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起点:现代艺术对古典艺术的破与立
——以印象主义绘画为线索

2021-12-15 13:30裴英白
大众文艺 2021年22期
关键词:马奈现代主义现代性

裴英白

(中国传媒大学,北京 100024)

一、现代艺术

1.现代艺术的诞生

根据牛津艺术史的定义,现代艺术起源于1851年第一届世界博览会,然而这不是一个达成了普遍共识的时间。牛津艺术史的作者布雷特尔也认为1863年拿破仑三世被迫举办的“落选者沙龙”,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首次展览也是一个有充分说服力的时间点。相对来说,笔者更为倾向后者。不仅仅因为马奈是印象派的先驱,也因为他的作品本身就带有相当强烈的现代性特征——现时性与当下性,这与此前的艺术作品迥然不同。在内容上,《草地上的午餐》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格格不入。这种以日常生活为主题,离经叛道的艺术风格,某种程度上表现了与传统的决裂。

2.现代艺术、现代性与现代主义

我们在谈论现代艺术之前,首先要了解何为“现代艺术”以及与其相关的“现代性”“现代主义”等概念。卡林内斯库在《现代性的五副面孔》中认为,这些概念表达的是一种“日益强烈的历史相对主义意识。这种相对主义本身就是对传统的一种批评”。这与阿多诺认为的“现代性不是一种按年代顺序排列的范畴,而是一种性质。”有相同的观念。这表明,现代艺术、现代性与现代主义本身就代表与传统的决裂。传统不再具有提供范例和约束艺术家行为的权利,波德莱尔在《现代生活的画家》中宣称“…现代画家不会再过去的风俗和传统中寻找美。美的古代典范不是永久的”,永恒的、传统的美的观念被打破。现时性和当下性是艺术家灵感与创造性的主要来源。波德莱尔认为现代性艺术家的使命就是“从转瞬即逝中提取永恒之物”。然而波德莱尔也说道“‘现代性’就是过渡、易变和偶然,这是艺术的一半,艺术的另一半是永恒和不变。”这种观点与后现代主义解构一切的观点截然不同,后现代主义将“艺术的另一半”完全挤压掉;现代主义,则是对现代性的思考,并将对这些思考的经验进行具现化的表现。所以我们认为,现代性是这一切的核心,在具现为现代主义,而具现化的艺术作品,就是所谓的现代艺术。

二、现代艺术对古典艺术的“破”与“立”

1.现代艺术诞生之前的古典艺术观念

在“落选者沙龙”出现之前,古典艺术占据着主流地位,艺术中美的观念相对停滞,尤其是希腊绘画及其布局法在官方机构的鼓吹中被体制化。历史、神话和圣经中的场景被认为是最高贵的形象。肖像和风景属于次要的位置,一般的生活场景被认为超出了可接受的范围。温克尔曼在十八世纪提出古希腊艺术“高贵的单纯,静谧的伟大”依然是被普遍接受的观念。人们把美理解为一种永恒的,绝对的,超验的东西。因此,“落选者沙龙”本身就是对传统权威的一种反抗。基于这种对美和艺术形而上概念的不满,在社会与艺术创作中逐渐产生了新的认识方法,这种方法明显具有现代性的特征。伴随于此的是现代艺术的诞生。

2.打破“永恒之美”的范式

现代艺术打破古典艺术规则的第一步就是破除“永恒之美”的神话。此前,皇室、贵族与精英们积累了数量可观的艺术品收藏,这些收藏不仅为了满足个人的愉悦和艺术追求,也在宣扬他们的地位,财富。在现代艺术诞生之前,绘画中的构图、用笔、颜色,题材都被古典的传统所严格限定与约束,艺术家只能在狭小的范围内做一些无谓的挣扎。然而马奈在“落选者沙龙”中首次展出的《草地上的午餐》则颠覆了这一传统。首先从题材上说,马奈以日常生活为主题,挑战了主流的社会观念。画中两位身着正装的男子与一名裸女坐在草地上共进午餐。也引起了当时正统艺术家的嘲笑与讥讽;其次,从绘画技巧上说,马奈在这幅画中几乎全部运用平涂的手法,通过前景色彩的变化表现出光影的明暗变化,色彩对比强烈,这在此前的艺术作品中十分罕见,传统古典作品颜色与色调较暗,追求庄严与崇高。虽然马奈的这一作品离经叛道,然而也赢得了以左拉为首的一派进步作家的支持,代表着现代艺术与传统艺术决裂的开始。从这时起,坚不可摧的永恒之美的定式被打破,人们在欣赏艺术与美的道路上有了新的选择。

3.艺术家的自由化

在现代艺术出现之前,艺术家的创作大多会由于赞助人或买主的原因,创作空间受到了很大限制。虽然这种赞助人制度在历史上发挥过积极作用,在资本市场不发达的时候保证了艺术家的创作与生活,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艺术的发展。但在工业革命带来社会巨变之后,这种制度逐渐阻碍了艺术的发展,因为它将艺术家的地位置于底层,艺术家依附于赞助人,他们所创作出的作品也大多符合上层们的喜好,倾向于显示道德秩序的等级框架,展现品德与英雄气概,艺术家们的谋生方式是依照要求来制作艺术品。在现代艺术诞生之后,特别是“印象派”之后,伴随着社会巨变,他们被视为“革命性的艺术家”,艺术家们的创作更加自由。这种自由不仅体现在了题材上,也体现在手法上。如同波德莱尔所说的“易变”一样,他们从来不拘于一种风格。格林伯格认为莫奈在后期画了许多好的画,也画了许多不好的画。但是正因为莫奈不断的绘画,不断的挑战自我风格。才能“最终获得的那种预言般的伟大”,令他的作品一直在向前推进,“长期保持着大胆和‘实验的’风格。”。“现代绘画之父”塞尚也是如此,他刻意选择避开艺术家密集的区域,选择普罗旺斯进行作品创作,完全抛弃了传统的线性透视法,进行着自己的艺术革命。在他身后,现代主义绘画由忠实的描绘自然转向描绘自我,艺术家们的创作愈发挣脱传统的枷锁,向着更加自由,更加自我的方向前行。

