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律成,在延安弹响曼陀铃

2021-12-15 08:21李璐璐
环球人物 2021年22期
关键词:进行曲雪松延安

2021年11月,郑律成之女郑小提在北京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本刊记者 李璐璐/摄)

“我是延安娃!”一见面,郑小提就对《环球人物》记者说,“我在延安出生长大,那里是我的家乡,也是父亲念念不忘的地方。”

郑律成出生在朝鲜半岛的全罗南道光州,当时,朝鲜半岛已沦为日本殖民地。在这种历史背景下长大的郑律成,产生了浓烈的抗日情怀。由于中朝两国共同的抗日目标,许多朝鲜爱国志士辗转跨过鸭绿江,来到中国参加抗日斗争。1933年,19岁的郑律成跟随一批进步的朝鲜青年来到南京,参加朝鲜人的抗日革命组织“义烈团”,开始了一边革命,一边学习音乐的生活。

郑律成(1914年—1976年)

背着小提琴去延安

来到中国后,郑律成结识了冼星海及“左联”的一些革命音乐家,并加入了抗日救亡组织“五月文艺社”。在参加抗日救亡歌咏运动的过程中,他接触了中国共产党,读懂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七七事变”之后,在党中央的号召下,进步青年纷纷奔赴延安。冼星海和他的救亡演剧队也离开上海,来到延安。在上海妇女救国会负责人杜君慧的引导下,郑律成萌生了去延安的想法。

当时,郑律成的俄籍声乐老师克里诺娃非常赏识他,想引荐他去意大利继续学习声乐。经过一番思考后,郑律成毅然选择去延安。“因为对中国共产党的了解,使我父亲看到中国抗日斗争胜利的希望是在延安,所以他下决心要去延安。”郑小提说。

郑律成开始为奔赴延安做准备。由于没有路费,在朋友的引荐下,他向民主战士、民主同盟领导人李公朴求助。李公朴得知郑律成要去延安,立刻拿出30块银元给他当路费。八路军总部的高级参议宣侠父给八路军西安办事处主任林伯渠写了一封亲笔信,告之郑律成将去延安一事。就这样,郑律成背着小提琴和曼陀铃,带着两本《世界名曲歌集》,和无数革命青年一样,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抗日救亡之路。

1937年冬天,郑律成越过层层封锁,来到延安,先后进入陕北公学、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学习,不久后担任抗日军政大学音乐指导、鲁迅艺术学院声乐教员。郑律成发现延安虽然生活艰苦,却生气勃勃,青年们思想活跃,没有森严的等级差别,而且处处是歌声,群情激扬,他感觉自己来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世界,被深深打动了。

“那时候,学校、单位每天都会组织大家唱歌,开饭前唱歌、开会前唱歌,甚至很多人走路时也唱。大家唱《义勇军进行曲》《大刀进行曲》……这些歌声给了我父亲精神上的振奋,他被充满革命气息的延安所感染,他渴望歌颂延安,歌颂革命。”郑小提说。

1939年,郑律成在抗大女生一队指挥唱歌。

 “革命的激情促使我拿起笔创作”

1938年4月的一天傍晚,郑律成和同事爬上延安北门外的一处高坡,放眼望去,只见延河边上,操练的战士们喊着整齐嘹亮的口号,在夕阳中充满激情地歌唱。此情此景,让郑律成再也无法按捺心中蓬勃的情感,他对身边的鲁艺文学系的莫耶说:“给我写首歌词吧!”莫耶同样被眼前的景象所感染,当即允诺。回去后,莫耶在窑洞里挥笔创作,写出了激情澎湃的歌词,郑律成看了之后非常喜欢,当下将自己关在屋里,经过一天一夜的冥思,很快谱好了曲,《延安颂》就此诞生。

1939年的春天,延安大礼堂里,女高音汤荣枚和男高音郑律成气势恢宏地唱响《延安颂》:“夕阳照耀着山头的塔影,月色映照着河边的流萤,春风吹遍了坦平的原野,群山结成了坚固的围屏。啊延安,你这庄严雄伟的古城,到处传遍了抗战的歌声……”演唱结束后,毛主席高兴地鼓起了掌,很多人激动得热泪盈眶。《延安颂》很快传遍延安,传遍苏区。

