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露地秋冬番茄—越夏丝瓜高效免耕 轮作技术

2021-12-14 19:32黄福忠康德贤杜滟骏甘桂云农晓珊蒋雅琴王益奎李韦柳韦福征吴永官李文嘉
中国蔬菜 2021年6期
关键词:越夏轮作丝瓜

黄福忠 康德贤 杜滟骏 甘桂云 农晓珊 黎 炎 蒋雅琴 王益奎 李韦柳 韦福征 吴永官 李文嘉

(1 百色市田阳区种植业技术推广站,广西百色 533600;2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广西南宁 530007;3 田阳县阳生优品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广西百色 533699)

秋冬番茄—越夏丝瓜免耕轮作模式适用于南方旱地蔬菜产区,利用原番茄种植地块和竹架免耕轮作越夏丝瓜,既能有效克服连作障碍,实现周年生产,又能节约越夏丝瓜种植成本、提高种植效益。近3年来,该模式已在广西地区推广逾107 hm2(1 600 亩),每667 m2年产值2.9 万元以上。

番茄是广西“南菜北运”和“西菜东调”的主要蔬菜品种,有棱丝瓜是我国南方地区的特色蔬菜,也是“南菜北运”、供应粤港澳的主要蔬菜种类之一。南方番茄产区主要采取水稻—番茄水旱轮作模式克服连作障碍,但该模式仅适用于水田,旱地难以实现水旱轮作。而南方旱地番茄产区番茄收获后往往地块闲置,或种植玉米等作物粗放管理过渡,未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为有效克服旱地蔬菜连作障碍,优化蔬菜轮作结构,提高蔬菜产地尤其是旱地的产值,笔者探索出露地秋冬番茄—越夏丝瓜高效免耕轮作模式。该模式适用于南方露地中不便开展水旱轮作的旱地,番茄收获后直接利用原番茄种植地块和竹架免耕轮作越夏丝瓜,既能有效预防土传病虫害的发生,又能节约越夏丝瓜种植成本、提高种植效益,每667 m2年产值达2.9 万元以上,比南方旱地番茄产区传统种植方式增加8 000元以上。近3年来,该模式已在广西南宁、百色、玉林等地推广应用,累计推广面积逾107 hm2(1 600亩),并逐渐对广东、海南等地产生辐射带动作用,对促进农民增收和产业增效具有积极作用。

1 茬口安排

秋冬番茄于9 月上中旬播种育苗,10 月中下旬定植,12 月至翌年4 月收获。越夏丝瓜于3 月下旬播种育苗,4 月中下旬定植,6 月上旬至8 月收获。

2 产地环境

产地环境应符合NY/T 5010—2016 的规定,以地势平坦、开阔,排灌方便的地块为宜。

3 番茄栽培技术要点

3.1 品种选择 秋冬茬番茄应选择早熟、耐寒、抗病、丰产的品种。大果番茄可选用罗拉、欧拉、罗拉大粉、双飞8 号等品种;樱桃番茄可选用红吉星2 号、桂农科805、状元秀、粉娇、田甜等品种。

3.2 育苗

3.2.1 浸种催芽 将种子放入55~60 ℃的热水中浸泡15 min(分),待水温降至常温后继续浸种4~6 h(小时)。将处理好的种子用干净湿润棉布包好,置于28~32 ℃条件下催芽。

3.2.2 播种育苗 利用配有防虫网、遮阳网的塑料大棚等设施,选用茄果类专用型或蔬菜广谱型育苗基质,采用50 孔或72 孔穴盘育苗。将基质洒水搅拌湿润后装入穴盘,种子露白后每穴点播1 粒,覆盖基质刮平后淋透水。育苗期间保持基质湿润,原则上不施肥,若幼苗生长较弱,可叶面喷施1~2次0.2%磷酸二氢钾水溶液。

