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新原则下的美术教育新模式

2021-12-15 13:30程蓝翔
大众文艺 2021年22期
关键词:社团美术创作

程蓝翔 李 响

(1.扬州市梅岭小学,江苏扬州 225000;2.东南大学成贤学院,江苏南京 210000)

一、小学美术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

新原则的提出是针对现代小学美术教学方面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科学化地归纳和总结得出的。小学义务教育阶段正属于学生培养正确审美观的重要阶段。细观美术课堂实施过程,反映出教学者对于教育思维的固定化,教学方法模式化,创作材料单一化,教育内容程式化。

1.教育思维固定化

教育思维的固化体现在教育者和学生方面。美术科目被长期定义为次要科目,导致学生、学校以及教师在心理上对其不重视。美术科目缺乏社会资源、教育资源、文化资源的投入,导致很多教育者不能接受最前沿的培训,出现了对于教学目标理解的固定化、片面化、表面化的问题。受到当今应试教育的影响,美术艺考中的应试化模式越来越明显,与一开始美术教育的初衷渐行渐远。而在小学美术教育中,不难发现,思维开发类的美术活动是不重视的,让学生在思维建成之初就受到了种种限制。

2.教学方法模式化

我国的授课方式长期采用的是班级授课制,美术教学方法长期是以老师的“一言制”课堂为主。所以不常有体验式学习、情境式学习、自主式学习以及户外教学。传统式的美术教学过程为:直接导致了课堂氛围的低沉,传授内容的单一,表达形式枯燥等问题。目前在大多数的小学美术教育当中,“大多数教师实行灌输式教学,在知识层面上,更注重‘传’,而时常忽略了‘播’。”老师都会展示名作或者直接示范,学生缺乏了思考的过程,导致了画面的类似性和创作想法的雷同性。因此,将教学方式多样化和有效化,是教师在教育前期所需要思考的。

3.创作材料单一化

小学美术的课堂中,教学使用的创作材料单一,且缺乏创新。现在诸多老师依旧采用了纸笔绘画的形式来完成美术作业,而忽略了造型表现领域和设计应用领域的深造。美术创作从来不限制种类,也未对材料有规定的要求。但是学校现在大多数出现的情况还是停留在纸艺的撕扯拼贴、涂色工具的改变等。并没有鼓励学生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进行再回收创作,同时也未将不同材料进行结合。更做不到再传统材料上进行创新。学生透过身边的材料进行形状的想象,提升想象能力,通过材料间的组合和肌理的碰撞能够增强创新能力,而非简单地由制造商进行产品材料的升级。

4.教育内容程式化

现学校课堂中使用的美术教材均有内容陈旧的特点。首先,教材中的中国传统文化课程资源比较分散,地方文化的区分不明显,缺乏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的系统化美术研究。导致课堂效果的枯燥,学生的创新能力受限,接收到的美术知识也是表面化、片面化的。而且,教学内容未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没有做到与时俱进。

二、“四新”原则下的美术教育新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需时刻保持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敏锐性。结合优秀传统文化,树立美术“文化自信”的新观点,创作符合传承标准的新内容,尝试各种各样的新方法,利用创意新奇的新材料进行美术创作。教师应为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教育搭建桥梁,引导儿童学会欣赏自然的美,并因地制宜,关注本土文化,继承传统艺术的美。充分体现了民族性、实践性、创新性。

1.树立新观点

教师、学生、家长都应该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这样才能够创造一个正能量的艺术氛围。

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教师要对自身所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积极改进,通过学习、交流、实践、探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提升美育能力。”以中国传统文化作为导向,取当地地域文化的精髓为基础,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技法的创新,开发一批具有时代特征与传统艺术相结合的校本课程。

学生作为课堂的参与者。在参与综合创作时,可以多搜集资料,观察生活,集思广益,课后多多采用同一主题的不同表现方法,或者同一个方法展现不同的主题,尝试运用设计和创意的思维,创作创新化的作品。同时,还可以利用假期时间参观各地美术馆、博物馆、非遗文化馆,进行沉浸式的艺术体验。

家长作为成长的引导者,切忌急功近利。学习美术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考级,评判美术作品的好坏也不只局限于临摹的像与否。所以在选择机构或者老师时,要明白真正的诉求:是否能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美术新观点,增强美术文化素养以及文化艺术的感知力。

2.使用新方法

除了传统上课方式中的鉴赏式教学、示范式教学、引导式教学,更应增添体验式教学、合作式教学、研究式教学的新方法。

合作式教学方法,不仅仅是师生间的合作,更强调学生间的合作。合作的形式有前期交流创意、中期共同创作、制作流程分工、最终点评改进。

体验式教学方法,强调到环境中去,感受艺术氛围。带领学生参观当地美术馆、博物馆、工艺作坊和非遗文化传承人工作室,让学生直接接触到各项制作流程,全方位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

