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文科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路径探索
——基于知识分类的视角

2021-12-07 23:20杨华磊柯金玲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10期
关键词:探索性讲授知识点

杨华磊 柯金玲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武汉 430073)

当下,互联网正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截至2019年,我国互联网普及率已经达到61.2%的水平,网民规模达到9.04亿,人民生产生活都搭上了互联网的“快车”,极大地享受到互联网带来高效、便捷、互联互通等优势。教育作为国之重器,应当思考如何与当下新技术、新手段相结合,从而更好地促进教育平衡,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互联网+”教育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一方面实现了教育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另一方面以多样的教学形式给予学生不同的接受知识的渠道。就我国的线上教育普及率而言,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的研究报告指出,2017年至2019年,偏好线上教育的家长比例逐年递增,由14%提高到31%,这也反映出在互联网席卷的趋势下“互联网+”教育的发展速度之快。疫情背景下,线上教育成为不得已而为之的举措,这种环境也倒逼着线上教育包括平台稳定性、教学质量等在内的整体水平的提升。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催生出线上教学的新模式,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也在各地区有了诸多实践,尤其在疫情时期线上教育发挥出了巨大优势。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正悄然融入高校学生的学习当中。但与此同时,线上线下教育因为其开拓性还存在诸多不足,例如线上线下教学无法有效衔接、教学框架不一致等,在推进线上线下教育模式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在环境与方法上的差异,并对其进行深入思考与改进。本文从知识归类这一视角出发,提出线上教学淡化过程考察、主要讲授记忆性知识,线下教学则根据实践所面临的新问题讲授探索性知识这一改进路径,从而让线上线下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适应学生以及教师的需求。

一、知识的分类

在知识的分类上,学界有七种主流的知识划分方法,依据获得知识的不同方式、知识的不同深度、知识是否客观、知识的所有权归属等,将知识划分为:间接知识与直接知识、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主观知识与客观知识、个人知识与公众知识、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结果良好领域的知识与结构不良领域的知识以及陈述性知识与陈述性知识七类[6]。对照本文中对知识的划分,从知识是否具有成熟体系这一划分角度出发,一定意义上类似于根据知识及其应用的复杂多变程度将知识划分为结果良好领域和结果不良领域的知识这两种知识类别。参考文献后我们得知,结构良好领域的知识是有一个相对固定的答案的,而结构不良的知识则在具体实践中千变万化。也就是说,结构不良的知识有待在实际问题中进行进一步的实践,通过实践弥补现有知识体系框架中的漏洞。

在本篇论述中,将知识分为记忆性知识和探索性知识。我们认为,记忆性知识是指那些已经沉淀下来的、已经形成一个固定体系的知识框架,是已经成熟且有充分事实依据的知识总体;而探索性知识是指那些尚未形成成熟体系的、有待证实与实践的知识总体。记忆性知识与探索性知识由于其在性质上的差异,需要采取差异化的讲授方式。

二、线上讲授记忆性知识

总的来说,对于已经沉淀下来的知识、靠传统记忆的知识,可以通过线上的形式进行标准化、呈现化的流水化教授。那么什么才是传统记忆的知识呢?实质上就是探索性知识的对立面,记忆性知识不具有创新性,不崇尚标新立异。具体来看,通过线上的课程讲授传统的记忆性知识大体上有三种途径:一是我们可以采用慕课的形式加以开展,即根据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召集几个专业老师,各个老师负责一定的知识点,分别录制所讲授知识点的课程;二是可以采用具有回放的直播课的形式加以实现;三是教师在线上给同学们划定知识点和布置学业任务,也就是将教学大纲上传给学生,让学生根据知识点自主学习。这在当前的技术下完全是可行的,也是可以做到的。线上教育没有严格的上课时间和上课地点的限制,但是需有严格的测试与考察,在慕课、直播课以及划定知识点的线上讲授结束之后,应当在每堂课留下习题,并在规定的时间完成测试。

慕课、有回放的直播课以及知识点的学习具体表现如下。根据学科和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专业的老师各个人负责一块自己的最拿手的知识点,把我们要讲授的知识录制成慕课,放在平台上,如大学生慕课网,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进行学习,并完成考察。还可以以直播课的形式进行,直播课与慕课的重要区别在于,直播课可以有一个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实时互动,老师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是统一的,而慕课没有,慕课是老师先完成教学,其次学生才进行学习。但是慕课相比直播课,有什么好处呢?慕课由于在准备上更为充分,因此可能课程会有较高的质量,有专业的录制组进行录制,各个老师分工协作,录制自己最擅长的知识点;直播课是一个老师讲授很多知识点,借助雨课堂、哔哩哔哩、腾讯会议、新浪微博等网络形式开始授课,直播课也在发展的过程中具有了和慕课相似的回放功能,从而使得其应用更为广泛。我们还可以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或者培养方案的要求,在线上给学生布置任务需要学习的知识点,然后学生通过现在的互联网工具,自主选择知识点搜寻或是观看教学视频,完成布置的学习知识点,并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考核。