3.2.3 炼苗 定植前7~10 d(天)逐渐揭除覆盖物炼苗。炼苗期间控制浇水量,以幼苗不萎蔫为标准。

3.3 整地

3.3.1 土壤消毒 深翻土壤30~40 cm,耙碎耙平,每667 m2均匀撒施石灰氮(氰氨化钙)80~100 kg,翻耙均匀后淋透水,用透明农膜将整块地严密覆盖15~20 d(天)进行土壤消毒。土壤消毒结束后揭农膜散气3~5 d(天)。

3.3.2 施基肥 定植前5~7 d(天)施基肥。每667 m2均匀撒施生物有机肥(有效活菌数≥2 000万cfu·g-1,有 机 质≥40.0%,pH 值5.5~8.5)200~300 kg、三元复合肥(N-P-K 为15-15-15,下同)30~50 kg、钙镁磷肥10~20 kg、硫酸钾镁10~15 kg、硼砂1 kg,所用肥料应符合NY/T 496—2010 要求。耙匀后做畦。

3.3.3 做畦覆地膜 按畦宽150~170 cm(包沟)、高20~30 cm 的规格做畦。在畦面上铺设滴灌带并覆盖宽120~150 cm的银灰双色地膜(黑色面向下)或黑色地膜,地膜周边用泥土压紧。

3.4 定植 番茄幼苗具有5~6 片真叶时,选择睛天下午或阴天定植。双行定植,行距60~70 cm,株距30~40 cm,每667 m2定植2 000~2 800 株。定植后浇足定根水。

3.5 田间管理

3.5.1 植株调整 当植株30 cm 高时,搭“人”字形架并绑蔓上架。整个生长期绑蔓3~4 次。爬蔓后开始整枝,每667 m2种植2 000~2 300 株时宜采用双干整枝,每667 m2种植2 300~2 800 株时宜采用单干整枝,也可以根据品种的具体特性选择单干或双干整技。

3.5.2 保花保果 初花期每天上午8:00—10:00进行人工辅助授粉,温度低于18 ℃时,可用2.5%对氯苯氧乙酸(番茄灵)溶液蘸花,大果番茄蘸花浓度宜为25~50 mg·kg-1,樱桃番茄浓度宜为3~6 mg·kg-1,药剂浓度根据气温进行调整。当花序有2~3 朵花开放时,用小型手持式喷雾器对着花柄喷一下即可,避免喷到幼叶和嫩尖上,切勿多喷,以免产生畸形果。

3.5.3 疏果 单果质量180~250 g 的番茄品种,每穗选留4 个果;单果质量120~180 g 的品种,每穗选留4~5 个果;樱桃番茄不宜疏果,去除病果、畸形果、过小的果即可。

3.5.4 水肥管理 植株生长期间保持田间土壤湿润,雨后及时排涝。定植成活后7 d(天),每667 m2施尿素5 kg;第1 穗果坐稳后每667 m2施尿素15~20 kg、硫酸钾10 kg;第2、3 穗果膨大时,每667 m2施尿素15~20 kg、硫酸钾10 kg,或含中微量元素的水溶肥5.0~7.5 kg,结合叶面喷施0.1%~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所用肥料应符合NY/T 496—2010 的要求。

3.6 病虫害防治 番茄主要病害有叶霉病、灰霉病、晚疫病、细菌性斑点病、溃疡病、青枯病等,虫害主要有粉虱、蛾类、果实蝇、蚜虫、棉铃虫、烟青虫等。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防治原则。农药使用应符合GB/T 8321(所有部分)的要求。

3.6.1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培育壮苗,土传病害较重地块选用嫁接苗;实行轮作;施用腐熟有机肥;清洁田园,及时摘除老叶和病虫叶、果实。

3.6.2 物理防治 采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蛾类成虫,每667 m2悬挂黄色粘虫板30~40 张诱杀白粉虱等害虫,利用性诱剂、糖醋液等诱杀果实蝇等害虫,畦面覆盖银灰双色地膜趋避蚜虫。

3.6.3 生物防治 利用赤眼蜂等天敌防治棉铃虫、烟青虫等害虫,应用中生菌素、荧光假单胞杆菌等防治青枯病,应用苏云金芽孢杆菌、棉铃虫多核型角体病毒等防治棉铃虫等虫害。

