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下新型消费市场的“三核”竞争力研究

2021-12-07 02:37高富锋董经圣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消费市场动能流通

高富锋,董经圣

(华北电力大学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北京 102206)

构建符合消费升级方向的新型消费市场体系,对进一步推动经济增长有着重要作用,当前我国消费市场的发展呈现出三大发展趋势。其一是市场动能正逐步发挥作用。由于居民对高端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产品结构的转换带动了消费升级趋势;其二是市场潜能正逐步释放。前一阶段经济发展蕴含的消费动量,在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的现实情境下体现在需求端,并开始反馈供给侧;其三是市场流通水平仍需增强。我国城乡市场、省域市场和跨境市场的分割态势仍然明显,市场的份额需要流通产业的发展来解决[1,2]。为了保障新型消费市场的逐步成型,促进消费规模平稳增长,政府需要进一步挖掘市场潜能、促进市场流通,加快清除制约居民消费最直接、最突出、最迫切的体制机制障碍。鉴于上述情况,本研究将通过市场动能、市场潜能和市场流通三个角度分析我国新型消费市场的核心竞争力所在,进而为政府构建更强的新型消费市场体系提供建议。

一、文献综述

在中国经济进入换挡增速、结构调整的新常态,总量发展逐步让位于质量发展,建立新型消费市场既是新型结构要求,也是新型经济要求。基于国内经济发展的实际,国内学者以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进行了诸多研究,取得了一系列丰富的研究成果。郑江淮等人从需求侧、供给侧及结构转换等角度探寻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来源,研究认为,新动能已于2013年超越常规动能,开放型发展动能在持续上升,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下降起到了逆向调节的作用。激发居民消费升级和技术及知识创新与扩散,应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政策重点[3]。张泽义和何春丽从空间经济学的视角分析了市场潜能产生的城乡收入分配效应,研究发现市场潜能和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并且呈现出地区异质性,在不同的省市市场潜能和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呈现出不一样的变化关系[4]。杨曦和薛洋认为,流通产业是增强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的基础性产业。现阶段,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就必须要注重现代流通产业的运行范围与轨迹,合理分析我国流通产业的市场治理结构和运行方式[5]。刘康根据已有文献分析了“新动能”的三种来源渠道:需求侧动能、供给侧动能及结构转换动能。在研究中发现,我国国际贸易的动能转换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动能增量效应达到了每期0.7%的水平[6]。刘修岩和殷醒民采用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分析了空间变化和平均工资水平的关系。研究发现,我国平均工资水平呈现出明显的地区不平衡特征,东部地区要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城镇地区要明显高于农村地区[7]。综合上述文献不难看到,我国新型消费市场的构建离不开市场动能、市场潜能与市场流通三类要素。本文拟从上述三个因素的角度对模型进行设计,并进一步展开实证研究。

二、模型设计与变量构造

根据本文的分析,我国新型消费市场体系的核心竞争力来源于三个方面,即市场动能、市场潜能和市场流通。本文需要衡量我国消费市场的竞争能力。消费市场势力指标作为典型的集中度指标,通过考虑市场的产出与边际成本,构建消费市场的核心竞争度计量。鉴于此,本文采用勒纳指数(Lerner Index,LI)进行测量,其计算方法如下:

(1)

其中,LI代表我国消费市场的竞争力水平,P代表消费产业的产出价格,MC代表产业的边际成本。

1.市场流通的测度

市场流通代表了流通业的整体发展情况,全要素生产率作为衡量产业增量和发展情况的主要变量,以商贸流通业数据进行测量,可以有效衡量市场流通的整体水平。基于索罗剩余方法计算的全要素生产率可能会低估真实产业的产出水平,对此,本文采用郑江淮等人研究中所构造的全要素生产率计算方法。该方法采用了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有效数目了产业竞争优势及流通水平所在[3]。该方法的基础模型如下:

(2)

其中,TFP代表全要素生产率,Y代表资本投入、K代表资本要素、H代表高技能劳动力、L代表低技能劳动力。模型有效融合了异质性人力资本,并通过生产技术的标准化有效衡量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构成,为了简便计算,将要素弹性设定为1/3。为了更清晰地衡量全要素生产率中市场流通效能部分,文章引入份额分离法,从而将TFP转换为市场流通(MCI)指数:

(3)

流通基础 流通发展 流通潜力 异质性因素

2.市场动能的测度

(4)

