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人的全面发展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及实践价值

2021-12-06 07:08范史祺黄汀
现代商贸工业 2021年35期
关键词:教育理念

范史祺 黄汀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及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础上,结合新时代中国国情,创造性地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重要论述,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包括将精神的人能动的人全面的人视为人的本质的核心内容,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在新时代体现为全面满足人的多样化需要,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党的工作的重要价值指引三个方面。以习近平关于人的全面发展重要论述为指引做好青年培养教育工作,需从更新教育理念、贯彻落实“六个下功夫”、完善教育评价体系等方面来促进青年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习近平人的全面发展;青年培养;教育理念;教育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35.003

追求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基本命题,也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的思想根基和动力之源。在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因此,深入学习和领会习近平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论述对新时代青年的培养教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1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习近平人的全面发展重要论述的理论基石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从哲学视角探讨人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即人“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他还揭示了资本主义私有制是劳动异化、人的异化等问题的根源。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他们认为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和前提条件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且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生产力高度发达,劳动时间大大缩短,社会关系极为和谐,每个人都享有丰富的自由时间来实现全面发展的幸福社会。这些精辟论述是习近平人的全面发展重要论述的理论来源。

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始终将实现人民解放与发展作为使命和追求。毛泽东主张将教育与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有政治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邓小平提出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充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共产主义接班人。江泽民认为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是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贯穿社会建设各个环节。胡锦涛主张逐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要以人民幸福、社会和谐为主线。习近平在继承这些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础上,结合新时代中国国情,独创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措施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2 习近平关于人的全面发展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认为“人,本质上就是文化的人,而不是‘物化的人;是能动的、全面的人,而不是僵化的、‘单向度的人。人类不仅追求物质条件、经济指标,还要追求‘幸福指数;不仅追求自然生态的和谐,还要追求‘精神生态的和谐;不仅追求效率和公平,还要追求人际关系的和谐与精神生活的充实,追求生命的意义。”他关于人的全面发展重要论述包含丰富的科学内涵。

2.1 将精神的人能动的人全面的人视为人的本质的核心内容

2.1.1 人在本质上是文化的人,而不是“物化”的人

这里的文化强调人的社会化,通过充分满足人的物质生存需要和精神发展需要,不断自我完善、自我提高更好地适应社会。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物质财富十分充裕,部分人在金钱、名利和权力中迷失了自我,逐步走向“物化”。这就要大力发展文化建设,在以文化人中培育人的德性,“通过文化交流,沟通心灵,开阔眼界,增进共识,让人们在持续地以文化人中提升素养,让文化为人类进步助力。”

2.1.2 人在本质上是能动的人,而不是“僵化”的人

人的能动性体现为人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时发挥出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僵化”主要指人的思维方式、认知水平无法随着社会变迁而发展。部分人眼界狭隘、认知水平有限、实践行为固化,缺乏自我改变、自我革命、自我提高的能力,导致自身发展受限。因此,要正确认识世界,尊重客观规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升理性能力和实践能力,防止成为“僵化”的人。

2.1.3 人在本质上是全面的人,而不是“单向度”的人

人的本質属性决定人的需要涉及方方面面,不仅包括物质生存需要和精神发展需要,还包括更高层次的多样化需要。部分人极度追求物质享受,忽视精神需要,易成为“单向度”的人。习近平总书记认为人在本质上是全面的人,需要“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2.2 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在新时代体现为全面满足人的多样化需要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升,文化生活和社会生活质量也明显改善。但是贫富差距、文化失范、信仰危机、道德滑坡等问题仍制约人的全面发展。当前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十四次提到“美好生活”,多次提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认为创造美好生活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之间的具有内在关联性。他指出:“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因此,不仅要满足人民更高的物质生活需要,还要满足人民在政治参与、公平正义、民主法治、安全保障、民生幸福、和谐社会、绿色生态、精神文化等多方面需要。全面满足人民多样化、个性化、生活化、品质化的需要,能激发他们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形成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双向互动的和谐局面。

