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产品消费扶贫模式与策略探索

2021-12-15 08:42徐良华
山西农经 2021年24期
关键词:展销会贫困地区销售

□徐良华

(福建木樨园营养食品有限公司 福建 南平 353400)

消费扶贫是近些年我国兴起的一种新型扶贫方式,是脱贫攻坚的重要措施之一。农产品消费扶贫,可以促进农产品消费,从而提高乡村和农民的收入。农产品是绝大部分乡村直接生产的商品,也是我国农业改革和农民生产的直接成果。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促进农产品消费,不仅能够提高农民收入,还能促进农村的农业生产、加工业繁荣和服务业提升,延长农村产业链。目前我国已经全面进入小康社会,但仍有部分地方存在返贫风险。只有让农民远离贫困边缘,才能让乡村振兴战略得到更好的实施。

1 农产品消费扶贫的机理

我国实施的精准扶贫政策是针对农村地区贫困人口进行精准、多方面、全方位的帮扶,其目的是让贫困人口远离贫困、过上小康生活。我国精准扶贫方式非常多。农产品消费扶贫是精准扶贫中一项非常有效的措施,能够将贫困地区农民生产的农作物通过市场机制进行消化,改变了原有一味对贫困地区进行投资的扶贫方式,让贫困地区人民能够实现劳动致富,从本质上解决了贫困地区人民难以通过劳动改变生活的问题,加速贫困地区人民脱贫致富。

1.1 农产品消费扶贫的意义

消费扶贫是我国精准扶贫实践中总结出的一种高效扶贫方式,对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积极影响。消费扶贫模式能够实现,得益于我国近些年在贫困地区进行了大量基础建设投资,使消费者和农村贫困地区之间的物品流通被打通。贫困地区生产的农产品能够通过市场进行贸易,改变原先农产品只能在有限范围内内销的局面。同时,各级政府与扶贫单位的扶持,给予农产品在全社会展示的机会。通过社会的力量、市场的运作,帮助农村贫困地区的农产品转化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动力。在农产品消费扶贫的模式下,种植产物有了销售渠道,使得贫困地区农业发展加速,改变了原先多劳少得的局面,提高了贫困地区人民生产的积极性[1]。

消费扶贫是基于市场经济的一种消费模式。消费者依然是按照自己的需求和喜好进行消费,供货方提供给消费者想要的产品,通过贸易过程提高贫困地区收益。消费扶贫本质上还是一个消费者和生产者双向选择的过程。这种模式能够帮助贫困地区高效脱贫,还能提高贫困地区人民对劳动价值的认识和自力更生摆脱贫困的自信心,让劳动人民能够自我肯定并提高对生活的期待,在摆脱物质贫困的同时,实现精神致富。

1.2 农产品消费扶贫的模式

近些年,实现村村通互联网是我国农村地区建设中的重要目标之一。现代社会早已进入了互联网时代,通过互联网可以实现信息高速传播、提高了信息扩散广度。互联网消费成为了我国当下最方便、快捷的消费模式。因此,农产品消费扶贫应该积极利用互联网消费的优势,加强对互联网消费的应用,摆脱传统线下消费漫长的信息传递和耗费。利用互联网加大对农产品信息的宣传力度,提高农产品知名度,从而实现农产品快速销售和消费扶贫。

对于优秀的农产品,可以采用展销会的方式进行销售。展销会不仅限于线下,也可以在线上举办。展销会的优势在于能够让产品优势直观展现在消费者面前,通过展示加促销的方式,使消费者完成购买,促进农产品流通。通过展销会的方式,能够让消费者直观感受到优质产品,让消费者能够放心购买。通过举办展销会,能够让贫困地区的农民在市场中占据主动地位。消费者对农产品的认可,提高了贫困地区农民的自我认可。同时,举办展销会实现了贫困地区农产品增收,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奠定了更坚实的基础。

我国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时,应大力扶持现代化、绿色化农业发展。很多贫困地区从事农业生产时运用了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生产出的农产品极具市场竞争优势。