将零售业的总产出与投入进行规划,可以得到如下公式:

(5)

联立公式(4)和公式(5),可以得到产出比例:

(6)

再把公式(6)代入TFP的计算公式中,有如下过程:

(7)

公式(7)得到了零售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而市场动能即为TFP的弹性值:

(8a)

(8b)

(8c)

公式(8)中,根据全要素生产率的边际成本,可以将零售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分为“需求侧”“供给侧”“转换过程”动能,由于市场动能并不体现在转换过程中,本文仅需要(8a)和(8b)两个公式,组成情况如下:

MTI=ρ1+ρ2

(9)

3.市场潜能的测度

市场潜能反映了一个地区或城市资源聚集的市场规模。关于市场潜能的测度,以市场经济学领域的“市场潜能函数”最为著名,该函数的基本思想来源于空间经济学中的欧式距离和贸易影响的相关性。在市场潜能函数的基础上,Redding和Venables对此进行改进,得到了“MA-SA”指数,该指标不仅能够用于宏观测度,而且得到了微观企业层面的理论支持。由此,本文采用该方法对市场潜能进行计算,公式如下:

(10)

其中,Yi、Yj分别为i地区和j地区的生产总值,dij为i地区与j地区之间的内部欧式直线距离。公式(10)中,第一部分代表i地区内部对产品的需求总和,第二部分代表其他地区对i地区的产品需求总和。关于dij的测度,本文借鉴刘修岩、殷醒民的方法[7],利用中国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地形数据库,使用 Arcview3.3进行计算,有如下定义:

(11)

其中,area代表i地区的地理面积。至此,本文已经得到了主要被解释变量市场核心竞争力、核心解释变量市场动能、市场潜能和市场流通的计算方法,本文的研究样本为2018年的静态截面,文章中数据均来自万得(WIND)数据库,基础样本值为1202个。

三、实证分析及结果说明

本文在基础数据的收集基础上,进一步对核心竞争力、市场动能、市场潜能和市场流通之间的数量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在Matlab 2016a软件环境下进行操作,针对静态截面数据采用多元回归分析进行检验。

由于市场动能与市场潜能在指标上具有相似性,且均由TFP推导得出,故可能存在一定的多重共线性问题,采用Hansen检验分析多重共线性,结果显示方程的膨胀因子均大于1,故拒绝原假设,本文的指标能够用于多元回归分析。

在多元回归分析的过程中,本文根据中介效应的检验方法,采用了逐步回归法,逐步回归主要分为三步:第一步,检验三个变量与核心竞争力之间的相关关系;第二步,纳入控制变量进一步分析变量间的相关性;第三步,纳入工具变量检验变量间的自相关关系。具体回归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表1中(1)(2)列采用了固定效应模型,(3)列采用了两阶段最小二乘分析。

表1 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如表1所示,EF(1)报告了市场动能、市场潜能及市场流通三类因素对市场核心竞争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市场动能、市场潜能及市场流通均显著促进了竞争力的上升,且均具备显著性,从基准检验的大小来看,市场动能影响效应最高(b=0.41,P<0.01(双尾)),市场流通影响效应第二(b=0.14,P<0.01(双尾)),市场潜能影响效应最低(b=0.07,P<0.01(双尾))。根据该实证结果可以表明,新型消费市场的核心竞争力来源于市场动能、市场潜能与市场流通,三者均具备显著的效应。EF(2)报告了稳健性检验的结果,在加入控制变量后,三个主要因素的影响系数均有小幅下降,但总体显著性并未变化。2SLS(3)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分析,工具变量采用了樊纲《中国市场化进程报告》中的市场化指数,结果显示指标间不存在内生性问题,进一步说明新型消费市场的核心竞争力是由市场动能、市场潜能和市场流通间所驱动的。

四、结论与建议

市场动能、市场潜能和市场流通是新型消费市场的核心竞争力来源,市场动能是影响核心竞争力的核心因素,市场潜能和市场流通的影响效果相对较低。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市场动能、市场潜能及市场流通将为中国消费市场的成长提供强劲动力。在中国经济进入换挡增速、结构调整的新常态后,总量发展逐步让位于质量发展,建立新型消费市场既是新型结构要求,也是新型经济要求。本研究根据消费市场的驱动力研究现状进行归纳和总结,将市场动能、市场潜能和市场流通三类因素作为新型消费市场的构建基础,分别采用勒纳指数(Lerner)、全要素生产率(TFP)和市场潜能函数(MA-SA)计算得到了三类因素的量化值,探讨三类因素与核心竞争力的关系。在未来,可以从推动居民收入增长、完善流通产业结构、突破消费经济局限入手提高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因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推动居民收入增长,实现消费能力跃进

