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产业转型升级产教融合新格局下装配化内装人才培养实施路径

2021-12-13 12:45范菊雨张春霞
中华建设 2021年12期
关键词:装配式校企人才

范菊雨 张春霞

建筑产业在现代集成工业化发展进程中,历经了工业1.0~2.0时代,以智能建造、工业化集成、装配化施工、信息化运维为全寿命周期的全过程产业革命带动了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革命。人才培养的实施在原有产教融合的选取方法和实施路径中发生了重大转变,在装配化内装产业链中不断尝试和创新,从传统的校企施工端占主导的合作格局逐渐转型到校企施工端和产品研发端的互融格局逐渐明晰,思维和行动领域转变势在必行,为未来装配化内装人才的实施路径提供了有效的研究实践基础。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要论断。实现经济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转变,在基于建设行业产业转型升级中,装饰装配化的数量增长问题逐渐凸显。高质量发展将从创新驱动力着眼,以工业集成理念带动职业院校人才改革的新进程,重新布局校企合作战略,以产品研发端推进装配化施工进程,在施工端进行岗位人才的重新洗牌和分类,设计布局人才培养实施路径,落实落地新型课程体系重构;以新型产业链推进教育链和人才链,高效推动课程体系构建、科学组织教学、落实落地实施保障。以此为契机,如何找准在装配化内装产业链中企业合作的方向尤为重要,有了正确方向,才能使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的意识驱动全方位展开,去引领推进思维转变,进而实施、实现人才新业态下的常态化输送,同时与时俱进多方位提升专业内涵建设,带动高水平专业群发展。

一、建筑装配化产教融合现状

1.政策层面上,装配式建筑标准对内装产业的要求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71号)中,提到装配化建筑标准验收条件,装配化装修占比40个百分点,单项比例第一。从政策指引到地方标准的相继出台,近年来各地都纷纷出台了如何有效提升装配化内装的产业发展之路,从推动建造方式创新,促进建筑业与信息化、内装工业化深度融合等方面,北京、广州、上海等地都有相应的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出台,如何全面拿到40个百分点,促进装配化建筑高标准落地是目前需要攻克的重点。

2.行业及企业层面上,以联盟为平台的实施探索路径现状

当前,我国正在推动建筑产业转型升级,装配式内装的产业化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的战略选择。由于我国的装配式装修产业发展整体起步较晚,各地在原有协会和联盟平台基础上不断纳入新内容的规模还较小,施工企业占据了平台联盟的大部分份额,而装配化建筑对内装产业的最基本变革就是干法施工,新的工法就势必带来新的产品、新的标准和新工作流程、新岗位。以原有分散的各类联盟为平台的依托,已不能满足行业变革中全新产业链和人才链的推进。若是原有传统装饰产业局部的新技术、新材料、新技术的更新和人才局部动态调整还可以做到,但随着内装产业大变革,以原有联盟施工企业占主导的结构构架中,施工企业由于其研发短板,大部分不具备全面承担社会转型产业新业态下的产学研组织和协调能力,在产业终端的施工企业目前出现了探索瓶颈。局部的联盟和团体协会已经不能满足人才变革的高速发展要求。

3.信息化联盟时代产教融合方向的尝试

目前以现状分析入手,各地也在纷纷出台相关方法进行研究和不断探索。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能极大推进产业内企业的参与广度。首先改变思路,从原有的以建筑行业协会施工端为主导的联盟合作,转入到行企校的内装研发端为切入点,也就是产品端入手,原有产品端在几十年建设行业发展尾端逐渐协同发展迈入到工业化集成时代的装配化设计前端,同时又融入原有大份额的施工端来实践,这大大提升了产业发展速度,这是一次思维的大转变。与此同时,政府政策红利的不断出台,大大促进了产品研发端的热情,使原有的建材商开始出现了企业之间的互通,共荣发展。几年来,以装配式内装修产业发展为目标主体的装配式装修产业联盟的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行动,已经初显成效,以“产学研用、认证赋能、校企通联”为主题,以行企校的共同合力,依托产品研发端的领头单位例如中国建材工业经济研究会、装饰内装协会等强强联合,为装配化装修人才培养在岗位分析,课程构架创新、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合作基础,将能加速我国装配式装修产业工人系统化建设与高等职业技术技能人才的迅速提升,让我国装配式装修产业人才培养进入全新的时代。

4.装配化内装人才改革的现状

深入了解装饰装配化转型中行业企业岗位的重新洗牌和定位,以及原有传统工法逐渐向智能化、工业化、信息协同化高效转变的事实,从近年来装配化装修的迅猛发展中,去发现人才的不匹配度与装配化内装产业的关联。在工业时代集成化日益飞速发展推动下,内装施工企业在“数量追赶”中的问题逐渐凸显。一方面,政策红利下装配化行业朝阳发展,拓展迅速,各产业链联动效益明显;而另一方面人才供应还停留在“原传统装饰专业人才供给+零星增设局部课程+企业短期性培训”上,各类施工企业在不断腾出人手精心研发,各类建材研发产品端也重复循环研发,由于无法通过平台高效互通,大家都只针对自身某一岗位能力或某一部品进行设计和进行培训,专业人才培养缺乏有效系统组合,综合技能和系统化能力提升短板无法解决,原有课程体系下的人才在各自为主的领域无法进行岗位课程的普适性研究,这与国家的高质量发展相背离,已无法适应与此相匹配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需要,迫在眉睫地要有一套科学有效的装配化装修课程体系亟待系统开发,装配化内装人才缺口必须通过系统化的方法来实现。

