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建”已至 智慧之城还有多远

2021-12-13 12:45万晓冉
中华建设 2021年12期
关键词:新城基础设施智慧

本刊记者 万晓冉

5G、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给城市发展带来巨大机遇的同时,也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2020年8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会同中央网信办等6部门印发指导意见,首次提出“新城建”概念,即对城市基础设施进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建设和更新改造,并确定重庆、福州、济南等16个城市作为首批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试点。2021年,新增天津滨海新区、烟台、温州、长沙、常德五个城市,“新城建”试点增至21个。同时,还组织开展了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建设、智能市政、智能建造等一系列专项试点。

什么是“新城建”

作为加速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新基建”在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首次在官方文件上提出,2020年5月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经济建设领域的焦点之一。“新基建”主要包括5G基站建设、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7大领域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而城市是我国产业、技术、资本的首要聚集地,更为5G、物联网、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场景和创新空间。可以说,新基建最重要的应用场景,就是在城市里。

而新城建是基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全面推进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建设、推动智能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更新改造、协同发展智慧城市和智能网联汽车、建设智能化城市安全监管平台、加快推进智慧社区建设、推动智能建造和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和推进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它有助于整体提升城市建设现代化水平和运行效率,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拉动有效投资和消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城市生活的向往。

新城建聚焦城市安全、社区建设、市政服务等民生领域,助力提高城市治理水平,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的更方便、更安全、更舒适。2020年首批试点施行后,多数聚焦城市安全、社区建设、市政服务等民生领域,落地了一批新城建项目,带动了上下游产业链的发展,也扩大了居民社区消费。

建设未来社区 焕发城市生机

作为新一代城市基础设施体系,以新城建对接新基建,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着力点。从各地新城建推进情况来看,随着新城建的全面推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正在不断增强。新城建试点工作开展一年以来,各效益逐渐显现,城市焕发了“新”的生机。

首批“新城建”国家试点中,浙江两个城市上榜。

在杭州“新城建”试点方案方案中,将建设城市级CIM基础平台,即打造虚拟数字城市。杭州还要对市政基础设施三维全息建模,打造全连接的城市数字化基础设施管理平台,对城市主要的建筑、道路、园区、给排水设施等实现物联网设备和网络覆盖,将物联网实时动态数据与CIM数据结合。在智慧出行方面,紧紧围绕“车、路、云、网、图”五大关键要素,打造杭州5G+车联网产业链的整体优势。在智慧社区方面,以和睦共治、绿色集约、智慧共享为目标,提升社区数据资源价值,为居民提供一个安全、舒适、便利的智慧化生活环境。

作为全国首批“新城建”专项试点城市的湖州,将投资1.08亿元建设包括供水感知物理网建设、智能化应用、大数据共享应用等在内的智慧水务。预计2022年完成试点后,建立健全智能化供水管网漏损控制标准工作流程和长效管理机制,城乡供水管网综合漏损率下降到8%,并且这个“新城建”专项试点要与湖州的城市大脑及城市大数据平台实现数据共享,探索数据信息的资本化和经济价值的提升,打造成为水务行业的智能化标杆、全国“新城建”的示范样板地。

与此同时,浙江正在推动的数字化改革,总体方案中两大核心业务场景,“城市大脑+未来社区”正是其一。在浙江已经建成的未来社区萧山七彩未来社区,已经能真实看到一个万物互联的虚拟城市雏形。这个未来社区,通过建筑信息模型(BIM)、地理信息系统(GIS)、物联网(IoT)等数字化技术,搭建了一个映射真实社区状态的数字孪生社区。数字孪生社区精确到每一个空间,把这个空间所有的业态情况,如租赁、能耗、水电等情况进行虚拟化统一管理。而未来社区的“下一站”,就是“未来城市”,浙江又在杭州的钱塘江、富春江、浦阳江三条江以及湘湖交汇的“三江汇”,规划了一个“未来城市先行实践区”,要围绕绿色、人文、创新、智慧和善治五个维度全面开展未来城市实践。这个“不一样”的城市空间,也将成为浙江实践“新城建”的新战场。

此外,作为全国“新城建”试点城市之一,江苏苏州高度重视“新城建”工作,以“新城建”对接“新基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目前,已在多个板块和领域开展了一批试点示范建设,形成以点带面、示范引领的良好局面。在山东烟台,《烟台市中心城区城市更新工作推进方案》已出台,各区都在紧锣密鼓地制定城市更新计划,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传承历史文化、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探路智慧城市 打造“城市大脑”

当前,我国已经步入城镇化较快发展的中后期,城市发展由大规模增量建设转为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调整并重,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供给有待进行质的提升。新城建将进一步探路智慧城市,打造“城市大脑”。

在新城建试点城市深圳,CIM基础平台已经投入试运行。深圳“新城建”试点办有关负责人表示,深圳市的CIM基础平台,构建了我国首个海陆一体化的三维时空基准体系,为精准感知海陆空间位置、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数字平台奠定了基础。

