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陵山区一季稻丰产栽培技术要点

2021-12-06 15:02左都成
江西农业 2021年8期
关键词:二化螟稻瘟病纹枯病

左都成

(湖南省湘乡市栗山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湖南 湘乡 411400)

1 选择优良品种

品种是丰产的关键。丘陵山区一季稻适宜选择全生育期在130~135 d(同一品种作一季稻比晚稻要长10~15 d)、丰产性较好、抗性高、耐高温、米质优的杂交品种。水源好阳光充足的田块可选择生育期稍长的品种;干旱田可以选择生育期稍短、抗旱性较好的品种,并适当提早播种。此外,应避开同一品种在同一田块连作3 a及以上,如农谚所说“担粪不如换禾种”。需要注意的是,不是价格越高的品种就越好,而是适宜本地气候特点的品种最好。

2 选择适宜的播种期

保障一季稻丰产最重要的环节是避开高温抽穗灌浆,降低空秕率。一季稻的最佳齐穗期是8月下旬,最佳灌浆结实期是9月,10月上旬成熟收获。因此,丘陵区一季稻在5月下旬~6月上旬播种比较合适。同时,考虑到水源、阳光等因素应适当提早播种。目前,丘陵山区一季稻耕作普通存在盲目播种的问题,从4月~6月上旬都有播种。影响一季稻丰产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播种过早,高温抽穗,空秕率高(同一地方播种相差较大,也会引起螟虫等害虫世代重叠而增加防治难度)。可以参考以下公式确定播种期:155-全生育期(d)±2=n,n≤30,为5月n号;n>30,为6月n-30号播种[1]。

3 培育壮秧

培育壮秧促早生快发为丰产奠定了良好基础,要重视种子消毒杀菌,预防恶苗病等病虫害;播种应选择日平均气温稳定12℃以上的晴天,秧田实行科学水肥管理,早施“断奶肥”,合理施“送嫁肥”,移栽前带药下田[2]。

4 合理密植,保证基本苗

产量由穗数、粒数和粒重构成。通过合理密植,能够提高单位面积的土地利用率和光能利用率,相对地增加穗数、粒数和提高粒重。种植密度以18 cm×21 cm为宜,每株保证两粒谷(秧苗)及以上。保证用种量,插秧应保证每667 m2大田1.5 kg种量,抛秧、散播保证每667 m2大田2 kg种量。

5 水肥管理

遵循重施基肥、氮磷钾合理搭配的原则,根据实际情况辅施锌、硅等微肥。基肥以复合肥为主,一般每667 m240%的复合肥30~40 kg,对翻丘、冷浸田等应适当添加微肥以利早生快发。移栽后10 d左右施分蘖肥,约占基肥50%~60%。分蘖期是水稻吸收氮素的第一高峰,在圆杆期,根据实际情况增施穗肥和壮籽肥。有些农户偏重于氮肥,重氮轻磷钾等,氮肥过重,致使禾苗墨绿且叶宽反叶,造成病虫害严重,产量低,即“喜死人的苗,气死人的谷”。在晒田复水后应根据实际情况每667 m2施3~7.5 kg的氯化钾及微肥,确保禾苗茎杆健壮,提高其抗逆性和结实率。

早期因气候炎热,需采用深水活蔸、浅水分蘖的方法;适时晒田,促长根,促分蘖,成大穗,达到根深叶茂;后期应干湿结合,以湿为主,保证壮籽所需要的水分,提高千粒质量,保证丰产。

6 病虫害防治

山区丘陵一季稻主要病虫害有恶苗病、稻蓟马、黑条矮缩病、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稻瘟病、纹枯病及潜叶蝇等。

(1)恶苗病是一种种子侵染、系统发病、全株表现的病害,发生后基本没有办法防治。6月中旬开始,南方气温高于30℃,不利于恶苗病发展,一般不会再新发生。恶苗病主要发生在秧苗期,发病病苗比健苗细高,叶片叶鞘细长,叶色淡黄,少根。大田表现为节间明显伸长,节部向外突出,下部茎节生逆根,分蘖少或不分蘖,不结实或结实率低。水稻种子处理是重点,播种前晒种,用强氯精或使百克等浸种8~10 h。