探究式教学方法强调新的创作方法的各种尝试。探究式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自身为主,进行自主化学习,教师只起到了辅助作用。但是,这一方法比较适用于高年级的学生,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其组织能力和行事能力还未发育完全。

3.尝试新材料

新材料的尝试主要分为原先的材料的改进,和废旧材料的再利用。“把材料课程纳入美术小学美术教学体系中并把材料的合理利用,能不断推动着小学美术的设计创新和发展。”

教师不仅仅要掌握中国画、剪纸、版画、油画、水彩、水粉等美术种类的材料特质,还要尝试传统材料的新用法,以及与现代材料的结合,并给予学生材料使用建议和基础方法。

学生应该具有发现美的眼睛,发现生活中不同材质和形状的物体,并进行废物利用。学生自主收集生活中的随处可见的材料,比如各色布片、糖纸、树叶、瓜子壳等。注意采用生活中的废旧材料,比如多余的毛线球、废旧玩易拉罐、废旧挂历纸、塑料瓶、没油的彩色水笔等。

4.创作新内容

怎么样进行文化传承?怎么样创新?怎么样联系生活?怎么样让儿童走近、走进家乡的本土文化?正是“师者”在“传道受业”时所要思考的重要内容。

教师在课程的内容上全方位的渗透当地民间美术资源,应该适当增加当地特色优秀地域文化,加入中国传统文化。以扬州为例:扬州画坛占重要历史地位的“扬州八怪”、闻名遐迩的“天下玉扬州工”“活化石”之称的“雕版印刷”、精巧雅致的“剪纸”艺术、永不凋谢的“通草花”,还有锦上添花的“堆锦”…

同时,教师应该整合多种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媒体技术和信息科技,加强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思想和个性,加强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各个学科之中。

三、新模式下的美术教育实践效果

在现有教学成果的基础上,坚持“四新”原则,保持与时俱进的观点,为每节课提前规划好新的教学方式,并确立最恰当的新材料,继而呈现出五彩缤纷的新内容。为四个发展方向:活用课本、开发新课、建立社团、多重展示。

1.活用课本

如何用好教材?用活教材?是每一位教师都应思考的。美术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想象力的同时,也要注重环保。例如苏教版二年级《机器人伙伴》的教学目标是了解机器人的种类和功能,用画笔设计出具有特色的机器人伙伴。而经过加工的课程。是让学生用课余时间收集身边的废旧材料,如易拉罐、塑料瓶纽、毛线、废纸盒、废旧水笔等材料,自由的拼接组合,实现美术领域当中的综合探索的目标,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动手能力。

2.开发新课

新课的开发以拓展思维为目标而进行,开设国内外著名大师鉴赏课活动,学习大师的创作手法,进行自主创作。例如带领学生了解荷兰风格派蒙德里安及其代表作《红黄蓝》。并模仿其绘画视觉效果,然后把红黄蓝和学校的教学楼相结合,再在其中加入中式纹样,体现绘画与建筑、中方与西方相结合的视觉效果。

3.建立社团

小学社团参考大学社团模式,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发展兴趣爱好。其中美术社团更是百花齐放,有与信息科技时刻相连的ipad电子绘画社团和3d打印社团,也有突显扬中文化的堆锦社团、版画社团、剪纸社团,同时还有现代流行的彩铅社团和丙烯社团,除此之外,还有锻炼学生综合动手能力的超轻黏土社团。

4.多重展示

优秀的美术作品需要多样化的展示形式。将美术作品融于校园的各个空间当中,让学生置身于艺术的氛围之中,从内到外,从小到大地放置在班级的门口,公共教室,入口大厅。装饰是由各班同学根据节日和当下的热门主题进行创作和绘制的,展示的形式有手抄报、绘画、圆形挂轴等,绘画的手法不限,可以使用水彩笔、水粉、蜡笔、卡纸剪贴等。

四、反思与展望

在智能时代的背景下,美术教材需要更新,教育工作者要求创新,美术理念强调革新。我们迫切需要确立发展方向,决定教学原则,才能在正确的路上,大步前行。本文提出以教育新模式,紧密贴合新课改的标准,提高了学生的美术素养,增强了综合能力。现如今的成果,还处于初步的发展阶段,接下来,应该保持敏锐的感知力,开发一批具有时代特征与传统技术相结合的新课程,让学生对未来的数字艺术保持好奇心,和对不同类型文化之间的关联有感性的认识与理性的分析。

猜你喜欢
社团美术创作
美术篇
《一墙之隔》创作谈
“多彩”书法社团展示
缤纷社团,绽放精彩
创作随笔
社团少年
创作心得
文学社团简介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