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延缓偿付期延长综合症的同一性危机分析及应对策略

2021-12-07 09:26
纺织服装教育 2021年2期
关键词:个体子女青少年

涂 洁

(中国人民大学 心理学系,北京 100872)

一、大学生延缓偿付期延长综合症

随着我国高校的大幅度扩招,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毕业人数持续增加导致社会对学历要求的水涨船高和更为激烈的就业竞争,继续深造成为很多大学生延缓就业压力的权宜选择,由此出现了考研热、留学热、校漂族等现象。但深入分析这些现象后发现,实际上是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面临毕业时并没有做好履行社会职责的准备,在没有明确的职业目标和规划的情况下,试图通过不断维持学生身份来延缓进入社会的时间,掩饰对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的迷茫状态。据统计,大学毕业生职业生涯不确定的现象普遍而严重,62%的毕业生对未来的职业生涯比较模糊,有明确职业目标的毕业生只占13%[1]。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Erikson)的同一性发展理论,大学阶段正处于同一性发展的延缓偿付期,而这些大学生的自我同一性的确立已超出了这个期限,表现出延缓偿付期延长综合症。

二、成年早期的发展任务及大学生同一性发展危机

延缓偿付期延长综合症的产生是大学生在心理、职业、社会化等方面均未做好准备的表现,其核心是大学生没有在大学阶段解决同一性危机、完成同一性确立的发展任务。

1.成年早期的发展任务

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根据个体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心理社会危机,将正常人的一生从婴儿期到成年晚期分为8个发展阶段,在每个阶段,个人都有自己面临的危机及需要发展的任务。其中青春期(12~18岁)的发展任务是建立同一性和防止同一性混乱,成年早期(18~25岁)的发展任务是建立亲密感和防止孤独感。前者聚焦于个体发展的“自我”主题,后者则聚焦于个体与他人的“关系”主题。

埃里克森认为,步入成年初期的个体虽然在生理上已经成熟,但并不意味着其心理和社会性成熟。这一时期的青年面临的人生重大选择太多,他们在做出某种决断时往往进入一种“暂停”状态,以千方百计延缓承担义务,尽可能地满足避免同一性提前完结的内心需要,这一时期称为“延缓偿付期”。个体在这一时期可以合法地延缓所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同时学习并实践各种角色,以形成各种本领。这是心理的延缓,也是社会赋予的合法延缓[2]。因此成年早期的首要发展任务依然是建立同一性和防止同一性混乱,其次才是获得亲密感以避免孤独感。

2.当代大学生同一性发展状态

同一性是指个体在特定环境中的自我整合与适应之感,是个体对过去、现在和将来的自我寻求内在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能力,是对我是谁、我将来的发展方向以及我如何适应社会等问题的主观感受和意识。同一性的确立决定着个体自我发展的方向和水平,影响着个人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与稳固。玛西亚(Marcia)依据个体是否探索和投入两个维度,将同一性划分为四种状态,即同一性扩散(既没有探索,也没有投入)、同一性早闭(有投入,没有探索)、同一性延缓(处于同一性危机中,正在探索,没有较高投入)和同一性完成(既有探索,又有投入)。青少年依次经历这四种状态,最终完成自我认同。

由于高中阶段始终受高考这一现实性目标驱使,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发展进程,造成青春期滞后。大学阶段正处于延缓偿付期,自我同一性的发展、确立是这一阶段的首要任务,它关乎个体的心理健康、职业定位、价值取向等多个方面。但当前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发展状况不容乐观,研究表明,67%的大学生处于同一性延缓状态,同一性完成的只占9%[3],延缓偿付期的延长表明大学生在毕业后依然处在同一性发展的危机中。

同一性延缓状态下的个体正经历探索自我的过程,往往表现出如下心理行为问题:自我评价的矛盾、独立性的不确定、过去—现在—未来时空感的不协调、未做出职业生涯规划、人际交往中的困惑、恋爱与性问题上的不成熟。

三、影响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发展的因素

大学阶段自我意识形成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将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重新整合的过程,这个过程不可避免地受到生理、心理及社会因素的影响。影响自我同一性发展的主要因素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分析。

1.内部因素

(1)自我意识认知上的矛盾。进入青春期后的自我意识会出现几个主要矛盾:主观我和客观我的矛盾,理想我与现实我的矛盾,过去我、现在我与将来我之间的矛盾,自我开放需要和自我闭锁的矛盾,独立与依赖的矛盾等。现实我是自己现实中的状态,而理想我是自己想要达到的状态,如果二者达不到一致,很容易使大学生产生自我夸大或过于自卑的情绪。

