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州特色农业发展情况及对策建议

2021-12-07 01:53马成云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1年9期
关键词:临夏州特色产业存栏

马成云

(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技术推广站,甘肃临夏731100)

1 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情况

近年来,临夏州围绕“牛、羊、菜、果、薯、药、油菜、百合”8 大特色产业发展,培育了一批“独一份”“特别特”“好中优”“错峰头”特色优质农产品。

1.1 牛羊产业

按照“三带三基地”建设布局,已逐步形成了沿太子山一带的肉牛产业带,沿洮河、黄河一线的肉羊产业带,沿兰郎公路一线的奶牛产业带。2019 年,全州牛饲养量94.3 万头(存栏能繁母牛19.92 万头),羊饲养量788.8 万只(存栏能繁母羊106.85 万只)。2020 年8 月底,全州牛、羊饲养量分别达到72.01 万头、562.59 万只。全州牛羊规模养殖场达到1 005 个(奶牛存栏100 头以上,肉牛存栏100 头以上或年出栏50 头以上,羊存栏100 只或年出栏100 只以上),其中,牛养殖场436 个,羊养殖场569 个;牛羊规模养殖户38 148 户(肉牛存栏5 头以上或年出栏8 头以上,奶牛存栏5 头以上,羊存栏20 只以上或年出栏肉羊50 只以上),其中,牛养殖户9 063 户,羊养殖户29 085 户。全州有活畜交易市场63 个,长期在省内外从事牛羊及产品贩运人员11 万多人,年交易牛75 万头、羊350 多万只,年屠宰分割牛35 万头(牦牛17 万头)、羊270 万只(藏羊90 万只)。在清真冷鲜肉销售中,临夏清真牛羊肉占据了青藏地区50%的市场份额,在省城兰州也是独占鳌头。大量集散交易的牛羊活畜,源源不断从西部牧区过境销往内地,既活跃了商贸流通,又为牛羊育肥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是甘肃乃至西北主要的牛羊及产品集散交易中心。牛羊产业已成为临夏州产业发展要素最全、产业链条最长、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最好的产业。

1.2 蔬菜产业

蔬菜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临夏县北塬片、永靖县川塬区和临夏市城郊区,生产的蔬菜种类日益丰富,主要有瓜类、茄果类、葱蒜类、白菜类、根菜类、豆类、叶菜类、菌类、野菜类9 大类,产品主要有黄瓜、南瓜、苦瓜、西瓜、西葫芦、番茄、茄子、辣椒、大葱、大蒜、韭菜、韭苔、百合、大白菜、甘蓝、西兰花、花椰菜、娃娃菜、白萝卜、胡萝卜、刀豆、菠菜、苦菊、油菜、芹菜、香菜、生菜等120 多个品种。临夏州大部分地区属温带半干旱气候,西南部山区高寒阴湿,东北部干旱,河谷平川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气候适宜,昼夜温差大,适合种植优质无公害的高原夏菜,生产的蔬菜具有风味浓郁、口感独特、营养丰富等特点。2020 年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77 万hm2(日光温室7 765 座,钢架大棚12 802 座),产量达到61 万t,其中,高原夏菜种植面积1.26 万hm2,产量达到47.2 万t。

1.3 食用菌产业

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沿太子山麓一带,2020 年生产规模0.05 万hm2,产值2.28 亿元,带动贫困人口2 733 人。其中,种植平菇25.87hm2,年产量0.58 万t,产值3492 万元,带动贫困人口603 人;香菇20.87hm2,年产量0.56 万t,产值5 634 万元,带动贫困人口888人;赤松茸0.01 万hm2,年产量0.3 万t,产值6 025 万元,带动贫困人口394 人;羊肚菌33.33 hm2,年产量109 t,产值2 180 万元,带动贫困人口109 人。

1.4 百合产业

临夏州永靖县是兰州百合的中心产区,2004 年被纳入“兰州百合”原产地域产品保护。2020 年百合留床面积0.38 万hm2,产量达到4.34 万t,年产值6.94 亿元。

1.5 马铃薯产业

马铃薯是临夏州第二大作物,主要分布在东乡、永靖、积石山、广河县等干旱和半干旱区,产出的马铃薯块大、质白、干物质含量高,质量上乘。2020 年种植面积达到5.13 万hm2,产量达到38.5 万t。

1.6 中药材产业

中药材产业主要分布在康乐、和政、积石山等县山阴区,主要栽培当归、党参、冬花、黄芪、金银花等。2020 年中药材种植面积1.53 万hm2,产量达到11万t。现有中药材加工龙头企业5 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94 家,年加工中药材2.39 万t,产值约3.3 亿元。

1.7 油菜产业

临夏州是全国春油菜的最适生态区之一,也是生产无公害油菜及制种的理想区域,特别是以和政县为主的双低油菜,芥酸含量在3%以下,硫苷含量低于30 μmol/g,是食用菜籽油中最好的品种之一。近年来,主要依托华中农业大学油菜北繁基地,在和政、积石山、康乐、临夏等县高寒阴湿地区重点推广种植双低杂交油菜。2020 年种植面积达到2.11 万hm2,产量达到8.06 万t。