4.“永恒”与“当下”

现代艺术关注的核心是“当下”,即当下的瞬间。这与传统的古典艺术有着巨大的差别。譬如莫奈的《日出•印象》,这幅作品描绘的是一幅雾气弥漫的景象,整幅作品非常模糊,笔触也十分凌乱,没有一处细节是能够令人精确的品味的。这与当时古典作品有极大的差别,传统的古典作品擅长并忠于还原细节,将事物永恒的在画布上呈现出来。但莫奈的这幅作品依靠颜色的平涂制造出光影的效果,给人带来瞬间的感受,这种感受说不清道不明。由于极端离经叛道,这幅作品被人讥讽为“只能给人一种印象”,故而以莫奈为首的青年艺术家们被称为“印象派”,这也是“印象主义”的来源。

现代艺术强调艺术家在当下的感受,而不是从历史中去追求永恒之物。因为每一个瞬间都很快成为过去,艺术家也处于时间的流动之中,而并非静止。时间在现代艺术中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时间与空间不再被体验为单一整体的两个并列唯独,而是被体验成彼此混乱并置的,多元世界的万花筒”。由印象主义绘画开始,艺术家观察事物的视角由历史转向当下的瞬间,传统的时间观念彻底的崩塌。

5.宏大与琐碎

现代艺术对古典艺术的另一记重击就是将传统的宏大叙事解体。现代艺术的先锋们开始探索分裂,破碎,并置的合理性。还是以莫奈的《日出•印象》为例,这幅作品并不能给人一个完整的,古典式的宏大的意象。相反它只能给人一种朦朦胧胧的模糊的印象。在用笔上这幅作品的下笔也凌乱不堪,特有的印象派扁平笔触产生的无重量感并不能忠实的反映出自然的细节。这与以往新古典主义或浪漫主义的作品有巨大的区别;在立意上它也区别于传统的宏大叙事,并没有反映出任何英勇的品质,高尚的道德或无畏的事迹。它只是静静的反映出雾中海边港口朦朦胧胧的日出景色。这种对日常琐碎的关注以及对宏大叙事的解构,正是现代艺术对传统古典艺术的“破”与“立”。

三、综述

综上所述,现代艺术对古典艺术的冲击毋庸置疑。在现代艺术开始的初期,以印象主义绘画为首的现代艺术对传统古典艺术进行了一系列“破”与“立”。用卡林内斯库的话说,这是一种“英勇的选择”,因为现代性的道路注定的充满艰险的——成为历史的敌人。现代艺术不再是一种定式,而是一种选择。通过这种“英勇的选择”,现代艺术打破了传统体制对艺术家与艺术作品的限制。由于现代艺术的核心现代性就是“过渡、易变和偶然”,这也为现代艺术提供了无数的可能。在印象派绘画之后,芝加哥的摩天大厦、艾利略的小说、马勒的无调性音乐、康定斯基的抽象派绘画,都成为现代艺术的杰出代表;现代艺术打破了传统美学的核心——“对超验的美之理想的信念”,并将其变为“变化和新奇”,从此,艺术创作再无“永恒之美”的定式;在现代艺术与社会巨变的多重影响下,艺术家脱离了赞助人体制,开始认为艺术劳动是为了寻求特定对象的完美这种个人追求,变得更加重视瞬时性与当下的感受,加速了传统艺术宏大叙事的解体。在一系列的破与立之后,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纪元,一个完全有别于传统艺术时代的新纪元。

注释:

①引自卡林内斯库.《现代性的五副面孔:现代主义、先锋派、颓废、媚俗艺术、后现代主义》.

②引自奥斯汀•哈灵顿.《艺术与社会理论——美学中的社会学争论》.

③引自奥斯汀•哈灵顿.《艺术与社会理论——美学中的社会学争论》.

④引自奥斯汀•哈灵顿.《艺术与社会理论——美学中的社会学争论》.

⑤引自克莱门特•格林伯格.《艺术与文化》.

⑥引自克莱门特•格林伯格.《艺术与文化》.

⑦引自奥斯汀•哈灵顿.《艺术与社会理论——美学中的社会学争论》.

⑧引自马泰•卡林内斯库.《现代性的五副面孔:现代主义、先锋派、颓废、媚俗艺术、后现代主义》.

猜你喜欢
马奈现代主义现代性
马奈与福柯:“物-画”与再现危机——跨媒介视域中的图像叙事解读
北京晚清园林中的现代性线索
牛仔少年的孤独:论《骏马》中现代性对西部空间的争夺
也谈现当代诗词的“入史”及所谓“现代性”的问题
也谈现当代诗词“入史” 及所谓“现代性”问题
诗评诗论
格特鲁德·斯泰因的现代主义多元阐释
我只能给你及格
我只能给你及格
谈波特作品中的现代主义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