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中依法治理的传统文化之维

2021-12-06 23:34别惠新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4期
关键词:乡村振兴传统文化

摘要:为实现乡村振兴目标,需要以建设法治乡村为基础,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充分发挥出继承与发扬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乡村法治建设及新兴法治文化会对一定程度对传统文化产生冲击,应尽力维持乡村基本秩序及精神价值,探索出传统文化与法治文化的共通路径。本文就针对此。以乡村振兴中的依法治理重要意义为切入点,提出乡村法治建设中传统文化空间开设要点、传统文化继承与发扬的新路径,稳定有序推动乡村振兴中的共同富裕进程。

关键词:乡村振兴;依法治理;传统文化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逐渐趋向于新常态化发展,乡村振兴治理中的平等及法治需求进一步增长,需配合使用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治理理念,稳定推动乡村共同富裕目标实现。虽然法治理念已成为国家发展共识,但在乡村振兴法治治理时,法治理念势必会与受传统文化熏陶的乡村建设活动产生一定矛盾,需建立起以传统文化为基础的乡村振兴依法治理框架。

1、乡村振兴依法治理要求

现阶段乡村振兴主要以共同富裕为目标,将精神价值与物质价值结合在一起,实现人人平等,构建和谐统一乡村环境。通过整合传统文化元素,建立乡村文化体系,完善文化交流机制,将更多社会力量注入到乡村文明建设期间,形成村内村外联合发展新模式。

乡村建设及乡村治理的法治化、现代化是必然趋势,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必经之路[1]。但就目前来看,法治乡村转化期间的知识框架较为单一,与城市法制建设相比,乡村振兴中的法治治理更需要以传统文化为依托,找寻出传统文化与法治乡村建设的契合之处,确保乡村中的法治工作与德治工作能够融合在一起。

2、法治乡村建设的传统文化空间建立

在乡村振兴法治治理过程中,需要做好基层党组织治理、基层群众治理工作。乡城二次元阶梯式发展背景下,着重弥补乡村建设短板,循序渐进开展乡村协调发展工作[2]。在保障城市发展的基础上,提高乡村非物质化公共产品的供给量,满足共同富裕中的社会公平要求。

法治乡村建设是乡村再造及重塑的基本要求,受到土地政策、乡村经济经营模式、治理格局等因素影响,乡村建设期间的传统文化继承与发扬效果不佳,应在乡村振兴法治治理过程中明确治理结构与治理主体,巩固基层政权。

从传统文化角度分析,乡村传统文化经历了数百年历史,融合了地区各环境发展特征,因此在开展德治与法治治理工作中,还需要契合传统文化内容,确保法治理念能够在传统文化继承与发扬期间发挥出重要作用。

乡村振兴中的依法治理需必要资源支持。现阶段我国乡村法治建设的基础较为薄弱,法治公共产品的供给量不足,专业人才紧缺,还应当在传统文化下开拓制度、功能、体系上的空间需求。

3、乡村振兴中依法治理的传统文化路径探索

在乡村振兴中依法治理工作开展期间,需要坚持法治与传统文化协同发展的路径,有序开展乡村权力重构与治理体系的升级工作。开拓依法治理中传统文化传播路径过程中,可配合使用三治体系,建立德治基础,坚固自治与法治内容[3]。对乡村法治治理效果进行评估,分析存在于传统文化发展路径中的不足之处。

乡村中的传统文化可呈现出地区文化面貌,直接影响到大众思想与行为。因此在传统文化继承期间,还需要着重区分优秀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交给政治层面检验,确保传统文化能够更加满足国家法治目标。

传统文化的继承及新文化的增长需经过法治遴选,展现出不同阶段的政治属性,潜移默化的影响大众价值观念及生活方式,实现依法治理目标。

在开拓乡村振兴中依法治理传统文化传播新路径中,可配合使用公共媒体、新闻、党组织宣传等手段,深入挖掘与发扬传统文化中符合依法治理要求的内容,并将此些文化作为乡村振兴中的文化基本层面。

构建传统文化知识基础,将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任务落实在教育领域。做好乡村振兴中增加自治活力、加强法治保障、弘扬德治正气等工作。其中,增加自治活力需要调动起村民政治参与感,通过更加民主的方式转变村民在法治乡村建设中的被动角色。结合法治乡村建设要求,建立起更加系统完善的法律规定,充分发挥出国家及政府部门的引导作用,确保乡村法治治理工作能够在正确的轨道上有序推进。着重保障村民核心权益,在尊重村民的意愿上发挥出法治手段的约束作用。在弘扬德治正气过程中,还需要坚持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倡导,为法治工作的执行奠定坚实基础。

推动法治鄉村建设进程过程中,国家实施了两步走阶段性建设方案,要求在2022年实现涉农法律制度更加完善、乡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基层执法质量提高、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提高乡村治理法治化水平提高等目标;在2035年实现乡村法治可信赖、义务必履行、道德得遵守、乡风文明达到新高度的目标。

要求在立法过程中,关于乡村振兴的法律制度需要更加考虑到传统文化内容,吸取传统文化中的有益因素,建立起更加丰富的立法内容[4];在守法过程中,借助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村民的道德感与正义感,确保村民能够自觉规范自身行为,履行法治义务。

基于现有乡村振兴及法治治理要求,传统文化可以在保障道德建设正向的基础上,融合更多优秀的宗教文化及民族文化,确保此些文化内容能够符合法治理念要求。

4、乡村法治治理中的传统文化的选择

现阶段乡村振兴中法治治理传统文化发扬工作依然面临着一定风险,需着重研究传统文化开新范畴,分析传统文化各子系统中的竞争与融合关系,确保传统文化能够更好服务于乡村振兴中的现代法治目标。

传统文化的开新决定于文化生存及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在现阶段国家治理体系建立过程中,需要以传统文化为治理主体及重要治理方式,坚持道德建设[5]。在传统文化新路径开拓创新时,着重关注文化多样性与法治治理平衡性的融合,从根本上保障村民核心权益。

以儒家传统文化为主,儒家思想内容广博,使法治环境改善与各纠纷问题的解决途径更加多样。但仅使用单一儒家思想无法完全满足乡村振兴法治建设的文化基础要求,需要在法治乡村建设期间始终坚持以法律为治理标准,保障法律权利执行期间的严肃性与公正性,在其他传统文化子系统内挖掘权利限制、权利保护及正当程序等内容。

总结

总而言之,传统文化是当前建设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基础,对提升治理环境及文化软竞争实力意义深远。在乡村振兴中依法治理传统文化发扬过程中,需明确传统文化中的德治、法治要点,确保不同文化系统均能够在乡村振兴依法治理的路径中充分发挥出应有作用。

参考文献

[1]赵俊峰.法治视域下内蒙古中西部地区村民民主选举实证研究[D].宁夏大学,2018.

[2]王木森,唐鸣.马克思主义共享理论视角下的乡村振兴战略:逻辑与进路[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0(05):119-130.

[3]任彧.“共同富裕”助推战旗村乡村振兴的案例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20.

[4]邓世平.乡村振兴:习近平对毛泽东农村发展思想的继承与发展[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54(03):48-54.

[5]陶喆,张建文,黄灿灿.绿色发展与乡村振兴研究综述:梳理、反思与趋势[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18):271-272.

作者简介

别惠新;男;吉林省德惠市;汉族;本科学历;法学;讲师(中级职称);社会治理、信息技术

猜你喜欢
乡村振兴传统文化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