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2012年四川交响乐创作概况分析*

2021-12-15 13:30
大众文艺 2021年22期
关键词:管弦乐交响音乐学院

敖 翔

(四川音乐学院,四川成都 610000)

通过对大量相关资料的广泛搜集后,我发现,长期以来,尚未有任何专著及科研项目对四川的交响乐创作及其作品进行详尽的收集、整理与研究,通常见到的仅仅是对某位作曲家的作品的分析文章,或仅限于对某几位作曲家的音乐作品的收集、整理。该项目的目标是将1980年至2012年间尚在四川居住的四川作曲家创作的交响乐作品进行收集及整理。在收集整理四川作曲家的交响音乐作品目录及获奖、演出、内容简介等基本资料的基础上,进一步对这些作品的分析研究,为探索建立巴蜀乐派提供坚实的文献资料和学术基础。

一、四川作曲家及其作品发展现状

自1953北京中央乐团于年成立,全国陆陆续续成立不少交响乐团,中国民族的交响乐前前后后发展了七十多年。在这段发展历程中,我国的一批优秀作曲家、音乐家将目光集中在交响乐创作方面。从一开始对我国民间传统音乐进行改编的创作,到后来融合西方交响乐的创作特征,中国交响乐走过来在九十多年里,展示了中国作曲家们的音乐智慧与音乐创作理念。其中四川作曲家及其作品在全中国具有相当广泛而深入的影响,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四川交响乐作品的发展同中国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其影响力渐渐受到国内外音乐界的强烈存眷。其中,交响乐作品所发挥的作用是最为显著的领域。对四川作曲家交响乐作品的收集与分析也就显得非常紧迫且十分重要。

二、四川交响乐作品的主要特色

1.具有浓郁地方风格和民族特色

四川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山高水远,自古就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说法,特殊的地理条件、气候环境,孕育了这片土地。川菜、蜀锦、羌族刺绣等传统文化为这片土地更是披上一层神秘面纱,四川交响乐创作的取材很多都是借鉴这些传统特色。主要有以下作品:

四川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肖岗在2011年创作的交响乐作品《巴言蜀语》,荣获16届全国交响乐作品比赛优秀奖。作曲家将巴蜀地区的地方语言中的极具代表性的词语作为素材,创作出相对应的音乐材料,并融入《巴言蜀语》这部作品中,把音高材料和极具地方色彩的歌曲语言相结合,并使之以交响乐的形态呈现,用音乐的语言表达了巴蜀地域人的喜、怒、哀、乐;耿直、豪爽、机智、风趣、上进的巴蜀地区人的个性在作品中得到全面的展示。

四川音乐学院教授林戈尔在1987年创作的交响诗,获四川省巴蜀文艺奖银奖。1993年创作的交响乐作品《花之舞》获国际熊猫节优秀创作奖;管弦乐《熊猫卡通舞曲》,获国际熊猫节优秀创作奖。其中,《凉山音画》运用彝族音乐元素,用交响化的语言将地域的风貌与鲜明的民间音乐相结合,充分展现了作曲家多声部交响化写作的功力。音乐的不断变化,仿佛展现出一幅幅大凉山彝族人民的生活:彝族的青年老少围着篝火,拿着火把,伴着夜色跳着达体舞。

四川音乐学院作曲教授敖昌群,他创作的交响乐有:管弦乐《康巴音诗》,在1984年由四川音乐学院交响乐团首演,曾获第二届“蓉城之秋”器乐作品比赛第一名;1991年创作的交响序曲《纪念》由四川音乐学院交响乐团首演,曾获全国第八届音乐作品(交响音乐)优秀作品奖;2004的管弦乐《羌山风情》在四川音乐学院交响乐团首演,曾获得文华奖第十届音乐作品评奖优秀奖;2010的管弦乐《大凉山随想》受“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委约,在2010年上海国际音乐节由上海歌剧院交响乐团首演,曾获文华奖第十六届音乐作品评奖三等奖;2008的《生命交响乐——为汶川大地震而作》曾获得文化部文华奖第十六届音乐作品评奖优秀奖。《生命交响乐》这部作品中运用了丰富的现代作曲技法,是一部具有鲜明特色的现代交响乐作品。作曲家将“5.12”特征音程进行不断变化,引申出各种风格和形象不同的主题材料,恰到好处地将特征音程贯穿于整个创作中,发挥着统一作品总体风格与结构的重要功能。作曲家的创作才华在写实和写意自由流畅的切换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作品由于现代和弦结构的应用,音程本身的动力感也得到提升。而这些现代作曲技法在这部交响乐中的广泛运用,不但准确展示出不同的主题的音乐形象,而且同时又透过对不同“情景”的切换,给听者以强大的心灵和听觉上的“撞击”。