二、装配化内装人才培养具体实施路径

1.装配化内装产教融合的问题导向

作为发展装配式建筑行业业态下的建筑装饰内装产业链,以装配式为主要路径,向上延伸至装饰部品标准化设计,工业化生产;向下落实装配化施工、协同信息化管理工作流程。在产教融合的学校和企业双向选择中,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工学交替、育训结合的交替模式中,要寻求最适应螺旋递进、深化积累各不同专业能力实现的客观规律的实践教学体系,研发企业产品端和施工端各有其优势和短板,在人才培养全过程中如何布局,正确排序时间节点,合理制定“教”“学”“做” “工”“训”“考”的教学时间段。

(2)选取什么样的“教”“学”“训”“考” “工”的校企教学场景和企业实践场景尤为重要,这是后续如何进行装配化资源保障建设的前提。同时还要体现专业特色中的先进性、开放性、科学性,以及动态化的交替和校企不同教学场景的融合。

2.装配化内装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布局

以现状研究入手,依托内装产业研发前端建材行企,推进信息化联盟高效运行,在装配化内装施工端精心组织人才实践,订单和学徒制培养,不断深化人才培养实施路径,用多维度具体化实施方法进行人才革新,落实落地产业新业态下人才高质量发展,解决内装产业人才缺口和矛盾。

借用教学改革中5w1H的思路,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实现路径研究中需要首先确立正确的工作步骤,通过层层递进的方法精心推进,从宏观层面逐步落实到微观。从政策前沿和建设行业背景和转型升级趋势的研究,了解行业业态发展,以“大视野”角度来进行专业群及专业精准定位;制定什么样的培养方案以推进实现人才高质量内涵需求,以“大格局”思维来设计布局;通过思路和设计布局转入微观层面的具体举措,这里面也要分为4个关键点,来精心策划和组织;

(1)“大课程”:如何筛选装配化内装专业教学内容,构建分类的教育教学平台体系,模块课程构架,专业内容体系要重点体现工业化前端的专业特色引领。

(2)“大思政、大劳动、大实践”: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和组织,其中包括现代化信息教学的选用,工学交替、育训结合的具体化体现,以及人才培养目标中各层次目标的实现路径。

(3)“大保障”:资源如何配套建设,以保障目标实现,其中包括教学实践实训保障、教学资源库保障和教育教学质量保障、考评保障等。

(4)如何落实考核评价:建立把“三全育人”落到实处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全过程评价考核体系,实现各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高质量提升,避免考评体系的同质化,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及各类平台,体现先进性和逻辑性。

3.装配化内装人才实施路径探索

经过对装配化装修施工设计及工业化集成生产企业工作进程的细化跟进和分解,精准定位建筑业中装饰装配化转型新业态下各岗位职责,以岗位职责确立行动领域实现目标,进而确立规格、目标以及提炼实现目标需具备的的目标模块。在此工作流程中,制定装饰装配化人才培养新目标和规格。结合学校自身办学模式,选取人才规格。在全寿命周期装饰装配化工作流程中,从产业链切入,分析各岗位核心技能和素养,提炼出专业人才培养细化目标。

(1)教育教学平台体系搭建

以内装装配化岗位能力研究入手,搭建与此对应的四大实施保障平台,以平台目标为切入点,进一步推动产教融合的合作内容,产学研用的类型;依托平台,使学校教育要素和企业生产要素目标全面融通,形成合作广度、深度及资源集成度依次提高的“结合型企业—顶岗实习型企业—教学型企业—产教融合型企业”的梯度分类体系,同时针对性的选取“碎片化合作—顶岗实习—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不同层级的内装岗位人才分类培养模式,以集群思维实现教育与培训并举的产业转型升级新型职业岗位人才培养。

(2)产学研创训实践平台搭建

产学研创训实践平台是“教”“学”“训”“创”“产”的具体定位和教育教学平台体系的实现手段。 依托产业链,建立训练中心、研发创培中心、项目中心、体验中心;在教学工厂下设有校内装配化实训基地、集成设计企业跟岗周实训基地、信息化虚拟仿真部品组装实训室、装配化施工现场认岗实践基地、一体化育训教室、职教云学习网络教室等来具体推进。

(3) 五育素质平台搭建

建设行业转型新业态带来了装配化内装企业人才综合素养的高质量提升需求,在实施路径中,主要解决平台内容搭建以及平台实施标准建设。内装产业化岗位人才目标特征的实施主要体现在思政目标、文化美育目标、工匠意识目标的具体执行路径研究。

(4)“三全育人”考核评价机制平台搭建

“三全育人”考核评价机制平台的搭建主要分为考评主体建设保障平台和模块课程全过程考核办法及实施细则平台。

考评主体建设保障平台主要涉及校企双方教师、学生、研发和施工端行业企业技术骨干、“x”培训组织机构等。模块课程全过程考核办法及实施细则平台主要有云平台考勤轨迹管理、信息化日常考评成绩管理、阶段性考核比例细分、校内实训专项考评细则、部品模块课程考评细则、认岗实践考评指标体系、跟岗实训考评指标体系、蘑菇钉考评管理办法等。

在以上各平台发挥各自功能之外,四大平台又通过智慧校园大平台,实现四大体系和各平台之间的有效融通和资源数据的共享,把全过程内装产业中的校企互通,产学研用通过信息化网络手段的高效平台进行运转。

当前,探索以行业转型中产业化高端人才为契机,以内装装配化人才培养的改革为切入点,落实落地从宏观到微观的实现路径,依托产业链,以产学研用助力,来积极推进教育链和人才链,又以人才链的高质量输送来引领产业链的进一步高效转型和研创产出,以此实现校企深度融合的社会责任。

猜你喜欢
装配式校企人才
装配式建筑设计中BIM技术的应用
装配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
人才云
装配式建筑EPC总承包管理模式研究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关于装配式建筑的几点思考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