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演唱与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探索

2021-12-15 13:30王彦之
大众文艺 2021年22期
关键词:演唱者表演者声乐

王彦之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陕西西安 710000)

声乐演唱是一门基础性的音乐课程,在音乐的学习过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每一名演唱者学习的基础环节,对于演唱者的创新思维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是培养他们良好音乐素养的重要能力之一。在推广素质教学的新环境下,教师也需要积极转变自身教学观念,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模式,通过应用现代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能力,树立他们自主探究的创造性思维,在教学和表演的过程中来发掘学生潜在能力和优点,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学习理念,也是推进声乐艺术的发展进步。

一、创造性思维在声乐演唱和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一)在演唱表演方面

在声乐的演唱表演过程中,会考验到表演者多方面的能力和素养,尤其在演唱风格和演唱题材方面,会因为环境和观众需求的不同呈现出多样性,考验表演者对于演唱技巧的掌控能力。因此从这些不同的演唱需求来看,表演者不同的思维惯性都会对演唱的风格带来不同的影响,同时也会影响到观看表演的效果;从表演的风格来看,声乐题材常常会与当前的时代环境相互关联,而这也需要表演者在演唱的过程中要结合当下的环境特点和社会背景,提升表演的效果,更容易让观众接受,所以在应对不同的环境情况下,表演者必须具备一定的创造性思维,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即临场反应能力,以此来保证音乐作品的正确诠释。当然也只有具备一定的创新思维才能更好表现演唱的题材,对于学生而言,需要经过长期的训练,来培养自己的技巧和思维方式,树立自己独特的艺术见解和风格。

(二)在思维想象结构方面

想象力是基于外界物质,作用在内心世界中的一种表现,在声乐的演唱中,反映的是表演者在演唱过程中的思想和情感变化。只有在演唱的过程中凸显一定的想象力,才能更好地表现出声乐演唱的感染力和魅力,通过表演者自身的感情表现来感染观众的情绪。必要的想象力可以让表演者在演唱过程中体会歌曲的情感魅力,尤其是演唱技巧还不够成熟的学生,要想将音乐作品中的情感魅力表现出来,就更需要通过自身的想象力来创造艺术情景,在脑海中构建艺术情景,帮助自己将真情实感融入音乐当中,体会到真实的艺术情感。

(三)在情感表达方面

音乐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它可以直接作用于人的内心世界,展现出人们的思想和情感体验。人人都可以通过声音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绪,而声乐演唱就是通过艺术的形式来表达自身的情感,在演唱的过程中来反映自身的真情实感,这样更能激起观众的情感共鸣。所以对于表演者而言,创造性思维可以更加深刻地去发掘作品和自身的情感,以此来达到演唱的艺术要求和效果。利用创造性思维,将作品通过声乐演唱的形式,展现出特有的心态和层次,抓住观众的内心,领悟歌曲的内在感情含义。

二、声乐演唱和教学策略的优化探究

(一)积极转变教学观念

要培养声乐演唱中的创造性思维,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教师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上,更新理念和教学方法,通过灵活化、多样化的方式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拓展学习的视野。首先在教学中,需要转变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主客体关系,教师要以引导为主,将学生放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之上,通过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自由空间,来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不给学生制定太多框架,减少对其思维的约束,这样才能让他们敢于创新试错、敢于质疑提问。通过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来逐渐打破传统的线性化教学方式,深化教学内容,扩展学习和体悟的空间。比如搜集一些优秀经典的美声表演视频,带领学生们一同观看欣赏,并让学生们来自主评价演唱者的优点,反思自己的不足;还有鼓励学生们可以多多参观艺术表演会,亲身感受和体验实际的舞台演唱表演,再通过换位思考的方式让学生想象自己作为表演者,当时在舞台中应该发挥出怎样的表现,模拟当时的场景,体会声音的波形,想象并调整自己的声音;还可以通过自唱自录的方式,让学生体会自己演唱中的缺陷,教师再进行针对性地指导。

(二)因材施教,强化学生音乐想象力

传统的教学方式偏向模式化,没有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来展开针对性的训练教学,发现不了学生的优势和短板,也就无法帮助学生深化能力。所以在如今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抛弃以往教学中的模式化,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声音和优势特点,来因材施教。通过日常的发声练习来带领学生分析自身的优点和能力,克服短板和缺陷,帮助学生构建属于自己的阅读库、曲目库,加深学生的技巧和素养知识,既要帮助学生掌握技巧方法,也要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要积极鼓励学生在练习、表演中勇于提出自己的质疑,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方法,如果学生有自己的练习想法,教师也应该给予支持,共同分析方法的可行性,以此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比如在美声唱法的练习中,学生通过想象力来演绎自己的歌唱风格,并且实地录制自己的演唱之后,来反复观看发现自己的不足问题,教师也可以在此时为学生作出指导,结合学生演唱方法和美声唱法的特点,来帮助学生深化自己的演唱风格,增强学生的自信,让他们感受到声乐演唱中的创作灵感,并且敢于大胆尝试和创新,进而来展现声乐演唱的独特生命力。