四川音乐学院作曲系副教授敖翔。曾创作有三管编制管弦乐作品《阔什节之夜》在2011年由四川爱乐乐团首演,作品获第七届巴蜀文艺奖金奖。作品选用了傈僳族的民间音乐素材,并将其与现代和传统的作曲技法结合在一起,展示出在这一重要节日里傈僳族对歌赛歌,男女青年在月下互述衷肠,大家翩翩起舞,祈求来年的丰收与幸福的欢乐场景,表达了作者对傈僳族阔什节的情感体验。

2.对历史文化、故事的歌颂和追忆

我国历史悠久,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其中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也是我们民族自信的根本。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重视对传统历史文化要素的保护,特别是将传统历史文化融入许多行业领域中,增强人们对我国文化的自豪感。四川交响乐在创作的过程中,也大量借鉴我国传统历史文化,或是改变历史故事,如《长恨歌》《从军行》等。

国家一级作曲家张坚,曾任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中国合唱协会理事,其代表作品也不少。选自陕西乐团委约创作的交响乐“长安”第二乐章交响合唱《长恨歌》,在2012年由陕西爱乐乐团首演。出自大型交响套曲《长安》的第二乐章的《长恨歌》,是作曲家2012年创作的交响合唱作品。作品将女声独唱、合唱、民族乐器与管弦乐队相结合,选用著名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作为歌词,将唐明皇与杨贵妃缠绵的感情故事用民族化的音乐语言与西方交响乐语言呈现出来。色彩性打击乐如中国鼓、马林巴等乐器以及在弦乐组拨弦技法在纯音乐连接段落的使用,刻画出具有强烈西域风格特色的音乐形象。创作于1980年的管弦乐《青春献祖国》,曾获成都市音乐比赛一等奖;管弦乐《支前》,在1981年获全军创作奖;管弦乐《月夜》在1985年获四川省音乐创作三等奖,1987年获全军音乐创作奖;管弦乐《小海军》,1984年获全国少儿音乐创作二等奖;管弦乐《学做解放军》,战旗歌舞团演出,1984年获全国少儿音乐创作三等奖;交响合唱《飞向太空》,战旗歌舞团演出,1984年获第二届蓉城之秋音乐创作奖;管弦乐《雪山魂》,战旗歌舞团首演,在1992年全军音乐创作比赛三等奖;交响合唱《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中央广播乐团首演,1999年获成都五个一工程奖;

四川音乐学院作曲系教邹向平教授,同时也是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主要作品有创作于2012年的管弦乐作品《剑韵-为杜甫诗意而作》;管弦乐作品《峡江赋》在1994获第二届“巴蜀文艺奖”三等奖;1998年的管弦乐作品《水月芙蓉》获四川省“蓉城之秋”管弦乐音乐创作一等奖以及第三届“巴蜀文艺奖”二等奖。1992创作的交响乐作品《鱼凫祭》,获“黑龙杯”管弦乐作曲比赛特别奖,在1993年获得台湾第二届华人作曲家管弦乐征曲比赛佳作奖。《鱼凫祭》是从“三星堆”里展现的古蜀国文化得到灵感,作品的音乐核心主题由两个部分组成:节奏主题与互为联系的旋律核心材料。在核心主题材料中,所包含的节奏关系、音程关系,仿佛如“固定的细胞”以及其各种变化形态存在于作品中,使作品呈现出严密逻辑思想。

四川音乐学院作曲系副教授黄旭,其代表作品是1999年创作的交响合唱《古从军行》,由四川音乐学院交响乐团首演,曾获第七届“蓉城之秋”音乐节创作一等奖。《古从军行》这部交响合唱的词选自唐代诗人李颀,作曲家在创作中采用唐代西域风格的音调,运用当代音乐的技术手段,力图展现古诗本身具有的意蕴。

