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决策的影响因素及引导策略*

2021-12-15 13:30夏雁军
大众文艺 2021年22期
关键词:决策因素家庭

夏雁军

(淮阴工学院,江苏淮安 223001)

人的一生都会经历无数次的选择,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生就是选择。但不是每次选择都重要,比如在哪个餐馆就餐、什么时候去旅游等,这些都需要作出选择,但在一般情况下,无论作出怎样的选择,其结果对我们的影响都很小。而有些选择,对我们的影响就很大,甚至能影响我们一生,职业决策就是其中的一种。职业决策的结果对人的一生可能会产生很重要的影响,因此,不仅大学生要十分重视职业决策,高校也要把提升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能力作为重要任务来抓。

一、大学生职业决策的影响因素

大学生不是孤立的个体,其职业选择会受到个人因素以及家庭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影响。对陌生环境的恐惧心理,加之各方面的干扰因素,使大学生很难做出让自己满意的职业决策。

第一,个人因素。大学生在做职业决策时,个人因素发挥的作用最大。个人因素包括能力评估、价值观、性格性别等。首先是能力评估。学者多注意到个人因素对大学生职业决策的影响,但在讨论个人因素时,却把能力评估这一重要内容遗漏了。能力评估在大学生的职业决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这个能力评估,不是别人作出的,而是大学生本人作出的。大学生在做职业决策时,首先会对自己的能力做一番评估,而这个评估结果对其职业决策具有决定性影响。对自己的评估结果高的大学生,职业期望也相应的高;反之,如果评估结果低,职业期望也低。不管他们的自我评估是否合理,对其职业期望的影响是肯定的。其次是价值观。价值观对大学生的职业决策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有的学生把薪资的多少放在重要的位置上予以考量,而有的学生则把专业是否对口、自己的专业能力能否得到发挥看得很重,还有的学生首先考虑的是国家的需要,他们愿意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总之,价值观是影响职业决策的重要因素。第三是性格、性别等因素。性格、性别也会影响职业决策。性格作为影响因子在职业决策时会产生一些影响,比如性格内向的人不会主动选择营销性的工作,也很少会选择具有较大挑战性的工作。性别对职业决策的影响较为显著。有调查显示,与男生相比,女生的就业目标不是很明确,就业愿望也不是很强烈。

第二,家庭因素。家庭是影响大学生职业决策的重要因素。首先,家庭教育子女的方式对大学生职业决策会产生影响。有学者在调查后指出:“父母采用情感温暖理解的教养方式能够促使子女在事业和学习上更积极主动,对自己有更清楚的认识和了解,在职业决策中呈较少的困难。”其次,影响大学生职业决策的还有家庭经济条件。经济条件好的家庭更重视工作环境,家长不想让子女从事比较艰苦的工作,他们会主动干预子女的职业决策,有条件的直接为子女联系工作单位;而家庭经济条件一般,特别是生活在农村的家长,对子女的职业决策干预较少。有研究认为,家庭经济条件与职业决策困难程度密切相关,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大学生职业决策难度要小于家庭经济条件贫困的大学生。家庭经济条件好一般意味着家长的素质、社会地位等方面比较高,相应地能获取的社会资源就比较多,这些因素显然有助于大学生作出职业决策。而家庭贫困的大学生,父母的文化程度、社会地位等一般来说相应地较低,他们在子女的职业决策中发挥不了多大的作用,职业决策主要靠大学生本人作出。出于贫困家庭的大学生在做职业选择时要考虑的因素也更为复杂,比如要不要在大城市工作,因为选择在大城市工作就意味着要承受较高的生活成本而必须降低生活质量,这个问题对家庭富裕的大学生就不是什么很难抉择的问题;再比如,是选择比较辛苦但薪酬待遇好一点的工作,还是选择比较轻松而薪酬待遇一般的工作,这对于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学生也是比较容易作出选择的。总之,家庭经济条件确实对大学生的职业决策有着重要的影响。

第三,环境因素。人是社会的人,生活在社会中的人,既影响着社会,也受到社会的影响。现在的大学生对世界的感知已被互联网无限地扩大了,互联网的强大功能让地球上任何一个地方发生的能引起大家兴趣的事情,在很短的时间内传遍全球。现在大家都知道在网上找信息,大学生更是如此。但网上的信息没有经过筛选,鱼龙混杂,如果不加辨别,就可能诱导大学生作出错误的选择。比如现在网络上流行的“佛系”“躺平”“内卷”等概念,就对一些大学生的就业观产生了消极影响,特别是对落后地区的大学生的就业观的影响更加深远。这些消极价值观传达的主要信息是,现在怎么奋斗也改变不了命运,与其拼命不如随世沉浮。抱持这样的观念,就不可能作出正确的职业决策。除了互联网,社会的职业评价也会影响大学生的职业决策。可以说,有什么样的社会心理,就会有什么样的职业评价,传统心理依然对当代社会的职业评价具有相当的影响,越是不发达地区,这一影响越是明显。比如对个体工商户的社会评价就不高,哪个大学生选择做个体工商户,就会被人报以冷眼。职业的社会评价对大学生职业选择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职业选择当大学生不了解某种职业时,社会评价的作用会成为他们衡量这种职业的重要参考依据。