2.3 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党的工作的重要价值指引

人的解放包括物质上和精神上的解放,是人实现全面发展的前提。在私有制社会,人处于被剥削、被奴役的状态,物质和精神上都饱受压迫,因此实现人的解放首先要推翻束缚人的所有制及生产关系。正如马克思所言,“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只有不断冲破一切束缚人、禁锢人的体制机制问题,才能实现人的解放与发展。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推翻“三座大山”,成立新中国并确立社会主义制度,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斷深入,党和国家深刻认识到人不仅是现代化建设的主体,也是现代化建设的客体,而忽视人、淡化人,现代化道路就会偏离方向。党的十九大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基本方略,深切回应了中国人民在实现美好生活上的热切期待,充分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独特优势,是中国共产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原则,也是新时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有力价值导向。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对新时代党的工作尤其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明:“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将全面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奋斗目标,倾听人民心声、回应人民呼声,着力解决阻碍人的全面发展的突出问题。

3 以习近平人的全面发展重要论述为指引做好青年培养教育工作

马克思曾说:“教育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教育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之间存在不可分割的联系。新时代我国教育工作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当前我国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上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但仍存在许多不足,诸如重智育轻德育、重工具理性轻价值理性、重艺术教育轻劳动教育等,这些都与人的全面发展主旨相背离。因此,要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应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标尺。

3.1 更新教育理念,将促进青年全面发展作为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规定教育现代化的八大基本理念是“更加注重以德为先,更加注重全面发展,更加注重面向人人,更加注重终身学习,更加注重因材施教,更加注重知行合一,更加注重融合发展,更加注重共建共享”。这为当代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当代教育必须更新教育理念,以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主线,坚持个性化和终身化教育,坚持教学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统一。当前,许多学校仍存在片面追求学生专业成绩和知识技能的培养,忽视学生道德品质、人文精神和劳动素养的养成,这些都与青年全面发展是相背离的。当代教育必须遵循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改变以培育学生的“应试能力”为核心目标的传统教育模式,重视培育新时代学生的核心素养,坚持个性化教育,因材施教。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教化人、培育人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要坚持终身化的教育理念。另外,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也为教育的多方面供给提供了更多载体。教育平台、教育模式、教育主体和受教育者需求的多元化决定了要采取多元化教育理念。要广泛借助例如,中国大学MOOC、腾讯课堂、网易云课堂等在线教育平台,有效利用“微课”“翻转课堂”等新兴授课模式,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等教育主体的力量,努力形成多方联动、合力育人的生动局面。

3.2 贯彻落实“六个下功夫”,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

推进教育现代化是党和国家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全面部署教育强国战略的总体谋划。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而人的现代化的前提是人的全面发展。促进青年全面发展是一项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性工作,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社会背景下其培养要求不尽相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提出了“六个下功夫”,其全面涵盖了青年思想水平、政治觉悟、法制意识、道德品质、科学精神、文化素养等方面的培育。落实“六个下功夫”是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举措,也是新时代青年培养教育工作的行动指南。在以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思想品德教育为主线的同时,遵循青年学生成长规律,着眼青年学生发展特点,将培养奋斗精神、提高创新能力、健康教育、劳动教育等纳入青年教育内容,运用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引导他们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收获知识、涵养德行、成长成才,肩负起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时代重任。

3.3 完善教育评价体系,将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学校评价体系的核心内容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教育强国战略和教育现代化目标,扭转片面办学局面,需对当前的教育评价体系作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这为构建新时代教育评价体系提供了科学的指导。“以人为本”的教育强调要突出“育人”功能,深化“树人”目标,因此,教育评价体制改革应做到尊重学生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自觉发展。高校应构建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的教育评价体系,要建立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评价“指挥棒”,将综合素质作为选拔人才、评优评奖的重要依据。从根本的评价导向层面,转变学校唯分数、唯理论、唯技能的做法,坚决纠正功利性教育的价值取向,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状况作为评价核心,突出学生的专业性、创造性、全面化、个性化水平。并且要转变将考试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唯一指标的做法,需采用科学、客观、特色、多元、有效的评价手段,例如,以学习心得、调研报告、小组汇报等形式对学生阶段性学习进行评价,细化对学生思想觉悟、情感态度、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学习过程、团队合作、表达能力等各方面的评价标准。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89.

[2]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94.

[3]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150.

[4]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N].人民日报,2014-03-28(03).

[5]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8-10-28(01).

[6]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61.

[7]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8]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30.

[9]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9-11(01).

[10]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EB/OL].(2019-02-23)[2020-02-16].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052/moe_838/201902/t20190223_370857.html.

猜你喜欢
教育理念
关于初中语文合作学习的思考与探索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困境与革新路径
如何在生理学教学中培养创新型人才
新形势下数据库原理的双语教学
探究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农村学校实施“新教育实验”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