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表演专业“形体训练”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2021-12-07 09:26孙雨蓝孙妍妍袁惠芬
纺织服装教育 2021年2期
关键词:形体训练形体服装

孙雨蓝,芮 斐,孙妍妍,袁惠芬

(安徽工程大学 纺织服装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服装表演专业旨在培养具有高素质、高审美能力兼具服装知识和专业素养的复合型人才。服装表演的特点在于通过模特的肢体表达,并结合灯光和音乐,将所设计的服装以更为艺术的方式展现给受众,通过模特的展示和气氛的渲染,使得观众和消费群体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服装的设计特点。“形体训练”是一门采用运动的方式改变并塑造人体不良的体型体态的课程,通过“形体训练”课程的学习及训练,可以对人的体型、体态、柔韧性和身心健康起到极大的改善作用。对于服装表演专业的学生而言,通过形体训练的方式改善自身的体型体态,培养由内而外的健康美感,从而提升服装表演的舞台效果,就显得十分重要。因此我国高校服装表演专业广泛开设了“形体训练”课程。目前传统的形体训练方式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且由于课程的特殊性,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消耗大量的体力,导致学习效果不佳,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服装表演专业的发展。本文针对目前我校(安徽工程大学)服装表演专业在“形体训练”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用具三方面进行改革,以提高“形体训练”课程的教学效果。

一、“形体训练”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重复

“形体训练”是一门较特殊的课程,课程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性要求比较高,学生不再是课程教学中被动的接收者,而成为主动的实践者。但是很多教师对于形体训练的内容更新不够及时,使得课程内容一成不变,导致学生逐渐降低对课程学习的兴趣。

2.教学方法单一

在“形体训练”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师采用的是教师示范动作、学生自由练习的方式。长期采用这种方式授课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目标,难以理解课程的宗旨和意义,影响了学生对“形体训练”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导致难以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

3.教具匮乏

教学用具是课程教学中不可或缺的设备,对于形体训练而言,教具的使用十分重要。然而一些高校“形体训练”课程的教具只有一张瑜伽垫,教具的不足导致无法满足课程教学的多样性,缺乏形体训练的趣味性,也使学生无法完成进阶性的训练和学习。

4.考核方式缺乏阶段性

作为服装表演专业的核心课程,“形体训练”课程一般分为(1)~(6)六部分,分别安排在第一到第六学期,总课时多达200甚至更多,因此课程设置阶段性的考核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但目前该课程考核方式较为单一,一般以舞蹈动作和健美操动作为主,难以体现阶段性的训练成果,也容易使学生失去训练乐趣。

二、“形体训练”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1.充实教学内容

“形体训练”课程的内容很多,如舞蹈基本功训练、瑜伽训练、力量训练和有氧训练等都可以包含在“形体训练”课程中,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课程的多样性和阶段性,充实教学内容并丰富考核方式,使学生不断接受和发掘新的知识点,从而保证学生的学习热情。

将音乐结合在服装表演专业“形体训练”课程的教学中,有利于充实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音乐和运动一样千变万化,不同的音乐结合不同的训练内容有时会达到事半功倍的练习效果。例如在进行瑜伽训练改善学生体态和柔韧性时,舒缓的轻音乐有利于学生放松身心,投入到接下来的训练过程中;而在进行激烈的有氧训练以改善学生心肺功能和体型时,节奏感较强的音乐则可以提高学生的兴奋度,从而激发学生更强的运动潜能和运动表现;同时不同音乐的转换可以体现课程内容的变化。另外,合适优美的音乐还可以达到使学生舒缓身心、释放天性的作用,更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充分利用不同的音乐结合不同的授课内容,使得“形体训练”课程教学过程中充满多样性和未知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达到一种沉浸式的课堂体验,这不仅丰富了课程内容,也提高了教学质量,还可以舒缓学生的学习压力。