二、大学生职业决策的引导策略

第一,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避免认知偏差。大学生对职业的思考,从填写高考志愿时就开始了。他们之所以选择某专业,考虑的不只是自己的兴趣,还在相当程度上有职业方面的考虑。特别是普通高校的学生,选择专业往往就是在选择将来的职业。因此,对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大多数学生是有准备的。实际的调查也显示,大学生的职业决策困难程度一般。大学生在做职业决策时的困难主要表现在,都想找一份满意的工作,而自己对“满意”又没有清晰的认识。没有哪种职业会让所有人满意,不适合自己的工作,即使条件再优越,也不会令人满意。大学生进行职业决策当然要考虑薪酬待遇、工作内容、工作环境等因素,但更重要的是,要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无论从事哪种职业,都是在为人类创造物质财富或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高校要通过各种渠道对大学生进行职业教育,除了要开设“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等职业指导类课程,还要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课教学中渗透职业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劳动最光荣的价值理念。

第二,引导大学生加强自身素质提升,增强就业自信。大多数人在面临关键抉择时,都或多或少存在畏惧心理,怕自己作出错误的选择,但不同的人,职业决策的困难程度是不一样的,这主要跟个体的素质相关。素质高、能力强的学生比一般学生更了解自己,能给自己较准确的定位,故而容易作出合理的决策;而素质和能力一般的学生,既缺乏自信,也缺乏对自己的了解,要他们独立作出职业决策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要始终坚持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业质量标准及学生学业进步评价标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是降低其职业决策难度的根本路径。从总体上说,中国的大学生过得太轻松,尤其是普通高校的学生,没有了升学压力后,他们没有了奋斗的目标,得过且过,这样的学习状态显然给他们未来的就业埋下了隐患。不少大学生到找工作时才发现自己一无所长,这样的状态让他们失去了应有的自信。立德树人是高校的立身之本,高校应该把人才培养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来抓,不能降低培养标准,要对学生负责,也要对社会负责。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指出,我国高校课堂面临的挑战性和美国高校相比还有差距,有些大学“水课”过多,因此,对大学生学业生涯不是要一味地要求减负,而是要有所选择的增负,要彻底改变大学生轻而易举就能毕业的情况,克服“严进宽出”的内在矛盾,真正把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体现在大学生理论和实践学习成果上。大学生整体素质提高了,自然就有了就业的信心,职业决策的困难也会相应地降低。

第三,深入开展丰富的专业实践活动,增强职业认知。大学生的职业决策困难跟他们对要从事的职业缺乏了解有一定的关系。虽然他们所学的专业与职业有相当程度的关系,但这并不表示他们对职业有较深入的了解。在填报高考志愿时,他们就开始预想着未来的职业,但实际上不管得到多少与这个职业相关的信息,这些信息与职业的实际情况都可能相差很远。因此,为了让大学生对未来要从事的行业有更多的了解,高校往往会开设一些实践类课程,让大学生深入到与未来职业密切相关的行业中去,实际地了解、感知未来的职业内容。但实事求是地说,大学生的专业实践效果并不理想,主要问题是,实践浮于表面,不够深入,这样的实践并不能满足大学生对未来要从事的职业的了解。导致这个结果的原因不在学生,而在学校和实习单位。学校与实习单位的沟通不够深入,没有协调好具体的实习内容,两边的管理都过于宽泛,导致实习流于形式。高校要高度重视大学生实习工作,把工作做实做细,这样,要让大学生不仅能够受到应有的锻炼,而且还能够深化对行业、职业的认识,为将来的就业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第四,为大学生的职业决策创造条件,积累应聘经验。我们前面谈的几点都是为就业做的基础性、准备性工作,对毕业季的大学生,还要给予直接的指导和帮助。第一,要请职业问题专家为大学生做职业决策辅导,帮助大学生理清就业思路、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不仅要为大学生提供宏观的职业指导,还要为大学生提供个别咨询,给他们解疑释惑,帮他们减轻择业压力。第二,开展模拟招聘会。大学生对人才市场的环境不是很了解,让他们直接进入人才市场,他们在心理上会产生一些障碍,这会影响其职业决策的质量。高校要多开展一些模拟人才招聘会,让学生熟悉招聘会环境,在实践中积累应聘经验。第三,鼓励学生多参加人才招聘会。大学生参加人才招聘会,既可以了解就业状态,也能在与就业单位的交流中增加对自己的了解,这对政策决策是有很大帮助的。

猜你喜欢
决策因素家庭
家庭“煮”夫
决策大数据
决策大数据
决策大数据
诸葛亮隆中决策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恋练有词
《流星花园》的流行性因素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