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德育在高中班级管理中“落地生根”

2021-12-08 07:13蔡光辉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1年24期
关键词:落地生根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

蔡光辉

摘要:德育课程是学校开展综合性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它已经渗透到了学校德育教育的整个过程及学生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方面面,包括了智力、体育、美术、心理和劳动等教育。在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学校事业发展中扮演指导、推动和保证的角色。由于学校领导人员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与老师和学生接触最多,是老师进行模拟性学习的直接途径和对象,老师的语言举止将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学生的意识形态和行为将会产生潜在的影响。德育工作既是开展班主任工作的根本性内容,又是开展班主任工作的基础性保障。

关键词: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管理

引言

高中阶段的学生,思想正在成熟,是基础教育的关键时期。现阶段存在情绪不稳定、心理不稳定、思想活动等问题,极易受到良好思想道德教育的影响,也容易出现坏思想、坏现象。因此,作为一名中学教师,有必要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实施德育。教师要多与学生沟通,多组织学生开展一些德育活动,让学生在良好的课堂环境中健康成长。

一、德育教育与班级管理相结合的现实意义

俗话说,没有规矩就没有方圆,所以对于班级的管理来说,对于学生掌握文化课程和树立正确道德价值观都具有很大的意义。班集体不但是我们学习知识、磨练人格的地方,也是我们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环境。然而,由于许多因素的干扰,大多数学校行政人员管理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重片面化的教育方法和模式,不利于学生良好价值观的树立。基于此,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班主任们应真正意识到德育在班级管理中的意义和重要性,通过各种有针对性的德育管理方法,来推动和激励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同时,班主任还要注意做到把班级文化和德育的有机融合,让每个学生从思想层面上明确自己在对班级管理中的责任和义务,从而提高自己的自律能力。

二、高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德育教育现状

当下我国的德育课程水平已经有了显著的改善和提高,但如果想要将其与班级的管理相结合,仍然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这些困难还需要加以解决。许多的班主任在组织和开展对班级的管理工作时,把大部分的管理精力集中在了学生的考试成绩上,几乎不关注学生的思想和道德品质,而是根据考试成绩把每个学生划分为优等生和后进生。事实上,受到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和观念的冲击,许多学校的班主任认为自己最大的使命就是要努力提高学生的知识和成绩,反而轻视"先做人,后做事"的德育课程标准,严重地影响了高中生德育课堂教学的核心价值和效果的发挥。

三、高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德育教育对策

(一)加强学科教育和德育教育的结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提高学生学科素养

将德育课程知识渗透到课堂文化中,更能吸引学生学习。比如,班主任让任课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渗透道德知识。学科老师可以在上本学科内容时给学生渗透德育知识,让学生在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也能懂得一些做人的道理。

例如,从学校德育工作的角度出发,应对学生对其内心世界问题进行深入性的了解,进而可以借助有效且富有针对性的德育让学生学习精神充满积极向上的特征,在此基础上促使学生不断提升学科知识技能巩固能力。班级学科德育综合管理工作在开展时,应从"以学生为中心"的良好班风建设方面积极进行良好班风营造,从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行为方面也应给予积极鼓励,这个工作过程中学校班主任老师可以以每个学生的德育综合评测成绩来作为考核依据,积极研究制定学生相应的综合评测考核指标,选择符合实际要求的班干部。同时,在班干部资格评选工作过程中,应通过综合考虑入选学生的整体个人综合素养以及相关学科学习成绩,确保民主公正平等的班级组织管理基本原则得以有效彰显。

(二)加强心理教育与德育教育的结合,缓解学生心理压力

应试教育给学生学习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压力,作为班主任的一项重要工作,德育工作不仅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途径,也是学校和教师了解学生思想,帮助学生减轻学习压力的重要途径。对班主任而言,德育工作不仅要在班会课等公开场合进行。还要在课后给学生提供帮助。很多同学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时都会向老师倾诉,这是学生对教师的信赖,教师也不能辜负学生的信任,认真倾听学生的倾诉,尊重学生的想法,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向学生提供建议和帮助。在当前整体社会普遍焦虑,学生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的今天尤其重要。

举例来说,当学生向老师诉说家庭关系不好,父母关系不融洽时,老师就应该在认真听学生讲完后,鼓励学生向信任的朋友倾诉,排解压力。当发生家庭暴力等恶性事件时班主任应主动介入,以面谈家长的形式进一步了解情况,力图缓解双方的紧张关系,对于情节严重的家暴更应负起成年人的责任,帮助学生报警。除学生的个人生活问题外,学习问题也应是教师关注的焦点,当学生因成绩不佳而感到自卑时,班主任可协助联系课堂教师,通过分析试卷、作业,了解学生在知识与能力方面的不足,鼓励学生以正确的心态看待学业成绩,积极地进行弥补和提升。

(三)加强劳动教育与德育教育的结合,积极联系生活实际

要更好地开展德育工作,班主任可以积极联系生活实际,丰富德育教育的教学形式,把思想道德知识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使学生能深刻理解思想道德内容所表达的内涵,完善自己的价值观念,因此班主任可以根据实际的教学条件,组织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活动,如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尊老意识,加强学生有关“孝”的教育,可以举办以“讲身边的孝道”为主题的班会,组织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活动,如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尊老意识,加强学生关于“孝老”的认识,提高学生对孝顺父母、长辈的认识。另外,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到当地敬老院做一天的义工,以实际行动为老人服务,明白敬老、孝顺的意识要落实到行動中,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更好地完成德育教育的任务。

(四)借助社会热点,融入德育教育

就当下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而言,德育教育工作也需要跟上时代脚步,与时俱进,以确保德育教育的时效性,使之具备时代意味,增加教育意义。就普通高中学生而言,往往他们能够比一般高中生更快地准确抓住当前中国社会的一些热点问题。因此,普高班主任若能在班级管理中借助这些社会热点融入德育教育,势必能够引起学生注意。举例而言,就曾经在网络上激起社会讨论热潮的"老人在马路上摔倒应不应扶"这一问题来看,班主任可以依据高中生心理特点,以此为基础开展一次主题辩论班会,让学生各抒己见。在实施高中德育班级教学管理中,以典型社会相关热点教育辩论问题作为高中德育教育教学切入点,不仅非常能够有效引发更多高中生对此类问题实际进行深入性的思考,增强高中德育教育的教学时效性,增加其中的教育实践意义,还非常有助于帮助高中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看待此类典型社会热点问题实际所应必须具备的正确德育视角,使之逐渐形成正确的社会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扶正其思想,提高综合素养。

四、结语

为了优化高中班级管理工作,班主任应重视德育教育的重要意义,采取有效的教育方式方法,激励学生主动融入德育教育实践中去,将德育更好地渗透到高中的教学之中,力求在正确道德理念的指引下,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帮助高中生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明根,丁明标.班主任工作案例分析[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07.

[2]魏书生.我是这样做老师的[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落地生根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
浅析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教育部下发关于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通知
探讨如何提高新时期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内蒙古从10方面加强德育工作
高中班主任如何开展班级管理工作
谈高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教育激励
风险均衡“落地生根”华夏睿磐受到热捧
顶层设计引项目“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