以我校服装表演专业“形体训练”课程为例,该课程分为“形体训练(1)~(6)”,共计228学时。“形体训练(1)”课程以芭蕾舞基本功训练为主,配以经典芭蕾舞音乐进行训练,使学生打下优美体态的基础。“形体训练(2)”课程训练以舞蹈基本功训练为主,选择当下流行的舞蹈和音乐进行教学,紧随潮流让学生在训练中不仅收获体型的变化,也培养对舞蹈和音乐的兴趣。“形体训练(3)”课程配以柔和的轻音乐完成基础瑜伽——哈他瑜伽的学习,在柔和的旋律中培养学生的耐性和专注力,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形体训练(4)”课程结合激烈刺激的音乐,让学生完成搏击操的学习,以大量的有氧训练结合步伐的变化,锻炼学生的心肺功能和敏捷性。“形体训练(5)”课程以学生为教学主体,让学生自己备课并轮流上课,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形体训练(6)”课程训练以“运动品牌拍摄”为主线,分组后由学生确定不同的拍摄主题并结合音乐完成拍摄,然后分组演示作品;在完成作品过程中,学生将所学内容与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挥创造力和表现力。这样的课程教学安排不仅充实了教学内容,而且体现了阶段性的教学成果,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课堂教学效果及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2.更新教学方法

摈弃传统的教学方法,将新的教学方法引入服装表演专业“形体训练”课堂中,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如TBL(Team-Based Learning)教学法可以很好地应用于“形体训练”课程教学。TBL是一种强调团队精神的课程教学模式[1],该方法的中心思想是注重开展团队讨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竞争意识,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达到积极向上的课堂教学效果。以我校“形体训练(2)”课程教学为例,在学习形体动作的基础上,应用TBL教学模式,将学生分为几个团队进行学习,通过提高团队竞争意识和建立奖惩制度,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此外,形体训练和体育运动类似,体育运动中的团队精神是十分重要的,也值得我们借鉴。在“形体训练”课程教学中采用TBL教学模式,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达到促进身心成长的目的。

另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也非常适用于“形体训练”课程教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颠覆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式,而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者[2],强调利用课下时间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带着疑问上课,在课堂上充分开展交流与讨论,以达到学习目的。这种教学方法将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使学生与课程的融合度明显提高。以我校“形体训练(6)”课程教学为例,围绕“运动品牌拍摄”展开学习,教师提前1周布置拍摄任务和拍摄主题,每个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并制作PPT,然后在课堂上阐述自己的拍摄灵感和拍摄计划。通过投票表决的方式决定采用哪个学生的拍摄计划作为此次拍摄的主题,再将学生分组。各组完成平面作品的拍摄和照片的二次艺术处理,最后各组进行汇报并评选最佳硬照。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学生的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学习的积极性明显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

3.丰富教学用具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形体训练”课程的特殊性,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处于体力持续消耗的状态,容易产生厌学情绪,所以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以保证“形体训练”课程的趣味性,就显得尤为重要。除了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的改革外,丰富教学用具也有助于提升课堂的趣味性。仅仅使用瑜伽垫无法保证“形体训练”课程教学内容的多样性,所以要采用多种教学用具。“形体训练”课程教学用具的选用应遵循重量轻、易移动的原则,方便教学活动的开展。(1)小重量哑铃是非常适合“形体训练”课程的教具之一,适当的负重练习有利于改善学生的体型体态。(2)跳绳、弹力带等教具具有便携的特点,可以产生不错的课堂教学效果,更有利于课堂教学内容的灵活开展。(3)指 压板具备一定的舒筋活血功能,对于运动后的足部按摩舒缓具有一定的效果,并且可以结合一些游戏竞赛环节使用,提高课堂的趣味性。结合多种教具的使用,可以达到不同的训练效果,在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及形式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结语

目前服装表演专业“形体训练”课程教学存在一些问题,传统的教学难以适应新形势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高校服装表演专业应充实教学内容,引入新的教学方法,更新和丰富教学用具,提高“形体训练”课程的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参与度,提高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形体训练形体服装
论戏曲表演形体设计的变化与统一法则
道具服装
高校舞蹈形体训练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校瑜伽教学中应怎样开展形体训练
高校舞蹈形体训练技巧与细节问题研究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
服装家纺个股表现
服装
形体与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