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撞与交融
——解读罗尔纯创作特征

2021-12-15 13:30
大众文艺 2021年22期
关键词:乡土色彩绘画

巢 钰

(南京艺术学院,江苏南京 210000)

罗尔纯先生一直坚持用自己的方法来创作,有人说他是中国的“凡•高”,无论其他人对他是怎样的评论,都没有影响先生在油画创作道路上的前行。他将自己的情感与阅历相融合,罗尔纯先生用他特有的乡土题材,变化几何的造型和单纯明亮的色彩描绘了内心世界。他致力于挖掘创作的表现性,让中国的乡土特色带戴上了表现性的帽子。他的艺术之路,是表现性绘画在中国的探索和突破,是中国绘画艺术的表现之路的领头羊。

早在20世纪40年代中期,罗尔纯先生受到苏州美专颜文樑先生的影响,开始接触西方印象主义。60年代,吴冠中先生把西方印象派一些画家凡·高,塞尚等在教学中介绍,罗尔纯大受影响,开始思考关于艺术的问题。改革后中国的经济水平迅猛发展,国内外贸易联系密切,世界范围内的艺术的交流与往来也越来越多。虽然艺术领域的碰撞越来越激烈,但是这样的碰撞促进了艺术多元化在中国的发展。现如今艺术发展的速度飞快,艺术家更要立足于中国的民族精神与民族文化,在学习西方的艺术道路上,时刻谨记东方精神。一张好的作品不仅需要艺术家的个性,还需要能够反应社会生活,传承民族精神。因此,作为当代的艺术家,要将中国民族文化与西方的艺术主义相结合,注重传承民族文化,探索内在精神,在展示人们美好生活的同时,歌颂世间的美。

一、罗尔纯先生的创作特征

1.取材于乡土

罗尔纯先生在一个小县城长大,在16岁之前他都没离开过,村里的风土人情感染着他,为他后期的绘画创作提供了早期的感情基础。20世纪50年代,罗尔纯先生初出茅庐创作了《老头像》《大娘》《傣族妇女》等作品。50年代到70年代之间,社会动荡,罗尔纯先生任教于中央美院。70年代,罗尔纯先生与吴冠中先生等人游行到贵州,创作了一系列作品《桂林三月》《三月三》《阳朔》等一系列自然山水风景画。70年代末,先生进行了一场家乡之行,自此以后,罗尔纯先生的创作就围绕着家乡的红土地,1978年先生在西双版纳采风,寻找乡村绘画的题材,被大自然震撼的他先后创作了《乡土》《在西双版纳的土地上》和《凤凰花开》等作品。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之间,先生再次出游,去了中国湘西,浙江洞庭湖等地。湘西特殊的木制房屋建筑,土地里黑黑的包头巾劳动的农民,道路两旁长得很奇怪的树吸引了先生的注意,随后就有了《村道》,《村》等作品。90年代后,罗尔纯先生深受西双版纳之行的影响,先后创作了《九月》《岁月》《小镇》《湘西小木桥》等作品。先生说《九月》的灵感来源于一组他在湘西画的速写,湘西木质结构建筑的小屋,苗族姑娘背孩子的景象让他记忆深刻。《岁月》这幅作品来源于先生小时候隔壁邻居一对贫困的农妇,没想到这种属于先生儿时深厚的熟悉的感情居然能在半个世纪后用一幅色彩绚丽的作品来表现。《小镇》这幅作品的选材也是罗尔纯先生在湘西苗族自治州,看到当地的变化时,有感而发创作的。90年代先生去了法国巴黎参加展览,当地想以艺术之家居留的理由,将先生留下,但先生因为他的系列乡土主题油画创作,离不开熟悉的生活环境,最后选择回国。回国后先生又回访湘西继续创作。

回顾先生半生,大部分作品都源于先生对身边美好生活的描绘,从祖国的左下角往上走,走到哪画到那,从湘西苗族的农妇到西藏的少女,从湖南的红土地到新疆草原的牛羊等等。故乡肥沃的红土地,辛苦做工的老农,乡村小道的树,这一切乡土的景色人物都深深印在了他的脑海里,印在了他的心坎里。作为观者我们能从他作品的角角落落感受到乡土气息,感受到他浓浓的乡土情。20世纪70年代末之后,地方性绘画也成了罗尔纯先生的代表标志之一。这种传统的乡土题材影响着罗尔纯先生的创作,但在此基础上,先生的表现形式并没有保守,他用他自己的感觉自己的色彩来描绘作品。罗尔纯先生富有表现力的绘画作品仍然凸显着民族乡土特色,作品的魅力仍经久不衰。

2.突破于造型

罗尔纯先生取材于乡土,但他的造型却高于“乡土”。对于一幅作品来说,只有吸引人的主题往往是不够的,独特的造型不仅可以展现画家的绘画技巧,也可以表达画家内心的感受。罗尔纯先生在造型上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的艺术作品造型大多都在原有的人物景物上发生了几何变形和简单夸张。

