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行政人员管理协同育人的内涵与实践路径研究

2021-12-09 14:29肖杰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33期
关键词:协同育人实践路径三全育人

肖杰

内容摘要:高校行政人员是维系党政事务灵敏、高效、有序运转的基础,同时在管理服务育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育人工作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但目前大多数高校行政人员,对教书育人工作的目标定位、办学思想和办学特色还存在关注不够、认识不清、实践不够等问题。管理工作中还存在“九龙治水、各管一摊”现象,缺乏对学生的思想状态、学习进度、生活状况的关注,还不能提供一系列系统化、精准化“订单式服务”,未能把现有管理效能充分激发和整合提升。本文将围绕管理协同育人内涵要求、面临的困境和实践路径研究,为改进和完善高校行政人员管理协同育人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三全育人  协同育人  实践路径

为贯彻落实好中央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精神和教育部关于“三全育人”具体要求,高校行政人员必须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密围绕“育人”中心工作,以精细化管理为手段,以强化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功能发挥和能力提升为着力点,以深入贯彻落实“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成长发展服务”的全员育人理念为落脚点,认真探索,积极实践,自觉将日常管理服务工作与学校整体育人目标相结合,坚持走“科学管理,高效服务”的育人之路。努力创建“管理服务人才培养、服务保障人才培养”的良好局面,以高质量、高水平的管理服务工作,推进协同育人取得实效。

一、高校行政人员参与管理协同育人的必要性

育人是高校全体教职工与生俱来的“天职”“本职”,必须充分发挥包括管理人员在内的所有岗位的育人要素,将育人职能贯穿各项工作始终,实现“教”与“育”、“管”与“育”、“服”与“育”的融合贯通。

(一)契合高校育人工作的本质。对于党和国家而言,教育是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学校内部涉及教学、管理后勤等各个部门,每个部门的工作实质都是围绕学生成长成才而开展。表层来看,学生就是认真听课,接受老师指导,自主学好知识,与行政管理部门有一定距离。但从深度来看,学生是各部门工作的最终服务对象,高校内部不存在脱离学生活动的人员和部门。脱离了学生,行政管理工作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同时,学生日常也需要和各个行政管理部门打交道,行政管理人员不可能也不能脱离育人的工作,协同育人是一种必然选择。

(二)符合“三全育人”的要求。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提出,高校要构建“三全育人”的思政大格局。按照“三全”育人理念,高校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长效机制。在这些所有环节当中,任何一节缺少了行政人员的协同参与都是无法完成的。只有行政人员倾力付出、相互配合,才能最终实现协同育人的目标。

(三)落实高校治理体系现代化的举措。按照高校内部治理体系现代化要求,必须坚持以“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为基本框架,尤其是要完善社会、教师、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民主渠道,释放办学活力,激发办学动力,不断提升治理能力。高校行政人员作为教师参与民主管理的重要群体,掌握着学生课堂以外的活动空白区域和交叉地带,了解到学生课后或者课外的一些发展状况。一旦形成与教学人员强化协同配合,能够有力形成学生培养的完整闭环。

综合上述因素,管理协同育人是在“三全育人”的大背景下,基于行政管理人员在育人工作中的重要位置,最大限度发挥高校育人资源,覆盖学生成长成才全过程的必然选择和本质要求。

二、高校行政人员管理协同育人面临的困境

高校行政人员管理育人在引导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通过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能够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提升思想道德品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对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成长发展具有积极作用。随着“三全育人”实践的深入展开,部分高校行政人员管理协同育人工作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三大不足”,即育人主体自我认同度不够、育人过程参与度不够、育人机制科学性不够。

(一)育人主体自我认同度不够。行政人员作为高校管理育人主体,部分人员的自我定位存在着一定的偏差,尚达不到国家要求的育人成效。个别行政人员把自身定位在上传下达、具体琐碎的事务,工作执行机械,简单照章行事,对学生成长的具体化、多样化需求关注不够、研究不深。特别是在具体涉及到学生的利益诉求方面,不深入详查、仔细甄别。另外,行政人員由于具体量化性考核要求不高,工作的精细化、专业化水平不够,服务意识不强,思路不明晰,难以形成服务式管理的工作定位,以至于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理论素养不高,服务意识不强,缺少育人温度,难以形成管理协同育人的强大合力。

(二)育人过程参与度不够。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接触信息面广、个体意识强,但也存在集体观念较弱、自控能力和心理抗压能力不强等问题。但高校部分行政人员还不能因时因地改变思路,革新管理模式和方法,简单沿用过去的“威权意识”来“管”学生,而不是深入到学生衣食住行中,用春风化雨的方式以“理”服人、以“理”育人。在管理空间方面,部分行政管理人员还局限于传统的教室、寝室、会议室等空间,对学生经常光顾的微信、微博等网络自媒体空间,不了解、不熟悉、不参与,所以在利用信息化技术育人方面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三)育人机制科学性不够。高校评价中主要聚焦在对可量化的标志性指标,而对育人等较为隐形、长远见效的工作关注不够。长期以来,对高校综合评价或学科评估等,重点还是聚焦在人才称号、平台项目、重大项目奖项、论文科技成果数量等可量化、可对比的显性指标上。具体到行政人员在管理工作过程中,常常聚焦到一些比较具有显示度的指标,如学生就业率、重大表彰奖励、高规格的赛事和荣誉等。反而在日常工作环节中,需要与静下心来与学生“面对面”交流沟通中,帮助学生化解学习生活中的困难时,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则显得捉襟见肘。长此以往,给学生带来的成长期待形成较大反差,也与高校作为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摇篮和精神文明圣地极不相称。以上问题究其原因,实际上就是考核指标在育人工作方面分量还不够。

