比单纯西药治疗与联合苓甘五味姜辛汤免煎颗粒的疗效,发现加用苓甘五味姜辛汤能够加快寒饮型ACOS患者症状缓解,改善肺功能,长期服用可减少急性发作。成菲等[4]证实小青龙汤加味治疗ACOS的疗效显著,可提高肺功能和机体免疫力,减轻气道炎症反应,控制病情进展。

2.1.2 肺炎支原体肺炎 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常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等,属中医学“肺炎喘嗽”“外感热病”范畴[5]。赵小飞[6]选取了76例MMP患者,观察组在抗支原体、对症治疗等基础上加用小青龙汤,以患者咳嗽、发热、啰音消失时间、肺功能等作为疗效判定标准,总有效率为92.11%。

2.1.3 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是指由于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出现慢性炎症而引起咳嗽、咳痰等症反复发作的疾病[7]。属于中医学“咳嗽”“痰饮”等范畴。欧秀梅[8]选用理中汤随证加减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支气管炎,治愈56例,显效26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92%。

2.2 消化系统疾病

若脾阳虚弱,运化失职,寒湿内生,升降紊乱则可见腹痛,呕吐清水或涎沫,大便清稀无臭,次数增多等消化系统症状。干姜甘草汤及其类方能温中散寒,恢复脾胃运化之职,故在消化系统疾病治疗中广为应用。

2.2.1 胃溃疡 胃溃疡主要是指胃黏膜被胃消化液自身消化,造成超过黏膜肌层的组织损伤[9]。属于中医学“痞满”“胃痛”等范畴。张丽红等[10]证实理中丸加味更利于改善脾胃虚寒型胃溃疡患者症状,其机制可能是抑制血清胃泌素释放并上调生长抑素水平。蒙晓冰等[11]发现半夏泻心汤加减能有效降低胃黏膜侵袭因子水平,提升保护因子及修复因子水平,从而促进胃溃疡愈合。

2.2.2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痛、腹泻等,属于中医学“泄泻”“腹痛”等范畴。张明霞等[12]发现附子理中汤可显著减轻脾肾阳虚型IBS-D的炎症反应,提高生活质量,临床疗效优于匹维溴铵。詹程胹等[13]研究发现半夏泻心汤缓解IBS-D患者腹痛、腹胀及腹泻等症状的疗效与得舒特相近,而在调控患者Ghrelin分泌方面,半夏泻心汤组明显优于得舒特组。

2.2.3 小儿腹泻病 小儿腹泻病是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为主要临床症状的消化道综合征,属于中医学“泄泻”等范畴[14]。张彦等[15]使用四逆汤保留灌肠治疗90例腹泻患儿,经3天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3.34%,其能减少患儿腹泻次数,缩短病程且无明显副作用。

2.3 五官科疾病

分泌性中耳炎、慢性鼻窦炎、多涎症、变应性鼻炎[16]、内耳性眩晕[17]等五官科疾病多因局部津液代谢障碍,水饮停聚于某一局部而成,从“饮邪”角度入手,遵循“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原则,选用甘草干姜汤及其类方温阳化饮亦能取效。

2.3.1 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以耳部不适,中耳积液,听力下降为特征,属于中医学“耳胀”“耳闭”范畴[18]。李丽琴[19]观察小青龙汤加减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患者31例,经治疗后鼓膜活动度、空气传导值、鼓室积压均优于对照组。

2.3.2 慢性鼻窦炎 慢性鼻窦炎是以鼻塞、流涕、嗅觉障碍、头痛为主症的鼻部慢性炎性疾病,属于中医学“鼻渊”范畴[20]。杨硕等[21]进行了寒饮内停型慢性鼻窦炎的临床观察,发现苓甘五味姜辛汤加味可提高鼻黏膜纤毛传输功能,利于鼻腔分泌物排出,降低炎性因子水平,临床愈显率为90.0%。

2.3.3 多涎症 多涎症表现为唾液腺分泌增多,频繁吞吐,归属于中医学“痰饮”范畴[22]。张中发[23]通过对比理中汤加吴茱萸、苍术与多虑平治疗服用氯氮平后出现流涎的临床疗效观察,发现理中汤组起效时间晚于多虑平组,但2周治疗后两者总体疗效无差异。

2.4 妇科疾病

带下病、崩漏、痛经等妇科疾病若见少腹冷痛坠胀,带下清稀量多,或经血色淡质稀等临床表现,因阳虚失温,中虚失摄所致,运用甘草干姜汤类方能起到温经止血,散寒渗湿止痛的作用。门九章教授[24]用理中汤加味治疗症见带下色白量多,大便溏泄,经行腹痛的患者,服药后带下量减少。林雯[25]选用四逆汤加减治疗崩漏1例,患者阴道不规则流血,腰酸痛,小腹冷痛,治疗后患者病情好转,随访未见复发。李其香等[26]发现甘姜苓术汤加减治疗寒湿凝滞型慢性盆腔炎性痛经的疗效优于痛经丸,能使长期慢性炎症刺激而成的粘连、包块内部循环及代谢加快,减轻盆腔炎症反应。

