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化对种植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影响分析

2021-12-06 02:25左维国
湖北农机化 2021年12期
关键词:种植业生产率机械化

左维国

(莱西市沽河街道办事处,山东 青岛 266611)

0 引言

农业机械化是我国农业生产水平提升的中坚力量,也是农业生产技术进步的主要推动力,更是种植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重要途径。只有在农业机械化生产前提下才能拉动我国农业经济增长,向绿色、生态、可持续的发展方向转变。除此之外,从机械化应用的角度分析,农业机械的使用减轻了种植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压力,有效地解决了农业劳动转移带来的压力和弊端,尤其是农村地区的种植,更是开发了农业发展的潜力,使其生产的各个环节分工明确,稳定了粮食供给和产出,有目的性地提升了农业生产的综合能力,同时也是促使农业劳动力投身农业,推动经济增长的有效路径。

1 现阶段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1 发展现状

我国农业发展在国民经济中占主要地位,农业发展的如火如荼,农业机械化水平也在不断的提升,并且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对于农业的发展而言,机械化是发展的跟本出路,当前农业机械化装备结构和布局在不断的优化和发展,尤其是重点作物以及占市场比例相对较高的作物,一些关键生产环节基本普及了机械化运用,大型化、复式化、配套化的趋势体现的较为明显,各项装备都在提速发展,促使机械化的作业水平呈现稳固的上升趋势。另外,农业机械化涉及的范围也在逐渐扩展,作业领域不仅局限于种植业,在种植之后的收割、产品加工、种植前期中期后期的多个环节均有所技术突破,扩大了发展的空间。农业的生产结构也在优化,在先进机械化需求增加的前提条件下,一些必要的栽插机械、收获机械、收获后处理机械等需求量也在成倍增加,在发挥机械化农业生产优势的基础之上,也把保护性耕作政策落实到了实处,部分和农业生产相关的设施设备也在机械化的带动下不断进步,推动了国产农业机械化产品的质量和技能的快速提高,与国际化农业机械化机技术相接轨[1]。

1.2 存在问题

尽管我国当前的农业机械化发展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但还是有一些客观的弊端存在。首先是农业机械化的信息化网络建设发展的不完善,还需要进一步的提升和优化,因此农机发展的先决条件就是信息网络,只有在构建一定信息基础的前提下,才能在网络化的时代稳定发展。其次是农业机械化体系较为薄弱,农业机械化的运用和管理人员本身存在年龄偏大或者知识结构老化、技术力量缺乏等现实问题,是顺利推进农业机械化的阻碍因素。包括一些机械化技术人员对一些农机使用技术掌握的不全面,无法为种植户提供专业化的指导,导致农机管理和安全监管的工作没有真正得到落实,严重影响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更不能提升种植业全要素生产率。最后是农业机械化总装备结构规范缺少合理性,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难以提升,由于动力机械缺少配套化农具的原因,农机装备结构性矛盾也逐渐突显出来。

2 农业机械化水平对种植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影响机制与路径分析

2.1 影响机制

种植业全要素生产率主要是依靠农业机械化技术的生产效率而改善的,在种植业生产的过程中,将农业机械技术引进其中,以优化和完善生产的方式来改变生产要素的配置和生产组织路径,提升种植业技术水平和技术效率,进而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在实践中影响机制主要来源于机械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提升种植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还能提升其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让种植业的劳动者可以更加标准化、规模化、科学化的生产作物,带动技术应用的效率[2]。

2.2 路径分析

首先,农业机械化的运用是农业发展的技术进步和生产力的改变,农业机械化主要意味着机械化技术的真正落实,促使农业的稳定发展。其主要可以通过两方面来分析:一是农业机械化是对人力生产的调整和优化,节约了农业劳动力,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农户的人力和物力投入;二是农业机械化是提升作业效率的主要手段,有效地增加了种植业生产的及时性,避免了因为人力劳动工的问题耽误生产的最优时间,进而提升种植业的产出量。因此,农业机械化可以通过技术的引进来提升种植业全要素生产率[3]。

其次,农业机械化对种植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生产技术的效率改善方面。在当前种植业劳动力弱质化的基础上,有效地缓解或者代替人力劳动,保障种植和生产的顺利完成,弱化劳动质量下降带来的影响,提升生产效率。对于种植业的生产和发展而言,机械化可以对生产的各个环节有明确产出目的,促进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的改变,让农业生产者更加专注种植事业,提升农业生产的组织管理的水平和效率提升。此外,农业机械化在种植业发展中还能保障农业生产要素的结构改变,实现生产要素投入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

最后,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生产之间是存在必然联系的,有着不可分割性,机械化不仅可以增加农业生产环节,还能实现细致化分工,促进种植业生产走向规模化和专业化,进而实现规模经济,提升种植业全要素生产率[4]。

3 结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国民经济的发展趋势下,仍然要大力发展农业,以经济优势和机械化优势拉动种植业发展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积极引进和运用农业机械化,实现其发展阶段的跨越,在保障机械化发展质量提升的基础上,机械化技术水平和机械化人员的素质,结合实际构建机械化服务组织,各个地区的种植业都要以农业生产规模经营为基础,推动农业产业集聚,通过农业机械化技术效率的提升,保障农业生产稳定发展。

猜你喜欢
种植业生产率机械化
农业农村部公布100个全国种植业“三品一标”基地
中国城市土地生产率TOP30
“十四五”全国种植业发展有了路线图
强化核心技术攻关 赋能种植业转型升级——聚焦《“十四五”全国种植业发展规划》
“新”生产率悖论?工业机器人采用对制造业生产率的影响
基于多目标线性规划的河北种植业结构调整研究
大棚有了机械化 一人管理也不怕
Inventors and Inventions
跟踪导练(三)4
外资来源地与企业生产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