3.6.4 化学防治 叶霉病:可用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 倍液,或62.5%锰锌·腈菌唑可湿性粉剂400~600 倍液,或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喷雾防治。灰霉病:可用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 500 倍液,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800~1 500 倍液,或40%嘧霉胺悬浮剂800~1 5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 倍液,或含活孢子2 亿个·g-1木霉菌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喷雾防治。晚疫病:可用40%氟硅唑水乳剂1 500倍液,或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800 倍液,或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1 500~2 000 倍液,或68%精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600 倍液喷雾防治。细菌性斑点病:可用2%春雷霉素水剂500~800倍液,或60%琥珀肥酸铜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或33.5%喹啉铜悬浮剂1 700 倍液,或20%噻菌铜悬浮剂300~700 倍液喷雾防治。溃疡病:可用47%春雷·王铜可湿性粉剂600 倍液或14%络氨铜水剂300~400 倍液灌根,或用33.5%喹啉铜悬浮剂1 700 倍液喷雾防治。粉虱:可用22.4%螺虫乙酯悬浮剂2 000~2 500 倍液,或20%吡虫啉可溶液剂3 000~4 000 倍液,或30%吡丙·噻虫嗪悬浮剂6 000~6 500 倍液喷雾防治。以上病虫害每隔7~10 d(天)防治1 次,连续防治2~3 次,注意交替用药。

3.7 采收 根据贮运时间和条件选择合适的成熟度采收。所采果实保持完整、清洁、果形均匀、成熟度一致。

4 丝瓜栽培技术要点

4.1 品种选择 越夏丝瓜应选择早熟、耐热、抗病、商品性好、对长短日照不敏感、产量高的有棱丝瓜品种。花点丝瓜类型可选用桂冠5 号、粤优2号、贺研1 号、旭日等品种,绿皮丝瓜(双青丝瓜)类型可选用皇冠3 号、雅绿6 号、寿甜2 号、夏辉12 号等品种。

4.2 育苗

4.2.1 浸种催芽 将种子放入55 ℃的热水中浸泡15 min(分),待水温降至常温后继续浸种8~10 h(小时)。将处理好的种子用干净湿润棉布包好,置于28~32 ℃条件下催芽。

4.2.2 播种育苗 利用配有防虫网、遮阳网的塑料大棚等设施,选用瓜类专用型或蔬菜广谱型育苗基质,采用50 孔穴盘育苗。基质洒水搅拌湿润后装进穴盘,种子露白后每穴点播1 粒,覆盖基质刮平并淋透水。育苗期间保持基质湿润。

4.2.3 炼苗 定植前3~5 d(天)逐渐揭除覆盖物炼苗。炼苗期间控制浇水量,以幼苗不萎蔫为标准。

4.3 定植 番茄采收结束后及时清除藤蔓、清洁田园,保留番茄竹架和地膜,晒田5~7 d(天)后再定植丝瓜,可免去整地、施基肥环节。丝瓜幼苗宜在一叶一心或两叶一心时定植。在原畦面上按“品”字形定植,每667 m2种植1 000~1 400 株。

4.4 田间管理

4.4.1 植株调整 丝瓜幼苗倒蔓后及时引蔓上架。主蔓1 m 以下的侧蔓全部去除,1 m 以上适当保留健壮侧蔓。盛果期摘除老叶、黄叶、病叶、过密的叶片,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4.4.2 保花保果 从雌花现蕾开始,摘除植株上50%的雄花,既能供应授粉所需,又能减少养分损耗。

4.4.3 水肥管理 生长期保持田间土壤湿润,雨后及时排涝。由于丝瓜夏季营养生长旺盛,且前茬番茄底肥充足,为促进生殖生长,丝瓜开花前不宜追肥;始花后追肥1 次,在距植株根部20 cm 处穴施三元复合肥,每667 m2施10~15 kg;采收盛期,每采摘2 批次,每667 m2穴施三元复合肥10 kg、硫酸钾8 kg,叶面喷施0.2%磷酸二氢钾水溶液。生长期温度高,应在上午或傍晚进行追肥。肥料使用应符合NY/T 496 的要求。

