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我们很快乐

2021-12-09 08:22李艳丽
云南教育·视界(综合) 2021年10期
关键词:哈尼讲台教室

九月,学校旁的哈尼梯田里,稻谷黄了,空气里弥漫着谷子的清香。在这个收获的季节,我想起了三年前,由于政策调整,适龄儿童动员到校上一年级,我结束了六年级的教学,新学期教一年级,走进教室,我热情地跟孩子们打招呼,教室里黑压压一大片,没有一个小朋友回应我。

孩子们只是瞪着眼睛,呆呆地看着我。有的孩子眼里充满了不安或迷茫。突然一个孩子哭起来,其他孩子也跟着哭起来,我赶紧找来搭班教数学的杨祖机老师,老杨哥是哈尼族本地老教师,他用哈尼话交谈得知:因为想家了。

在慢慢地开导下,孩子们开始适应校园生活,相互熟悉同学,哭的人越来越少,但老杨哥在课后忍不住多次对我抱怨:教书38年来,第1次遇到这样难教的班级……一起共事多年,我和老杨哥曾多次同教一个班,乐观向上的老杨哥从来没有跟我抱怨过,这次的班级,对我来说更是挑战:全班一半的人不会说汉语,也听不懂普通话,有十多个孩子,别说照着黑板写,用薄纸蒙在字上面描摹,不知道要写什么,只是随意地画着看不懂的符号。全班三分之二的学生是留守儿童,父母在外打工,爷爷奶奶不会说汉话,课堂上,每周都会发生有人拉屎撒尿在裤子上的情况……

课上,多带读几次,孩子们慢慢地敢开口跟我一起读,可是到了第2节课又不会了,第2节课再读,到下午又不会了,再读,第二天早晨,又不会了……孩子们只是眨巴着空洞的眼睛,满脸迷茫地看着我。我理解他们,到了一个新的语言环境,哈尼语和汉语的意思不能结合起来理解,黑板上写的字很抽象,是什么都不知道,换做是我,我也迷茫。而且哈尼语与汉语的表达不一样,比如:“吃饭”用哈尼语表达是“饭吃”。

这让语文教学变得更加困难。

比如不知道松树就是哈尼语里的“a da”。 “小狗”这个词,学生只会抽象、生硬的去记忆,他们不知道汉语里“小狗”,用哈尼话说是“a ke”,两者不能结合起来。

我观察到孩子们很喜欢小动物和花草,在课堂上,我开始用简笔画的方法,尽可能多的快速画出来,学生看了图,就能很快知道,原来哈尼话“a yi”是花,“mu ni”是猫,提高了学习效率,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我在教室里贴上很多张彩色图画,遇到学习颜色的词或者一些物品,也能从图片上找到一些。

我还向孩子们学说哈尼话,相互比赛,看学生学得快,还是我学得快,有些两个字的词,在哈尼话中有五六个字的发音,我经常学不会,发音不准,这引得孩子们哈哈大笑,课堂气氛也活跃起来,我看到了孩子们眼睛里,开始闪着光亮,孩子们正在换乳牙,但他们调皮地说:“教你讲哈尼话,怎么教都教不会,我们牙齿都笑掉了……”我借机赶紧说,学习汉语是多么简单。

字、词是语文的基础,在识字教学过程中,加强字词的学习,句子的理解遇到难题,比如:那么多种颜色吗?这一句,理解成:那么多、种颜色吗?或者:那么、多种颜色吗?

我思虑后,决定开展阅读活动。也许读得多、看得多,能培养语感和理解能力。我尽可能多地找来绘本,一幅幅精美的图画,吸引了孩子们,在自由读的环节,不能只看图,不会读的字拼拼音,实在不会读的字,要结合图画,想一想,培养耐心和阅读习惯,看完一整个故事,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图画,照着画一画,再讲一讲故事。

为了鼓励孩子们积极阅读,我买了许多本幼儿绘画书和绘画纸笔作为奖励。不知不觉中,整个一年级教学,我竟把语文课与阅读、美术课相结合起来。而此时,我不确定会有什么效果,花费了时间和精力,不能在考试中快速提高我的语文平均分,但我每天坚持开展阅读活动,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慢慢敢开口讲普通话,会说普通话的越来越多,最重要的是,孩子们很开心。

转眼二年级,我又为班级筹集到一批新书,成立班级图书角,放在教室后,课后看书,随手可拿,孩子们很高兴。在上新课文时,比如《曹冲称象》一课,有孩子说,这个故事我看过,其他孩子好奇着用哈尼话问他,一下课,孩子们迅速围到图书角去找那本书,从成语故事,到《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到安徒生童话集,再到格林童话,孩子们保持着浓厚的阅读兴趣,去感受书籍带来的乐趣。

