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稻田养蟹技术

2021-12-06 04:09朱再和杨青春
渔业致富指南 2021年8期
关键词:养蟹蜕壳投饵

○朱再和 杨青春

在东北稻田养殖的蟹主要以中华绒螯蟹(俗称河蟹)为主。水稻和河蟹可以共生并且有很好的互补效益,首先水稻是多分蘖植物,植株繁茂,为河蟹提供了良好的隐蔽和栖息场所。而河蟹的活动可以疏松土壤,摄食水稻杂草,为水稻生长提供良好环境;其次,水田的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水温适宜,有利于河蟹的生长。同时,水稻施用的肥料促进了水草、水生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的生长繁殖,为河蟹提供了丰富的饵料。而河蟹的排泄物和剩余的饵料,在向水稻提供营养的同时,也促进了土壤改良,减少肥料施用量,提高水稻产量;再次,稻田养殖河蟹时,经常用生石灰、高锰酸钾等消毒剂,也减少了水稻病害的发生;最后,河蟹对农药非常敏感,因此养河蟹的稻田有利于生产有机稻谷,从而提高水稻的商品价值。

吉林省舒兰市水产总站2020年在舒兰市溪河镇、平安镇、法特镇推广稻田养蟹1040亩,取得了不错的经过四个多月的养殖,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现总结如下:

一、养蟹稻田的工程建设

养蟹稻田的工程建设有两项,一是放蟹到稻田前暂养的暂养池工程,二是稻田的田间工程。

1.暂养池工程。为了提高河蟹的成活率,从外地购来的扣蟹先进行暂养。一般准备的暂养池面积是养蟹水稻面积的十分之一以上。暂养池可利用稻田边沟、小池坑塘等。暂养池要平整,池深1.5m,保持30-50cm水位,以便扣蟹栖息和活动。暂养池最好700m2为一格,进排水要自成体系。

2.稻田田间工程。田间整地时,要挖环形、田字或井字形沟。一般在离稻田埂1m处,挖0.5m深、0.5-1m宽的环形沟,环沟面积占整个稻田面积的5%-10%。挖环沟的土方叠在埂上形成坝埂,并夯实。田间工程的目的是增加水深和水量,调节水温,更重要的是有利于设置防逃墙,便于防涝、巡池、投饵和回捕。

3.防逃设施工程。防逃是稻田养蟹的关键环节之一。坝埂要坚实,高0.7-0.8m、顶宽0.5m、坡度1∶1.25。在养蟹稻田的周围,用90cm宽塑料薄膜,埋入地下30cm,压实;剩余60cm,在上面用绳往田外方向卷,并每隔1米插入木桩固定。防逃墙拐角处要建成弧形,以防河蟹攀爬。防逃墙一定要牢固,向内侧稍有倾斜,每个进排水口内外两侧都用铁丝网和直径20cm塑料管设置防逃网。

二、扣蟹的养殖技术

1.扣蟹放入暂养池前的准备工作。2020年4月22日从辽宁盘锦购买扣蟹,回来后放入暂养池暂养,5月中旬至6月中旬是放入稻田的时间,因此这段时间需要暂养扣蟹。蟹暂养池不能施用除草剂,禁用刺激性、挥发性化肥。放蟹前20天,施正常施肥量一半量的有机肥或鸡粪等农家肥或尿素。在放蟹前15天,每1000m2暂养池用225kg生石灰兑水泼洒消毒,杀灭病菌和寄生虫。一般每公顷投放扣蟹2万只以内,为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应多选择雌性蟹。扣蟹入池前用4%食盐水或每公斤15mg高锰酸钾溶液浸泡8-10分钟。长途运输购回的扣蟹,不能马上放入暂养池中,应先在水中浸泡3分钟,提出水面10分钟,如此反复3次,再放入暂养池中。

2.扣蟹暂养期管理。扣蟹暂养期间,应每天傍晚投小杂鱼1次,日投饵量占蟹重的2%-3%,根据摄食情况灵活掌握投饵量。在暂养期间,特别是扣蟹刚入池的3-5天,摄食量会很大,超过理论推算量几倍,原因是越冬期间河蟹肠胃内无物。在接下来几天,摄食量会明显减少,这都是正常现象。

3.放养后的饲养管理。放扣蟹时要将河蟹均匀分散到整个稻田。同一稻田放养河蟹,尽量一次放足,不要补放。

(1)饲料品种。河蟹是杂食性动物,所以饲料来源比较广。常见的水生植物、陆生植物中大部分禾本科植物皆可食,谷实类(如煮七分熟的麦粒、玉米类、稻谷等)、饼粕类、糠麸类均可。河蟹喜食动物性饲料,如螺类底栖生物、屠宰场的下脚料、鱼虾类、蛆、蚯蚓等。除喂天然饵料外,还应补充人工合成饵料,以满足河蟹快速生长的需要。

(2)饲喂技术。以增加个体体重为重点,保证收获时个体重在200g左右。投喂时应“四定”,即定时、定量、定质、定点。定时即早上8-9时、下午4-5时投喂。定量应依河蟹生长阶段、季节、具体气候而控制投喂量,不能忽饥忽饱,以投喂后4小时内吃完为宜,早上投喂量占三分之一、傍晚占三分之二。天然饵料以自由采食为主,平时人工合成饵料占蟹重的2%,夏秋季节摄食高峰期配合饵料可增加到蟹重的3%。定质为动植物性饵料比例为3-4∶6-7。夏季动物性饵料比例可适当降低,防止水质恶化。阴雨天或高温天气(低于15℃或高于28℃时)少投或不投,经常在饵料中拌入高钙素、维生素C等,防止因缺乏微量元素而引起蜕壳不遂;还可拌入1%的大蒜泥,防止肠炎。定点即25平方米固定一个投饵点,投饵要均匀,方便河蟹摄食。尽管搭投饵点用工、占地、投喂稍费力,但经济效益显著。如果投饵不均匀,就会出现投饵处蟹成群抢食,大者欺小,小的吃不饱的情况;走进田间会发现有许多小蟹在原地觅食烂稻根叶充饥,根本吃不到人工饵料。