四川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郭元,其交响乐代表作品有:1993年的交响音诗《黑纳米》,并且1999年由四川音乐学院交响乐团首演,获第七届“蓉城之秋”作品比赛二等奖;2006年创作的室内管弦乐《三叠》,于2009年由东京艺术大学爱乐交响乐团首演;作品《倒映在水中的声音》为大型管弦乐队在2008年而作。音乐构思来源于古曲《梅花三弄》的室内管弦乐《三叠》,以“五度三弄”即纯五度C-G这个音程关系为中心进行变化,形成核心动机材料。作曲家将五度音程在作品中以变化的方式不断使用,由此产生出音响上的变化,同时与总体力度、音区、配器色彩等作曲技法相结合,作品由此形成了更多更加细微的音乐色彩变化。同时,因为需将纯五度作为贯穿的核心动机,特别将中音提琴的三、四弦做了调弦,降为1/4音,而大提琴的三、四弦也做了调弦,升为1/4音。通过对弦乐器的特殊处理,中提琴与大提琴构成的五度音程同小提琴本身的纯五度音程形成对置。通过三种形态的展开,作品中形成不同形态的三个音乐形态即三叠。整部作品仿佛一幅具有三个画面的古代汉族传统屏风画,三“叠”形成三个完全不同的部分,每一个部分有自己独特音乐形象。

3.对祖国山水风光的讴歌

我国幅员辽阔、地广物博,辽阔的疆土使我国南北地区的地形地貌差异较大,在这片神州大地上,处处是风光,遍地是风景,是每个华夏儿女的骄傲。四川多山地,地形复杂,具有山地、丘陵、平原和高原等多种地形,多样的地形地貌蕴含了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矿物资源。四川人民热情奔放,在四川交响乐作品中也进程能看到对祖国山水和壮美风光的讴歌。

四川音乐学院作曲教授易柯,在交响乐创作领域也颇有成就,其代表作品《阿诗玛叙事诗》为笛子与管弦乐队而作,《神女赋》为扬琴与管弦乐队而作。作曲家于一九八九年创作《神女赋》的灵感来源于作曲家工作途中多次看到的神女峰,山峰之美让作曲家感叹不已。作品中作曲家很好地平衡了扬琴与乐队的关系,将扬琴与管弦乐队的关系做了恰当的技术处理。

四川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杨新民。创作的交响乐作品有主要有;管弦乐《橘色年轮》在1998年获第七届“蓉城之秋”创作作品二等奖;取材于攀西地区的地貌和人文特色的交响音诗《裂谷风》,用3个4音动机构成的具有民间音乐特征的十二音序列创作而成。拱形结构与变奏并存的结构处理,形成了作品的混合曲式结构;非融合性的技术原理在配器上大量使用,并结合数控的节奏思维,从而展现出音乐高度和谐统一的显著特征。交响音诗《裂谷风》在2004年获全国第十届音乐作品(交响乐)比赛三等奖。

四川音乐学院作曲教授黄万品,其代表作品是在1980年创作的管弦乐组曲《四川民歌五首》于1980年由四川音乐学院交响乐团首演,曾获一九八一年全国交响乐评奖二等奖。《四川民歌五首》是根据五首四川的地方民歌为素材加以再创作的五个乐章的管弦乐组曲。作品通过民歌本身具有的音乐形象,对四川的山水、人民的生活,进行了多方位的描绘。五个乐章风格各异,在交响化的语言的塑造形成了作曲家自身的特点,同时民族民间音乐与交响乐的结合突出了“雅俗共赏”。

四川音乐学院作曲教授易柯,在交响乐创作领域也颇有成就,其代表作品《阿诗玛叙事诗》为笛子与管弦乐队而作,《神女赋》为扬琴与管弦乐队而作。作曲家于1989年创作《神女赋》的灵感来源于作曲家工作途中多次看到的神女峰,山峰之美让作曲家感叹不已。作品中作曲家很好地平衡了扬琴与乐队的关系,将扬琴与管弦乐队的关系做了恰当的技术处理。

