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茶叶外销数量的初步估算

2021-12-06 01:07陶德臣
茶业通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普特外销时期

陶德臣

近代中国茶叶外销数量的初步估算

陶德臣

(陆军工程大学,江苏南京 210007)

近代中国茶叶贸易史可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外销数量差距很大。经过初步估算,得到了大致的结论。兴盛繁荣时期,茶叶外销数量为68840389.92~6891846.25关担,年均1404905.916~1406445.841关担;相对衰退时期,外销数量为45633221关担,年均2535178.944关担;曲折破产时期,外销数量为17041616关担,年均516412.606关担。1840~1949年,茶叶外销总量为131515226.9~131590683.25关担,年均876768.1793~877271.2213关担,约为1.315亿关担,年均87余万关担,折合795余万吨,年均5.3万余吨。

近代中国;外销茶;数量;估算

研究近代中国茶叶出口规模,估算茶叶外销总量,具有重大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但学术界至今无一人涉及此专题,也无相关成果问世。因为,中国是茶的祖国,中国茶叶长期垄断世界市场,近代中国茶叶贸易又是旧中国茶叶贸易史上最为惊心动魄的一段历史。1840~1949年,在150年中,茶叶贸易经历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起大落。这一奇特现象引起了学者们的长期浓厚兴趣,对此进行了持续而广泛的研究,取得了一批有价值的成果。然而,这些成果中缺少对茶叶外销总量的研究,至今尚无从总体上把握近代中国茶叶外销数量的成果面世。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无疑具有多样性,海关对茶叶出口统计的不完整性是根本原因,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统计口径、统计方法的不一致,还有大量走私茶也根本无法统计,这就造成了难以从整体上把握近代中国茶叶贸易的外销概貌。但不搞清这一问题,又无法准确地说明近代中国茶叶贸易的规模。为此,本人拟在分阶段研究茶叶外销发展状况的基础上,从总体上估算近代中国茶叶的外销数量,以求对这一问题有个大体的把握。

1 兴盛繁荣时期的茶叶外销(1840~1888)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相当一段时间,中国茶叶独步世界,国际市场对茶叶的消费需求与日俱增,中国茶叶生产、外销进入了发展快车道。虽然1825年、1838年、1870年爪哇、印度、锡兰开始产茶,此时期的日本也出口少量绿茶,但19世纪60年代前,国外茶叶销售对中国茶叶外销无甚影响。自19世纪60年代起,情况开始发生变化,日本绿茶对中国绿茶外销产生较大冲击,19世纪70年代及80年代,印度、锡兰红茶相继对中国茶叶外销特别是红茶外销产生不小冲击,但由于当时国际市场对茶叶的需求量还很庞大,中国茶叶外销量继续增长。如果仅从茶叶外销数量看,19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后期前,反而是中国茶叶出口的黄金时期,是近代中国茶叶出口数量最多的时期。

1840~1860年,为五口通商时期。其实,这时期的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这五个通商口岸中,只有广州、上海、福州输出过茶叶。这时期茶叶出口方向主要有四个,最主要的方向是通过广州、上海、福州这几个通商口岸通过海路出口茶叶;其次,茶叶通过西北新疆、北方恰克图经陆路出口俄罗斯、中亚;再次,茶叶通过沿海帆船输出海外,主要是东南亚一带;最后,茶叶通过西南地区陆路输往东南亚、印度。这一时期,近代中国海关尚未建立,缺乏系统可信的茶叶出口统计资料,故只能通过一些零星资料加以估算。

一是五口通商中广州、上海、福州的茶叶出口情况。1843年,中国出口茶埠只有广州一口,1844年茶叶出口港增加了上海,1855年起,福州始出口茶叶。兹见三地茶叶出口数量(单位:磅)[1]413。

据表格统计,1843~1860年,共输出茶叶1640696350磅。加上1840~1842年的茶叶平均输出数量,则1840~1860年输出茶叶1653401350磅,按133.3磅折合1关担计,则1840~1860年五口通商中的三口茶叶输出额为12403611.02关担。需要说明的是,这三个通商口岸的茶叶出口是中国当时最主要的茶叶出口。

二是西北新疆、北方恰克图输出俄罗斯及中亚的茶叶情况。19世纪中期前,新疆输往俄罗斯、中亚的茶叶数量已达到一定规模,茶类为白毫茶、砖茶。兹见输往俄罗斯的茶叶数量发展表(单位:普特)[2],[3]203。

据表格统计,1840~1851年,新疆输入俄罗斯的白毫茶、砖茶共计101104普特。1853年,俄国西部6个海关进口的茶叶为21391普特,1854年增为46336普特[3]237,平均为33863.5普特。如果将这一平均数视作1852年、1855~1860年的茶叶平均输俄数量,则1852~1860年新疆输入俄罗斯的茶叶为304771.5普特。按此计算,则1840~1860年新疆输俄茶叶为405875.5普特,折合109926.3329关担。

