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江门市种企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

2021-12-05 23:27王泽煌田利华江法源张和顺劳栋添
中国种业 2021年7期
关键词:江门市种业种子

王泽煌 王 蒙 田利华 江法源 张和顺 劳栋添

(1 江门市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广东江门 529100;2 广东天之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江门 529142)

农为邦本,种铸基石。强大的种业是现代农业的基本保障。现代种业的发展与实施农村振兴战略和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密切相关[1-2]。我国种业发展起步较晚,从1949 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主要分为自留种(1949 年至20 世纪70 年代末)、计划供种(20世纪70 年代末至20 世纪末)和市场供种(2000 年至今)3 个阶段[3]。21 世纪初,随着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种业在全球化背景下全面开放的同时,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下决心把民族种业搞上去,抓实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从源头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2020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重要部署,把解决好种子问题作为2021 年的重点任务之一。

江门市各级政府重视种业工作,早在2015 年,由市农业局、市海洋渔业局、市林业和园林局、市供销社、市科技局以及各市、区政府等单位部门科学制定了现代种业发展规划。根据《江门市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强市工作纲要(2015-2020 年)》的要求,培育“育繁推一体化”现代种业集团,提出发展目标、方向和重点,明确发展任务、措施和保障,种业发展较为平稳。在种业强国建设中,江门种业必须肩负重任,推动种业高质量发展势在必行。

1 江门市种企发展现状

江门市农作物种业持证企业有18 家,都具有企业品牌,并且在激烈的种子市场竞争中能稳定生产和经营,部分企业能将经营的品种销往全国各地。在这些企业之中,省发证企业3 家,分别是广东鲜美种苗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天之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广东菰稻科技有限公司,3 家企业在种业界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其中广东鲜美种苗股份有限公司是广东省“育繁推一体化”种业骨干企业,是广东省第1 家登陆新三板的种业公司。2012 年为加强行业自律,引导种子企业遵循“共赢、互补、诚信、自律”的原则,开展企业与企业、商会、协会农户间的交流与合作,整合企业优势资源,实现企业间的合作、兼并和重组,以应对国际、国内种业发展的新形势,在市农业局的组织领导下,成立了江门市种子协会。目前协会会员56 家,种子行业呈健康、有序、和谐发展的态势。

江门市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共发放61 个,其中种猪场44 个,肉用种鸡场15 个,种鸭场1 个,种鹅场1 个,种畜禽场生产经营许可证核发数量全省第一。江门地区畜禽遗传资源包括1 个地方品种和2 个育成品种。马冈鹅是江门市地方品种,是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已列入《广东省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新育成的墟岗黄鸡1 号配套系和科朗麻黄鸡配套系已通过国家审定,并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

江门市水产种苗生产许可证发放39 个,除广东丰泫农业科技有限公司1 家取得市级繁育许可证外,其他38 家均持县级培育许可证。主要繁殖品种有鲮鱼、鳙鱼、鲢鱼、草鱼、黄鲶、加州鲈鱼、鳜鱼、竹贝鱼、大鱼等。2020 年中等规模苗场年产量:鲮鱼20 亿、鳙鱼8 亿、草鱼8 亿、鳜鱼8 千万、加州鲈鱼1.5 万尾。因各苗场的品种不同,培育规格不同,年度产量变化、总体数据难以统计。目前,市级良种场9 个,主要品种为鲮鱼、鳙鱼、鲢鱼、草鱼、黄颡鱼、大刺泥鳅。

2 江门市种企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种子企业技术研发基础薄弱丰富的种质资源是避免单一风险,促进新品种创新的基础。但目前大部分种业企业自主研发能力有限,当跨国种业公司已进入“常规育种+生物技术+信息化”的育种“4.0 时代”时[4],江门市种业企业仍处在以杂交选育为主的“2.0 时代”,种质资源需依托科研院校或者国外引进,种源价格高且不稳定,增加了新品种开发成本和风险。同时,渔业种苗培育大部分是口口相传的家庭式模式,凭经验育苗,难以保证一定产量,随市场波动大。

