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水三山韵龙城 绿意锦绣书太原
——山西省太原市全力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建设

2021-12-14 03:13许云飞
国土绿化 2021年10期
关键词:汾河太原市植树

◎ 本刊记者 许云飞

汾河秋色—滨河西路 张宏伟摄

太原之美,美在生态,美在山清水秀、天蓝地绿。

山西省太原市古称龙城,东西北三面环山,中间是狭长的平原地带,汾河由北向南穿城而过。作为我国中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先行者,国家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两屏三带”重要生态修复带上的唯一省会城市,太原市一直饱含着浓浓的生态情结。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山西时提出的太原要“治山、治水、治气、治城一体推进,再现锦绣太原城盛景”的重要指示,太原市勇挑使命,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全力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太原蓝、三山绿、汾水清“持续释放生态红利,生态环境不断向好。

擎画蓝图,高位推动

太原市建设国家森林城市始于2016年,2019年12月4日正式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批复备案。自此,一场波澜壮阔的森林城市建设大潮蓬勃掀起。

太原市委、市政府将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召开建设国家森林城市动员大会,成立以市委书记、市长为双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太原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三年行动方案》。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对太原市森林城市建设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就在刚刚结束的第十二次党代会上,进一步明确了“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抓手,持续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形成百万亩森林围城的绿色生态系统”以及建设“山如黛染、水似碧玉、蓝天常在、城入画屏”的宏伟愿景。

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时间紧、任务重、范围广、难点多。为切实推进森林城市建设,太原市政府与30个市直部门和十个县(市、区)政府主要负责人签订了《2021年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目标责任书》,并将目标责任落实情况纳入市委年度考核体系。全市上下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负责、社会联动”的工作局面。

一个规划管到底,一张蓝图绘到底,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的脚步才能走得更加坚实、更有章法。

太原市编制了《山西省太原市国家森林城市总体规划(2020—2035》,明确提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的总目标为“绿水青山、森林太原”,紧紧围绕“一核、两脉、三圈、四极 ”的总体布局,以十大重点工作为着力点,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彩化、财化行动,实施中心城区“玫瑰之城、浪漫之都” 建设、东西北山环城森林公园景观带提质扩容、汾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等重点工程,推进“三县一市”环城森林城市群建设,以最大的决心推动国土绿化提质增速。

没有资金保障,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就会沦为空谈。太原市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融资机制,逐年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市财政支持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的资金由2019年的1.5亿元稳步攀升至2021年的15亿元。

建设国家森林城市已成为全市上下的共同心愿,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

全域治山,筑梦绿野

蓝图已经绘就,筑梦唯有笃行。对受损山体复绿是太原市建设国家森林城市的重点和难点。生态建设再难也要向前推进,要敢啃硬骨头,要一年接着一年干。

漫步在杏花岭区王家山森林运动公园,满山树木苍翠欲滴,波斯菊争相斗艳,骑行步道在花草树木中蜿蜒延伸,仿佛置身于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之中。这里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已经成为市民娱乐健身的绝佳去处。很难想象,一年前这里还是光秃秃的黄土填埋场。

太原市杏花岭区林草中心主任续奇才说,王家山森林运动公园占地面积3738亩,堆积有1500万立方米城市建设废土。2020年初,太原市决定对王家山黄土填埋场实施生态治理,将其打造成一处森林运动公园。经过一年多的建设,绿色覆盖了整个山体。

不仅仅是王家山村,太原市许多裸露的山体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巨变。

初秋的太原山体覆绿施工现场,人头攒动,随处可见火热的植树造林场景。晋源区风峪沟太古路旁,近乎垂直的山体上,几台挖土机开足马力,正在挖土整地;阳曲县荒山造林现场,运送树苗的卡车在起起伏伏的山路上蹒跚爬行……

山上造林,每一件事都不容易,运苗、挖坑、浇水、养护……太原人正是靠着坚持不懈的愚公移山精神,才让城市“斑点”逐渐消除。

从昔日的千疮百孔到如今的满目叠翠、层林尽染,蝶变的背后离不开太原人的一片治山情怀。太原市坚持治山、治水、治气、治城一体推进,全域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大手笔实施植绿、增绿工程,生态建设突飞猛进。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如今的太原蓝绿交织,山美城兴。

大规模荒山造林

城乡一体,统筹推进

缓缓流淌的汾河与两岸翠色的装扮,在动与静之间形成了一幅天然的山水画。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在尽情享受着山水之乐的同时,仍在精心描绘着这幅优美画卷,用智慧和勤劳努力打造“雅致、生态、诗意”的美丽城乡。

汾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是太原市建设国家森林城市的又一项亮点工程。根据《太原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太原市因地制宜在汾河流域沿线实施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水岸绿化林和湿地公园建设,推进汾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全力打造“一川清水,两岸锦绣”的绿色生态图景。据公园管理人员介绍,随着汾河生态环境的改善,越来越多的候鸟来此栖息,鸟的种类已由几年前的5、6种增加到165种。

