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德育的实践探索

2021-12-14 14:47樊向智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德育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摘 要】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新教育方针,以社会主义强国理念为指导,确立基础教育发展战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把德育渗透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品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德育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1)30-0045-02

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而学校德育工作的效果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品德的制造。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既要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又要坚持立德树人的育人原则,坚持生命教育,渗透德育,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一、依托阅读文本,以情感陶冶渗透德育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阅读题材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这位语文教师提供了丰富的德育素材。教师可利用教材中生动而丰富的文本材料,结合大量经典课外读物,对初中生进行情感陶冶,使他们感受到学校和教师对自己的关怀。在新时代,要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指明了方向,教师要满足初中生认识世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要求,根据青少年早期情感发展的需要,以情感陶冶和审美熏陶的方式加强德育。

以赵丽宏的《为你打开一扇门》中的一段文字为例:“文学是人类感情最丰富最生动的表达,是人类历史的最形象的诠释,一个民族的文学,是这个民族的历史……是这个时代的缩影……是这个时代的精神和情感的结晶……凝聚着人类美好的感情和灿烂的智慧[1]。”教师可让学生阅读本文,运用多媒体播放轻音乐,调动初中生的听觉与视觉,以双重感官体验的形式拓展德育情感体验的深度,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人类历史恢宏篇章的向往。

优秀的阅读文本能够带给初中生以情感的熏陶,并提升初中生对社会现实的感知能力,使其内心更加敏感,品德更为高尚。依托文本阅读陶冶初中生的情操,能够使其更加关注身边人的感受,学会与人相处,感受祖国的伟大。

二、有感情朗读,体悟德育美感

语言教育是一种唤醒式的教育,是通过阅读文章挖掘学生的道德潜能,使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的教育方法。读书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读书时间占语文学习总时间的65%以上,且读书方式多种多样。朗读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其在音乐、节奏的背景下,感受文章的活力。虽然语文阅读教学涉及的文本的类型和内容有很大差异,但是大部分的阅读材料都能通过朗读使学生与文章“共情”,感受文章所要表达的深意,这是一种顺承式的情感体验,是能够在读书声中令学生心田里的德育种子发芽生长的过程。与其他阅读方法不同,朗读既能加深学生的感受和经验,又能使学生更好地把握故事的脉络、人物的内心等,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以阿尔丰斯·都德的《最后一课》的阅读课为例,这篇文章描述了普法战争中被强迫割让给普鲁士的法国乡村小学放弃母语教学的故事,用孩子们的视角描述了母语教学的最后一课,展示了沦陷区的屈辱。本文切入角度好,文字精练,有很强的教育性,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感受到特定年代民族的屈辱与无奈,对韩麦尔先生的描写能够让学生体会到“语言是开启沦陷区大门的钥匙”的真谛。学生通过朗读该文章能够感受到爱国情绪以及文中所反映的法兰西人的共同心声,從而产生情感的共鸣[2]。

以上案例通过对经典的阅读文本的朗读,帮助学生理解独特的民族情怀。朗读使学生感受到了这种爱国主义的无奈,理解了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只能使用文字来表达爱国情怀的举动,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在潜移默化中渗透了德育。

三、通过阅读教学渗透责任感教育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以富有正能量、积极向上的阅读内容,引发初中生的深刻思考,可将责任感教育及社会适应性教育融入语文阅读课堂之中。每一个人都对家庭和社会负有责任,不管是个人还是集体,都肩负着承上启下的历史使命,责任是一种非常可贵的品质。初中生懂得了责任感的重要性,就会愿意为某种责任而努力学习,不但能融入集体,而且可以学会与人合作,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并能理解生命的真正意义和价值,这样学生的人生就会更有意义。责任教育是新时期特殊的德育内容,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明确未来需要承担的家庭责任、个人责任和集体责任。

如在学习莫怀戚的《散步》时,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话:“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教师可通过这一阅读材料渗透责任感教育,让学生自己想一想,说一说,评一评,父母对自己的付出以及未来自己对社会和家庭负有什么样的责任。在回答这一问题时,大多数学生脸上都带着愧疚的表情,在回忆与父母相处的过程中,显然有一些遗憾,责任感的缺失、感情的淡漠,使许多家庭亲子沟通不畅。通过对本文的探讨和学习,学生在阅读材料的引导下,道德修养能够得到提高,也会感受责任感带来的幸福[3]。

在以上案例中,教师在学生的内心种下了责任感的种子。教师还可以结合周恩来总理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事例,引导学生学习周总理这种心系国家的情怀。

四、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人类是一个大家庭,人们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也要考虑到对其他国家的影响,在自己发展的同时,也不应该损害人类的共同利益。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倡导生命教育,促使学生承担起保护生态环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因此有必要对学生进行环保、节能、绿色教育。对环境友好,热爱自然,也是现代初中生必须具备的道德修养,初中生不仅要学会与自然和平相处,而且要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以促进人类共同发展。

如在教学《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这篇课文时,教师首先可借助多媒体技术,利用照片、小视频等,让学生领略美丽的罗布泊风光。当学生看到美丽的罗布泊,又联想到课文题目,明白罗布泊已经不复存在,心中难免唏嘘不已,并对人类破坏环境的行为进行深刻的反思。趁此机会,教师可列举人类破坏环境的行为,鼓励学生从自己做起,不乱扔垃圾,保护环境,尽量使用可降解塑料制品等。同时也鼓舞学生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和带动身边的同学及家人,带动全社会共同保护我们的美好家园——地球。通过这堂阅读课,学生对人类社会的未来有了更多的思考,每个学生都希望能为地球做贡献,为环保做贡献。有些学生提倡捐款捐物,有些学生提倡植树造林,还有的学生主张制作宣传画,让大家了解地球多么伟大。

节能环保是比较贴近初中生生活的内容,容易被学生所理解。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明白,为世界做贡献并不一定要做出惊天动地的事情,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同样能够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4]。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德育内容的渗透,可以从多方面入手,让学生在喜乐与感动中,感受生命教育的真谛。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师既可以传授语文知识,也可以为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做出积极的贡献,培养出素质优良、学识渊博的学生。

【参考文献】

[1]王学玉.浅谈德育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求知导刊,2021(2).

[2]崔玲霞.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分析[J].考试周刊,2020(A0).

[3]李丹.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J].课外语文,2020(18).

[4]字灿锋.谈德育教育在少数民族边疆贫困地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中华少年,2020(11).

【作者简介】

樊向智(1979~),汉族,男,甘肃平凉人,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德育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