表1 1843~1860年中国茶叶出口总量 (单位:磅)

年代数量 年代数量 1843年17727750 1852年93802100 1844年70476500 1853年101227000 1845年80194000 1854年109369100 1856年84016000 1855年112660700 1847年76687500 1856年130677000 1848年75954000 1857年92435500 1849年82980500 1858年103564400 1850年77430400 1869年110915200 1851年99190600 1860年121388100

注:1838~1842年,年均输出茶叶4235000磅。1843年、1849~1860年的数据是近似而不完整的数字。

表2 1840~1851年中国输往俄罗斯的茶叶数量 (单位:普特)

年代数量 年代数量 1840年2779 1846年10347 1841年3076 1847年7156 1842年3600 1848年6363 1843年5117 1849年13477 1844年4266 1850年17310 1845年7857 1851年19756

表3 1840~1851年恰克图茶叶输俄数量 (单位:普特)

年代数量 年代数量 1840年214206 1846年337147 1841年242608 1847年349652 1842年257795 1848年369995 1843年223247 1849年284551 1844年257656 1850年297618 1845年320919 1851年332379

表4 1843~1852年中国茶叶出口总量 (单位:磅)

年代数量 1843年7400000 1849年10736712 1850年11364854 1851年9445787 1852年13846824

此时,中俄茶叶贸易的主要地点位于北方恰克图。19世纪50年代前后,恰克图茶叶输俄数量处于不断增长之中。兹见下表(单位:普特)[3]171。

据表格统计,1840~1851年,恰克图输俄茶叶348773普特。如以1851年茶叶数量作为1952~1860年的茶叶平均输出数量计,则1852~1860年恰克图茶叶输俄数量为2991411普特。合计1840~1860年恰克图输俄茶数量为6479184普特,折合1754806.43关担。

综合此时期西北新疆、北方恰克图茶叶输俄数量,1840~1860年为6885059.5普特,折合1864732.762关担。但按照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的记载,估算数量不太一致。兹见下表(单位:磅)[1]535。

如果1844~1848年的茶叶输俄数量以1843年、1849年的平均数量计算,则1844~1848年输俄茶叶数量为45341780磅。1853~1860年的平均茶叶输俄数量以1852年为标准,则1853~1860年的茶叶输俄数量为110774592磅。1840~1843年,茶叶输俄平均数量以1843年为准,则1840~1843年茶叶输俄数量为29600000磅。合计1840~1860年中国输俄茶叶为228510549磅,折合1789276.436关担。这一数量与前述数量6885059.5普特有些差距,但差距不是很大。

三是西南及帆船出口数量,每年估计为100000关担,1840~1860年,西南及帆船茶叶出口数量则为2100000关担。

综合上述三方面茶叶出口数量,则1840~1860年茶叶出口数量为12403611.02关担,加上1864732.762关担,再加上2100000关担,合计为16292887.456~16368343.78关担。

1.2 1861~1888年茶叶贸易繁荣时期的出口数量

1859年起,中国海关才有茶叶出口统计,但不精确。1864年的海关统计才比较精确,1868年起才有樊城陆路运茶数量的记载。兹据清代光绪二十一年(1875年)所印李圭《通商表》卷三《各国运销茶数表》,列出1861~1867年茶叶出口数量表(单位:关担)。

表5 1861~1867年茶叶出口总量 (单位:关担)

年代数量 1861年501886 1862年1288337 1863年775509 1864年1186102 1865年855159 1866年1215742 1867年1257089

表6 1868~1888年中国茶叶出口总量 (单位:关担)

年代数量 年代数量 年代数量 1868年1526872 1875年1965406 1882年2059333 1869年1545299 1876年1946250 1883年2021936 1870年1389910 1877年2037608 1884年2071612 1871年1881827 1878年1954104 1885年2293114 1872年1923627 1879年2079708 1886年2386975 1873年1810074 1880年2204754 1887年232892 1874年1795625 1881年2264767 1888年2413456

注:数字包括樊城陆路运往俄国茶叶,故较海关统计出口数字要多;1887年后,包括九龙和拱北口与香港、澳门的帆船茶叶贸易数字在内。

表7 1868~1887年嘉峪关对俄出口茶叶数量表 (单位:关担)

年代数量 年代数量 1879年92246 1884年55394 1880年107636 1885年164363 1881年127295.14 1886年169680 1882年42181.33 1887年174922 1883年34612 --

据上表统计,1861~1867年,茶叶出口数量为7079824关担。但这一茶叶出口数量没有包括樊城陆路、西南地区及帆船茶叶出口数量。如果西南地区及帆船茶叶出口数量每年以100000担计入,则1861~1867年茶叶出口校正数量起码在7779824关担以上。

