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林宣彦的电影风格

2021-12-15 13:30
大众文艺 2021年22期
关键词:鬼怪大林幽灵

李 雯

(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北京 100024)

20世纪60年代,电视在日本的普及使得电影产业受到冲击,大电影公司开始衰落,直到70年代后期,日本电影才在其他产业的扶持下开始复苏,独立制片电影也因此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80年代的日本电影市场主力除了老牌电影导演之外,还出现了一批具有强烈个人风格和探索精神的新生代导演,这其中就包括大林宣彦。

大林宣彦从60年代起开始个人实验电影的拍摄,并在1977年以电视广告导演的身份拍摄了他的第一部商业片《鬼怪屋》,这在日本当时大制片厂的电影制作环境中是从未出现过的。邪典电影《鬼怪屋》强烈的实验风格也一直延续到大林宣彦日后的电影创作中。

一、幻想与现实的结合

大林宣彦的电影中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其中,将现实和幻想结合起来的最常用的方式是借用“幽灵”元素使时空交错。

所谓“幽灵”,是指人死后由于存在未了结的情感而回到现世的一种超自然的形象。日本文化中生命轮回的观念使得幽灵常出现在恐怖片等各类影视作品中,而大林宣彦电影中的幽灵则常常带有温暖的色彩。《鬼怪屋》中的姨妈一直在等待战争中去世的未婚夫归来,战争给她带来的痛苦使她死后变成了幽灵。《两个人》中的姐姐因意外不幸去世后,变成幽灵回到妹妹的身边鼓励她成长。《幽异仲夏》中的儿子为了能和去世的两亲见面不惜消耗自己的精力,慢慢变成幽灵的样子。在这些作品中,幽灵并不完全是充满怨念的复仇者形象,反而是比活着的人更加温柔、更加充满爱意的令人惋惜的存在。

在“战争三部曲”中,通过轮回转世的生命使得战争给人们带来的伤痛记忆有了重新被提起的机会。《空中之花:长冈花火物语》中,女高中生元木花创作了一出战争题材的舞台剧,剧中有一个叫花的婴儿在炸弹轰炸时死在母亲怀里,纸芝居艺人元木莉莉子经过表演场地时偶然与元木花说话,而她死去的女儿元木花的故事正如剧本中所写的那样。女高中生元木花就是元木莉莉子死去的女儿元木花长大后的样子。《原野四十九日》中爷爷铃木光男年轻时爱慕的女护士死于战争,多年后已是老人的他遇到了转世后的女护士。这些人物只存在于电影艺术创作中,但也正是艺术将幻想和现实相结合的可能性使得观众能够在电影中获得一些现实生活无法提供的浪漫期待和安慰,进而对真实存在着的战争的伤痛进行反思。

《花筐》的结尾点明美那生病是因为嫂子一直在吸她的血。和《鬼怪屋》一样,这部电影也被一部分观众戏称为“鬼片”,但在大林宣彦的电影观念里面并没有恐怖片这一类型观念。恐惧源于人的心理,在电影中借助可怕的幽灵或者吸血鬼形象只是通过一个恐怖故事的架构来进行其他内涵的艺术表达,目的不在激起观众的恐惧心理,而是引起观众对这种形象背后与人性相关的故事的关注。

除此之外,导演的电影里还有不少其他超自然的现象。“尾道三部曲”首作《转校生》讲述了青梅竹马的一夫和一美因为一起跌下楼梯而交换身体的故事。这部电影为之后多部男女主互换灵魂的影视剧作品提供了范本,包括新海诚的电影《你的名字》、日剧《天国与地狱》和国产电影《羞羞的铁拳》等等。

通过设置幽灵或其他超自然的人物的方式,电影中真实存在的人物未完成的交流得以完成,情感也得以传达。

二、怪诞浓烈的视听风格

(一)实验性的视觉呈现

60年代日本电影工业开始衰落,电视行业兴起,这使得电视广告能够获得大量的拍摄和制作资金,但众电影导演都因为广告没有内涵而瞧不上眼。因拍摄的电影短片被相中而进入电视广告行业的大林宣彦却不这么认为,对他来说,广告同样也是艺术。