在作品《伊犁近郊》这幅图中许多东西造型独特,路右边的树木尤为高大,右后方的树木呈现三角状,路左边的树木特别矮小,呈现多边的几何形。先生画中的树显然与实物不符,但经过他的变形,几何形对树的概括处理,让道路两边的树看起来更有层次感,有由近到远的强烈的纵深感。这样的造型处理源于罗尔纯先生对事物细致的观察和独到的总结概括,让观者仿佛置身于近郊的小路上。

在作品《红衣服的新疆妇女》这幅作品中,罗尔纯先生将这位妇女置于画面的中央,直观的展示作品的主题。先生又有意的将这位妇女的红上衣进行了夸张的拉长,更加凸显了作品主题。作品中红衣女子的帽子,脸部,脖子,衣服,手部和裙子等,先生没有遵循客观的写生对象的规律,而是都用简洁的几何形概括人物各个部分,画面看上去非常的干净整洁。作品中的新疆红衣女子给人一种简洁、自然、质朴的感觉。

罗尔纯先生在创作时不盲目的描绘客观事物,而是使用这样简洁,概括,夸张,几何变形的造型方法来表现它们,是向西方印象派大师们的学习,是对传统模仿说的冲击,也是先生对自己艺术追求的思考和探索。

3.创造于色彩

罗尔纯先生在造型设计上有一定的突破,在色彩运用上他也有他特有的创造。艺术评论家贾方舟表示,“罗尔纯不仅是‘好色’,而且是‘好’出了水平,‘好’出了境界”。

色彩是绘画作品直击心灵的语言,描绘了艺术家的精神世界。

从古典主义,印象主义到现代主义,主观色彩在油画创作中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观的色彩表达并不是艺术家无意识的表现,而是他们通过长期实践进行的有规律的总结,是画家对内心情感的表现。我国传统绘画一直以清新素雅为主要情调,即便是绿水青山,花鸟树木,少女老农也无一不强调色彩的和平与安静,几乎不使用亮色,纯色。罗尔纯先生打破中国传统色彩的观念,在画面中大胆地使用纯色,明亮的黄,热烈的红,强烈的色彩表达他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大面积的纯色,对比色,让他的绘画作品有更加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在这样大胆的表现中,展示他的内心真挚的情感。如作品《土地系列一》,《苗族少女》两幅作品,都是以大面积的红色为基调,用他心中的颜色,大胆表现。罗尔纯先生将自己对大自然对中国大地对中国人民的浓烈的爱肆意挥洒在画面中,将自己对生命的体悟融进了血液里,自然而然地呈现在画面中。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读到强烈的感情。

罗尔纯先生还善于运用对比色,红色绿色,橙色蓝色,黄色紫色等,像这样的几组对比色让画面更加鲜明,热闹,刺激,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画面让人产生兴奋感。他把画面中间部分的船只的纯度提高,很自然的在欣赏的时候让我们看到画面的焦点。色彩的饱和度越高,越会增加画面的表现力和生命力,强烈和高纯度的色彩可以增加画面的趣味性,让人眼前一亮。罗尔纯先生使用强烈的色彩,以平涂的方式来刺激画面效果,借颜色来抒发内心的情感。他在传统色彩规律上进行了超越,在自我情感的道路上进行了升华。在罗尔纯作品《渔港》中,描绘湖边渔船一景,画面中强烈的黄色的,红色,蓝色的小船冲击着眼睛,他表现的色彩并非渔港小船的真实颜色,罗尔纯先生已经把景与心连在一起,通过极强的色彩,准确直白的传达出了他的感情。他的这种主观的色彩表达,摒弃了传统画淡雅色彩的观念,是现代油画色彩变革和发展中的巨大突破。

罗尔纯先生因为有着对色彩运用的探索精神,对艺术的坚持不懈,所以他的作品才能有如此强烈的主观色彩。画家们能够根据自己的主观意志,个人感情,在色彩运用的规律上大胆欲破,能让画面中的一切色彩活起来,给欣赏的人带来更深刻的视觉印象。

二、结语

吴冠中先生曾评价罗尔纯先生,说他“是弱者,但不是奴隶”。罗尔纯先生是中国第一个突破写实模式的艺术家,也是在革命年代,敢于“艺术变法”的艺术家。他始终作为一个另类存在,也始终坚守着自己的艺术价值和艺术追求。罗尔纯先生的创作完全没有功利性,他一直是艺术上的沉默者一个非主流艺术家,无声地在绘画创作中表达着自己的真情实感。他认识到只单纯学习传统造型传统色彩,中国的艺术创作将停滞不前,针对这种现象,他大胆地向西方学习有趣的绘画观点,借此来使中国艺术创作的道路更加宽阔,摆脱了旧的艺术观念,摆脱了传统造型色彩的束缚,开辟了中国表现性绘画的道路。

猜你喜欢
乡土色彩绘画
虚拟公共空间中的乡土公共性重建
江澜新潮
阅读《乡土中国》的价值
乡土资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神奇的色彩(上)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2015春夏鞋履色彩大集结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