近些年,在消费市场不断升级过程中,众筹消费这种新的商业模式应运而生。众筹消费不同于以往的快消费模式,能够让消费者拥有更强的消费参与感。众筹消费在农产品消费扶贫中有很大的应用空间。通过众筹消费,贫困地区生产的农产品可以不通过中间商,直接到达消费者手中,在让消费者买到优质、低价农产品的同时,提高了农民收益。通常来说,农产品众筹就是通过互联网发布农作物信息,让信息通过平台得到快速传播,在短时间内吸引大量消费者并完成销售。众筹消费模式能够让农产品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最大的关注,深挖消费者的购买潜力,快速、大量销售贫困地区农产品,提高了资金周转速度及农民收益,实现了消费扶贫的效果[2]。

还有一种农产品消费扶贫的模式是公益消费扶贫模式。这种模式是基于大众对社会的责任感与爱心完成的。在这种模式之下,消费者通过帮助和扶持的方式,购买贫困地区生产的农产品。当前,贫困地区资源依旧相对匮乏,想要实现经济快速增长,需要社会和消费者的关注和帮扶。我国全面进入小康社会不能落下贫困地区,贫困地区人民生活品质牵动着国人的心。很多消费者本着对贫困地区农民的关心,自发购买贫困地区生产的农作物,拓宽了农作物销售途径。公益消费扶贫模式借助广大人民的责任心与爱心,帮助贫困地区农民早日实现脱贫和走上小康之路。

2 我国农产品消费扶贫现状

消费扶贫的核心是让消费者自愿购买贫困地区的产品,让经济困难的群众能够顺利出售其生产的产品,提高他们的劳动价值,从而完成劳动致富。在我国,60%的人口生活在乡村,乡村振兴是必须扎实走稳的道路。在这样的前提下,必须激励贫困地区生产,让贫困地区产品的品质和规模得到质的提升[3]。消费扶贫给农产品提供了销售的渠道,但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仍取决于农产品自身的质量。我国农产品消费扶贫存在着不少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小农意识没有完全转变

要提高乡村农业产业收入,必须进行现代化农业生产,实现规模化种植和科学化管理,提高农产品质量。这需要农民转变以往的小农意识,学习现代化的农业生产知识、开展规模化生产,这样才能实现农业致富。我国贫困地区的农民文化素质偏低,受传统小农意识影响大,难以接受新技术和新思想,不愿意改变传统的种植思维与模式。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农民难以在短时间内改变传统思想观念是我国实现乡村振兴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

2.2 农产品产量与储备不足

在农产品消费扶贫的过程中,由于互联网信息传播速度极快,常常出现农产品销量暴涨而农产品产量与储备不够的情况。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村青壮劳动力不愿意从事农业,农业生产劳动力严重不足,极大限制了农产品产量。当市场需要大量农产品时,由于乡村没有强大的劳动力支持,农产品产量难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使市场上的农产品消费热情快速下降,极大限制了农产品销售,也使农民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伤害。此外,传统农村中,很多家庭农业生产都有优先内循环的特点,以满足自我消费为主,流通到市场上的农产品数量有限。农产品产量与储备不足成为我国消费扶贫的重要限制因素之一。

2.3 销售渠道较少

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种植农产品是农民赖以生存的手段,农产品产量大。同时,我国国土广阔,地理跨度较大,农产品种类丰富。这些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优势。目前,多数贫困地区是我国农业集中种植区,这些地区农产品普遍缺乏销售渠道,产品常年滞销,从而抑制了农产品数量,制约了当地农村发展。销售渠道较少是我国消费扶贫主要阻力之一。当前我国贫困地区农产品主要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方式。线下销售需要有专人经营,且中间商较多;线上销售较新颖,很多地区的农民还在探索过程中。贫困地区有优质的农产品,消费者也有强烈的购买欲望,但供需之间难以实现对接,从而限制了农产品消费扶贫的实现。