阅读,可以激发兴趣,启迪智慧。我的语文课上,孩子们的知识积累越来越丰富,变得更加活跃、自信,我感觉上语文课轻松了许多。

我每天都会收到信,其实就是一张纸条,有时贴在我宿舍的门上,有时塞在门缝里,有的夹在作业本里,有的下课放在我的包里,或者当面送给我,打开纸条,是一幅幅画,旁边写上几句话,比如:祝李老师开心。老师,你喜欢我吗?回信……感受着一份又一份的真挚情感,孩子们用文字表达自己的心里话,找到乐趣,所以,我决定在班级开展讲故事、写故事的活动。

要站到讲台上讲故事,故事可以是从书上看到的,可以是自己想象出来的,也可以放学回家后,听爷爷奶奶讲哈尼族的民族民间传说故事,再講给班里的同学听,只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内容,都可以。

刚开始,大部分孩子声音小,或者害羞,站在讲台上一句话也说不出,实在讲不出,向班里的同学鞠躬说声:对不起,我现在还不会讲。讲完可以回到座位上,并且能赢得全班的掌声和鼓励。

能勇敢地站到讲台上,已经值得表扬。一部分同学能站在讲台上,把故事分享给大家,有的拿着书上来照着讲,有几个能把要讲的故事写出来,照着写好的讲。

班里的杰立父母离异、左耳残疾影响听力,他编了一个主人公叫立子长的故事。刚开始讲的时候,杰立声音很小,我拿小蜜蜂扩音器给他戴着讲,在他口中立子长总能克服各种困难,一次次帮助别人。看得出,孩子们非常喜欢立子长,听故事的时候,忍不住一次次为杰立竖起大拇指。一天傍晚,我把杰立讲故事的照片发在家长群。第二天清晨,天刚亮,我的宿舍门被急促地敲响,我赶紧开门,原来是杰立,他赶紧说:“我爸爸看到照片,给我打电话了,我们讲了好久,我爸第一次跟我说那么多话,我给他讲了故事,他夸我了,老师,我好高兴……我好久没见过他了……”杰立抹着眼泪又笑了,我后来给他爸爸打电话,了解情况,他爸爸外出打工,已经两年多没有回家。

杰立在孩子们的鼓励中,越来越自信,声音也大起来,不再用扩音器,故事写得更长,在本子上把故事写满一页又一页,立子长的故事断断续续讲了一年多的时间。有时,其他孩子念故事的声音太小,杰立就主动到讲台上,与那个孩子一起念,慢慢地,其他孩子也不再那么害羞。杰立变得乐观向上,成了我们班的故事大王。

父亲早逝,家庭困难的杨江城华,奶奶讲给他听的哈尼族民间故事,他记下来,讲给大家听,常常引得一阵阵讨论和共鸣,教室里气氛很活跃,孩子们也为他竖起大拇指。

班里的孩子们通过阅读,开始用多种形式写故事,有的孩子用美术本画画,每页一个图,旁边写一段话,几页连起来,讲完一个故事,类似绘本。有的开始写童话故事的动画片脚本,拿给我看的时候,已经写完了第4集,更多的孩子喜欢写儿童诗。

我跟着孩子们一起阅读,记录他们的成长故事,我当然也要写,并且向孩子们承诺,我每天都要向他们交作业,写什么,他们说了算,这可把孩子们高兴坏了。老师给学生布置作业,孩子们当然也可以给我布置作业,我觉得,我们是平等的。

以下分享我与孩子们从二年级到三年级的部分阅读与写作记录:

记录1

孩子们写:

树叶从枝头长出来,那是春天的衣裳吧?

小毛虫从叶子下钻出来,那是春天的好朋友吧?

很大的石头,那是春天的大拇指吧?

美丽的花朵,那是春天的发卡吧?

新长出来的枫叶,那是春天的脚印吧?

刚出壳的白色小鸡,那是春天的小卫士吧?

小鸟新换的羽毛,那是春天的梳子吧?

蓝天中飘过的白云,那是春天的帽子、被子吧?

池塘里冒出的水泡泡,是春天的项链吧?

我写:

叮叮咚咚流淌的小溪,是春天的口水吧?

