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

2021-12-15 08:21崔隽
环球人物 2021年22期
关键词:入世争端贸易

崔隽

2017年1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瑞士达沃斯国际会议中心出席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共担时代责任 共促全球发展》的主旨演讲。

2017年1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其中提到:“当年,中国对经济全球化也有过疑虑,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也有过忐忑。但是,我们认为,融入世界经济是历史大方向,中国经济要发展,就要敢于到世界市场的汪洋大海中去游泳,如果永远不敢到大海中去经风雨、见世面,总有一天会在大海中溺水而亡。所以,中国勇敢迈向了世界市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呛过水,遇到过漩涡,遇到过风浪,但我们在游泳中学会了游泳。这是正确的战略抉择。”

回顾中国入世20年,我们如何在世界市场的大海中寻求互惠互利、合作共赢?遭遇单边主义回头浪时,我们如何捍卫多边贸易机制?当WTO面临改革困境时,我们如何给出“中国建议”?在当今贸易摩擦频繁、经济局势紧张的全球环境下,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变得格外富有意义。

一份亮眼的入世成绩单

2001年11月10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WTO第四届部长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中国加入WTO的决议。和无数中国人一样,屠新泉在電视直播中见证了这个历史时刻。

20年后,作为对外经贸大学WTO研究院院长,屠新泉接受《环球人物》记者采访时感叹:“加入WTO后,中国在经贸方面取得的成就是独一无二、非常罕见的。”

在这背后,他认为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综合影响。“2001年正值全球化浪潮的高峰期,我们入世恰逢其时,快速融入了全球供应链,享受了全球化红利。此外,我们是非常真诚地对待改革开放这件事,开放的精神,市场的精神,在全社会创造了勇于参与国际竞争的氛围。”

原外经贸部世贸处副处长王磊1996年离开部委,开始从事国际贸易的法律工作,感受到了一些直接的变化。“中国企业出口产品到国外市场,遭受到不公平待遇时,进行反倾销申诉。这样的案件原来可能10天有一起,7天有一起,都可以数得过来,最后发展成数不过来了。”王磊说。

在这个过程中,王磊能感受到中国企业的生命力。“入世之后,我们成千上万的企业解放了手脚,做木地板的也好,做电风扇的也好,不需要通过外贸公司,能够直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了。只要有会外语的外贸员,自己就可以谈判,生意越来越好做。我们的产品很优秀,但很多时候被无辜地认定是倾销。即便这样,我们的企业仍然顽强,春风吹又生。入世让中国经济贸易释放出了空前的活力,与国际企业竞争带动了本国产业水平的提高。20年来,中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迈进的步伐加快,不仅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大国,更是全球高科技产品市场的有力竞争者。”

中国入世,也深刻地影响了世界。“近年来中国为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已达到30%。这个具体数字很能说明问题。”屠新泉说,“我们将十几亿人庞大经济体的能量注入全球市场,这是中国入世带给世界经济的最大贡献。劳动力成本降低了,商品价格降低了,通货膨胀降低了,全世界福利提高了。”

此外,中国正在从“世界工厂”不断向“世界市场”转型。“我们吸纳了全世界的资源和商品,为全世界创造了机遇。目前中国已经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资吸收国,已经是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大贸易伙伴。”屠新泉说。

2018年11月5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开幕,这是中国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在开幕式上,习近平指出:“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弱肉强食、赢者通吃是一条越走越窄的死胡同,包容普惠、互利共赢才是越走越宽的人间正道。”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世界经济发展遭受冲击。WTO发布的《世界贸易统计评论2021》显示,2020年世界GDP增长下滑4.0%,世界商品出口下滑5.1%,进口下滑5.6%。然而在此严峻形势下,中国2020年经贸发展一枝独秀,出口逆势增长2.4%,进口更是增长4.4%,给世界贸易复苏注入强大动能。

2020年7月15日,在给“全球首席执行官委员会”成员代表回信中,习近平作出郑重承诺:“中国将坚定不移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联合国贸发会议代理秘书长伊莎贝尔·杜兰特于今年10月21日受访时表示:中国是世界贸易大国和多极化世界中的一个重要支柱,期待着中国为推动世界实现包容、可持续和有韧性发展作出更多贡献。

