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港建设背景下中外合作办学艺术类专业教学改革的创新研究*
——以海南师范大学中俄合作办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为例

2021-12-15 13:30吴欣宇梅也天
大众文艺 2021年22期
关键词:编导广播电视海南

吴欣宇 梅也天 胡 凯

(海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与影视学院,海南海口 571000)

2020年,在《海南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中,对服务业提出了要求,要求扩大服务业的对外开放水平。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建设离不开创新,创新则需要改变现状,勇于走出舒适圈,在正确把握发展前景和市场规律的基础上突破常规。海南自贸港的建设中,制度创新尤为重要,制度创新的作用体现在很多方面,包括经济发展的途径、机制、模式等等,都有指导规划意义。而海南自贸港的建设不仅仅为经济发展带来新的突破,也为海南省的中外合作办学教育提供了发展新的发展契机。在《海南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中提到了推动国内重点高校引进国外知名院校在海南自由贸易港举办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所以海南发展中外合作办学的前景是非常广阔的。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是为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培养专业艺术人才。近年来,随着社会、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传媒行业、影视艺术文化产业等领域对于相关的人才需求也更高,因此,对本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也有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7年,海南师范大学与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电影电视大学联合开设了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该项目也是海南省第一个艺术类人才培养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基于此,本文以海南师范大学中俄合作办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为例,对自贸港建设背景下高校中外合作办学艺术类专业的教学改革的创新策略进行梳理与总结。

一、坚持立德树人,创新课程思政

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曾发表重要讲话,“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思政课程是传播国家思想、培育创新人才不可替代的课程,将德育融入学生的方方面面,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让新时代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才能为国家提供优秀人才和智力支撑。

海南师范大学中俄合作办学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艺术人才的目标出发,优化艺术人才培养方案,构建既具“国际化”又具“本土化”的多元化课程体系,通过扶持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课程思政教师工作坊等新方式不断加大课程思政的教学力度,让专业全体教师参与到课程思政创新实践中。除此之外,该项目还把课程思政从课堂内延展到课堂外,并通过课堂内外、线上线下的融合,让学生走进海南自贸港建设的一线,让学生更直观地领会海南自贸港的建设进程以及中华文化,自贸港文化,坚持文化自信,培养具有大国担当、国际视野的影视艺术专业一流人才。

二、拓展教学方式,提高艺术素养

海南自贸港的发展扩大了对外开放的力度,建设国际教育创新岛的同时也需要更多艺术类专业的高端人才。这对于中外合作办学艺术类本科教育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遇,高质量、国际化的人才成为当前高校中外合作项目培养的方向。近年来,海南师范大学中俄合作办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不断优化、拓展教学方式,逐步提升教学质量,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中西方教学模式相结合三大方向,提升了中俄合作办学项目的人才培养质量。

海南师范大学中俄合作办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教学主要是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针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专业技能、综合人文素养,以此满足市场人才的需求。中外合作办学给学生提供了更多样化的国际平台,通过优化教学方式,使得自主式、互动式、合作式教学方式更加完善,同时能让学生拥有更浓厚的学习兴趣。

2020年初新冠疫情开始在世界范围内传播,中外合作办学的教学受到很大的影响。海南师范大学中俄合作办学编导专业及时与俄方高效沟通,共同制定了线上授课方案,使得国际化课程授课范围更广、机会更多,学生也可以参与更多国际性的课程与讲座,可以更便捷的与国外老师、同学进行交流。另外,线上网络授课可以更加便于学生进行提问、回看等课程回顾,也便于学生进行课前课后学习资料的收集与整理。这样的教育方式使得学生更加方便,学生可以选择在网络上进行学习和答辩,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又避免了突发情况对于接受教育的影响,让合作变得更加方便快捷。

三、改革教学模式,加强文化交流

海南建设自贸港为中外合作办学提供了新的方向,大幅提升海南教育的国际化水平,教育理念、课程体系、培养方式都依据政策进行了改革创新。中外合作办学通常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学生需要学习国内和国外的专业知识,使得中外文化交流更加多元化,进一步拓展了国际合作事业。在教育理念上,中外合作办学一直都在致力于培养国际化人才,不仅拥有语言优势,更加深入了解国内外的专业化知识,参与国际化的校企合作,开阔学生眼界,使得专业能力更为前沿。课程体系的设置更加细化,除了基本的语言课程和专业理论课程外,更加注重围绕自贸港建设的需求及教育国际化的理念展开,培养具有鲜明特色的艺术类人才。培养方式上更加注重专业实践能力,加大国际校企合作力度,根据社会市场需求和学生个人职业需求制定更加明确的培养目标,以专业实践加文化交流的方式不断优化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创新。

中外合作办学可以让学生参与到不同国家的学术项目工作中,通过项目合作,增强了学生们的国际化视野,更加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同时也提升了他们的工作能力和学习沟通能力,也可以让学生们更多地了解该行业在国内外的发展情况,以及什么样的能力符合该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他们可以在这个过程中,了解到自己缺乏哪些知识,在工作的过程中也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成为社会所需的专业应用型人才,为以后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创新培养路径,培育卓越人才

海南省的中外合作项目办学是以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建设为基础,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从筹办起就需要对各个阶段都有明确的认知,在让受教育者享受到充分的教育资源的同时,也可以为他们之后的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新媒体行业作为和我们生活贴近的行业,近年来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创新,竞争能力也在不断地增强,特别是广播电视编导行业,它对于人才的要求更高,往往需要优秀的作品和突出的职业能力才能被行业所认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不仅仅要具备传统的写作能力,也要求该专业的学生要掌握后期制作能力、评论能力、线上推广能力等等与之相关的能力。所以高校在培养学生的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之外,也要引导和带领学生参与到实践运用中去,只有在将理论知识学习到一定的基础上并将其运用到实践中,才能学生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得创作能力和创作热情得到极大的开发。通过全方位能力的学习与实践,使得学生在毕业后对于自己的行业选择可以更加精准定位。学生就业是人才培养水平与质量的重要体现,充分发挥中外合作办学在自贸港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出更多具有专业化、特色化能力的人才,促进艺术类专业国际化发展道路。

在进行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时,也要注意以市场为培养的动机和导向,在进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时,要以为自贸港服务为目标,进行市场需求的充分调查之后,与国外优秀的教育资源进行合作,培养更加优质与卓越的人才。

当前的世界处于全球化的时期,教育也应该与全球化的发展相结合,顺应时代的潮流,国与国之间进行友好的交流来促进教育的发展,这种国内外高校与高校之间的合作可以充分地发挥相互之间的优势。自贸港的建设对于广播电视编导这样的艺术类专业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对于中外合作更是至关重要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要对市场的发展导向有明确的认知,同时要具备很强的创新能力,在进行专业能力的培养上,面对国内和国外的发展趋势,都要有充分的了解。所以在培养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人才时加强国内和国外的合作,可以在促进国与国之间的教育交流和文化交流的基础上,同时培养更加具有专业特色的人才,为海南自贸港的发展添砖加瓦。

猜你喜欢
编导广播电视海南
海南书香节 引领全民阅读新风尚
砥砺前行
编导:贩卖热情的人
海南杂忆
59国免签游海南
关于艺术编导改革与创新的思考
周六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