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中路基路面病害治理对策研究

2021-12-09 15:23蔡萍萍
运输经理世界 2021年9期
关键词:施工人员路面公路工程

蔡萍萍

(宁夏公路管理中心石嘴山分中心,宁夏石嘴山753000)

1 公路工程施工中的主要病害问题

1.1 伸缩缝问题

在公路施工建设中,伸缩缝是较为常见的质量问题。这种问题的出现会对路面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使得接缝处不断下沉。不仅会对人们行车的舒适程度和安全效果造成负面影响,严重时会直接引发交通事故。伸缩缝是指在实际的公路首端和末端之间设置的缝隙,通过伸缩缝的有效设计,能够分担和减少公路整体的压力,提高公路工程的稳定性,为人们的行车安全保驾护航。

1.2 裂缝问题

在一般的公路设计中,其跨度范围较大,涉及因素较广,并且狂风、暴雨、冰雹等恶劣天气也会对道路质量造成破坏,引发裂缝问题出现。同时,如果施工人员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当操作,会使得其裂缝问题进一步扩大。在公路工程施工时,会产生水量过多或过少的情况,增加后期出现裂缝问题的风险。除此之外,其他工程项目施工、施工设备使用不规范、人为恶意破坏、养护不及时等外部因素也会造成裂缝问题发生。

2 提高公路工程施工水平的策略分析

2.1 优化施工材料和施工设备配置与管理

在采购公路工程施工材料时,需要结合市场变化,对施工材料进行充分的选择,严格把控供货商的品质和价格。在保证施工材料品质符合要求的前提下,利用较低的成本采购合适的建筑材料。同时针对施工材料的进场,施工人员需要进行二次的检查和分析,对现有的材料进行抽样检测,判断是否符合我国公路工程的施工标准。在施工材料的保存过程中,要根据材料的特性,选择科学的储存场地,避免材料发生损坏。同时可以利用分类管理和精准管理的方法,在材料管理过程中提高效率。在施工材料的使用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根据施工标准,规范化地使用材料,避免发生材料浪费的情况。针对施工设备的管理,施工人员需要按照设备使用规范操作,对各项施工设备进行统一调度。在施工过程中,做好安全防护措施,保护施工人员的安全,延长机械设备的使用周期,并在后期有针对性地对机械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减少设备浪费的现象[1]。

2.2 提高沥青路面施压重量

提高沥青路面施压重量是维护路面施工质量的核心。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选择合适的压路机类型,比如振动压路机或者钢轮静压压路机等。同时,根据压路机的需要,及时调整和监控沥青混合料的温度,特别是使用沥青层厚度不足或结构类似SMA、RAC 等特殊混合料时,受混合料冷却性能影响,必须在高温情况下跟随摊铺机。在施工过程中,专业的工程师需及时对摊铺后的油面温度进行检测和保护,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尤其针对初压、复压和终压施工段。根据施工工艺,在滚压法中,先静压逐渐形成形状,避免温度流失过多,通过振动滚压或用轮胎压路机揉搓滚压成形,从而减少混合料的温度离析情况的发生[2]。

2.3 强化施工监督管理

在公路工程路基路面施工监督和管理过程中,需要选择整体素质较强、管理能力较高的管理人员,明确管理人员的职责。可以与其他的工程管理人员沟通,对现有的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和创新,利用先进的管理经验,加强整体公路工程施工监督管理体系的建立。在制度的实施过程中,要提高制度的约束力和指导力,权责分明。对施工人员展开相应的培训工作,使其充分了解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标准和管理标准。在施工现场,对施工材料施工设备和施工行为进行监督和审查,根据公路工程不同的施工阶段,可以利用差异化的监督管理方法,实现对整体工程质量的有效控制提高监督的效率。对于发生违规现象的施工人员,需要给予一定的惩罚,对于质量把控优秀的施工人员可以进行相应的奖励。同时有效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比如BIM 技术、虚拟仿真技术等,与监督管理制度进行有效的配合,从而建立起现代化施工监督管理模型。通过科学技术,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有效的解决策略,保障整体施工工程安全、有效、保质保量的进行[3]。

2.4 采集公路交通量与技术状况数据

为了提高公路养护施工管理工作效果,需要在开展养护和管理工作前做好相关数据调查工作,对需要养护的路段数据进行采集。可利用现代化的大数据挖掘和存储技术建立完整的公路养护数据库,同时对各基层交调站的交调设备进行升级换代,提高整体公路交通数据调查的准确性。在数据采集过程中,可利用路面监测仪器对公路状况进行有效的测量。通过建立公路数据库,可以帮助养护施工管理人员对公路进行动态化的监测和管理,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为后期制定科学化的公路养护方案提供数据支持。