高标准人工造林

绿色家园 柏云飚摄

汾河三期工程治理后

晋阳湖公园 蒋云琪摄

阳春三月看桃花 武学忠摄

从城市到乡村,太原市构建了城乡协调发展的生态体系,形成了布局合理、景观优美、环境舒适、生态功能完善的城乡绿化一体化格局。在城区,太原市坚持“拆围建绿、拆墙透绿、见缝插绿、应绿尽绿”原则,加大绿地建设力度,为市民提供更多游憩空间;突出为民建园、生态建园、文化建园、功能建园、集约建园的理念,加大老旧公园的提升扩建;按照一街一景的要求,打造一批独具特色的景观大道。今年城区新增绿化面积218.34万平方米,完成75公里汾河自行车赛道的绿化配套建设,双塔公园、五一广场、汾河湿地公园正成为展示太原市生态建设成就的新窗口。在农村,太原市将国家森林城市建设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2021年下达村庄绿化任务268个,计划到2022年实现村庄绿化全覆盖,市财政平均每个村庄投资50万元。在村庄绿化的推进中,坚持使用村民喜闻乐见的乡土树种,在房前屋后栽植山楂树,在庭园中栽植石榴树,在村中空地建设小游园,让村民足不出村就能享受到集健身、休闲、文化娱乐于一体的村庄绿化综合体,让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美丽乡村连成线、串成景。

一项项工程实施下来后,太原绿色愈来愈浓,“颜值”不断提升。

心中播绿,全民共建

建设国家森林城市不仅要在大地植绿,更要在人们心中播绿,要举全市之力,聚万众之心,树必胜信心。

站在慕云山上远眺,油松、白皮松、樱花、金枝槐等树木迎风挺立,扮靓了整个山坡。

太原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国土绿化管理科负责人温祺说,这些树木是山西省和太原市领导带领机关工作人员义务栽植的。山西省和太原市领导,以及各县(区、市)领导每年都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引领全市义务植树和国土绿化热潮。

为全面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太原市组织开展了系列义务植树活动;陆续建成阳曲县北山国家级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营响未来”、邰台山、玉泉山省级义务植树基地3处;建成森林公园、玉泉山、杏花岭3处市级生态文明教育基地。自2018年2月,太原市成为“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全国试点城市以来,累计有434万人次参加义务植树,植树2172万株。

市民通过扫描“植树码”履行植树义务

太原市还开发“植树码”微信小程序。市民通过手机可随时查看自己种下的纪念树、纪念林的生长和养护情况。各部门共同配合,让“植树码”在市民出行、出游方面享受更多的优免政策,为太原在推动绿色生产、绿色生活方式上走出一条创新之路。

通过植树造林,百姓获得了更多的生态红利,建设森林城市的劲头越来越足。

为提高公众对太原市建设国家森林城市的知晓率和支持率,太原市高度重视宣传工作。今年,太原市依托“3·12”植树节、世界环境日等生态节日和教师节、重阳节等时间节点,开展了各类大中小型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宣传活动30余场。通过现场参与、网络直播、微博互动等形式,将植树造林和国家森林城市建设主题融入到绿色研学、公益环保等社会热点话题中。截至目前,全市先后有200多家机关单位、企业、社会团体报名参加了捐资尽责和线下植树活动,参与人数超过2.5万余人,网络直播观看人数达60万人,微博话题“太多精彩 原于创森”互动的人数超过了80万人次。

义务植树从孩子抓起

玉泉山绿化喷灌 张杰摄

园林古城—晋阳古城 黄建民摄

为扩大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的影响力,太原市先后在《太原日报》《太原晚报》开设专栏,在太原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开设专题节目,在高速公路出入口、城市公园、公交候车厅、地铁站等地布置大型宣传牌。同时,逐步开展“我心目中的森林太原”征文绘画大赛,绿色家庭园艺秀,“太多精彩原于创森”网络摄影大赛和“创森进社区”“创森进校园”等活动,充分调动广大市民对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的参与热情。

森林城市的理念、生态文明的理念、绿色发展的理念正深深根植在每个太原人心中,形成了“全民重视、全民支持、全民发动、全民创森”的良好社会氛围。

砥砺前行,不忘初心

太原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副局长王书宏表示,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太原市的生态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生态环境大幅改善。尤其是2020年以来,太原市积极适应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按照“三年造林、两年巩固”的工作思路,加大造林规模,全面提升森林质量,不断夯实城市的绿色基底。

2021年是太原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攻坚阶段,全市下达营造林任务46.543万亩。同时,建设森林博物馆1处、义务植树主题馆一处、生态文明教育基地11处、绿色驿站26处。独具太原特色的国家森林城市建设体系正在全市范围内精彩呈现。

太原市国土面积6909平方公里,林业用地4101.11平方公里,目前设有各类自然保护地12处,占全市国土面积的21.26%,全市森林覆盖率25.1%,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4%,绿地率38.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25平方米。

森林绿意盎然,城市生机勃勃,绿色在这里孕育生长。

如今,太原市林荫小路上,市民漫步健身;公园廊亭里,孩童嬉戏玩耍;汾河两岸,绿树成荫,鸟语花香……人们随时随地享受着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带来的幸福惬意。一个林山相依、林水相伴、林路相绕、林村相映、林城相衬的美丽画卷已经绘就。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上,太原市步履坚定,不忘初心,将继续以国家森林城市建设为载体,努力让人民享受更多生态福利,续写生态文明新篇章。

猜你喜欢
汾河太原市植树
陪汾河走一走
太原市为农村寄递物流补“短板”
一图读懂《山西省汾河保护条例》
太原市61个村要建污水处理设施严禁直排入河
植树
植树真快乐
太原市六家药茶企业获省级授权
植树鸟的来信
汾河水韵
太原市第四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