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文化语境下艺术院校教师的人文素养构建途径*

2021-12-15 13:30陈金来
大众文艺 2021年22期
关键词:艺术院校语境人文

陈金来

(盐城工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江苏盐城 224008)

在新时期的文化语境下,科学、法治、文明、和谐、平等、自由、尊重等等,所有这些能够描绘现代人类理想社会的语言要素,都在为教育这一神圣的职业及其从事者提出了更新也更高的要求: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不仅是能力的培养,也不仅是灵魂的塑造,还有生命的关爱、情感的尊重以及精神的支助。《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就要求,高等学校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之责,广大教师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率先垂范、言传身教,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给大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要求高校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和精湛的教学技艺,还应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平和人格品质魅力,即具有一定水平的人文素养。人文素养作为高校教师专业建设及职业发展的基础,在教师高校教育及人才培养工作中将起到极为关键的作用,它不仅能够为高校教师提供专业提升的滋养,也是教师专业职业化的重要保障。尤其是对于艺术类院校教师而言,由于其专业工作的特殊性,如果不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则更难于实施针对艺术专业大学生的专业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因此,艺术院校教师必须加强人文素养的构建,才能打造自身必需的人文素养,以适应新时期文化语境对教师职业的新高要求。

一、新时期文化语境下的人文素养

顾名思义,人文即人类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所形成、所积累、所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思想、观点等精神财富,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人类价值观念的总和,并充分表现在人类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及整个历程之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数千年的结晶,有着其他民族所不可企及的悠久历史,《周易》中就有“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句子,其中的“人文”就是指人类的各种文化现象和各种精神生活。人类文化是人文素养塑造所不可缺少的人文知识,但人文素养并不仅仅是拥有人文知识,还应基于人文知识而拥有相应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能力,才能使人文素养的精神价值转化为现实价值。因此,人文素养首先要求人们要拥有丰富的人文知识。人文知识就构成来讲,可划分为三个部分:一是人们对世界、对人生、对价值的认识问题,即人类的“三观”问题,属于哲学的范畴;二是人类历史沿袭、发展过程所传承下来的生活习俗、道德规范、思想智慧等,属于民族的特有文化;三是文学与艺术,属于人类的艺术创造财富。人们只有拥有丰富的人文知识,才能形成人文素养。其次,人们的人文素养必须外显为一种行为、昭示为一种精神,人文知识才能成为人类个体的思想能力,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新文化语境下艺术院校教师的人文素养要求

1.新文化语境下艺术院校教师人文素养特征

古希腊哲学家把人的精神能力分为三种:智、情、意。“智”或者“知”是指知识、智慧、理性、思考能力等;“情”是指情感,是人之爱心、仁慈之心和善良之心,是一种对美好的追求和体验;“意”则是指意志和信念,或者信理想、信仰和追求,是人的一直执着地、不可泯灭的不屈精神。艺术是人类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也是人类精神能力的意志特殊体现,艺术院校教师的特殊性就在于,他既是艺术的承载者,也是艺术的传播者,还是艺术的创造者;他的专业是艺术化的,他的专业教育活动也是艺术化的,而他的职业发展及人生追求也离不开艺术的方向、目标和境界,这就决定了艺术院校教师的人文素养更具自己的特征。首先,艺术院校教师的人文素养应具有理性美。尽管艺术教师所从事的,是与艺术创造有关的专业和职业,艺术创造与想象是其突出特征,但教书育人的职责却需要教师始终不忘艺术的趋美与趋善,艺术本身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艺术对于人类心灵与精神的感染与熏陶。其次,艺术院校教师的人文素养应具有艺术美。艺术追求本是艺术教师的专业基础,也是职业化保证,将之和艺术教师的教育艺术融合起来,也就构成了艺术教师的更高境界的艺术化的美和善。再次,艺术院校教师的人文素养应具有人性美。人性,强调人的尊严,遵循生命的意义,教育的重要性和艰难性就在于要以什么方式关爱学生生命、追求人生幸福,给学生支起人类的精神大厦无疑是人文教育的最高境界。