(三)引导学生对声乐相关知识进行综合学习和运用

综合来看,声乐是一门涉及要素众多的艺术门类,包括语言、文学、歌唱技巧、表演等多样化的知识技能。所以在进行声乐的教学中,教师不能只讲教学内容,局限在演唱的基础技能和声乐的技巧上,要把重心放在深化学生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扩展教学范围,打开学生的思维视野。引导学生去接触更多的相关知识内容,让学生认识到声乐的演唱和学习是兼具艺术性、人文性和科学性的。只有拓宽了学生对于声乐认知的广度,才能不断加深其深度,学生在学习和表演中,才能具有丰富的想象空间和创造空间。练习和表演的前后阶段,教师要带领学生进行预演和总结,指出其中的优点和缺点,同时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反思能力。

声乐演唱中的歌曲通常都是以语言为基础而创作诞生的,歌曲中的意境、情感、人物等多种要素都是需要利用语言这个媒介来进行传递表现。所以在进行声乐教学中,只是单纯教会学生演唱技巧也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同时指导学生掌握好歌唱语言的表现能力,重点是关注到吐字和咬字方面。就如汉语是属于单音节文字,是需要通过牙齿、嘴唇、舌、喉等多个部分来配合发音,所以就必须找准发音部位,从字头起音,清晰地发声到每个音节上,字尾收放要利落,先说后唱、先白后暗等等,这些技巧都是在声乐演唱练习中,需要学生要注意和遵循的基础特点。在演唱时表演者可以根据歌曲的表现和需要,先朗读歌词,了解词的韵律、归韵、重度等,在做语言上的练习,领会歌词之后再开始唱练。从弄懂词义来逐步理解音乐,理解背景和歌曲深层次含义。在这些方面教师可以用意大利美声歌唱家的演唱表演来对学生进行熏陶。

(四)深化学生在演唱中的情感体现

音乐作为一种特殊的情感表达方式,只有在融入了作曲者或演唱者的情感之后才能大放异彩。而声乐演唱是把人的声音来作为演奏的乐器,因此在演唱的过程中就必定会融入表演者主观的情感因素,而这些情感因素也正是声乐演唱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教学时鼓励学生在声乐练习过程中多思考和交流,体会作品中的情感,分析作品并形成自己的见解。比如,一首歌曲的表现,大多是先分析歌词、旋律、曲式结构、和声等多种要素,然后再是对歌曲创作的时代背景、作者风格特点等进行了解,然后再由演唱者进行主观理解后来进行演唱。通过分析研究和表达的流程,也是歌唱艺术表现的一般规律。

在声乐演唱中,如何将自己的主观演唱目的或者情感传递给观众,不仅是需要通过演唱者的声音,还要结合到其中的“人物、场景、叙述”等元素,如果只是单纯利用语言来服务听觉,显然是无法将歌曲的含义表现出来,也无法让塑造的人物形象更加合理完整。每首歌曲中都会有人物的情感基调,通过叙述歌词可以从字里行间中来把握其内在情感,从而将歌曲中的场景更加生动的显现出来。所以在教学中,需要演唱者可以准确把握人物情感,围绕歌曲中的每个阶段不同的词、句来处理情感色彩的变化,然后在演唱的过程中,根据场景、人物表达的需要来塑造多样化的声音,让学生从注重演唱的技巧和声音表现,逐渐深化到服从歌曲中“场景、人物”等情感的需要。

情感表现是声乐演唱中的基本要求,也是艺术表现形式中的高级阶段,比如在悲伤时出现的流泪、哭泣、沉默等,都是情感不断积蓄的过程。声乐演唱素养的成熟,也正是这样不断积累的过程,表演者对歌曲再创作和表演时,更加要注重对其中语言的表达、情感的描绘,人物场景的展现等,通过这些具体要素和环境来更好地展现歌曲魅力。

三、结语

在声乐演唱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式的过程,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个性、能力等需要不同方法、时间来进行培养和锻炼,才能逐渐掌握基础的方法和技巧。而深层次的情感、表演领会等方面则更需要通过不断的练习进行磨炼。所以对于声乐教学而言,要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方式就需要先从教学观念、方法、目标等多方面开始,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来因材施教,并且在教学中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发挥空间,可以自主探究、思索、质疑,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树立创造性思维理念,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演唱表演水平。

猜你喜欢
演唱者表演者声乐
声乐表演中音乐素养对美声唱法的重要性
如何调整声乐演唱中的心理状态
演唱中国声乐作品的责任与使命——喻宜萱1946—1948年声乐活动考述
钢琴表演艺术中审美素养能力提升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手称扑克
2012年龙年网络春晚节目单
聪明的表演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