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的“ 食品仪器分析” 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

2021-12-08 08:34陈敬鑫李秀霞毕海燕葛永红米红波
农产品加工 2021年20期
关键词:仪器校企协同

陈敬鑫, 刘 贺, 李秀霞, 毕海燕, 葛永红, 米红波

( 渤海大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辽宁 锦州 121013)

2010 年, 《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 针对高等教育明确提出, “ 加强实验室、 校内外实习基地、 课程教材等基本建设; ……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 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 行业、 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 ……促进高校、 科研院所、 企业科技教育资源共享, 推动高校创新组织模式, 培育跨学科、 跨领域的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团队”。 2012 年, 教育部颁布了《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 号)》, 指出“ 探索建立校校协同、 校所协同、 校企( 行业)协同、 校地( 区域) 协同、 国际合作协同等开放、集成、 高效的新模式”。 自2014 年以来, 教育部创新性地推行了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建设, 旨在通过政府搭台、 企业支持、 高效对接、 共建共享, 推广校企共建、 共管、 共育人才培养模式, 完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 为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构建产教融合良好生态。 校企协同育人的前提是合作, 落脚点是人才培养[1]。 因此, 充分发挥校企协同育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是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的工作重点,而课程教学与实践是高校人才培养的载体, 故基于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的模式下, 如何创新性地实施教学改革和探索校企合作育人模式是校企双方应该着重思考的问题, 以达到企业参与高校人才培养、 高校满足企业人才需求的双重目标。 因此, 以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本科课程“ 食品仪器分析” 为例, 探讨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下教学改革潜在方向、 举措及其可行性。

1 “ 食品仪器分析” 课程的特点分析

“ 食品仪器分析” 课程是高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本科生的专业核心课程, 其课程内容涉及到物理、化学、 数学、 计算机科学等基础学科, 其在食品分析领域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是一门实用性、 实践性、 针对性很强的专业课程[2]。 该课程教学内容主要讲述电化学、 光谱、 色谱、 电磁波谱、 质谱、 热分析等相关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 仪器组成、 分析技术及其在食品领域的应用。 该课程需要紧密结合食品行业检测技术发展现状, 旨在为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的从业技术人员提供可行的分析方法, 采用仪器手段解决食品检验中的定性和定量分析问题[3]。 该课程根据具体食品质量与安全问题的要求, 以提升学生分析解决食品质量与安全问题的能力培养为重点, 通过理论学习及实践锻炼, 以达到学习目的。

“ 食品仪器分析” 课程内容中各类仪器分析的原理和分析方法具有一定相对独立性, 基本理论内容比较抽象和复杂, 给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带来了很大的难度[4]。 此外, 由于食品学科属于交叉学科, 包含食品科学基础理论、 食品化学、 食品加工、 食品机械与设备等多个领域, 各领域所需要的仪器分析手段又不尽相同, 且现代仪器更新换代较快。 单纯依靠高校师资和平台无法实现“ 食品仪器分析” 的课堂教学与实践应用进行有效对接, 而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正好弥补这一缺陷。

2 “ 食品仪器分析” 课程的教学改革与探索

基于“ 食品仪器分析” 的课程特点, 从以下方面分析与探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背景下“ 食品仪器分析” 的课程教学改革。

2.1 课程体系建设

“ 食品仪器分析” 属于理论和实践并重的课程,以理论知识体系作为支撑, 以实验教学来培养和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分析检测能力[5]。 依据多数高校的课程体系, “ 食品仪器分析” 的实验教学易于与实际应用、 产业需求相脱节, 与学科前沿更是相差甚远。 针对现有“ 食品仪器分析” 课程体系与生产实践脱节的现象, 可通过对国家检测机构、 第三方检测等相关企事业单位进行调研和实地考察, 明确企事业单位对食品仪器分析方面的人才需求, 并借鉴企事业单位的实验室规划和管理体系、 项目检测方案。 在高校与企事业单位的共同参与下, 更新或修订原有课程体系, 如理论和实验教学体系和评价标准等, 以适应仪器分析技术的快速发展, 培养现代化食品专业人才, 突出人才培养的实用性与实效性[6]。 例如, 渤海大学“ 食品仪器分析” 理论课程内容不包含红外光谱分析相关内容, 而红外光谱在食品组分结构鉴定、 官能团分析等方面应用较为广泛,应增设相关教学内容。 此外, 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技术也是应用较为普遍的分析技术, 应将其取代原有的气相色谱实验课程。

2.2 师资队伍建设

“ 食品仪器分析” 课程的传统师资队伍多来自高校应届毕业生, 其知识和实践经验也是基于高校平台, 进而造成其课堂教学内容受到很大局限。 目前,一些高校的食品专业本科生“ 食品仪器分析” 的课程教学仅由食品专业教师任教, 缺乏仪器分析教育背景和对仪器分析基本原理的深度认知。 针对此类问题, 一方面可由化学化工学科仪器分析专业师资讲授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 而由食品专业师资讲授仪器分析在食品领域的应用, 以实现优势互补; 另一方面, 可通过与相关仪器生产或分析检测企业合作, 鼓励食品仪器分析任课教师参与仪器生产或分析检测企业的生产实践, 也可吸纳仪器研发与维护工程师背景的企业技术骨干参与部分高校实践教学工作, 强化“ 食品仪器分析” 课程的“ 双师型” 师资队伍建设。 此外, “ 食品仪器分析” 课程的实验员应要求具有相应的工程师等执业资格, 定期参加仪器使用与维护等相关方面的培训。

2.3 实验平台建设

由于高等教育的不断扩招, 多数高校存在实验室平台资源不足的现象。 因此, 以实践操作为导向的“ 食品仪器分析” 课程必须进行教学实践改革和优化教学资源。 目前, 第三检测企业在国内正进行着蓬勃发展, 这些企业拥有较丰富的实验室检测项目案例, 对高校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具有很好的借鉴价值, 可有助于高校有效整合实验实践教学资源。一个检测项目案例可能需要操作多种仪器, 这就可节约实践教学资源, 提高实践课程教学的连贯性,增强学生的实验实践能力。 此外, 企业还可提供实践操作微视频和仿真模拟操作平台, 提高学生的实践积极性和参与度。

2.4 实践基地建设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高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实践教学的有效平台, 而校企协同育人对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7]。 目前, 随着高校学生的不断增多, 本科生实践基地建设也是各大高校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对于地方性高校,其所属地区的企事业单位数量有限, 无法接收数量众多的实习生, 而基于校企合作为基础的协同育人项目为高校与企业搭建了有效平台, 进行全国范围内的校企合作与交流, 进而有助于跨地区人才和资源的双向流动, 实现资源整合。 “ 食品仪器分析”的校外实践基地建立既有利于更好地评估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又可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实践基地将学生实习实践的评价反馈给高校, 进而推进“ 食品仪器分析” 课程的教学改革, 形成良性循环, 符合现代工程教育的教学理念。

3 结语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是提升高校工科教学实践能力的重要举措, 可助力高校教学改革与企业人才需求的有效对接。 现代仪器分析技术的飞速发展对高校“ 食品仪器分析” 等工科类课程的实用性和实效性提出了很大挑战。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搭建了高校与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平台, 汇集行业、 企业、科研院所的优势资源, 可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信息的双向流通, 进而推动高校教学实践的改革,为社会输出高水平的应用型新工科人才。

猜你喜欢
仪器校企协同
《现代仪器与医疗》约稿函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现代仪器与医疗》约稿函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百万扩招下高职校企合作演化稳定性分析
输入受限下多无人机三维协同路径跟踪控制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农学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