然而,学生学习时自觉性难以保证是线上学习过程中反映出的较大的问题。由于学生缺乏自觉性,很难进行有效的学习。因此在线上学习过程中,应当淡化过程的考核,也即不看重学生什么时候学习,什么地点观看视频,甚至你是否观看了录制的视频。学生只需要完成培养方案或者课程要求的知识点的考察,就可以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即我们极度关注对学习结果的考核,考核偏重于“结果导向”而并非“过程导向”。既然如此,应当如何实现慕课、直播课以及任务型知识点学习的测试呢?对每章知识点和期末试题的测试可以采用线下的形式,或者可以在线上以监督的形式进行。疫情期间诸多实践也证明,有效的线上监督在技术上是可行的,比如哔哩哔哩的网上自习室等,但具体的监督方案还有待改进。线上课程还有一个关键就是知识点的编制,知识点来自教学大纲,因此如何制定一个合理的教学大纲或者培养方案就变得极其重要。

三、线下讲授探索知识

对于那些已经成型的知识或者靠记忆的知识,我们可以通过线上知识点任务型、慕课以及可供回放直播课的教学形式开展,依托虚拟课堂完成程序化、标准化以及流水化线上讲授及学习的任务。而对于那些不能在线上开展的就放到线下进行。探索性的知识便是其中一类。探索性知识的传授不适合采用程序化、标准化、类似流水线的形式,探索性知识应当表现为解决实践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即社会服务;以及对实践中解决新问题经验的理论总结,即科学研究。这些通常在传统知识点上找不到理论和现成的处理问题的方法,因此需要进行探索。由此可见,线下课程更加适合于探索性的知识点的讲解。

(一)社会服务

通过一定的平台对接与专业相关的政府、企业、民众,或者专业学科相关的政府、企业以及民众以招投标的方式表达的自己的需求,学校老师带领学生,以项目或者任务的形式承接加以开展。此时专业老师带领专业学生走进与自己专业相关的政府、企业等,带着问题进行实践、实务以及实训。学生通过社会服务,运用和温习了自己的专业知识,使得学生知道哪些专业知识有用,使得教师对于应该教授哪些专业知识、应该怎么调整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应该怎么设置更清晰。最终学校、老师以及学生更好的与社会接轨,真正教的和学的东西能够在实践中得以运用,通过实践、实训、实务,培养学生累积解决问题的经验,从而切实提升学生在新时代下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使得教和学对接了社会需求。

(二)科学研究

教师作为学生在校园学习中的领路人,应当主动带领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科学研究,尤其是社会科学的科学研究,更多的是文化的传承、经验的总结以及制度的创新。中华文明屹立世界不倒而绵绵不断,有其优秀的基因,进而表达出来的文化对当前的中国、未来的中国以及当前的世界和未来世界依然有重要的价值,尤其是其中优秀的文化。在文科类的教育问题上,老师需要带领学生认真筛选、梳理并学习本专业、本学科优秀的传统文化,加以传承;同时进行经验的总结,中国建党将近100年,建国也将近70余年,改革开放40多年,在各个方面,大到治国理政,小到治理企业和管理家庭,从政治、经济、民生、军事、外交、文卫等各个方面都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这都是中国宝贵的实践经验,有必要把其上升的理论的高度,用理论指导实践,最终实现人民福祉的提高;此外也需要重视制度的创新,虽然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指导实践,但是在实践中,依然是摸着石头过河,依然面临很多无法解决的棘手的问题,在传统的理论中无法找到答案。此时,无论对于国家,还是对于企业,就需要贯彻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破解实践中的问题。

猜你喜欢
探索性讲授知识点
心有所“属”,一“探”究竟——立体几何探索性问题的解法梳理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数学课堂“限时讲授”教学策略
立体几何中探索性问题的“创新”
解决圆锥曲线中存在、探索性问题的途径
关于G20 的知识点
探索数列中不定方程的解
浅谈数学课堂讲授的时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