1.8 玉米产业

玉米是临夏州的主要粮食作物,2020 年种植面积达到8.66 万hm2,产量预计达到71.46 万t。主要分布在广河、永靖、东乡、积石山、临夏县等县的川塬灌区和半干旱区、山阴区。玉米种植已实现了品种杂交化、种子包衣化、栽培地膜化。

2 发展优势

2.1 生产环境优越

临夏州四季分明,生态环境良好,全境没有重工业和高污染企业,最适合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发展无公害、绿色乃至有机农产品自然环境优越,生产潜力巨大。沿太子山麓一带的和政县、康乐县、临夏县气候湿润凉爽、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发展赤松茸、羊肚菌等特色食用菌具有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沿黄沿洮沿大夏河灌区及兰郎公路沿线的乡(镇)农业基础设施相对完善,保灌面积较大,交通条件优越,人力资源丰富,发展规模化设施种植和高原夏菜、食用菌、瓜果等特色产业,实现南北错峰上市销售,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产业聚集条件。

2.2 区位优势显著

临夏州地处青藏高原向黄土高原、牧区向农区过渡地带,属甘肃中部地区,连接甘肃东、西部,背靠青藏牧区,牛羊交易市场有63 个,参与牛羊贩运交易的人员达到11 万人,群众有畜牧养殖的传统和基础,规模化养殖已经形成较大规模,牛羊肉精深加工企业发展基础较好,有发展畜牧养殖和开展精深加工的天然优势。

2.3 发展空间较大

临夏州大部分地区适合发展露地高原夏菜,沿太子山麓一带是生产食用菌的天然温床,发展特色产业成本低、品质好、产量高,成本比较优势明显,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在高海拔地区、扬程灌区和部分干旱山区建设了高标准农田,适合发展设施生产,试验成功了适合设施生产的品种和栽培模式,设施生产发展空间较大。

2.4 标准化工作基础较好

临夏州“三品一标”获证产品总计230 个,其中认证无公害农产品62 个,认证绿色食品168 个,“三品一标”实物总量78.90 万t,“三品一标”认证总面积5.39 万hm2;养殖业认证规模33.25(万只、万头、万羽),渔业认证面积54.93 hm2。永靖县正在创建国家级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临夏市、临夏县被列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2.5 政策叠加优势凸显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临夏州给予了特殊的关怀和极大的政策支持,先后出台《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民委支持临夏回族自治州加快建设小康社会进程若干意见》《关于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从政策支持、资金投入、对口帮扶等各个方面对“三区三州”给予了大力支持,对临夏进行产业帮扶和投资兴业,可以享受政策叠加的红利。

3 对策建议

临夏州的好山好水孕育出的特色农产品主要有牛羊肉、高原夏菜、食用菌、中药材、马铃薯、玉米、啤特果、花椒、百合、菜籽油等,这些产品大多出自空气、水、土壤等没有任何污染的大山深沟,是当地群众的主导产业。立足临夏州民族地区优势,将临夏州打造成甘肃省乃至全国优质农产品、牛羊肉、乳制品、有机肥等生产供应加工基地,特色产业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基地。

3.1 马铃薯产业方面

建立标准化种植基地,根据市场对品种及种薯等需求,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积极推广市场需求的专用、加工型品种,帮助打造区域品牌,不断提高马铃薯市场竞争力。

3.2 牛羊产业方面

在牛羊肉精深加工方面,构建新型合作模式,优化或者整合州内相关龙头企业,开展深度产业合作,在精深加工、形象设计、市场销售等方面帮助临夏州企业发展生产、开拓市场。针对航空食品、高铁食品、速冻食品进行市场调研、市场研判和咨询建议。

3.3 设施农业方面

近两年临夏州设施农业发展迅速,成效显著,但缺乏高新技术及设备,影响综合效益的提高。要引进先进技术及装备,建立集育苗、生产、分拣包装和冷链物流配送全产业链建设基地,形成产业化、规模化的现代智慧农业模式。

3.4 百合产业方面

优化提升“兰州百合”原产地域产品的市场美誉度,帮助提升品牌形象,打开高端消费市场,帮助当地群众增收致富。

3.5 特色产业小镇建设方面

在各县打造希望产业小镇,充分体现保安、东乡两个特有民族的民族风情和各县人文风貌,发展特色产业。

3.6 产业融合发展方面

充分利用临夏州自然资源优势,探索“旅游+”“生态+”等模式,大力推进特色产业与文化旅游等产业深度融合,逐步形成一批以观赏、农耕体验、传统民俗为特色的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产业融合基地。

猜你喜欢
临夏州特色产业存栏
二次相遇
能繁母猪存栏半年减少235万头
党建引领谋发展,特色产业促振兴
鸡蛋存栏偏低 价格上涨
新店:健身器材特色产业“化蛹成蝶”
7月份生猪存栏首次实现同比增长
西海岸:特色产业振兴乡村
临夏州走访纪实
多个特色产业在全国领先
农业部发布 2017 年 4 月 400 个监测县生猪存栏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