(3)水质管理。水质是稻田养蟹的关键环节,可按照“春浅、夏满、秋勤”的原则进行管理。春季为提高水温,有利河蟹蜕壳,应使稻田保持浅水。夏季高温,应使稻田达到最深水位。秋季正处于摄食高峰,如果动物性饵料增多,气温又高,极易泛塘,应勤换水,由其他季节的每周换1次水改为2-3天换水1次,1次换三分之一。换水时间控制在3小时左右为宜,以防换水过快,使稻田水温突变。河蟹每蜕壳一次增加一次体重,经常换水能有效刺激河蟹活动,加速蜕壳。但在河蟹蜕壳时只能加水,不能排水。

(4)病害防治。无论河蟹患什么病,在没有准确诊断的情况下,不能乱用药,应该坚持先换水后治病、先杀虫后杀菌的治疗原则。

4.消灭天敌。河蟹主要天敌有鼠、蛙,一般采用下鼠药和人工捕捉的方法。在防逃墙外定期布点鼠药,在放蟹前要彻底清除暂养池及养蟹田中蛙卵及蝌蚪。

5.消毒灭菌。消毒灭菌能减少养殖期间病害的发生,为河蟹正常生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放蟹前将田内水彻底排干换水,每立方米水体泼洒15-20g生石灰,既消毒灭菌又补钙,有利于河蟹蜕壳生长。

6.巡池。在扣蟹入池后,坚持每天早晚巡池,这是养蟹日常管理的重要工作。对河蟹活动情况、摄食、病害、水质、水位变化、池内外水位差、坝埂、防逃设施、进排水网等进行巡查,特别是大风、暴雨天气更要认真仔细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以免造成损失。

7.捕捞。一般在水稻收割前捕蟹,多用坝埂捉蟹的方法。“北风吹、蟹脚痒”,这正是捉蟹的好时机。每天傍晚,河蟹便爬到坝埂上防逃墙内侧,可持手电筒捉蟹。

三、稻田养蟹技术要点

1.选好田块。建设养蟹的稻田要求选择靠近水源、水质良好、底质为黏土、保水性能较好的田块,面积以3-4亩为宜。稻田养蟹蟹沟的开挖可参照稻田养鱼,沟宽1.5-2m,沟深lm,呈“田”字形。稻田四周用钙塑板或其他材料建好防逃墙,建好进、排水系统,进、排水口要用聚乙烯网布密封,防止河蟹从进、排水口逃逸。

2.栽好水稻,适时放养蟹种。养蟹的稻田,宜选用耐肥力强、秸秆坚硬、不易倒伏、抗病害的丰产水稻品种,采用宽行密株栽插,并适当增加田边栽插密度,发挥边际优势,增加水稻产量。

蟹种的放养规格以每千克40-60只的为好,亩放20-30kg,也可放规格为每千克l00-200只的,亩放10-15kg,要求当年都能达到上市规格。幼蟹要求规格整齐、肢体齐全、体质健壮,以提高放养的成活率。

3.稻田养蟹的饲养管理。稻田养蟹的饵料投喂方法、全年投饵量、每天投饵量、投喂次数均可参照池塘养蟹的办法进行规划布局和组织实施,要在稻田中增放些绿萍、浮萍等。7-9月份,除投喂南瓜、小麦、黄豆等植物性饵料外,还要有计划地投喂一些小鱼小虾、猪血、蚕蛹、螺蚬、蚌肉等动物性饵料,以满足河蟹生长的需要。

稻田应保持水深20-30cm,蟹沟水深1m,要求水质清新,溶氧丰富。高温季节要坚持勤换水,一般每2-3天换1次,每次换水20cm左右。

稻田水浅埂薄,河蟹打洞常会造成田埂漏水,容易引起逃蟹。因此,要十分重视稻田养蟹的防逃工作,经常检查、维修防逃设施,堵塞田埂漏洞,防止暴雨冲跨防逃设施和田埂、大水漫过田埂,还要防止农药、化肥对水质的污染,采取有效措施消灭水蛇、水老鼠等敌害。

河蟹对化肥、农药的反应十分敏感,稻田养蟹最好不用农药,如必须要用,应选择高效低毒农药。使用药物时,先将田水灌满,改药液喷洒为喷雾,改高浓度为低浓度喷雾,尽量减少对河蟹的影响。稻田的施肥,最好施足基肥,追肥也应以有机肥为主,使用化肥要十分注意对河蟹的影响,从而取得稻蟹双增产。

4.及时收获,搞好暂养越冬。稻田养蟹在9月中、下旬捕捉,捕捉的方法有放水捉蟹、夜晚徒手捕捉以及诱捕等,河蟹收获后要及时出售或暂养。如果稻田养的是蟹种,捕获后应选择较深、水质条件较好的池塘作为越冬池,进行暂养或越冬,留作来年发展养蟹的蟹种用。

(通联:132600,吉林省舒兰市水产总站手机:15948482961)

猜你喜欢
养蟹蜕壳投饵
陈鸿波
草原鼠害防控无人机投饵试验*
蜕壳的歌唱家
智能精准投饵 河蟹吃饱吃好
螃蟹
蜘蛛蟹:我的蜕壳“苦”旅
观赏鱼喂食须知
稻田养蟹技术要点
17次蜕壳
养螃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