2.5 泌尿系统疾病

泌尿系统疾病若见小便清长、尿频、遗尿等中焦阳虚不能制摄下焦的表现,运用此类方能起到温中散寒、培土治水的作用。许田俊[27]从中上焦论治膀胱过度活动症,运用甘草干姜汤加减治疗28例效果满意。冯世纶教授[28-29]认为甘姜苓术汤条文中“小便自利”并非小便正常,而是一病理性表现,意指“尿频”或“尿失禁”,临床常以该方治疗小便异常属太阴里虚饮停、寒湿下侵所致疾病皆有验效。

3 甘草干姜汤及其类方疗效机制研究

3.1 抗炎活性

干姜-甘草配伍是甘草干姜汤及其类方的组方基础,两药合用有温肺止咳、温中止呕、散寒止痛的功效。现代研究表明,甘草、干姜均具有良好的抗炎活性。干姜中6-姜酚能抑制由核因子(NF-κB)通路控制的促炎症介质表达,减弱NLRP3炎症小体介导的白介素(IL)-1β分泌而发挥其抗炎活性[30]。甘草的有效成分异甘草素通过调节NF-κB和Nrf2/HO-1信号通路,进而减轻COPD小鼠肺部炎症[31]。张燕平、李秋席等[32-33]发现甘草干姜汤水煎液能提高干扰素(IFN)-γ、IL-2水平,同时降低IL-4、IL-5水平,使失衡的Th1/Th2细胞因子比值恢复正常,有效减轻过敏性鼻炎鼻黏膜炎症。

3.2 保护胃肠黏膜

甘草干姜汤及其类方立意脾胃,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疗效显著,其核心药物甘草、干姜具有保护胃肠黏膜作用,也进一步印证了其温中散寒、补益脾胃的功效。蒋苏祯等[34]发现干姜醇提取物显著降低实验性胃溃疡小鼠溃疡指数,通过增强胃黏膜的防御能力而起到抗损伤作用。此外,干姜中6-姜烯酚能够抑制Notch通路的过度活化,恢复结肠干细胞的分化平衡,修复受损肠黏膜[35]。甘草次酸是甘草的活性成分之一,孙俊波等[36]发现甘草次酸可通过调控BCL2和Caspase-3蛋白表达,抑制胃黏膜上皮细胞的凋亡,保护胃溃疡大鼠胃黏膜。

3.3 抗心肌缺血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干姜、甘草可改善血液循环,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状态,这可能与甘草干姜汤及其类方发挥其“复阳”之效有关。雷杰等[37]发现干姜提取液可调控氧化应激,抑制脂质过氧化,降低相关炎性因子水平,改善心肌缺血状态。异甘草素亦有抑制氧化应激,减轻心脏骤停心肺复苏后所致心肌损伤的作用[38]。不仅如此,干姜配伍甘草后其姜辣素成分含量显著升高,两者协同作用,发挥“复阳”之效[39]。

4 结语

综上所述,甘草干姜汤及其类方治疗呼吸系统、消化系统、五官科、妇科、泌尿系统等各类疾病效果良好,所治之病证以寒性居多,以痰涕、涎唾、呕吐物、二便、带下等分泌物清稀量多为主要方证特点。临证中抓住这一方证,就能快速准确进行选方,进而执简驭繁,提高临床疗效。干姜-甘草配伍作为此类方的组方基础,现代研究发现其主要成分具有抗炎、保护胃肠黏膜、保护心肌等药理作用,这可能是甘草干姜汤及其类方发挥临床疗效的作用机制之一,值得深入研究。

胡希恕先生曾言“方证是辨证的尖端”。经方因证而设,证同方亦同,方证相应是临证取效的前提。从以上文献中可以看出,对甘草干姜汤及其类方的研究亦存在不足之处:(1)某些临床研究样本数量少,少数为个案经验总结,缺乏大样本、多中心、能提供循证医学证据的随机对照研究,尚未达到全面、真实评价经方的目的;(2)临床辨证过于繁杂,且大多经方经加减变化,存在着处方用药的不确定性,不能体现经方治疗的直观性。而基于方证相应原则,凡是符合此方方证的,不论何种疾病,均可使用,较之证型更为直接。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应按方证的方法研究经方,运用现代科学方法使方证更加客观化、规范化,使之更便于临床运用,从而彰显经方的价值。

猜你喜欢
姜汤干姜中医学
我学会了煮姜汤
口腔溃疡喝点姜汤
台州姜汤面
干姜:温中暖胃的主帅
干姜粉能散寒止咳
乡村医学专业中医学课程的教学改革
干姜粉能散寒止咳
冬病夏治,喝姜汤正是时,4款姜汤养胃驱寒、补血安神
分泌性中耳炎的研究进展
姜有干鲜,不可混淆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