(2)自我与社会关系认知上的偏差。同一性确立的另一个侧面是一体感、连带感和归属感,即个体感到自己从属于某一个社会、国家和群体。如果青少年不能正确认识自我与社会的连带关系,就会给他的同一性确立带来困难,表现为过高地期望社会,不能接受正常的社会约束而肆意行事,对现存社会现象无法容忍而采取一些极端方式等[4]。

2.客观因素

(1)家庭因素。家庭教养方式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教养方式是父母给予子女的情感气氛的集合体,影响着青少年在面对同一性问题时采取的解决策略和社会认知加工风格。父母温情的缺乏与青少年“投入”中出现的问题相联系,而父母鼓励的缺乏与个体在广泛“探索”中出现的问题密切相关[4]。极度专制和缺乏鼓励的教养方式会影响个体对自我的认同,阻碍个体进行广泛“探索”,导致自我同一性扩散或早闭。父母对子女有较强的操纵意识或过度保护,容易使其形成自我同一性延缓。民主开放的教养方式能够给予个体更多的自主权,增加自尊,有助于获得健康的自我同一性[5]。现实中很多父母习惯跨越个人界限,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过度干预,扰乱了个体清晰的自我边界,造成个体选择困难,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及承担后果的勇气。

个体与家人的情感联结给孩子提供了安全的依恋关系,在面临压力情境时,依然有勇气进行积极的自我探索。鼓励个性化和联结性的亲子关系能促进青少年同一性的形成,并显著影响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良好的家庭支持系统有助于大学生提高应对挑战的能力,进行积极主动的人际交往,较少出现焦虑和退缩,树立坚定完成未来择业的信心。

(2)学校与同伴群体因素。第一,教育观念的影响。长期以来,以应试为中心的导向使学校教育重心严重倾向于学科知识教育,教育基本上固守于教材与课堂,使学生失去思考的时间,减少自我探索的机会及个性发展空间,影响自我同一性的形成与发展。第二,教育环境的影响。包括良好的关系系统,明确的发展目标和开放、自由、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三个维度。研究表明,自我同一性危机与大学生对学校环境各维度的评价呈负相关,自我同一性危机分高的学生对学校环境评价较低。三个维度中,关系系统对学生同一性发展影响最大[6]。第三,同伴群体的影响。进入青春期后,个体不再基于共同活动来选择朋友,而是根据共同的兴趣、价值观和信念来选择支持性和理解性朋友。相互认同的朋友可提供情感上的关心和同一性发展的示范,来自同伴的社会支持是青春期自我价值的重要预测因素。如果大学生在学校找不到这种归属感,很容易产生消极的同一性。

(3)社会因素。影响同一性发展的关键不是孤立的个体心理问题,当今社会价值多元化和科技发展给大学生的自我统合带来了新的挑战。主流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代青少年的主导心境,从青少年的集体同一性中可以推断一个社会的兴奋点,一个社会的兴奋点也决定了青少年的集体同一性[4]。青少年对自己将成为什么样的人在心目中都有一个效仿的对象,主流文化和成人模型会对青少年同一性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而社会如何期待青少年的成长决定了它能给予青少年什么样的成长氛围。科技发展超越了人们认知接受的速度,带来了个人价值与社会道德的冲击,高科技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同时,也逐渐打破了工作和生活的界限,人们在被挤压的空间里传递着焦虑和不安,最终将这种社会压力传递到青少年身上。

四、延缓偿付期延长综合症的应对策略

自我同一性的发展与个人、家庭、学校、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解决延缓偿付期延长综合症应从各个层面共同努力。

1.个人层面

(1)加强自我教育。自我教育是最重要的教育,它能增强大学生的存在感和控制感,只有学会自我教育,个体才能走向真正的成熟。①提高自我认识。正确认识自我是促进自我发展的根基。大学生应从多方面认识自己,接纳并适应角色转变,尽快完成心理上的成熟准备。不仅要客观地进行自我评价,了解自己的现实条件及社会期待,切合实际地制定远期目标和近期规划,还应以开放的心态对待他人的评价并客观地加以选择。②培养科学思维方式。大学生的情绪困扰很多来自不合理思维方式产生的认知误区,包括绝对化、灾难化和过度概括化等。这些极端思维方式极易产生极端心态,如全盘否定自己的自卑心理或全部肯定自己的自负心理。应培养辩证思维方式,全面、客观、理性地看待现实和理想之间的差距。③培养良好心理品质。良好心理品质能够增加心理弹性和资本。大学生要学会从心理上“断乳”,培养独立自主、乐观自信、积极进取、坚韧不拔的品质,认识到自身不足,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