4.对故乡、亲人的纪念和追思

乡愁是每个人内心深处不可磨灭的印象,是游子对家乡、亲人无尽思念和牵挂。在过去交通、通讯极不发达的十大,游子在外,心中是魂牵梦寐的家乡,产生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等千古流传的诗句,同时,还出现了代表思念家乡的乐器—羌笛。四川交响乐作品中不乏一些对家乡和亲人表达思念之情的作品,体现了四川作曲家们对家乡深含的浓厚乡愁。

四川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宋名筑,曾任四川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其代表作品众多,如1981年创作的钢琴协奏曲《金色的童年》在四川音乐学院交响乐团首次公演;1990年,宋名筑教授创作的小提琴与管弦乐队作品《川江魂》将四川的民间音乐元素融入作品中,在旋律与和声创作中上注意纵横向四五度结合,同时多种五声调式的运用,最终使音乐极具四川民间音乐的旋律风格,音乐展现出淡淡哀伤,让人仿佛置身于川江边追忆往事。1992年创作的小提琴与管弦乐队《川江魂》由四川音乐学院交响乐团首演,1992年获首届“巴蜀文艺奖”,1994年获第八届全国音乐作品评奖优秀作品奖,1996年获“海内外华人中国风格小提琴协奏曲作品比赛”优秀作品奖等多个奖项;其中,大型乐舞《东方绿洲》(第三章音乐)登上了1993年中国四川国际熊猫节开幕式的舞台,由中央乐团首演;2000年后,又先后创作了管弦乐序曲Ⅰ《蜀》,并获第十六届全国音乐作品评奖优秀奖;2009年10月13日其管弦乐序曲Ⅱ《祖国》在四川音乐学院大音乐厅首演;在2009年省委宣传部等举办的“生命”抗震救灾大型文艺演出中担任《拯救》(交响合唱)的创作,该项目获得“巴蜀文艺奖”一等奖。

国家一级作曲家彭涛先生在2004年创作的交响序曲《丰碑》先后由北京亚洲爱乐乐团、四川交响乐团演奏。《丰碑》是一部双管编制的作品。整部作品三个部分,从宏大的开始到抒情的中段,最后是主题的再现。作曲家尝试用调性的音乐表现中华民族蓬勃向上的精神,以及在特殊时期那难以忘却的记忆,激情澎湃、抚今追昔。

三、四川作曲家创作的意义及影响

四川的作曲家们,用自己的交响乐语言表达着对祖国山水和壮美风光讴歌,同时也用音乐的语言描写出对故乡、家园的眷恋之情。这些作品中,有对悠久文化历史的歌颂和回忆,有对革命先烈的追思和纪念。作曲家们善于运用民族民间音乐的基本风格和元素,或采用民族民间音乐作品中大众耳熟能详的主题音调或主旋律来构成作品的主题或主旋律,加以器乐化的发挥,并发展为一部交响乐作品。或不再局限于固有思维,有更多丰富的发展方式,尤其在把握民族民间音乐精髓,将其融入自己的交响乐作品中,形成具有地域特色、地方风格和民族气质的具有强烈个人印记和现代思维的交响乐作品方面具有丰硕的收获。音乐的发展离不开作曲家们的辛勤付出,四川的交响乐创作正是在这些立足于本土的四川籍作曲家们不断努力探索得以发展,渐渐地形成了一批具有特色的四川风格交响乐作品。四川作曲家们在交响乐创作中追求的不再局限在孤芳自赏的所谓“学术性”“技术性”的范围内,他们的眼界更为开阔,思维更加开放,更希望能够使作品具有真正意义上的音乐性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四、结语

四川的交响乐创作对“巴蜀乐派”的建立将起到举足轻重的关键作用。每一位四川作曲家都在作品中既彰显个性风格又兼具艺术性与音乐性,必将完美的交融成为四川交响乐这样一个宏大的整体。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更大的舞台上,四川作曲家们风格迥异的交响乐作品将给你带来一场别开生面、前所未闻的视听盛宴!

猜你喜欢
管弦乐交响音乐学院
用音乐描绘人文与地理 《秘境中国》管弦乐作品集
浙江音乐学院举办2021新年音乐会
恋幽兰
命运的交响
西安鼓乐亟待“交响”
解析歌曲《大江之歌》的管弦乐配器
Astor piazzolla and his new Tango
四川音乐学院成都美术学院
交响童话
城市交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