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HBsAb对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效果影响的研究

2021-12-10 06:43
哈尔滨医药 2021年4期
关键词:乙肝疫苗滴度乙型肝炎

李 萍

(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疾病预防控制科,河南郑州450000)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是造成肝癌和肝硬化的主要原因,患者的死亡率较高[1]。本文针对我院收治的HBsAb型孕产妇90例作为研究,分析母亲若体内存有HBsAb对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HBsAb型孕产妇90例纳入研究,年龄21~36岁;中度梗死组,男13例,女10例,年龄44~80岁;新生儿体质量范围2.9~4.6kg,平均体质量(3.5±0.6)kg。

1.2 方法:所有的新生儿在出生的24小时内进行第一次乙肝疫苗的注射,之后在出生后的第一个月注射第二次乙肝疫苗,在出生后六个月注射第三次乙肝疫苗,分别在新生儿的手臂上臂处即三角肌所在,注射重组乙型肝炎疫苗,对于应答后HBsAb较低的新生儿或者未成功接种的新生儿,则需要再次注射20μg重组乙型肝炎疫苗或者是依据新生儿的情况进行再次接种。采集新生儿在一年,两年时血液3mL进行离心,并且选择血清在零下20°C下保存,并且采用ELISA法进行检测,所有的检测需严格按照临床要求开展。

1.3 观察指标:记录和分析90例新生儿的不良反应率、新生儿从母亲内获得HBsAb和母亲HBsAb之间的联系、母亲HBsAb和新生儿HBsAb阳性率的关系、体内存有的HBsAb回应情况和母亲HBsAb滴度之间的联系。

1.4 统计学处理:运用SPSS25.0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分析90例新生儿的不良反应率:90例新生儿进行乙肝疫苗接种之后,共有16例出现不良反应,占比17.78%,其中4例出现轻微的吐奶,占比4.44%,12例新生儿的上臂三角肌位置出现了明显的硬结和红肿的情况,不良反应较轻。在接种24小时之后都会有所改善,无需进行特殊治疗,新生儿耐受性较为理想。

2.2 新生儿从母亲内获得HBsAb和母亲HBsAb之间的联系:多数新生儿可于从母亲体内获得HBsAb,且新生儿的HBsAb的滴度(129.30±10.42)mIU/mL大于母亲HBsAb的滴度(128.9±9.89)mIU/mL,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母亲HBsAb和新生儿HBsAb阳性率的关系:HBsAb阳性率对比,新生儿83.33%大于母亲71.11%,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滴度阳性分成55例高滴度组和35例低滴度组,新生儿体内HBsAb阳性率经过研究发现,和母亲体内的滴度变化和程度有关,高滴度组新生儿HBsAb阳性率36.36%小于低滴度组的新生儿HBsAb阳性率71.42%,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新生儿体内存有的HBsAb回应情况和母亲HBsAb滴度之间的联系:12例新生儿HBsAb无回应,占比13.33%,低应答出现16例,占比17.78%,母亲HBsAb滴度程度对比,小于500IU/L新生儿回应率和大于500IU/L新生儿回应率对比,前者更大(P<0.05)。

3 讨论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会有母婴传播的可能性,一般会发生在围生期和婴幼儿时期,通过提前注射乙肝疫苗进行乙肝病毒防控,降低乙型肝炎病毒传播几率[2-3]。据资料显示,国内的HBsAg的阳性率有明显的下降,下降幅度1%以下,对于新生儿而言,可以从母亲体内获得HBsAb,母亲体内的抗体能够避免新生儿遭受病毒的感染,当接种乙肝疫苗,新生儿体内的HBsAb主动免疫应答存有差异[4-5]。

本实验数据证实,新生儿体内的HBsAb滴度大于母亲体内含量,说明了新生儿从母亲体内获得HBsAb和母亲自身的存在的HBsAb之间的关联性较小,没有明确关系;另外本实验数据证实,高滴度组新生儿HBsAb阳性率比低滴度组新生儿低;母亲HBsAb滴度程度对比,小于500IU/L的新生儿回应率大于滴度程度超过500IU/L新生儿,其也证实了新生儿体内的HBsAb阳性率与母亲体内的HBsAb作用影响较小,不会影响乙肝疫苗对新生儿的保护作用,能够预防乙肝传播,不影响新生儿的生命安全。

综上所述,母亲体内存有HBsAb对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不会有不良影响,乙肝疫苗能够较好保护新生儿不被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避免病毒在体内进行传播。

猜你喜欢
乙肝疫苗滴度乙型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乙肝疫苗接种预防和控制乙肝感染的有效性分析
不同富集培养方法对噬菌体PEf771的滴度影响
重组腺相关病毒基因药物三种滴度的比较与分析
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相关性
抗核抗体荧光模型与滴度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临床分析
接种乙肝疫苗致1例阿瑟反应的报告
全面化心理行为干预在妊娠合并乙型肝炎患者围生期中的应用观察
二至丸对慢性乙型肝炎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已经打过乙肝疫苗的儿童为什么还会感染乙肝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