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管理促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上台阶
——以婺城区文化馆为例

2021-12-15 13:30郑慧娜
大众文艺 2021年22期
关键词:文化馆个体精准

郑慧娜

(婺城区文化馆,浙江金华 321025)

2013年婺城区文化馆搬迁至婺城新城区,因交通不便利,新区没人气,馆设因未装修,设备简陋,群众光顾了解光顾少,馆内业务干部少,社会影响力低等因素影响,使政府机关部门和大多数百姓不了解文化馆的作用,百姓的认知度和满意度低。针对文化馆所存在的问题,2015年婺城区文化馆紧紧抓住《金华市区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两年提升计划》实施契机,通过学习企业管理家彼得.德鲁克提出的目标管理理论,通过目标管理理论探索实施,给文化馆管理注入了新的血液,为婺城文化馆综合的提升起到了很好的理论支撑作用。

一、找准问题症结,精准定位制定阶段性目标

目标管理(MBO)是一种以组织和个人的最佳绩效为目标、以人为本、以结果为导向的现代管理方法。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意见的通知》和2015年10月金委办发〔2015〕58号文件《金华市区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两年提升计划(2015.5—2017.5)的通知》,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基层为重点,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借助文化体制改革的东风,根据婺城区文化馆实际情况,通过寻找问题症结,找准目标精准定位。

1.综合原因:馆内人员少,政府不重视,群众不了解,活动参与度不高,社会效益低下;

2.个人原因:馆业务干部处于自由发展阶段,以完成任务的心态工作,不求社会效益,不求自我提升,除了评职称,看不到发展方向;

3.管理原因:内部管理松散,文化馆没有自身发展目标,整体处在浑浑噩噩中等问题。

文化馆要打破原有的壁垒,必须要以人为中心,在内以文化馆员工为中心,对外,则以服务对象——老百姓为中心。通过全馆人员多次商讨,制定了首期文化馆三年目标:建好文化馆阵地,提高百姓参与度;创新活动形式,创建文化馆活动品牌;加强多渠道媒体宣传,提升文化馆社会地位;开放思维,坚持社会参与多元融合,增强文化馆发展活力。使文化馆达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的目标。

二、紧盯目标实施,精准谋划激励群体

目标的制定,就是以成果为导向,为了使目标顺利实施,就要进行精准谋划,采取立体手段进行推进,通过对每阶段目标实施情况的成果检验,进行评价目标实施的效果,查漏补缺,为下一阶段目标的实施打下基础。

1.长期目标引领,短期目标逐年推进

以三年一周期,作为文化馆长期目标的设定,围绕长期目标,每一年作为短期目标的周期进行实施,每年逐级提升。第一年以打造精致文化生活阵地为第一目标,以错时服务为实施手段,让百姓找到文化的归属感。第二年以打造百姓活动参与度高的活动品牌,提升文化馆的社会地位。第三年以培育志愿者团队服务基层,提升基层百姓的满意度。

为了推进目标的实施,文化馆全馆人员进行精心谋划,通过社会调查,发现婺城文化馆虽然远离老城与集镇,周边的农民、居民稀少,但其毗邻区政府、婺城中学、交通局及信息产业园等单位,机关企事业工作人员已形成主要的文化需求群体。这个群体大都白天忙工作,晚上忙家庭,缺少属于自己的文化休闲时间,但他们也有对文艺及休闲文化的热爱与追求,时间的不对等让他们对此有渴望不可即。文化馆打破服务对象狭窄地定格在“业余文艺骨干”或“银发一族”的人群上这一思维,以群众需求为第一要务。将免费开放的对象转移到以附近机关企事业单位人群为主的目标上,并针对这一群体因需制宜定课程,错时服务激活了文化馆阵地开放这牌棋。从2015年开始尝试,培训班由原来的一个,到8个,再到现在的18个,人数由原来的几十人到几百几千人次增加到一年16000多人次的培训量,实现了婺城区公共文化服务免费开放质的飞跃。

2.目标分解,责任到人

在目标的实施过程中,文化中心的总体目标逐渐分解为各部门和员工的子目标。从总体目标到部门目标再到个人目标。通过目标分解,让馆里每位员工明确自己所享受的权力、职责和完成目标后的所得。责任到人后就能激发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就会由全自由状态调整到个体目标与整体目标一致发展的状态。馆内不会出现忙的人很忙,空的人很空任务不匀的状态。而不管哪个层级的业务干部都能领到相对应的目标任务,由被动的工作,就会调整到主动地工作状态。例如文化大过年系列活动,整个活动历时时间长,活动内容丰富,参与人员多,以项目的形式进行目标分解:文化大过年文化暖冬三服务项目由艺术部音乐干部负责;文化大过年七天乐活动由活动部舞蹈干部负责;四十场乡村村晚送灯光音响由办公室音响师负责;文化大拜年欢乐元宵活动由表演部负责;整体策划、统筹馆长负责。每个项目活动,又由项目责任人进行任务分解,使每项工作责任到人,每个人既是自己项目的责任人,又是其他项目的配合人。由于目标方向一致,各个环节环环相扣,个体之间既要独立完成自己的任务目标,又要彼此之间相互配合,从而形成协调统一的目标体系。整个春节期间2018年以点带面完成大大小小活动100多场,大大提升了文化馆的社会影响力。