4.5 病虫害防治 丝瓜病害主要有白粉病、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等,虫害主要有潜叶蝇、瓜实蝇等。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防治原则。农药使用应符合GB/T 8321(所有部分)的要求。

4.5.1 农业防治 合理布局,实行轮作;注意种子消毒,培育无病虫壮苗;加强中耕除草,清洁田园,及时摘除老叶、病叶、病虫瓜和畸形瓜,并集中处理;科学平衡施肥,增施优质有机肥,少施化肥。

4.5.2 物理防治 每公顷悬挂频振式诱虫灯1 盏、黄色和蓝色粘虫板各200~300 张,黄色和蓝色粘虫板间隔悬挂,坐果期每公顷悬挂瓜实蝇性诱装置30~45 个。

4.5.3 生物防治 使用中生菌素、新植霉素等抗生素,以及印楝素、苦参碱、蜡质芽孢杆菌等生物源农药防治病虫害。

4.5.4 化学防治 白粉病:可用15%三唑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 000 倍液,或29%吡萘·嘧菌酯(绿妃)悬浮剂1 000~1 500 倍液喷雾防治。霜霉病:可用72%霜脲·锰锌(克露)可湿性粉剂600~800 倍液,或68%精甲霜·锰锌(金雷)水分散粒剂600~800 倍液喷雾防治。细菌性角斑病:可用4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600 倍液,或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400~500 倍液,或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喷雾防治。潜叶蝇:可用1.8%阿维菌素(烛满克)乳油1 000~1 500倍液,或20%阿维·杀虫单(斑潜净)微乳剂1 500~2 000 倍液,或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剂1 000~1 500 倍液喷雾防治,喷药时注意均匀喷施叶面和叶背。瓜实蝇:可用25 g·L-1溴氰菊酯(敌杀死)乳油1 000~1 500 倍液,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 000~1 500 倍液喷雾防治。以上药剂交替使用,每隔7~10 d(天)喷施1 次,连续喷施2~3 次。

4.6 采收 丝瓜一般在雌花开放后10~12 d(天)达到商品瓜标准,应及时采收。

4.7 清理田园 8 月中下旬,丝瓜采收结束后及时清理瓜蔓、竹竿、地膜等地表物,每667 m2撒施生石灰100 kg,然后深翻晒地,以备秋冬番茄种植。

5 效益分析

秋冬番茄—越夏丝瓜免耕轮作模式樱桃番茄平均每667 m2产量4 000 kg,大果番茄产量7 000 kg以上,每667 m2产值均在2 万元以上,去除成本5 000~6 000 元,每667 m2纯收入1.4 万元以上。丝瓜平均每667 m2产量3 500 kg 以上,产值9 000元以上,由于直接利用原番茄地块剩余肥料、竹架免耕种植,减少了基肥、地膜等材料的重新投入和整地、铺地膜、搭架等用工,节省成本1 000 元以上,平均每667 m2仅投入成本约2 500 元,每667 m2纯收入6 000 元以上。该轮作模式每667 m2年产值达2.9 万元以上,年纯收入2 万元以上,经济效益可观。

此外,与南方露地单茬番茄或丝瓜相比,番茄与丝瓜轮作利于减少病虫害,尤其是土传病虫害的发生,提高土壤肥力,同时种植丝瓜时免施基肥,每667 m2减少三元复合肥用量30 kg、生物有机肥200 kg,节约肥料成本500 元;全年可减少化学农药施用次数3~4次,每667 m2节约用药成本100元。

猜你喜欢
越夏轮作丝瓜
烟稻轮作对烟草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及青枯病发生的影响
果树安全越夏四注意
农民瓜菜“接茬轮作”增效益
丝瓜
李子树采后的越夏管理方法
夏季佳蔬——丝瓜
轮作制度对敦化市土壤主要理化性状影响的研究
甘肃河东地区小麦条锈病菌(Pucciniastriiformis f. sp. tritici)越夏气候区划
狡猾的丝瓜
一架丝瓜满院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