2.新文化语境下艺术院校教师人文素养与发展

教师的发展既体现为普通的人文发展,又体现为教育者的专业发展和职业发展。艺术院校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和普通文化人,其发展内涵显然应涵盖以上三个层面。而作为艺术院校的教育者,其特定的职业、职业氛围、职业角色及职业人生注定了其人文素养的重要性和关键性。首先,艺术院校教师的人文素养影响到其专业建设。艺术院校教师的专业知识是指其拥有的艺术理论修养、艺术作品知识、艺术创作技能、哲学、美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知识和理论。显然,艺术教师的专业在性质上属于文化的范畴,是人类的创造性结晶,如果艺术院校教师能够对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先进文化有着整体的了解、纵向的连接和横向的关联,做到融会贯通,面对艺术作品就能够进行深刻的解析和完整的诠释,作为艺术教师也就具备了较高的专业素质。其次,艺术院校教师的人文素养影响到其职业发展。艺术院校教师和其他艺术工作者不同,教师的职业首先是教书育人,艺术创作只是其附加成分;艺术教师只有通过艺术教育使学生拥有相应的艺术理论知识和艺术创造能力,作为艺术教师的职业才是成功的。如果艺术教师在本学科之外还拥有丰富的教育学、心理学、文化学等人文知识,他就有资格,也能做好一个文化的教育者、传承者和发展者。再次,艺术院校教师的人文素养影响到其人生发展。艺术教师的人生注定是充满幻想与善美的,其艺术的建树与发展、其人生的寄托与皈依都将因人文素养的不断提高而升华,最终成就其艺术人生、善美人生。

三、新文化语境下艺术院校教师的人文素养构建

1.应在吸收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加强现代人文知识的研修学习

人类文化是人们进行艺术审美的基础,作为一名艺术院校的高校教师,其自身人文素养是从事艺术教学所必需的文化知识和思想认识基础。艺术教师在艺术教育上如果人文素养不高,那么其所谓艺术教育也就只会沦为缺少文化根基的教学技能或技法教学。因此,艺术院校教师必须加强人文素养的构建与提高,必须在吸收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加强现代人文知识的研修与学习,才能在时代发展中成为知识型、道德型、艺术型和人文型的艺术教师。首先,艺术院校教师要研修学习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成中华民族人文乃至世界人文的基础和源泉。艺术院校教师只有根植于中华民族广博的文化知识,才能从民族文化中吸取养分,并将之转化成为自己的知识见解,进而提高人文素养。其次,艺术教师要研修学习世界性先进文化知识。“师者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作为一名艺术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多层面的文化储备量,要学会不断地探索学习,要对世界各民族地区和国家的先进文化都有所了解、认识和积累,才能形成较为完整的人文知识体系,才能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所把握,做好文化传播的教育者和领路人。再次,艺术教师要将各种文化统一于我国社会发展的时代精神与价值追寻之中,能够自觉地审护和践履社会的核心价值,才能使自己的人文素养永远和社会、国家、民族的精神保持协调一致。

2.应通过人文精神的提升与凝练升华教育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育是一种善,这是教育的最高境界,也是教育的最重使命感和最强责任感。所谓人文精神,它已经超越了人类文化所有的深刻内涵,而上升为一种精神层面和情感层面,上升到一种价值意义与追求的层面,所以人文精神的张扬应是人文素养的最高境界,而其张扬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对人类、对后代施加善的教育。毫无疑问,善有多种类型,在各种类型的善之中,教育因价值追寻的不同而表现出与众不同的善的内涵和形式:教育最根本的价值就在于它对人的发展的促进作用并通过对人的发展而促进社会的进步。因此,艺术院校教师要通过艺术和艺术化的专业教育过程及方法来实现这一价值,才是达到了人文素养的至高境界。首先,艺术院校教师要施加智慧之善的教育。智慧教育是教育存在的本质,只有将人类文明一代一代传承下去,才能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其次,艺术院校教师要施加精神之善的教育。精神之善的教育是一种规范教育、自律教育和道德教育,也是一种思想教育、理想教育、品质教育和人格境界教育;因为任何社会的良性发展都要依靠人类自身的健康成长,因而精神之善的教育应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再次,艺术院校教师要施加仁爱之善的教育。教育要以知识为基础,而知识说到底就是对善性的认识。人类存在的方式需要以善性做基础才能维护和延续,仁爱之善的教育正是唤醒、矫正、培养并彰显这种善性的有效途径和方式。当艺术院校教师通过人文精神的提升与凝练而增强善性教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时候,他的人文素养也就因此而达到了最为理想的境界。

猜你喜欢
艺术院校语境人文
创作与做梦:精神分析语境下的“植田调”解读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艺术院校参与社会服务反哺人才培养的机制与效果——以北京舞蹈学院为例
艺术院校教师思想政治状况的探析与思考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主题语境九:个人信息(1)
资产管理工作在艺术院校的应用
人文社科
跟踪导练(三)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