2.4 产业链不完整

农产品也是食品。食品安全日益受到人们重视,是我国食品安全法律的重要对象之一,必须谨慎对待。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整个过程都有严格的法律要求。这就要求农产品生产、收获、加工、运输、保存等各环节都有完整、健全的产业链。目前,我国大部分贫困地区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文化程度偏低,对产业链安全问题没有充分认识。受到农村社会发展的限制,农村地区产业链迟迟没有得到完善。在这种情况下,贫困地区农产品市场化受到阻碍,使农产品消费扶贫难以实现。

3 乡村振兴战略下完善农产品消费扶贫的策略

消费扶贫不是短期策略。想要让贫困地区能够长期保持收入增长,提高经济水平,走上小康之路,就必须站在乡村振兴战略的高度进行长期规划,让农产品消费扶贫从短期现象变成市场常态,让消费者对贫困地区的消费从爱心使然的短期选择变成品质信赖的长期选择。只有这样,才能让消费扶贫效果最大化,使贫困地区农民真正实现脱贫、走上致富。

3.1 改变小农意识

小农意识是影响消费扶贫的限制因素之一。要解决这个问题,应该利用互联网的优势,解放思想,加强对农民市场意识的引导,提高其对市场经济的认识。改变农民的小农意识,不再出现“有钱就一拥而上,没钱就一夜砍光”的情况,满足消费者需求,从而实现消费扶贫。

3.2 保证农产品品质

消费扶贫的基石是农产品品质。只有提高贫困地区农产品质量,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这就需要通过科技的力量,实现农业规模化生产,完成产业升级[4]。同时,应该加强对农产品生产过程的监督,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只有贫困地区生产的产品具有足够的市场竞争力和生命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贫困地区人民带来丰厚的收益,为致富带来希望。

3.3 合理制定农产品价格

农产品消费扶贫是提高贫困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一种消费行为。保证这种行为的长久,需要农产品生产者和消费者对农产品有正确的价值判断。农产品消费扶贫有两个条件,一是满足贫困地区人民脱贫致富的急切需求,二是保证消费者买到经济实惠的高质量产品。只有两个条件相互结合,才能让农产品消费扶贫行为得到长久发展。合理制定农产品价格是将二者进行统一的方式之一。只有制定合理的价格,才能在促使农村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让贫困地区人民和消费者建立长期合作和信任。

3.4 增加农产品销售渠道

好的营销能让好的产品更容易被人发现和接受。因此,在销售贫困地区农产品时,应该灵活应用营销方式,主动将农产品推销出去。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宣传,通过公众号、小视频等方式,用视频、文字、直播等途径,让人们直观了解农作物信息,提高人们的购买欲望。线上和线下展销会是让消费者直观了解优质农作物的方式之一。展销会上,消费者可以通过视觉、触觉、味觉等多层面判断农作物优劣,还可以通过观摩农产品生长过程和了解贫困地区人民生产情况等,提高对农产品的认可程度。应运用电子商务模式,拓宽农产品销售路径。电子商务作为新兴的商务模式,因其方便快捷而被很多消费者认可。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售应善用电子商务模式,让农产品出现在更多人的视野中。

4 结束语

农产品消费扶贫中,消费是手段,扶贫是目的。通过对农产品消费扶贫的研究发现,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产品消费扶贫市场潜力巨大,能有效帮助我国贫困地区人民积累财富,实现脱贫致富。当前,我国农产品消费扶贫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只有获得更多社会和政策的支持,才能取得更加理想的扶贫效果。

猜你喜欢
展销会贫困地区销售
历届科普惠农特色优质农产品展销会
比亚迪集团扶贫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西南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在桂林举办
贫困地区干部要摆脱担当“贫困”——基于山阳县干部队伍担当作为状态的思考
给人带来快乐的袜子,一年销售1亿美金
商家跑路,如何维权
人小鬼大狄仁杰
销售数字
品牌销售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