今年8月,WTO前总干事帕斯卡尔·拉米在参加第七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时指出,现在某些西方人士当中有一种论调,即“(WTO)当初接受中国是一个错误”,这种论调才是绝对错误的。“最初中国加入WTO时,其对外贸易顺差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0%,而现在已经约为零或1%(注:这意味着中国的进口增长比出口增长更快)。中国加入WTO是对世界经济的一个巨大贡献。”

与此同时,中国已完全履行WTO义务和入世承诺。20年里,中国的关税总水平由15.3%降至7.4%,低于9.8%的入世承诺;中央政府清理法律法规2300多件,地方政府清理19万多件,使之符合WTO规则;完善了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而且在行政保护、司法保护方面也加大了力度;及时向世贸组织通报国内法立法法规调整和实施情况,提交的通报已经超过1000多份。

2021年10月28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副部长王受文说:“在加入世贸组织的时候,中国有一份加入议定书和一个加入工作组报告,这两份文件规定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需要履行的义务,确定了中国需要履行WTO义务的一个时间表。如果大家对照这个时间表,会看到我们早已经完全履行了世贸组织规定的中国的义务,我们作出的承诺也得到了完全履行。”

美国封杀了WTO“裁判”

20年里,WTO组织本身也发生了深刻变化。

WTO一直是世界多边贸易体制的组织和法律基础,是多边贸易谈判的场所,为世界贸易争端提供解决机制。然而乌拉圭回合精心设计的WTO争端解决机制,近年来遭遇了功能停摆——2019年,美国籍法官托马斯·格雷厄姆届满卸任后,美国拒绝提名,使得上诉机构无法达到最低三人的议事和审查人数。

2020年8月27日,江苏省镇江船厂(集团)有限公司的工人在出口到德国的甲板运输船上进行电焊作业。

2017年,由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向阿尔及利亚出口的阿星一号通信卫星发射成功,是“中国智造”走向全球的鲜明例子。

进博会是中国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2021年11月5日,本刊记者走访进博会会场,图为美国产品展台。(本刊记者 刘园园/摄)

2021年前10个月,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为31.67万亿元,同比增长22.2%。

争端解决机制被称为WTO皇冠上的明珠。“这是世贸组织成员之间打官司的法律程序,解决的是成员之间的贸易纠纷。争端解决程序分为专家组和上诉阶段,类似国内法院的一审和二审。专家组和上诉机构的裁决有法律约束力。败诉方如拒不执行,起诉方可以请求世贸争端解决机构授权采取报复措施。可以说,报复授权为世贸争端解决机制镶上了‘牙齿,保证了裁决的执行力。”时任商务部条约法律司副司长李詠箑2016年接受媒体访谈时曾这样解释该机制。

WTO争端解决过程常常复杂艰辛,在那次访谈中李詠箑形容:“每一个案子都像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她亲历过2008年中国诉美国的双反(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案。当时美国陆续对我国铜版纸、焊接碳钢管、复合编织袋、油井管等20多个出口产品搞双反调查。商务部法律团队经过研究,精心设计了起诉的策略,2008年启动了争端解决程序。

“这个案子从磋商专家组到上诉裁决出来历经近三年,可以说是一波三折,感触良多。在专家组阶段的时候,尽管中方交了大量的证据和材料,但是,专家组对规则的解释过于机械化,没有支持中方的核心主张。当时,整个法律团队面临很大的压力。在上诉阶段,我们又交了几百页的英文陈述材料,在听证会的时候,围绕着上诉机构提出的200多个问题和美方展开了激烈的论辩,最终上诉机构支持了中方的核心关注,我们取得了胜利。这是我自己作为亲历者印象最深的一个案子。”李詠箑说。

屠新泉认为,20年里,中国运用争端解决机制的自信和能力已显著提升。“WTO争端解决机制帮助中国改变了被动防守局面,无论是被诉还是申诉,我们都遵循和捍卫以规则为基础的争端解决方式。”

对于WTO争端解决机制作出的具体案件裁决,中国一向严格执行。“有些裁决对中国是不利的,有些裁决对中国是有利的,不管有利还是不利,只要是WTO的裁决,我们都认,我们都执行,没有出现一起因为中国不接受WTO裁决而被起诉方申请报复的情况。”王受文在10月28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这样说道。