1937年,鄭律成(右)到达延安。

延安时期的郑律成。

郑律成、丁雪松夫妇合影。

郑律成在回忆这段创作历程时曾说:“当时,延安还很荒凉,山上光秃秃的没有树,生活很艰苦。但是,延安是革命圣地,是当时中国人民的灯塔和希望,人们怀着对革命的向往从全国各地来到这里,又从这里把革命的火种带到四面八方。延安充满了朝气,到处洋溢着热情和明朗的歌声……我深深地爱上这个朝气蓬勃、充满了青春气息的延安。我日夜琢磨着,想写支这样的歌,它应当是优美的、战斗的、激昂的,以它来歌颂延安。虽然我当时没有专门学过作曲,但革命的激情促使我拿起笔创作这首歌。”

在延安,郑律成还结识了诗人公木(张松如)。当时,公木在抗大学习,并被任命为抗大政治部宣传科干事。担任宣传科音乐指导的郑律成就住在公木的隔壁,经常到他的住处玩。公木在延安创作了很多诗歌,郑律成看到后,提出为他的诗歌谱曲。公木听了非常高兴,说:“一首诗变成一支歌,那确实是一个质的飞跃。”两个人经过商量,决定创作“八路军大合唱”。于是,在延安的窑洞里,公木思如泉涌,先后写出了《八路军军歌》《八路军进行曲》《骑兵歌》等。郑律成在窑洞里敲着盆、拍着腿为这些歌词作曲,他说:“给词作曲如虎生翼。我们的虎是吃日本鬼子吃反动派的虎,生了翼更凶、更猛、更厉害!”

公木回忆郑律成的创作过程时说:“没有钢琴,连手风琴也没有,他只是摇头晃脑地哼着,打着手势,有时还绕着屋当中摆的一张白木茬桌子踏步转悠……”

《延安颂》《八路军进行曲》等歌曲从延安飞向全中国,直至海外。许许多多的革命者唱着这些歌,不畏艰难万险,不畏牺牲,在革命的洪流中英勇斗争。

解放战争时期,《八路军进行曲》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1988年7月25日,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签署命令:“经党中央批准,中央军委决定将《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两头黄羊办婚礼

在延安,郑律成还收获了爱情。郑小提告诉记者,爸爸和妈妈正是在抗大相识的。丁雪松出生于重庆,是新中国第一位女大使,20世纪70年代末先后出使荷兰和丹麦,历任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朝鲜处副处长、国务院外事办公室秘书长等职。

1938年,丁雪松来到延安,进入抗日军政大学第三期学习。她在回忆初识郑律成时说,一个傍晚,她和抗大女生队的几个同志到延安北门外散步,初次见到一个体形瘦削,腰杆笔挺,眉宇间显得英俊而刚强。身穿黄色军大衣的人。他是队长赵玲的客人郑律成——一个来自朝鲜的革命青年。在丁雪松担任队长以后,又常常看到郑律成活跃的身影,他有时穿着灰色的军装,有时穿件褐色的茄克。当郑律成在晚会上出现的时候,他的节目很独特,嘴里吹着口琴(用铁丝把口琴系在头上),怀里弹着曼陀铃,脚下踏着打击乐器,一身而三任。丁雪松想这也许是不能登大雅之堂的。“但在当时延安这样简朴而热烈的晚会上,不正需要这些来自四面八方、有着各种艺术才能的青年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以活跃大家的文娱生活吗? 有时他引吭高歌,那宏亮抒情的男高音,具有一种感人的魅力……”

郑律成在抗大担任音乐指导,经常到女生队教唱歌,和丁雪松渐渐熟悉起来。他们时常在一起漫步、聊天,无话不说。有一天晚上,丁雪松回到自己的窑洞,惊讶地看到窗台上放着一瓶盛开的鲜花,桌上还有两本小说《安娜·卡列尼娜》和《茶花女》,书的扉页夹着一张字条:送给小鬼女军官。署名郑律成。丁雪松怦然心动,音乐、文学以及共同的理想将二人联系在了一起。