在纪录片《构建鬼怪屋》中,大林宣彦提到,当时电影院大荧幕看到的东西都是破旧的,而广告里却有蓝色的耀眼天空。或许这种差别也是他的电影偏爱浓烈的高饱和度色彩的一个原因。通过使用鲜艳的颜色让景物以最美的形象出现,从而为观众构建一个美丽的世界。

广告导演时期的大林宣彦经常在国外工作,接触到了当时反好莱坞的电影运动。受此影响,1966年实验电影《传说在下午,有时会遇到吸血鬼》制作完成,这部电影受到了很多年轻人的喜爱,在美国上映后也获得了不错的反响,以此为契机,大林宣彦开始筹备《鬼怪屋》。

在《鬼怪屋》的拍摄过程中,大林宣彦没有使用东宝拍摄“哥斯拉”系列的特效导演,而是和自己的电视广告拍摄团队一起探索新的技术,寻找能为电影内涵服务的特效。不论是当时的电影还是现在的影视作品,在特效的制作上都力求逼真,恐怕没有哪个制作团队希望自己的作品被指责“五毛钱特效”,但在大林宣彦的电影观念中,技术是为内容服务的,探索技术在影片中的呈现效果也是创作的乐趣所在。

对呈现美好事物的渴望和对新表现形式的渴求使得大林宣彦的影像集合了各式各样的形式,包括黑白和彩色画面混合、定格动画、视像残留、连续重复剪辑、跳轴镜头、图案拼贴、手绘特效等等,舞台剧形式和广告常用的手法都融合其中。在这些画面技巧中,最受争议的当属“抠图”特效,即将实拍的人物前景和实拍的环境背景拼贴起来。《鬼怪屋》之后大林宣彦拍摄了很多偏正统的商业电影,在特效的使用上稍有减少,到“战争三部曲”时,这种特效手法重新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这种有明显痕迹的拼贴特效会产生强烈的间离效果,但也恰是在不真实的影像中,观众可以更理性地思考电影所讲述的内容。

浓烈的色彩和大量高饱和度色光的使用也使得画面的情绪更加饱满,人物充满幻想的心理通过色彩及其变化呈现出来。《花筐》中大量使用了高饱和蓝色色光来表现战时冰冷的人物生活状态。画面的各种形式相互配合,使情感浓度和距离感都达到了相对的平衡。如在《原野四十九日》中,爆炸发生后战地的年轻女护士绫野被外国士兵强奸,她请求友人将自己杀死以了结屈辱。近景镜头俯拍躺在地上的绫野,她敞开的衬衫下面不是裸露的身体,而是熊熊燃烧的火焰,随着镜头向前推,爆炸现场的红色色光在绫野的脸上闪烁,拼贴在镜头前的红色小碎片不断飘落。这是一个充满情感张力的镜头,后期特效刻意的处理方式在加强冲击力的同时又能够产生一定的间离效果,使观众不会被强烈的情绪冲昏头脑。

(二)音效设计与声音的叙事功能

大林宣彦在执导第一部长片之前就有为电影作曲的经验,在他自己的作品中,声音的使用也是相对突出的。

在早期的实验作品中,大林宣彦就开始使用奇怪的音效,比如在走路的过程中突然加入弹簧的声音等等。类似的音效在带有奇幻色彩的电影中使用显得格外的恰当。《花筐》中用了不少的能乐,而在花瓣掉落变成鲜血时突然响起的一声太鼓敲击的声音,不同于作为配乐渲染情绪的一段太鼓演奏,单一声鼓声更多的是增添一种戏谑的滑稽感。