该负责人介绍,以CIM平台为底座,依托市政府管理服务指挥中心,打造“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一网协同”智能中枢,目前已建成经济运行、政务服务、生态环境等14个可视化分析专题,接入全市99套系统,初步建立城市监测指标体系和数据分析模型。比如在福田区,平台能够使燃气业务管理可视化,清晰动态地掌握地下燃气管网路由、隐蔽工程、管道占压等情况,有效提升社会公共应急处置效率。

有了CIM平台这一数字化底座,协同发展智慧城市与智能网联汽车,打造智慧出行平台“车城网”也就有了重要基础。苏州市相城区启动国家级5G新基建车联网项目建设,推进无人出租、无人公交、无人环卫、无人物流、智慧泊车共五大类的应用场景落地,建成高等级智能网联测试道路63.4公里,无人公交线路总长达15.3公里。

另外,对供水、供热、供气等市政基础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和智能管理,也是新城建的一项重点任务。城市内涝处理常常涉及住建、水利、城管等多个单位。如今,依托数字化手段,排水防涝能够变“各自为界”为“统筹调度”,“一张图作战”正在显现成效。

福州市城区水系联排联调中心副主任陈永锋介绍,福州市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多种手段,建成城市级水系科学调度系统,将涉水机构进行整合,实行“多水合一,网厂河一体化”的管理机制,统筹负责城区水系管理与调度指挥,实现防洪、排涝、调水、污水治理一中心统管。

实现社区智能化管理是新城建的另一项重点任务。如今,浙江嘉兴市桂苑小区里1500户居民过上了智慧生活。小区内的高压水泵、消防栓、配电箱、燃气等,都安装了感知设备,一旦运行异常可以及时预警。小区设置了智能垃圾箱,记录垃圾投放人员、次数、重量、分类等数据,进行积分查询和兑换,对乱扔垃圾的居民,平台推送给当事人和工作人员。依托小区的数字化平台,轻点手机,就可以享受预约洗车、远程选菜等50多项智慧服务。小区还开设了嘉兴市首家5G社区云诊室,居民在家门口就能远程开药。

企业深度参与 拓展投资空间

据初步统计,去年8月份以来,苏州在智能市政、智慧社区、“车城网”等方面完成投资约50亿元。深圳完成新城建项目81个,投资额约26亿元。广州已完成和在建的新城建项目投资达32亿元。

新城建的发展离不开企业的深度参与,基于广阔的发展空间,将有更多企业从中找到发展机遇。嘉兴市在推进智慧社区建设过程中,以嘉兴市城市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为依托,加强与国内知名技术公司杭州海康威视系统技术有限公司的合作,合资成立嘉兴海视嘉安智城科技有限公司,承担智慧社区建设、运营工作,推进智慧社区建设、运营的市场化、专业化水平,探索可持续发展模式。长沙市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依托重点企业打造远大住工、东方红建设、三一集团等国家级装配式示范基地13个,2020年装配式产值超千亿元。

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王宏伟表示,在广州市政基础设施和智慧社区改造等领域,将探索社会资金参与模式,发挥国有企业在新城建中的引领作用,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带动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创新型企业以多种方式参与新城建。

“十四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也明确提出,要支持民营和境外资本参与新型基础设施投资运营,这也为新型城市建设吸引各类市场主体参与提供了政策保障。

要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及时总结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试点经验,加快完善制度,形成存量资产和新增投资的良性循环。针对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具有技术迭代快、无形资产多、需持续引入增量资金的特点,可探索设施使用权订单质押融资等依据未来收益权的金融产品。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完善债券制度,用制度规范和约束债券举借行为。在防范风险基础上,增加中长期政府债券品种,保障城市建设资金稳定来源。同时,进一步提高公开透明度,增强地方政府债券融资的市场化约束。

此外,还需要培育城市政府稳定的主体财源。统筹整合城市财政、土地、金融等资源,丰富城市政府信用来源。加强城市的综合开发,将经营性项目和公益性项目有机组合,形成项目综合收益平衡机制。深化城市基础设施领域价格机制改革,健全合理的价格形成、调整和补偿机制与项目投资回报机制。

虚实交汇的数字孪生城市,“无人化”智能遍布,一屏观天下,一网管全城……这样的场景已经遍布各地。城市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和扩大内需的主要战场,为5G、物联网、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场景和创新空间。通过对城市基础设施进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建设和更新改造,不但能为城市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带来新机遇、新发展,也将加快转变城市开发建设方式、整体提升城市建设水平和运行效率,使城市治理更加智能化、智慧化,不断提高城市服务和管理精细化水平,为百姓带来更多的生活便利,让城市更宜居、更美好,助力数字经济、智慧社会繁荣发展。

猜你喜欢
新城基础设施智慧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加速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珠江新城夜璀璨
一座新城的诗与远方
振动搅拌,基础设施耐久性的保障
长江新城
充分挖掘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潜力
新城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