1868~1888年的茶叶出口数量大大增加,达到了近代中国茶叶出口的繁荣时期。兹见下表(单位:关担)[4]1204~1205。

据表格统计,1868~1888年,茶叶出口41899349关担。如果1868~1886年西南、帆船茶叶出口数量每年以100000关担计,则1868~1888年茶叶出口数量总数为43799349关担。此时期的1879~1887年,嘉峪关对俄国出口茶叶为968329.47关担,加上这一数量,1868~1888年,茶叶出口数量为44767678.47关担。兹见嘉峪关对俄出口茶叶数量表(单位:关担)[5]128~129。

综上所述,1840~1888年,茶叶外销数量为1840~1860年16292887.456~16368343.78关担、1861~1867年7779824关担、1868~1888年44767678.47关担之和,共计68840389.92~6891846.25关担。

2 相对衰退时期的茶叶外销(1889~1916)

这一时期中国茶叶外销内外交困,进入相对衰退时期。国外受到印度、锡兰、爪哇、日本等洋茶的激烈竞争,国内则表现为茶业危机重重,生产衰退、茶价下跌、外销不振成为这一时期的普通现象。在内外交困的巨大压力下,中国茶叶外销量尤其是红茶外销量迅速下降,这时期虽有砖茶出口数量的逆势增长作为补偿,但仍无法挽救茶叶外销整体数量的下跌。兹见1889~1916年茶叶外销数量发展表(单位:关担。注:1889年外销数量为1939159关担)[4]1204~1205[6]84~86。据表格统计,1917~1922年,茶叶外销数量仅为3532214关担。

据上表统计,1889~1916年,茶叶外销数量计44633221关担。但1895~1916年尚有部分茶叶经樊城陆路输往俄国,海关未作统计,帆船及西南茶叶出口数量也未计算在内。如果考虑到这些因素,则每年至少有数万担茶叶的输出数量,总数当可增加约1000000关担。这样,修正后的1889~1916年茶叶外销数量为45633221关担。

3 曲折破产时期的茶叶外销(1917~1949)

这一时期以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为界。前一阶段是茶叶出口急剧衰退阶段,后一阶段是茶叶外销衰败破产阶段。茶叶贸易曲折破产的主要原因是受第一次世界大战、日本侵华战争及国民党发动内战影响所至。

3.1 急剧衰退阶段(1917~1922)的茶叶出口数量

表8 1889~1916年茶叶外销数量发展表 (单位:关担)

年代数量 年代数量 年代数量 1890年1723114 1899年1630795 1908年1576136 1891年1802339 1900年1384324 1909年1498443 1892年1658340 1901年1157993 1910年1560800 1893年1874372 1902年1519211 1911年1462803 1894年1939189 1903年1677530 1912年1481700 1895年1865680 1904年1451249 1913年1442109 1896年1712841 1905年1369298 1914年1495799 1897年1532158 1906年1404128 1915年1782353 1898年1538600 1907年1610125 1916年1542633

表9 1917~1922年中国茶叶出口总量 (单位:关担)

年代数量 1917年1125535 1918年404217 1919年690155 1920年305906 1921年430328 1922年576073

这一阶段以1917~1922年为标志,茶叶外销量从1916年的1542633关担惨跌至1917年的1125535关担,第二年又猛跌到404217关担,从此再未回到年销量百万关担的水准。兹见下表(单位:关担)[6]86。

3.2 缓慢复苏阶段(1923~1938)的茶叶出口数量

20世纪20年代,苏俄设立协助会,回到中国市场收购茶叶。20世纪20年代末,北非茶叶市场得到开辟。这些因素均对中国茶叶外销起到促进作用,茶叶贸易迎来缓慢复苏阶段,茶叶出口数量有所增长。兹见下表(单位:关担)[6]86[7]119。

表10 1923~1938年中国茶叶出口总量 (单位:关担)

年代数量 年代数量 1923年801417 1931年703206 1924年765935 1932年653556 1925年783008 1933年693757 1926年839317 1934年778194 1927年872176 1935年630842 1928年926022 1936年616682 1929年942850 1937年672470 1930年694048 1938年688055

据表格统计,1923~1938年,茶叶外销数量为12061535关担。

表11 1939~1949年中国茶叶出口总量 (单位:万吨)

年代数量 年代数量 1939年2.26 1945年0.048 1940年3.45 1946年0.7 1941年0.91 1947年0.165 1942年0.15 1948年0.175 1943年0.13 1949年0. 99 1944年0.05 --

