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民族音乐融入高校音乐教育的思考

2021-12-08 01:25陈悦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28期
关键词:民族音乐音乐教育高校

陈悦

摘要:民族音乐作为我国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音乐艺术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而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将民族音乐融入高校音乐教育能够强化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认同感。本文细阐述了将民族音乐融入高校音乐教育的必要性,并提出几点实施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民族音乐;高校;音乐教育

引言

音乐作为文化的载体,不仅是声音艺术的体现,也富有情感艺术。当前,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发展的背景下,青少年学生更加认可和喜欢融入了流行元素的音乐。这对于有着独特艺术性的民族音乐而言,给其发展与传承带来了巨大的阻碍。民族音乐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体现,也是世界乐坛中灿烂的艺术瑰宝。在高校音乐教育中融入民族音乐,于高校音乐教育发展、于我国音乐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满足了学生个人整体音乐素养、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需求。各大高校及其教育者应积极探索如何在高校音乐教育中实施民族音乐教育,使广大高校学生接受民族音乐文化的熏陶。

一、民族音乐融入高校音乐教育的必要性

(一)满足我国音乐文化和谐发展需求

我国民族音乐具有极高的文化传承价值,可以有效满足我国音乐文化和谐发展的需求。作为一个有着上千年历史的国家,中华文化散发着自身独特的魅力。民族音乐是凝结了56个民族特色与音乐特色的文化艺术展示,在高校音乐教育中融入富有特色的民族歌曲可以强化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认知,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学习热情,进而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传承发挥良好的推动作用。

(二)满足高校音乐教育发展需求

现阶段,大多数高校开设的音乐课程教学内容多为西方音乐和流行音乐。但这对于高校音乐教育而言,忽略了高校自身教育发展的需求。音乐教育是高校教育体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对学生品德塑造与审美能力培养具有重要价值。同时,在做好育人这一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肩负着传承民族文化的重任。在高校音乐教育中融入民族音乐既满足了拓展音乐学习内容的需求,也可以促进当前高校音乐教学方式的转变与创新。

(三)满足学生个人发展需求

站在学生个人发展角度分析,在高校音乐教育中融入民族音乐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民族音乐是我国传统音乐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其中蕴含了深厚的民族文化与群众思想认知。具有独特旋律、富含艺术韵味的民族音乐饱含着创作者不同的情感体验,每一次欣赏或者演唱都是对学生心灵的洗礼。将民族音乐与音乐教育教学相互融合渗透,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民族音乐所散发的魅力,提升学生音乐素养。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拓宽文化视野。民族音乐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历经了千年文明的积淀,无论是著名的器乐乐曲,还是在民间广为传唱的民歌,无一不是我国音乐艺术家的用心之作。在多元化文化发展的今天,民族音乐的发展与传承面临着巨大挑战。在高校音乐教育中开展民族音乐教学活动,给予学生民族音乐文化的熏陶,丰富学生音乐文化知识的储备。此外,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在广大学生群体中建立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人们对身处的国家和民族发自内心的认同与高度肯定,通过引导学生学习民族乐曲、学习民族乐器、感受民族文化,加深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深层蕴意与精神的领会。

二、在高校音乐教育中融入民族音乐的实施路径

(一)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注重师资力量建设

优秀的民族音乐教师是成功开展民族音乐教育教学的关键力量,一个具有良好专业素质与较强专业能力的教师对学生的积极影响显而易见。虽然现阶段高校内从事音乐教育的老师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教学实践能力过硬,但基于专业差异,部分教师在民族音乐专业知识方面储备不足,这也就制约了民族音乐的发展与传承。高校应注重校内师资力量的建设,注重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与能力,可以针对民族音乐知识内容在教师群体中开展系统化、专业性的民族音乐知识培训。或者组织教师深入少数民族地区展开学习,收集和学习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音乐。教师自身也应秉持终身学习的心态和原则,积极学习,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储备更加丰富的民族音乐相关知识。

(二)创新音乐教学方式,将民族与教育融合

教育是推动一个国家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基石,教育应当在时代与科技进步的推动下不断进行教学模式与教学方式的创新和优化。当前,相较于深受学生喜爱和认可的流行音乐来说,民族音乐面临着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不足、教师缺乏对教学方式方法创新等困难。再加上民族音乐本身特殊的历史创作背景及其较大的时间跨度,教师需积极探索满足现代学生需求的全新教学方式展开教学,学生也应摆正学习心态,深入学习才能真正充分感受民族音乐内在的魅力。比如,在高校欣赏课中引导学生欣赏《十面埋伏》这首著名的琵琶乐曲时,如何使学生对乐曲塑造的音乐形象以及作品中折射的古代战场上的壮烈情景是教师在教学准备阶段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教学之初教师可以请学生带着问题“这首乐曲使用哪一种乐器演奏的?”“初听这首乐曲的感受是什么?”“乐曲的整体氛围是紧张?还是兴奋?”在学生初步聆听之后展开讨论交流,解决乐曲欣赏之前所提出的问题。接下来在了解了演奏乐器以及乐曲相关文化背景的基础上,可以采用教师弹奏的方式请学生结合音乐故事《楚汉相争》再次聆听乐曲,从中体会这首琵琶曲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探索此曲运用了哪些弹奏技巧。总之,在民族音乐教学课堂教师要十分注重教学方式的创新,改变传统学生被动吸收知识的状态,让学生多角度、全方位感受民族乐曲的魅力。

(三)开设民族音乐课程,完善音乐课程体系

深入分析当前高校音乐教育开展现状,高校音乐教育教学课程中西方音乐教学在整个音乐课程体系中占据了很大比例。将民族音乐融入高校音乐教育,首先需要调整课程设置,开设民族音乐课程,逐步完善和优化民族音乐教学内容。为促进民族音乐课程与高校音乐教育二者的融合,可以采取由浅及深的方式渗透。首先以比较有名、传唱率较高的民族歌曲作为课程设置的切入点。由于当前民族音乐受众相对较少,因此还需改变民族音乐教学资源不足的状况。高校可以立足于学校实际以及结合校园所在地区的情况,积极开发适合学校的民族音乐教育校本课程,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课程体系。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音乐教育中融入民族音乐不仅对学生自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还是推動我国高校发展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举措之一。在开展民族音乐教学时,从众多具有学习价值的民族乐曲中选择经典并还原经典,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完成音乐知识的学习与文化的引导。完成这一教育任务还需教师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深入挖掘音乐背后的教育价值,以多元化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参考文献:

[1]李笑颜.高校音乐教育的民族化探索[J].北方音乐,2020(4):195,197.

[2]游天宇,赖海燕.民族音乐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传承与发展[J].戏剧之家,2019(30):178-178.

猜你喜欢
民族音乐音乐教育高校
在高一年级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的实践
论高校音乐教育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地位与作用
传统文化与民族音乐的重构研究
中西民族音乐在多元世界民族音乐中的地位探析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音乐美学基本原理对音乐教育的几点启示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价值与功能探讨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