此外,声音作为叙事的重要元素在大林宣彦的电影里面也有很细致的处理。《空中之花:长冈花火物语》中的舞台剧是通过“声音”结构起来的,这个声音是战争中原子弹轰炸的声音,也是战争中饱受摧残的人们哭喊的声音。《原野四十九日》中,生病昏迷在床的爷爷在家人聊天的时候会用旁白的方式与人“搭话”,导演通过这种超现实的方式,使未能在电影空间中完成的人物对话直接到达了观众,提前将故事向下一步推进。刻有苏联和美国战斗机声音的唱片被不断播放,直至影片结尾,唱片的跳针才被拨开。战斗机声音的停止意味着战争的结束,战争在亲历者一代人的心中结束,而后辈则在不断反思当中朝前生活下去。贯穿整部电影的乐队演奏最终消失在原野上,逝去的爷爷在旁白说:“大家就在这小城的山丘上开心地玩上一天吧。”以此传达出的逝者对生者的美好祝愿也是影片想向观众呈现的核心内容。

视听语言的大胆使用使得幻想与现实结合的故事情节得到了更充分的展示,也形成了大林宣彦独特的艺术风格。

三、爱与和平的人性关怀

1938年,大林宣彦出生在广岛县尾道市,他的童年玩伴都在广岛原子弹爆炸中遇难,这对大林宣彦日后的艺术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自创作《鬼怪屋》的剧本起,对战争的反思就一直是他想要探讨的主题。

在大林宣彦的导演生涯中,他在家乡尾道拍摄的众多青春题材作品为观众熟知,包括“尾道三部曲”等,但即使在这些作品中,战争也没有被完全抛在脑后。尾道有他的青春,而这段青春岁月始终是处在战争的阴影笼罩之下的,作为战争的亲历者,即使是表现更加个人化的情感,也不可避免地会将社会背景放大。譬如在改编宫部美雪的同名小说《理由》时,导演就将故事发生地的整个历史背景进行了补充交代,使得社会派推理小说的优势得以进一步发挥。

“战争三部曲”中,大林宣彦对战争的厌恶和反思被表达得更加直接,或许这也是导演作为一个成熟的艺术创作者无论如何也希望向大家传达的东西。《原野四十九日》以一个家庭四代人参加爷爷的葬礼为线索,讲述了爷爷在战争年代经历的青春故事以及不同辈人对生命和战争的认知。生命会结束,战争会结束吗?代表和平的“V”字手势同样代表胜利,这是否意味着只有战争胜利才会带来和平呢?将近三个小时的大体量中充满了对战争直接、深刻的反思。

《空中之花:长冈花火物语》的故事背景设置在东日本大地震后的同年,女记者以地震为契机去到了二战中受到原子弹轰炸的长冈。天灾人祸被放在同一个语境中讨论,地震会激发出人与人之间的善意和情感,而战争却只会带来伤痛。“如果不是制造炸弹,而是制造美丽的烟花的话,战争应该就不会发生吧。”这种过于浪漫的期待正是大林宣彦导演对这个世界充满童话色彩的祈愿。

大林宣彦在通过电影表达情感这一方面一向是直白的。“战争三部曲”终曲《花筐》的结尾,他直接通过主人公俊彦之口说明片中的每个人物代表着战时的哪一类人,是流浪士兵、小丑还是孤儿。美丽却因病去世的美那象征着我们所有人的生命,这里的病就是战争。青春和战争相联系,痛苦一层层叠加起来。因为战争牺牲着青春、牺牲着文化传统、牺牲着生命的年轻人的故事讲完之后,俊彦直面镜头向观众发问:这样做是否值得?

正如电影中多次提及的诗人中原中也的诗歌,大林宣彦的电影也在诉说着爱的主题,战争带来了伤痛,但也要怀抱着爱、为了爱努力生活下去,同时深刻反思战争,避免后代再经受这样的痛苦。

不论是在家乡尾道拍摄的充满回忆的青春电影,还是深刻反思生命和战争的作品,大林宣彦都在以浓厚的笔墨传达爱与和平的美好情感,就像电视广告中的耀眼蓝天一样,给人以温暖与希望。

猜你喜欢
鬼怪大林幽灵
我想跟小林一样——读《大林和小林》有感
快把我哥带走
大林妈摆摊儿
自负的鬼怪
找出调皮鬼
读《大林和小林》
从根本上治疗
1916年的幽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