(2)稻蓟马主要发生在秧苗期,表现为秧苗发黄,青黄不发,长势差,黑根多新根少。检查方法是早晨或晚上湿掌抹苗,掌上有短黑发状物质,则说明有稻蓟马发生。大部分杀虫剂都能有效杀灭稻蓟马[3]。

(3)黑条矮缩病发病后,初期极难发现。感病植株明显矮缩,不抽穗或抽包颈穗,穗小颗粒少,部分植株早枯死亡,直接影响水稻产量。一般要到分蘖后期才会表现出明显矮缩枯死,大部分农户会认为是“种子不纯”的原因。造成水稻黑条矮缩病的主要原因是稻飞虱刺吸禾苗使其感染病毒。主要防治措施是重点防治首次迁飞稻飞虱。

(4)近年来,二化螟发展呈逐渐加重的趋势。对于迁飞性二化螟当地农业部门监测和预报都比较准确,一般不会形成较大危害。主要是越冬代和播种时间不整齐造成的严重世代重叠,使二化螟发展更为复杂。防治二化螟时,不仅要对田间喷药,还要对田边1~2 m的灌木杂草施药,同时要规范播种时间,减少世代重叠。

(5)稻纵卷叶螟是迁飞性害虫,按当地农业部门病虫害情报来防治效果理想。防治药剂主要有氯虫苯甲酰胺及复合制剂、阿维菌素和甲盐用复合制剂、氟铃脲等。

(6)稻飞虱是一季稻需要重点防治的虫害,防治不力可能造成大面积倒伏的毁灭性损失。目前的农药对暴发性飞虱防治效果并不理想,飞虱主要在于预防,在始穗前期加大力度防治可以大大减少后期飞虱基数,达到较理想的防治效果。药剂以烯啶吡蚜酮、吡蚜呋虫胺等复合剂为佳,尽量避开单一制剂和敌敌畏等速效杀虫剂。

(7)稻瘟病是水稻重要病害之一,因为害时期、部位不同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谷粒瘟。分蘖至拔节期为害较重,可引起大幅度减产,严重时甚至失收。稻瘟病属真菌,主要是越冬病害在水稻生育期借风雨传播浸染,高温高湿利于浸染发病。一旦发生稻瘟病则难以治疗,实践中主要是预防和选用高抗品种减少发病概率。叶瘟在发现少量病斑时防治,叶瘟防治不力会转化为节瘟、穗颈瘟、谷粒瘟;穗瘟在孕穗期预防。需要注意的是,稻瘟病常发丘块一定要时常观察,一旦发现症状要立即防治。

(8)水稻秧苗期至穗期均可发生纹枯病,以抽穗前后最盛。该病主要危害叶片、叶鞘,严重时向上蔓延至穗部。病斑初期为椭圆形、水渍状,后呈灰绿色或淡褐色逐渐向植株上部扩展,病斑常相互合并为不规则形状,病斑边缘灰褐色,中央灰白色,常常被称为“笋壳斑”,盛发期可以看到黑褐色小颗粒菌珠。纹枯病主要在土壤中越冬传播,在水稻分蘖期能达到较好的效果,纹枯病发生严重的丘块耕田时要捞核(浮渣)处理灭菌。

(9)潜叶蝇在丘陵山区一季稻种植中为害频繁,以山冲尤为严重,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潜叶蝇虫体很小,隐蔽性强,很难发现,前期症状不明显,易被忽视,一般出现大量“直穗”时才会被发现。主要以防治为主,一般在分蘖后期进行1次防治,多种杀虫药剂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丘陵山区一季稻病虫害防治要以防治结合,用药经济高效为原则。恶苗病、黑条矮缩病、稻瘟病、潜叶蝇、飞虱及钻心虫等宜以预防为主,纹枯病、稻纵卷叶螟以达到防治指标进行防治。

猜你喜欢
二化螟稻瘟病纹枯病
水稻已克隆抗稻瘟病基因的研究与应用
永兴县水稻二化螟发生原因分析及其防控措施
“美人计”诱芯绿色防控水稻二化螟效果初报
基于Meta-QTL和RNA-seq的整合分析挖掘水稻抗稻瘟病候选基因
安乡县2021年水稻二化螟防控策略的思考
四种药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
水稻稻瘟病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策略阐述
浅析水稻稻瘟病流行因素及绿色防控措施
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及其防治策略
水稻纹枯病防治关键技术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