3.3 衰败破产阶段(1939~1949)的茶叶出口数量

以1945年为界,前期为日本侵华时期,后期为国民党统治时期。无论哪个时期,全国许多茶区都战火纷飞,茶叶生产、贸易失去起码安全环境,茶业经济遭受灭顶之灾,出现了百年来最为严重的衰败,茶叶外销数量每况愈下,总量又少得可怜。兹见下表(单位:万吨)[8],[9]26~32,[10]734~736。

据上表统计,1939~1949年共计外销茶叶8.938万吨。按1吨等于16.53465关担计,折成144.7867万关担,合1447867关担。

综上所述,1917~1949年,茶叶外销数量为1917~1922年3532214关担、1923~1938年12061535关担、1939~1949年1447867关担之和,共计17041616关担。

4 结语

综上所述,从1840~1949年,近代中国茶叶外销历史共150年,分为三个不同发展时期。其外销数量具有相当的差异性,但基本保持兴盛繁荣、相对衰退、曲折破产三个十分显著的发展阶段。

兴盛繁荣时期(1840~1888)的茶叶外销数量为68840389.92~6891846.25关担,年均1404905.916~1406445.841关担。相对衰退时期(1889~1916)的茶叶外销数量为45633221关担,年均2535178.944关担。表面上看,相对衰退时期的年均茶叶外销数量反而高于兴盛繁荣时期的茶叶外销数量,这是因为兴盛繁荣时期茶叶外销数量起点低,发展快。例如:从表格所示即可知,1843年茶叶外销仅17727750磅,折合为132991余关担,1888年茶叶外销量达到历史最高点的2413456关担,为1843年外销量的18倍,由此可见1840~1888年兴盛繁荣时期茶叶外销的盛况。曲折破产时期(1917~1949)的茶叶外销数量为17041616关担,年均516412.606关担。

综合计算,1840~1949年,近代中国茶叶外销总量为:131515226.9~131590683.25关担,年均876768.1793~877271.2213关担。如以16.53465关担折合1吨计,则外销茶总量为7953916.587~7958480.112吨,年均53026.11058~53056.53408吨。取其约数,1840~1949年,茶叶外销总量约为1.315亿关担,年均87余万关担,折合795余万吨,年均5.3万余吨。这就是近代中国茶叶外销数量的整体情况。

需要指出的是:这一估算虽使用了大量表格及统计数字,显得比较枯燥,似乎缺少可读性,从而使人觉得缺少学术性。这其实是一种误解,因为研究这一课题的最有力材料恰恰是需要用数字来说话,这样得出来的结论才谈得上可靠,具有较强说明力。但是,又必须承认,这一研究得出的茶叶外销数量的结论仍为初步研究成果。因为大量走私茶、部分新疆输入俄罗斯及中亚的茶、部分帆船运茶及西南出口茶及海关其他未统计到的茶都未计入,所以说实际茶叶外销数量应更大些,但这一估算数量大体上还是有一定的可信度,具有相当的学术价值。最后,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作者虽研究茶叶经济史30年,尤其对近代中国茶叶贸易着力最著,但这一研究也仅是抛砖引玉,最终目的是期待学者对近代中国茶叶外销数量作出更进一步及更为准确的研究。

[1] (英)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第1卷)[M].北京:读书·生活·新知三联书店,1957.

[2] 郭蕴深:论新疆地区的中俄茶叶贸易[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4,(4).

[3] 孟宪章主编.中苏贸易史料[M].北京: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1991.

[4] 姚贤镐.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第2册)[M].北京:中华书局,1962.

[5] 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辑(第48辑)[M].台北:文海出版社,1977.

[6] 吴觉农,胡浩川.中国茶业复兴计划[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

[7] (美国)威廉·乌克斯.茶叶全书(下册)[M].上海:中国茶叶研究社,1949.

[8] 陈椽.一年来的中国茶业[J].中国茶讯,1950,(1).

[9] 佚名.茶叶产销[M].南京:行政院新闻局,1947.

[10] 陈宗懋主编.中国茶经[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92

S571.1

A

1006-5768(2021)02-090-007

2020-04-13

(20&ZD229)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一带一路’视野下的西南茶马古道文献资料整理与遗产保护研究”。

陶德臣 (1965-) ,男,陆军工程大学教授,主要从事茶业经济和文化史、军事历史、党的创新理论研究。Email:tdctea@sina.com

(责任编辑:蒋文倩)

猜你喜欢
普特外销时期
清代广作外销髹漆折扇艺术研究
“严肃”的“戏仿”——从《普特迈瑟故事集》看辛西娅·奥兹克的“礼拜式”叙事
故宫博物院明清外销瓷收藏及影响
探索小日历
特殊时期中俄文化交流持续在线
文艺复兴时期的发明家
开心一刻
一战时期蛰豪战(10)
人生七年,又七年
马来西亚举行普特拉贾亚花卉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