2.5 选择合理的公路养护时间

为了提高公路养护质量,需要合理选择养护时间。结合不同的公路建设时间,对特殊路段做针对性计划,判断特殊路段的功能丧失时间,从而制定更加科学化的养护方案。

2.6 严格控制张拉力

为了加强施工人员对于整体张拉力的控制效果,需要对施工人员展开针对性的培训,提高施工人员对于这项技术应用的理解程度,充分掌握技术的应用流程,并提高熟练度。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施工标准,确保张拉力数值符合规范的要求。同时对混凝土的弹性模量进行计算,减少内应力,提升张拉后的纵向预应力,提高工程质量。

2.7 采取后张法施工,把控张拉时间

针对预应力张拉时间的控制,施工人员要积极协调各管理部门,对整体工程施工进度进行合理把握。根据实际的工程建设特点,选择后张法进行施工,并对混凝土的制作流程进行严格把控。对于一些早强剂的添加,需要提升添加时间的准确性,避免混凝土由于强度增长过快,发生质量问题。在布置下料长度环节,施工人员要根据施工图纸开展相应的预应力筋切割保护措施,应用湿布将钢绞线周围进行覆盖,减少钢绞线后期发生灼伤问题的概率。

除此之外,施工人员要对切割机设备的型号进行合理选择,有针对性地选择切割方法,使得其应力筋强度保持在同一标准下,并严格遵守各项预应力技术运用流程开展施工工作,防止发生预应力筋外皮刺破的问题。

2.8 认真检查预应力孔道,增强水泥浆的流动性

在实际的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施工人员要对排气孔管控界面以及灌浆孔的连接处进行多次检查,提升灌浆工作的稳定性。针对压浆施工环节,施工人员要对高处孔眼进行反复查看,当孔眼冒出浓浆时,对排气孔进行封堵,浆液流动结束后,对孔口进行封闭,完成整体的压浆流程。为了明显提高水泥浆的流动性,施工人员要对水泥的用量进行合理把握,增加一定剂量的外加剂和水,充分配制搅拌后需及时使用,避免水泥浆出现离析问题,这样能够在后期的实际施工过程中,降低发生钢筋管道堵塞问题的概率。

2.9 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

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对于整体公路施工管理具有重要影响。在公路工程施工前,要对施工人员开展相应的技术培训,并提高其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防范意识。施工企业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施工环境,开展各个施工环节的技术培训,并学习相关工程建设法律法规知识。在严格规范的制度管理下,运用创新型施工技术,丰富施工管理内容。

2.10 加强对施工工序的监督管理

施工企业需要不断提高公路施工工序的监督和管理效果,可以通过成立专业的监督小组,对各个施工技术应用环节进行动态化的监督。除此之外,可以安排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对现场一线施工人员开展针对性的施工辅导。对于技术应用的核心工序,成立专业的施工小组,提高施工质量。

2.11 提高对路基路面裂缝的预防水平

在实际的路基路面施工过程中,为了有效地控制裂缝问题,需要通过人为措施对其进行预防,加强整体预防效果。首先,施工人员要按照相关施工管理要求,在路基路面的施工环节,对可能产生的裂缝问题进行预测,控制施工结构的荷载问题,使公路工程符合运行标准,满足路面强度要求。其次,施工人员要对施工裂缝的最大宽度进行反复的测量和校准,保障施工裂缝的宽度在相关技术要求范围内,避免发生扩散问题。最后,可以利用BIM 技术的建模功能帮助技术人员充分掌握整体施工进度,在施工前建立相应的数据模型,使得整体施工进度在规定范围内完成。除此之外,利用BIM 技术可以帮助施工人员对问题进行模拟处理,得到相应的解决方案后再实施,帮助公路工程企业降低成本。

3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各个方面的不断提高,交通业的快速发展,对公路建设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及时解决公路建设中的问题,对于路桥的整体工程质量至关重要。为了提高公路工程中路基路面的施工水平,施工单位需要充分关注施工中可能出现的病害的问题,制定有效的管理制度,利用现代化技术,对病害问题进行有效的处理,减少公路施工中的安全隐患。

猜你喜欢
施工人员路面公路工程
公路工程创新管理思路探索
公路工程软土地基施工技术
公路工程CBR试验检测探讨
地铁运营期轨行区施工人员安全能力研究
公路工程施工现场常见的『三违』现象
土石方机械的春天已经来了,路面机械的还会远吗?
安装在路面的交通信号灯
大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