3.目标数据化,多层级谋划

目标管理从目标的建立开始,到目标实现的评价结束。工作绩效是衡量完成目标的标准,也是对人员进行考核和奖励的依据。它是评价管理工作绩效的唯一标志。由此可见量化呈现,是完成目标实施的有力依据。

根据省市区各级要求,以及本馆的重点提升目标,按省级目标、区级目标以及本馆目标三个层级来制定本馆本年度目标数据。基本完成和重点提升项目数据会有所侧重。比如省级大型活动按要求12场的目标任务,而本馆除了完成12场以外,今年以打造品牌活动为目标,单个品牌活动的数量就会提升,例如百姓才艺大赛这一品牌活动,为了提升百姓的参与度,通过谋划乡镇海选,区级复赛、决赛,目标活动数量就要求达到20多场。又比如免费培训,根据百姓需求,开设课程由原来12个科目,提升到18个科目;针对乡镇村文艺骨干的培养,除了设午时班8个以外,在上午、下午时段新设骨干班、提升班7个;针对创作团队的培养,在晚上开设沙龙班3个。层级目标明确,更利于个体与群体的共同谋划,全馆人员参与文化馆目标的制定,在不断的沟通磨合过程中,目标逐渐明晰,看到前景明确方向,反而激发了斗志,为了达到共同目标,在遇到问题时,相反,它鼓舞人心,令人振奋。

三、创建激励个人的平台,精准发质,力求改进

在目标实施的过程中,先进性和挑战性,必须在实际工作中通过一定的努力来实现,从而激发每位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1.业务专设“专家型”,激发工作热情

文化馆的业务工作,培训、辅导、创作、下乡、活动、比赛等等工作,都需要业务干部要有一颗创新的心,不断的突破和创新来提升自己。设立“专家型”业务工作目标,激发每位员工的潜能,完成一项工作就会用多角度、多维度的思维方式,用心用脑,来完成工作,从而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就是一般的工作人员,也是要求成为财务专家、音控专家、保洁专家等等,使馆内每位员工都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能得到社会、领导的认可。

2.搭建个体展示平台,激发工作潜能

在目标的实施过程中,项目化的运作模式,给个体提供展示平台。目标责任人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不断学习、探讨、修正自己的行为,在团体的协作中,也不断地加强与团队、活动参与者之间的沟通,以达到目标的实现。这就由原来被动接受工作,到主动谋划工作起到了质的飞跃。而管理者做到平台搭建,密切关注,在遇到个体不能解决问题时给予适时的提醒和帮助,让个体既能感到自身独立工作的决策、协调能力,又能感到强有力的背后支撑,从而能放手一搏,主动突破,顺利完成工作目标。

3.引导解决问题导向,个体与单位形成合力

为了能够达到精准服务的目标,文化馆秉持以问题为导向,以群众需求为指引,引导干部制定各项工作目标,达到各层级群体百姓的参与度和满意度,从而让领导的认可,百姓的点赞来成就馆内工作人员的成就感。由于个体目标愿望的实现也促进了文化馆整体目标的实现,使文化馆工作人员在看到了自己的努力不仅达到了自身的预期目标,也使文化馆的认知度、满意度以及社会地位得到了提升,这会在员工中产生一种满足感和自豪感,并鼓励他们以更大的热情和信心接受新任务,实现新目标。

总之通过精准定位、精准谋划、精准发力等一系列目标管理措施,使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效能逐年提升,到2018年达到举办了26个主题,43场演出活动;举办了各类比赛活动31场;全年共举办了52个项目569个班次的免费培训,共参与培训人员16574人次;32场公益性讲座,参与人次8300多人;完成7个主题81场下乡任务;文化志愿者人数达663人,49支志愿服务演出队,全年志愿服务演出达到500多场。并通过网络媒体的运用,使婺城机关干部诗朗诵大赛,网络参与人数达60多万人次,得到区长、书记点赞,得到社会的认可,百姓的点赞。文化馆合力形成,大力推动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提升晋级,从而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效益,达到群众满意,政府满意,个体满意的三满意状态。

猜你喜欢
文化馆个体精准
千年的回眸
“洞”察脱贫——“精准扶贫首倡地”十八洞村录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作品赏析(6)
太阳第一家
作品赏析(2)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精准扶贫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