如今WTO面临谈判功能危机、上诉机构瘫痪等难题,备受国际社会关注。“这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其中美国近年来极为不负责任的做法难辞其咎,不满意就要搞破坏。他们一方面持续阻挠上诉机构法官的任命,另一方面多次采取明显违反WTO规则的单边贸易保护措施,严重损害了WTO的权威性。此外,美国还在WTO中挑起多个争议性议题,如发展中国家的特殊和差别待遇问题,导致WTO成员间分歧加大,合作氛围低迷。”屠新泉说。

王磊做了一个比喻:“贸易争端本来是有‘裁判的,就是上诉机构。这个球是我犯规还是你犯规,大家各执一词,那就找‘裁判,怎么判罚他说了算。现在美国却把‘裁判封杀了,没法说理了。”

针对上诉机构瘫痪问题,2020年3月27日,中国、欧盟等16个WTO成员联合发表部长声明,同意设立一个多方臨时上诉仲裁安排,以应对WTO争端解决机制上诉机构停摆的困局。

争端解决机制被称为WTO皇冠上的明珠,但近年来美国持续阻挠WTO上诉机构法官任命,导致争端解决功能瘫痪。

“中国是维护WTO的中流砥柱”

1993年,王磊在乌拉圭回合多边谈判中举起CHINA桌牌要求进行发言。发言结束后,美方代表却傲慢地说:“主席先生,我请各位注意,中国现在还不是总协定成员,无权对协议谈判发表意见。”王磊回忆那次经历时说:“被否定话语权的场景不会再出现了,今天中国在WTO说话,全场都在听,听得认真,听有所思。”

屠新泉认为,入世20年,中国在WTO的角色发生了很大改变。“现在我们当然是一个很成熟的成员了,但最开始入世时确实有点陌生,主要的工作还是放在执行承诺上。从2008年开始,中国的实力和自信都有大幅度增强,谈判的参与度不断提高。”

今年8月23日召开的记者会上,王受文表示,中国是世贸组织积极的参与者、维护者和贡献者。“举例来说,2013年中国积极参与了WTO在印尼巴厘岛召开的贸易部长会议,促成了贸易便利化协议,将全球贸易的成本、贸易的费用降低了14%左右。2015年中国积极参加在内罗毕召开的WTO贸易部长会议,推动达成了关于农产品出口补贴取消的协定、关于信息技术产品的扩围协议。除此之外,对WTO一些新议题的谈判,包括投资便利化、电子商务、中小企业,中国也积极参与并发挥重要作用。”

当反全球化声浪席来、美国等对WTO态度发生变化时,中国挺身而出,成为WTO的主要维护者。“这个角色变化非常重要,我们成了维护WTO机制的中流砥柱。和美国只顾抱怨、单纯破坏不同,我们的主张都是建设性的。对WTO存在的制度缺陷、规则漏洞,我们提出了针对性建议,目的是使其更加有效和公平,维护WTO体制的运行。”屠新泉说。

“中国对加强世贸组织权威性和有效性非常重视,也支持对世贸组织进行必要改革。”王受文说,“在改革议题方面,既要解决传统议题、历史欠账,也要就新议题制定规则,实现规则的现代化。”

WTO副总干事张向晨接受采访时指出,中国将融入多边贸易体制、经济全球化与推动国内改革开放进程有机结合,这是一条正确的道路。“在未来的十年,有理由相信中国将成为世贸组织改革有力的推进者和重要的贡献者。”

面向世界经济的未来,正如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所说:“综合研判世界发展大势,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我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我要明确告诉大家,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实践证明,过去40年中国经济发展是在开放条件下取得的,未来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在更加开放条件下进行。这是中国基于发展需要作出的战略抉择,同时也是在以实际行动推动经济全球化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猜你喜欢
入世争端贸易
中日韩贸易数据
出入相宜天地宽
疫情中,中俄贸易同比增长
中日产业内贸易的实证分析
中日产业内贸易的实证分析
中美今日重开贸易磋商
解决中印领土争端要打“持久战”
中国入世15年
出世做人,入世做事
普京:俄将在5至6月入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