春天是个顽皮又贪吃的小娃娃………

春天就是你们

记录2

每天走進教室,讲台上已经放着写好的故事和儿童诗,是孩子们自己写的,我打开一读,内容让我忍不住夸赞,这群二年级的孩子,因为阅读,正在成长蜕变。下课时,孩子们不出去玩,还在教室里写故事,说要写给我看。中午饭后,女孩江芳一直跟在我身后,终于鼓足勇气说要读她写的儿童诗给我听。

记录3

今天下午上着课,一个孩子突然说要上讲台讲自己写的:养小动物……然后……好多孩子立刻拿出小本本。我:交上来我会看。孩子们:不行,不要,要上讲台自己讲……一个个情绪高昂……这是有多喜欢写作文讲故事呀?

第二天下午又举着小本子,嚷着要上来讲故事,小本子一晃一晃的,瞧,多得意……来来,讲台让给你们,尽情地发挥吧……一讲讲到下课,还停不下来。全部是自愿上来讲。有个男生讲完了,下面一个女生不淡定地反驳,这个故事有点像我看过的,男生激动了:我只照抄了一点,大部分是我想出来的……

记录4

今天学到苏轼的诗,给孩子们讲了苏轼的生平和故事,一个孩子站起来说:为什么你知道那么多?你的知识好多。你的知识从哪里来的?我回:书上,因为阅读。孩子们说他们也要继续阅读,看更多的书。

记录5

今早上课,孩子们一定要告诉我地球有多大,之前做好了笔记,今天终于没有催我看他们写的故事,写故事的热情依旧不减,每天中午都写,写好收到讲台上放着,我一上课就催我看故事,天天催我,自从上了《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后,孩子们超级想看安徒生童话,所以我一次买了好多书,其实我自己也想看。

到了三年级后,孩子们已经很少看童话故事了,在阅读活动中,喜欢上爱国题材的故事,比如:小萝卜头的故事,英雄王二小,有关抗日题材的故事,《闪闪的红星》,听我讲发生在长征路上的故事……

阅读课上孩子们要求唱《义勇军进行曲》,并且主动站起来唱,眼睛里噙满泪花。即将教学《白求恩》一课时,孩子们说:“这课不用上了,我们已经自学好了。”看着我不相信,孩子们主动到讲台上讲课文,对白求恩的赞扬,讲我们要爱我们的祖国……孩子们又当了一次小老师。

记录6

教学感悟:爱国情感已经一点一点地走进孩子们心里。今天早上的语文课,正讲着生字,突然一个男孩站起来说:老师,给我们讲讲毛主席和毛岸英的故事吧。我本来想说,先讲生字,下午再讲。但看到孩子说得很认真,边说边抹眼泪,其他孩子也听得认真,我没打断他,等他讲完了,我指着教室里的地图讲了抗美援朝,讲了新中国刚成立时的不容易,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孩子们听了一个个眼圈红红的,还问我,他们听说一位隐藏在草里,被燃烧弹引着,为了胜利,没有动,最后牺牲的这位战士叔叔叫什么名字,最后我也讲得忍不住流泪。我们今天坐在这样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读书,不仅是为了自己读,更是为了国家的兴旺和祖国的富强而读书。孩子们说:我们要爱我们的祖国。下午课间,我无意中到教室去,发现没有人出去玩,教室很安静,与教室外的吵闹形成鲜明的对比,大家在教室里看书写字,我让他们出去玩,一个也不去,孩子们说:要努力读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九月,国家“双减”政策落地,我看到其中的内容:“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期望更多的孩子能从中得到学习的乐趣、全面发展,而不是一味地追求考试分数,小小年纪就要背负沉重的压力。

我与哈尼族孩子们一起阅读,一起写故事,期望创造生活中多彩的美。我在成长蜕变,孩子们也在成长蜕变,我不确定,未来,我的孩子们能不能成为科学家、老师或者医生……但因为阅读,我们都很快乐,孩子们努力着、奔跑着,我相信,未来的某天,我们一定能遇见最好的自己。

作者简介

李艳丽,小学教师,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2012年9月到红河县的偏远哈尼族村子,成为一名乡村特岗教师,山区学校信息相对闭塞,她静下心阅读,努力改变自我,山里书籍匮乏,李艳丽试着给哈尼族学生写故事,记录孩子们的生活,多方找寻书籍开展阅读活动,用书籍为孩子们点亮一盏盏温暖的心灯。累计写学生故事约25万字。2018年4月以学生为原型的故事《玛布的心愿》荣获“2017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中的散文大奖,2019年9月教育部、人社部授予“全国模范教师”荣誉称号。

猜你喜欢
哈尼讲台教室
不要在教室打闹
"安身之所"
让客户来找你
两伊握手
长时间待在教室更容易近视
酝酿睡意
特朗普放话要会鲁哈尼
讲台
DV校园小讲台
休闲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