建立我国新型消费市场模式,需要进一步增强消费者消费能力,其根源就在于要进一步推动我国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增长,以强劲的经济发展带动居民个体财富的累积,从而帮助居民“有底气”地消费,“有目标”地消费。从短期来看,消费的发展需要消费者的消费预期与消费目标的广泛化。我国当前的消费市场质量较低,供给侧生产的产品不仅难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更无法与国际上同类产品形成竞争。由此可见,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是为了完善当前消费市场的供给侧产品种类,更是为了解决消费者消费目标缺乏问题,消费目标的缺失,导致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和意图无法凸显,即使消费者有一定消费实力,也无法从低端消费中获取效用。从长期来看,我国的贫富差距依然显著,大量农村居民、流动居民的消费实力较弱。在一体化市场的建设过程中,也需要兼顾这一类居民的消费需求,通过提供物美价廉的中端产品,实现居民整体向中产阶级消费的跃迁,这也需要政策及经济发展的同步助力,通过提升居民收入水平来实现消费的带动。

(二)完善流通产业结构,构建新型消费市场

流通产业是联结消费市场的中转部门,尤其是在我国当前的历史条件下,流通产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消费市场之所以无法形成统一整体,就是因为我国因地理、行政和经济因素,形成了不同消费需求的分割市场,该市场存在于城乡之间,存在于省市之间,更存在于产业之间。城乡二元市场的对立根本上源于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差异化,因地制宜的打造适宜相关部门的消费市场,需要流通产业的助力;省市分离市场的差异源于地理条件的限制,我国的地理三级阶梯导致东部地区更能够享受到方便的交通状况和较低的运输成本,而中部和西部的部分地区,因为地理因素的限制,流通费用高,导致了产品成本的上升,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流通企业实现成本的均摊和总体流通的规划,让不同地区的消费市场不会因流通成本问题而呈现价格差异;产业之间的消费市场分类源于消费路径的差异,不同产业的投入品不同,处于供应链不同位置的产业的产品类型不同,解决产业一体化生产,离不开流通产业的结构疏导。从上述三个分离市场解决消费问题,构建新型消费市场,是流通产业义不容辞的责任所在。

(三)突破消费经济局限,提升国际竞争水平

我国居民的消费升级趋势不断升温,体现了我国居民对高端产品和服务产品的渴求,但我国本土的消费经济发展受限,导致大量消费需求流入国外市场,虽然推动了跨境物流的发展,但影响了我国本土制造业的进一步发展。如何将消费升级趋势留在国内,以消费促产业、以消费促发展、以消费转结构,都需要建立在我国消费经济的国际竞争之中。从产业角度来看,我国制造业必须通过科技发展形成产品升级,通过打造具备国际竞争优势的“新国货”挽留消费者,建立民族品牌信誉下真正实惠的高端产品。我国服务业必须通过更有效的人力培训,提升人员素质,加强服务水平,从而实现教育、医疗及生活服务的品质创新,实现更高附加值的产出。从政府角度来看,各级政府不仅要注重经济发展的量,更要促进经济发展的质,单纯以提高GDP总量的发展模式已经无法适用于当前的发展,围绕绿色经济、科学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经济的目标,才是实现经济发展的有效路径。在这一过程中,消费市场也会实现绿色消费、科学消费和可持续消费,只有同步建立多项目标与发展规划,才能使我国的消费经济发展突破局限,使消费升级潮流源源不绝,使我国消费产业立于国际竞争前列。

猜你喜欢
消费市场动能流通
新动能,源自创新力
富“鳜”逼人!标鳜最高38元/斤,订单去到39元/斤,流通商疯狂抢订!这条鱼成“抢手货”
推动产地农产品追溯进入下游流通消费环节
IP经济崛起为消费市场注入新活力
新动能,新聊城
颜值时代的消费市场 精致男人成为新增长力
创新,动能转换的“加速度”
为构建开放创新新高地增添动能
浅析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状况及对策
对快时尚服饰的下游价值链及消费市场反馈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