(2)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提高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同一性危机会对大学生的择业心理产生影响,如消极悲观、过分自信、盲目从众等。大学生应树立以社会发展需求为前提的职业观,制定明确的个人职业规划,培养及时调整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应具备职业的敏锐性、个性的开放性以及良好的变通意识,理性地对待当前就业形势,适时调整职业期望值,切忌好高骛远、一步到位的想法,学会自我调节,勇于接受现实。

2.家庭层面

大学只是人生的一个阶段,并不是家庭教育的终结点。对于依然处于同一性危机中的大学生,正是各种心理问题最容易出现的阶段,来自家庭的关注、支持就更为重要。父母应保持与子女的沟通,关心并掌握子女的身心发展动态。父母与子女要建立民主平等的沟通模式,减少心理控制,给予子女更多的自主权,协助子女进行心理“断乳”,避免向子女提出过多或过高的要求,理解和尊重子女的自我意识,鼓励并支持子女自我探索、勇于试错、选择自我发展道路。家庭成员之间良好的情感联结可以丰富积极心理资源,培育子女健康开阔的胸怀。父母要给子女营造一个稳定、和谐的家庭环境,提升家庭亲密度,在子女遇到挫折、茫然无措时,让家庭成为子女坚实的精神后盾和温暖的避风港湾。

3.学校层面

(1)加强心理健康及思政教育。传统教育对智力发展重视有余,而对心理发展重视不足。教育工作者应从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理论出发,从发展的角度分析大学生的心理需求,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的心理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首先,开展青春期的自我意识教育。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帮助大学生正视自己内心的矛盾,丰富心理体验及促进自我探索;引导学生学会理想我与现实我的有效整合,自我认知和他人评价的协调一致,过去我和现在我的有效连接;增加学生自我发展目标感和人生意义感,保持人格发展的连续性和一致性。其次,加强同一性危机教育。开设心理咨询辅导,开展积极心理学指导下的挫折教育,帮助学生化解成长中的困惑,使他们认识到内心的冲突和矛盾是人生发展的必然现象和共性问题。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适时进行危机干预。帮助学生远离紧张、焦虑、怀疑、退缩、逃避等心理。此外,教师要遵循青少年自身发展与社会互动原理,在思政教育中注重学生品格培养与社会发展目标一致,规范性教育与个性化教育的有机结合;要加强对学生政治需求意识的培养,努力实现青少年的自我教育;要坚持教育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

(2)加强职业教育及社会实践指导。高校应完善大学生职业教育体系并加强社会实践指导。首先是进行系统的职业教育,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提升大学生职业认同。其次要积极开展校企协作,丰富大学生社会实践及创业活动。社会实践应包括专业实践和思政教育方面的实践,前者有利于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明确职业方向,提升职业胜任力;后者有助于培养社会责任感和服务精神,使大学生在实践、检验、再实践、再检验的循环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

(3)创造良好校园环境。“一体感”或“连带感”直接关系到个体自我同一性的达成,学校应积极建设富有希望和归属感的校园文化,为大学生健康成长营造积极向上的心理氛围。学校可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增进同学、师生之间良好的交流关系,给大学生自由、公开表达自己的机会,促进学生成熟自我的形成。

4.社会层面

心理的延缓偿付期是社会给予的,这就要求全社会为大学生提供积极向上的主流文化,创建健康、民主、公平的发展环境,树立可以效仿的良好成人榜样,让学生通过努力成为与他们尊敬的对象一样优秀的人。不要用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学生,剥夺他们发现自我、追求自我的权利。要给予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运转规律的机会。要秉持客观、理性、全面的原则评价当代大学生,用正向的思想影响大学生群体的价值判断与行为选择。过多片面的负面评价会降低大学生自我认同感。充分的发展空间、民主包容的环境有助于大学生在同一性追求中确定自己的社会角色,在社会结构中找到适当的位置。

五、结语

延缓偿付期是对承担社会责任时间的延缓,是社会对大学生的一种保护,但它不是真正的“停滞”,更不是责任的逃避,而是为步入社会做好准备和奠定基础的过渡期,更是自我意识形成与发展的关键期。延缓偿付期的过度延长不利于大学生自身和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应正确理解、合理利用这个特殊时期,勇于尝试,善于总结,在不断反复的过程中逐步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在现实和理想中找到平衡点,培养和学习承担社会责任所需的心理素质与专业技能,逐渐走向独立、成熟,形成稳定的自我同一性。

猜你喜欢
个体子女青少年
关爱青少年的胡耀邦
青少年生活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青少年发明家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为子女升学攒资历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How Cats See the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