三、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协同育人的实现路径

高校行政人员参与管理协同育人关键在于制度化、规范化,进而对大学生施加规章制度、行为规范和政治素质影响,按照育人规律推动各种育人力量形成强大合力。

(一)及时更新观念,主动担当管理育人的重任。行为以思想为指导。高校行政人员做好管理协同育人,首先要更新观念,站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高度去总揽工作全局。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三全育人”的思想,将高校“人人都是育人工作者、处处都是育人阵地、事事都是育人工作”的协同育人理念根植于心。构建校院系“上”“下”一致,任课教师、研究生导师、管理服务人员、辅导员和组织员等各类育人力量“内”“外”结合的育人观念体系,持续提高各类群体育人的自觉性,打造高效育人新模式,保障育人工作全面推进。

(二)提升队伍素质,持续增强管理育人工作能力。管理育人工作最终是由管理人员来完成的。无论管理协同育人观念多么先进,如果管理人员自身能力不够,始终是镜花水月难以落地。高校不仅要注重培养学术英才、名家大师,也要注重培育管理的行家里手、业务骨干。提升管理人员素质,关键是注重思想政治素质、知识文化素质和能力心理素质。高校大部分行政人员工作起点高,不缺少学历文凭,不缺乏专业理论知识,但在基本的教育心理学、教育理论和教育规律方面掌握的还不够。我们需要针对行政人员的不同特点,有的放矢选择不同的培养方向,在育人理论研究、业务能力培养和师生交流互动等方面,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发挥其纽带作用,营造和谐的育人氛围,取得良好的育人效果。

(三)确保管理有方,以精细化服务提升育人实效。行政人员要做好管理协同育人工作,必须始终秉持“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成长成才”的理念,将育人工作作为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深度谋划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方面的工作思路,围绕全员育人工作理念方法、体制机制建设等问题與授课教师、辅导员、组织员等各类育人群体进行充分沟通交流,确保管理协同育人各类力量充分汇集。具体来讲,行政人员既要围绕上级部门要求落实细化各项举措部署,在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精细化方面不断提升,更要注重每个学生的利益诉求、心理诉求、情感诉求等,做到精准分类、细化了解。在确保公平的基础上,把握好个体的差异性,给每个学生营造更加良好的成长氛围。

(四)拓展育人平台,畅通协同育人各类渠道。管理协同育人不能凭空产生,需要高效的平台支撑。传统、单一的平台育人效果有限,必须拓展多元化育人平台。一是育人者内部建立畅通的渠道,二是育人者和学生之间建立畅通的育人平台。行政人员与专业教师、辅导员、组织员等,内部需要建立沟通平台,在育人工作方面相互配合、相互补位,发现问题及时共同协调解决。同时,行政人员与学生之间也应建立公开、透明、公信的育人平台。按照校院信息公开要求,在校园网、公告栏、微信平台等公开场所,及时公布与学生利益密切相关的制度性文件和工作安排,确保学生的各类事务的知情权。利用座谈会、调查问卷等形式,开展意见征集,倾听学生的心声呼声,采取针对性的改善措施。并在此过程中,抓住育人良好契机,积极引导学生依法合理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培养学生有序参与校园管理的政治素养、积极的精神气质和价值追求。

高校育人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各类育人群体各具优势与特色,同时肩负和发挥着不同的育人功能。要发挥好行政人员在管理协同育人中的重要作用,还需要不断优化管理模式,提高行政人员素养,强化配合衔接,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机制,不断凝聚起全方位育人合力,努力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宏伟目标。

参考文献

[1]郑蝶.从“管理育人”角度探讨如何做好高校办公室工作[J].办公室业务,2018,(第2期).

[2]高杨.高校办公室全员育人工作管窥[J].北京教育(德育),2017,(第1期).

[3]卢凯,梅运彬.高校服务育人的内涵与实践路径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第4期).

[4]王晓东.高校管理协同育人共同体执行力学理化研究[J].求学,2020,(第16期).

[5]刘立国,陈诗伟,孟凡春.“三全育人”视域下促进高校办公室育人路径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第2期).

[6]郑国军、李国华:《以学生为中心建立“三全”育人长效机制探析》,《赤峰学院学报》,2021年(第9期下).

[7]陈超文:《目前高校管理育人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机制》,《云梦学刊》,2017年(第5期)。

[8]王成凡、李凤春、巴特:《高校管理育人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高教研究与实践》,2013年6月,第32卷第2期,第67页。

[9]熊晓梅:《坚持立德树人 实现“三全育人”》,《光明日报》,2019年2月14日。

[10]郑国军、李国华:《以学生为中心建立“三全”育人长效机制探析》,《赤峰学院学报》2021年第9期(下),2017年9月,第217页。

本文受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专业协同育人研究项目支持。

猜你喜欢
协同育人实践路径三全育人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以“大扶贫”理念开辟精准扶贫新路径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党的作风建设科学化的实践路径和保障机制研究
由“依附”走向“联动”:学校与政府协同育人策略研究
浅析高校党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