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磐石农作物绿色植保技术应用

2021-12-13 00:17魏春梅吉林省磐石市烟筒山镇综合服务中心农业农机站吉林吉林132300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1年12期
关键词:放蜂玉米螟种养

●魏春梅(吉林省磐石市烟筒山镇综合服务中心农业农机站 吉林 吉林 132300)

自2020年我国农业部提出农药零增长目标以来,磐石市一直努力推进农药减量控害工作,大力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区域农业危害防控已取得初步成效,为绿色植保技术的应用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因此,探讨绿色植保技术在磐石地区农作物种植中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农药的危害表现

农药中含有多种化学物质,长时间或过量使用农药虽然可以达到遏制病虫害的效果,但是也会对农作物乃至周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且长时间使用单一品类农药会使有害生物产生抗体,导致害虫更加猖獗,最终引发生态失衡[1]。另外,农户在使用农药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与农药进行接触,农药内的有害物质会在人体内沉积,出现程度轻重不一的中毒反应,影响身体健康。

2 磐石市农作物绿色植保技术的应用

2.1 综合种养

综合种养是磐石市特色绿色植保技术之一,可以在降低农药投入量的同时改良土壤,保证农作物品质。综合种养形式以“稻-蟹”、“稻-鸭”模式为主,在稻田里养殖鸭和蟹,推广创新围田暂养技术。综合种养模式是真正实现稻田资源无公害综合利用的技术,可以通过改善稻田生态环境,营造适宜鸭子、中华蟹生存的环境,创造季节性农牧渔种养结合栽培的模式。该模式不仅可以降低农药与化学肥料使用量,而且可以增加蓄水效力,达到除虫、防病的目的。在综合种养模式应用前,农户需要建设包括环形沟、进出水系统、食物台、机械作业通道、水稻种植区在内的系统,并使用8000 kg/hm2的石灰进行稻田消毒。在综合种养模式下,水稻插秧时间应控制在5月20日到6月15日左右,在水稻返青后投放鸭子或中华蟹。通过投放生物食用稻田内害虫,水稻整个生长期不需施加农药和化学肥料,即可达到生态种植养护的目的。

在综合种养技术应用的基础上,农户还可以根据当地农业部门倡导的作物间作技术,进行大豆玉米间作,实现大豆玉米一次用肥、除草、耕作,大幅度提升大田种植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节省农药使用量,降低农业非点源污染。

2.2 综合防治

2.2.1 生物防治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会对人体健康乃至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在坚持绿色农业发展理念的同时,应注重对新型农业技术的开发,其中生物防治技术值得应用推广。磐石市常用的生物防治技术主要有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性诱导剂诱杀害虫。

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原理是通过赤眼蜂卵寄生在玉米螟卵内遏制玉米螟成虫数量,该方法具有防治效果佳、经济效益高、生态效益佳的优点,是典型的绿色无污染植保技术。在该方法实施过程中,应成立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技术指导小组,做到统一指挥,完成供蜂、运蜂、放蜂、调查,落实面积、资金、物质、专业技术人员与技术。可以按每公顷放蜂22.5万头的标准,分两次释放。首次释放105 000头,第二次释放120 000头,放蜂载体均为吉林省公主岭植保植检站提供的蜂卡。放蜂时间应根据玉米螟发生程度适当调整,可于7月5日左右进行首次放蜂,7 d后进行第二次放蜂,每公顷设置15个放蜂点,每个放蜂点挂设一个蜂卡(用别针或牙签固定在玉米植株中部叶片背面)。

性诱剂诱杀技术。主要针对水稻二化螟、卷叶虫、小菜蛾进行防治,兼具杀虫种类多、诱杀效果佳、防效期长的优良特点[2]。针对磐石市农作物种植中食心虫危害大、药剂防治成本高的特征,可以根据种植面积大小,选择3点或5点对角线布置点位(两个相邻点间距离在15~20 m)。布点完毕后,选择内放清水的陶瓷碗、搪瓷碗,先用尼龙绳、铁丝套住碗,再用铁丝穿过诱芯。向碗内加入少量洗衣粉后,将诱芯悬挂在距离水面1.0 cm的位置。于5月10日左右将碗放置于距地面1.5 m处,每公顷每次用30~45粒诱芯,一个月更换1次。

2.2.2 物理防治太阳能杀虫灯诱杀水稻害虫是在“公共植保,绿色农业”发展理念指导下的有效防控手段,可以在保证农作物病虫害治理有效性的同时,降低化学农药污染。可以在7月1日到8月末安装太阳能杀虫灯,每公顷安装1个太阳能杀虫灯,辐射带动周边水稻种植面积400 hm2,降低害虫防治成本。

2.3 病虫害预测预报机制

同传统化学管控技术相比,绿色植保技术更加注重科学高效,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系统可以掌握最佳防治时间,降低盲目用药。因此,农户应结合当地植保具体情况,从天敌数量、病虫害特征等方面对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预判[3]。在了解病虫害基本情况之后,制定合理的病虫害预防与控制方案,严格依据方案施加药物,划定农药安全间隔期,优先选择低残留药物,防止病虫害大面积暴发,实现对生态环境平衡的长期保护。如在蛾类防治方面,磐石地区5月20日左右诱杀到第一头雄蛾时,第一时间展开地面防治;在6月10~15日出现蛾蜂后的72 h内,或者连续3 d诱捕到雄蛾之后,需要及时开展进一步的防治工作。通过全程监测调查,可以确定最适宜的农作物病虫害诱杀时期,提高防治技术应用效率。

此外,在预测预报的基础上,农户应以产品的合理性、安全性为标准,对症用药,综合使用多种病虫害防治方式,提高防控效果。

3 总结

目前,绿色植保技术的应用大大降低了农民劳作强度,也降低了农药在农产品种植中的使用频率以及对生态环境、生物体的危害,是建设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的最佳选择。根据农业生产具体情况,农户可以选择生物、物理等防治手段,配合有机肥的施加,降低种植成本,提升经济效益,积极保护生态环境。

猜你喜欢
放蜂玉米螟种养
稻-鳖-鱼生态种养技术要点总结
放蜂
黑龙江玉米螟发生与绿色防控技术
山西灵石:种养专业合作社助农增收
花椒树下做文章 生态种养增收入
二代玉米螟防治方法
四川省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多点开花
养蜂人的日子
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技术
论玉米螟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