2.2 种子企业经营管理模式落后江门市目前仅有1 家上市种业龙头企业,不少企业还沿用“夫妻档”“家族式”的管理模式。大部分企业只注重生产产量,而忽视企业文化物质层面上的建设,忽视人力资本,致使劳动效率低下。企业的管理层队伍不够壮大,成立后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就上岗,造成管理层综合素质不够高,缺乏具有管理知识的优秀人才队伍,管理上的停滞使得企业的发展跟不上市场经济的发展。全市渔业种业只有广东丰泫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联一科技有限公司等有限的几家苗种生产属于公司规模,大多为家庭式生产模式。种业企业由于资本少、人才缺乏等原因导致企业市场竞争力较弱,难以发展壮大。研究人员缺乏激励机制,考核机制的不完善造成科研成果转化率低,成果与产业脱节,难以实现产业化和市场化[5]。科研和农业技术人员工资低,工作积极性受到极大损害,影响了他们的创新主动性。

2.3 种业与产业环节脱节农业产业化不仅是一种现代化经营模式,也是市场化的必然选择。加工指导种植/育种、种植/育种指导种子工业。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相互脱节,没有集聚效应和规模经济,加工转化能力不强,农产品附加值得不到有效提高[6]。江门市种业企业发展模式单一,仅围绕种子种苗开发和销售展开工作,缺乏与一、二、三产业的良性互动,沟通交流不足,科技供给与市场需求存在断裂,抵御风险能力低,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2.4 市场监管力度不足政府机构改革后,种子管理人员编制较少,没有专人负责种子管理;人员快速轮换不利于行政许可工作;执法人员和装备缺乏,业务培训不足,种子经营涉及面广,遍布全市各乡镇村,检查难免不到位。业内有句话,“育种不如买种,买种不如套牌”,成为种子行业众所周知的潜规则,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市场秩序,损害了种业企业的利益。

3 推动江门市种企发展的建议

3.1 制定利好政策,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生物技术已经在育种领域开展了广泛的应用,有效地加速了育种进程,提高了育种质量,孟山都和先正达等跨国种子公司在这些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并加强技术所有者对农业生产的控制。江门市种企需加快步伐,步入生物育种的行列,研发出具有强势竞争力的自主知识产权产品,以提升本市种业的竞争力。政府可通过政策和财政的双重支持和引导,促进种业企业加强与“生物技术”领域的龙头企业、科研院校进行“大联合”“大协作”,有序推进生物育种在本市种业的产业化应用,提升江门市种业自主保供水平。

3.2 优化人才引进政策,引导企业加强文化建设和制度建设种子产业的创新与发展是以人才为基础的,通过完善人才进入企业的优惠政策,可以解决人才短缺的问题,提高企业的研发技术水平。政府以桥梁的角色,为企业与现代化管理培训机构搭建平台,提高企业管理层整体管理素质,促进企业文化和制度的制定与优化,实现企业现代化的科学管理模式。不仅要引人才来,还要留住他们,鼓励企业建立股权激励制度,对科技人员以技术入股的模式进行合作,给予企业高端技术人才相应的项目指标,充分发挥人才的智力优势,提升全市农业科技水平[7]。

3.3 鼓励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种,推动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掌握和利用种源是种质资源保护的重要措施[8]。以新会陈皮为样板,政府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将现有的资源整合起来,深挖地方资源优势,鼓励开展地方优良品种资源保育繁育工作,提纯复壮,培育优质高产易栽培的地方特色农作物/畜禽等品种,如杜阮凉瓜、新会小农占、开平马冈鹅、大鳌对虾等地理标志产品。无序的生产发展和滞后的产业链建设之间的矛盾,导致农业竞争力下降,农民增收略现疲态。利用地方特色农产品资源,拓展农业产业链,发展食品产业园、农业科教、休闲农业等,大力推动地方特色农产品产业化发展。通过产业链的贯通和增值,擦亮一村一品名片,推进现代化农业建设。

3.4 加强和改进种子管理队伍建设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应当加强与组织、机构的协调和沟通,落实种子管理人员的配置。要加强种子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有计划地开展岗位轮换交流,定期和不定期举办农业法规知识培训班,提高种子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素质。做好人员编制,加强种子管理工作,明确分工,实现专人负责种子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管理等工作,完善执法装备。执法人员应加大种子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加强种子行政许可管理和市场管理,深入开展种子执法检查,规范种子经营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和农民利益[9]。

猜你喜欢
江门市种业种子
登海种业
山西召开全省种业工作推进会 加快推进种业振兴 提升稳粮保供能力
五个方面着手 打好种业翻身仗
打好水产种业翻身仗
江门市新会区大鳌中学作品集
桃种子
分类讨论思想在高中数学复习中的应用
可怜的种子
大白兔奶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