郑小提与父母合影。

新中国成立后,郑律成(右一)重返中国,寻找创作素材。

然而,由于郑律成的国际身份,多次受到询问和审查。有人劝说丁雪松放弃和郑律成的交往,但她一直坚信郑律成的清白。终于,1941年,在鲁艺的一间大平房里,郑律成和丁雪松举办了婚礼。那时延安的生活非常艰苦,物质匮乏,为了办好婚礼,郑律成去山里打猎,捕获了两头黄羊。他用其中一头黄羊和老乡交换了黄米和红枣做成年糕,另一头黄羊则烤成羊肉串,招待客人。在鲁艺副院长周扬的主持下,婚禮热热闹闹地举行,宾客纷纷前来祝贺。

一年后,郑律成和丁雪松的女儿郑小提出生。营养不良的丁雪松没有乳汁喂养女儿,郑律成只得把一直陪伴他的小提琴卖掉,换回一头带羊羔的母羊,用羊奶喂养女儿,才算渡过难关。为了铭记这段难忘的岁月和那把救命的小提琴,郑律成和妻子为女儿取名郑小提。

红色精神一直在

“我在延安度过了幼年时光,当时,为克服经济上的严重困难,党中央号召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一部分部队开始了农副业生产,几乎家家户户自己种菜、养猪、做鞋等。”郑小提说,“一边是热火朝天的劳动,一边是嘹亮的歌声,我是听着鲁艺的歌长大的。”

抗战胜利后,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发布第6号命令,朝鲜义勇军随八路军进军东北,以达成解放朝鲜的任务。于是,郑律成携带妻女,离开延安向东北进发。郑小提回忆说:“一路上,母亲牵着一头毛驴,毛驴载着垛子,一边垛子里放着生活用品,另一边装着我。行军路上要经过封锁线,我们小孩子被反复叮嘱不能哭闹。也许是那时的环境影响,过封锁线时真就没有小孩子哭。有一次,毛驴爬山时,不小心失蹄了,我差点从垛子掉出来翻下山去。”

朝鲜半岛光复后,郑律成又带着妻女随300多名朝鲜义勇军回到朝鲜北部工作。在那里,他参与创建了朝鲜人民军协奏团,并创作了朝鲜人民军军歌《朝鲜人民军进行曲》。1950年,郑律成重返中国并正式加入中国国籍。此后,他的足迹踏遍了中国大地,到处寻找创作素材,到1976年12月7日病逝,郑律成留下了300多首脍炙人口的歌曲。

长大后的郑小提多次回到延安,参观过延安大学校史陈列馆,在图书馆查阅了郑律成、丁雪松在延安时期的相关资料,参观了王家坪,并在父母住过、也是她出生的土窑洞前留了影。2018年,人民音乐家郑律成生平事迹展在延安桥儿沟革命旧址举办,郑小提在开展仪式上分享了自己重回延安的感受。

“父亲那一代人的所作所为和革命信仰影响了我,如今传承着鲁艺红色基因的院校、院团、艺术家也遍布全国各地。延安是一个可以让人们很好地感受和传承老一辈艺术家、革命者精神的地方,也提醒着我们,红色精神一直在。”郑小提说。随后,她轻声吟起了《延安颂》。

人物介绍:

郑律成(1914年—1976年),原名郑富恩,出生于朝鲜(现韩国)全罗南道光州,1933年来到中国参加抗日斗争,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加入中国国籍,是一位杰出的作曲家,被誉为“军歌之父”,代表作有《延安颂》《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等。

猜你喜欢
进行曲雪松延安
延安的故事
假日进行曲
Body languages in English teaching
Is the color scheme in 《Yanxi Raiders》 a “national product” or a“national product”?
《延安文学》2017年总目录
谁来给雪松传粉
MAKE COOL 夏日清凉进行曲
雪松为什么四季常青
《保卫延安》震撼播出
“包饺子”进行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