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说“慢慢来”少说“没事的”

2021-12-15 08:50李松蔚
环球人物 2021年22期
关键词:更糟咨询发作

李松蔚

一个人最痛苦的时候,只要问他:按1到10打分,你此刻痛苦的程度打几分?不管他打几分,哪怕12分,他心里都会多出一份安慰。这个问题让他看到的不只是自己的痛苦,最重要的一个词,叫做“此刻”。它让人看到,痛苦是会随着时间变化的。现在是一个状态,过一段时间又会是一个状态。变化永远都在发生。

我们常常误以为自己是痛苦的主体,害怕无论如何都受困于这具躯体和灵魂。所以承受痛苦的同时,还要承担一份压力,那就是想象中的永恒:是否“我”就等于痛苦本身?那我将注定无从摆脱。不必担心,只要等上一段时间。

一段时间后就能变好吗?倒不是,也可能变得更糟。但更糟本身也是一种变化。我们能看到事情的流动。“流动”就让一个东西的性质发生了改变。苹果不只是苹果,它也可能变成一个苹果核,跟其他厨余垃圾一起,走向被分类处理的下一步。苹果并非定论,只是流动的中间环节。而我们常常忽略了这一点。我们处在过程中,误以为当下就是全部,定格就是永远。这时候,要提醒自己在半空之外放一双眼睛,审视这个流动的过程。这下你就安心了。痛苦也好,别的什么也好,都是流沙,只是此刻迷住了眼睛。

孩子十几岁的时候,跟父母吵得很厉害。父母痛苦得不得了,求助心理咨询,问:“这孩子是不是完了?”我告诉他们,这年纪就是要吵架了,过几年就不吵了。他们瞪大眼睛:“会有那一天吗?”我说:“过几年他就去上大学了,你们还怎么吵?”他们也忍不住笑起来,剑拔弩张的气氛一下放松下来。

这话听上去没什么技术含量,但可以安抚疑难。因为引入了时间这个维度,疑难的性质就不一样。它不是一个死结,不是孩子“注定”有问题,跟家人的关系“注定”处不好。它让人意识到,眼下的全部困难,只是在特定的几年内,在家人之间还有怨可诉、有架可吵的一小块时间和空间里,是一段即将消逝的体验。它是这几年的孩子、这几年的父母、这几年的依赖和冲突、这几年的朝夕相处共同构成的一段不可再现的生命历程,过一天少一天。

时间是最简单又有力量的干预。它让人的意识飞跃到半空之上,从流动的长河上方注视当前的一小丛水花,心就定了:怎么样都是要吵的,也都是会过去的。

不用在意吵什么,怎么吵,谁有道理谁错了,那都是这一刻的无谓执著。陷在此刻的时候,父母就会叹息:他怎么就不能听我们的呢?我们有我们的道理呀。等等吧,过几年孩子说不定就回过味儿来了。孩子也生气:父母就非要按他们的想法来,就不能尊重我已经是一个大人了吗?也一样,等等吧,他们还要一点时间。

没有人能轻松度过这段时间,都要吵。吵到最激烈的时候,人会很绝望,但往往也是从那里开始变好。父母累了,孩子也累了,不较劲了,知道这是自然规律,反而就放松下来。两代人放弃了徒劳的挣扎,有了沟通的契机。这个转机不是凭空出现的,恰恰以前面的痛苦为铺垫。因为我看过了好多这样的故事,所以告诉他们:吵吧,吵不坏。

这些话听起来也有些恼人,一开始跟我学做咨询的学生,忍不住会唱反调:“万一就是好不了呢?那些得了绝症的人,你也安慰他以后会变好吗?”我说不会,为什么要安慰呢?安慰是想让他们感觉好一点。但他感觉不好只是暂时的,以后自己也会好一点。未必是病能治好,而是他接受这个病了。随着时间流逝,他会越来越擅于和病痛相处。

我有一个来访者,时不时的焦虑发作,发作时聽不得别人说话,否则会心烦暴躁。她花了好几年时间,想一劳永逸地把这个问题治好,但就是没有特效药。她找到我,我说我也没办法。那怎么办呢?她又要暴躁了。我问她一次焦虑发作时间有多长,她说半小时。我说,那你只要熬过这半小时就好。比如躲到自己的房间里,比如戴上降噪耳机听音乐,比如把手边的纸撕成细碎的一条一条。

但她觉得这样不好,给生活造成了很多不便,有时还会吓到亲近的人。并且她反问,假如这就是问题的解决方案,她还有什么必要接受咨询呢?我告诉她,咨询的意义就是让她心安理得接受这种状态。每次发作就躲进自己房间,还要对身边的人说一声:“我需要一个人待一段。别担心。差不多半个小时就好。”说了这句话,身边的人也会放心很多。

这样就够了吗?我觉得差不多。时间一天天过去,她和她身边的人都越来越淡定,知道问题来了也就那么三两下。能去掉病根当然最好,但如果去不掉,能够这样稳妥地把问题应付过去也可以。一旦接受了这件事,她其实也就没那么焦虑了。这看上去也像一个悖论:越能接受一个问题,这个问题也就越会不成为问题。关键在于,能不能相信时间。

对于那些刚刚遇到问题的人,比如刚确诊抑郁症的患者,我有时会说:“还早呢,这才哪到哪啊?”意思是得了这个病就得慢慢治。旁观者被吓得够呛,觉得太丧了:难道不应该安慰他们“没事的,几天就好”吗?有意思的是,对于生病的人,反倒是“慢慢治”更具有宽慰的力量。仿佛在说,一时半会就算治不好,日子也还长呢。

按照时间画出的曲线,不免有起伏波折,但是已知有起伏,再陷入起伏中,心态就会轻松一些。你知道变化就在未来等着你。唯一重要的,就是让自己心平气和地度过眼下这一段,甚至当成一段历练,赏玩路过的风景。这难免有站着说话不腰疼之嫌。也有人问:知道了这些,还是不能心平气和怎么办?没关系,过一段时间再看看。现在,我们才哪到哪呢?

猜你喜欢
更糟咨询发作
Fighting the sands of time与时间之沙抗争
警惕隐藏在自言自语后的癫痫
行了,我像所有的他们一样
爱情里“前任”的影响力
神回复
卒中后痫性发作63例临床分析
早上和晚上
服务与咨询
阅读理解两则
健康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