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语境下大学生文化惠民服务质量提升研究

2021-12-16 12:09汤铎原
山西农经 2021年1期
关键词:惠民战略基层

□汤铎原

(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 绍兴 312000)

“文化惠民工程”始于党的十七大,作为青年主力军,大学生在文化惠民服务中作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文化惠民服务作为关联热点重新得到了学界的关注。大学生群体如何在乡村振兴语境下提升文化惠民服务质量,适应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新要求,已成为一个新的课题。

从大学生文化惠民服务角度出发,以乡村振兴为视角,探讨如何提升文化惠民服务质量,进而促进乡村文化繁荣[1]。

1 乡村振兴战略与文化惠民工程的区别与联系

1.1 乡村振兴战略与文化惠民工程的区别

(1)时代背景不同。乡村振兴战略是在我国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关键期提出的;文化惠民工程于党的十七大提出。

(2)内涵不同。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主要体现在总要求上,即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包括乡村发展的方方面面;文化惠民工程的内涵主要体现为各类子项目,例如乡镇综合文化站、文化信息资源共享、“送欢乐下基层”等[2]。

(3)目标对象不同。乡村振兴战略主要面向乡村,以补齐“三农”短板,实现乡村发展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文化惠民服务主要面向基层人民,没有户籍类型限制,目的在于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1.2 乡村振兴战略与文化惠民工程的联系

(1)实施对象部分重合。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象是“三农”,即农业、农村、农民;文化惠民工程的实施对象是城乡基层人民,故部分实施对象重合。

(2)部分内容重合。文化惠民工程主要集中在文化领域,而乡村振兴战略“二十字”方针所体现的五大目标任务是相互联系的有机体,其中乡风文明与文化惠民工程存在一定重合[3]。

(3)经验借鉴。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乡风文明体现了传统文明和现代文明相互融合与发展的时代要求。如何把这两种文明有机结合起来,已经实施多年的文化惠民工程可以提供丰富的经验借鉴。

2 大学生文化惠民服务的类型以及实施成效

2.1 大学生文化惠民服务的类型

根据服务内容,大学生文化惠民服务可分为3 类,具体包括展示性服务、教育性服务、保护性服务。展示性服务主要包括文艺演出、展示展览等形式;教育性服务主要包括文化教育与培训、文化宣传科普等内容形式;保护性服务主要包括文化传承、保护、发展等内容形式。2015 年11 月以后,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影响,大学生文化惠民服务开始由“大水漫灌”转向“精准滴灌”,实行“菜单”式服务,通过服务的供给侧改革,提高供给结构对政府、社会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4]。

2.2 大学生文化惠民服务的成效

对政府而言,大学生文化惠民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分担了基层政府文化治理的部分职能,是基层社会治理的有效补充。通过“文化下乡”“文化下基层”等多种方式,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带入基层社会,使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得到传承和发展。

对基层群众而言,大学生文化惠民服务为其送去了精神食粮,成为满足精神需求的重要方式之一。各类教育性服务提升了基层群众的科学素质和文化素养,“非遗”保护、民间技艺传承等保护性服务,对于传承和保护地方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对于高校而言,大学生文化惠民服务可以强化高校的育人功能。大学生文化惠民服务是展示高校文化建设成果、延伸并拓展高校文化教育、高校利用自身文化成果优势服务地方和基层文化发展的过程,有效提升了办学影响力和社会知名度。

对于大学生自身而言,参与大学生文化惠民服务是增长才干的重要一课。通过参观考察、调研学习体验,促使大学生了解国情、社情、民情,形成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同时,服务过程中的分工协作也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5]。

3 大学生文化惠民服务存在的不足及原因

3.1 大学生文化惠民服务的不足

从基层政府角度来看,大学生文化惠民服务大多是上级政府下派的工作任务,基层政府部门多以完成任务的心态被动对待。

从基层群众角度来看,不同受众需求分歧较大,各受众群体表现出明显的旁观者心态,热情不高。

从高校角度来看,参与大学生文化惠民服务的学生群体以学生干部、文艺特长学生居多,学生参与面窄;大多数暑期社会实践不超过1 周,存在一定程度的形式主义;在结果考评上,重宣传而缺少来自受众群体的评价反馈。

从大学生自身角度来看,有的大学生把参加服务作为评奖、求职的砝码或到基层度假玩乐的重要形式;部分文化惠民服务只是简单劳动,所“用”与所“学”严重脱节。

3.2 大学生文化惠民服务出现不足的原因

从基层政府层面看,通过上级政府对接过去的各类文化惠民服务,最终都落实到了基层政府,增加了基层政府的工作任务,尤其是当大学生的服务内容并非为替基层干部分担工作的时候,基层政府的积极性难以保障。

从基层群众层面看,基层群众多是旁观者,尤其是当大学生提供的文化惠民服务无法解决实际问题时,基层群众的参与度不高。

从高校层面看,为保证服务质量而选择学生干部、学生党员或有文艺特长的学生群体,导致学生参与范围偏小;上级文件的考核评比导向会导致高校重视活动成果的宣传、包装以获得较好成果。

从大学生自身看,参加文化惠民服务只是为了获得各种荣誉,或者在德育方面获得加分,或者增加就业筹码,有的甚至作为游山玩水、休闲度假的机会,导致服务过程流于形式。

4 乡村振兴视角下提升大学生文化惠民服务质量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4.1 乡村振兴视角下提升大学生文化惠民服务质量的必要性

(1)破解当前大学生文化惠民服务困境的需要。针对当下大学生文化惠民服务存在的问题,乡村振兴战略正好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破题”方式。

(2)顺应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以及2018 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均明确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路径,在每一条路径上均可与提升文化惠民服务质量结合起来,且大有可为。

(3)高校落实职责使命、强化育人功能的重要课程。大学的5 项职责使命是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大学生文化惠民服务与其中4 项直接相关。通过文化惠民服务,让大学生向群众学习,有利于增长才干,为毕业后走进社会、成就事业打下坚实基础,也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育人途径。

4.2 乡村振兴视角下提升大学生文化惠民服务质量的可能性

(1)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乡村振兴战略。《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明确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在愿景规划以及具体举措的10 个篇章中,专门用了1 个篇章论述繁荣发展乡村文化(第7 篇章),为开展文化惠民服务的大学生群体积极投身乡村文化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

(2)学界重新认识大学生文化惠民服务。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学界对于乡村文化繁荣与振兴的研究与日俱增,不少学者开始把文化惠民工程与乡村文化振兴结合起来,对大学生在其中的作为进行了有益的理论探索。

(3)基层对大学生文化惠民服务的深度需求。文化惠民工程实施多年,基层的深度需求已经上升为乡村传统文化保护、乡村文化生态重塑以及乡村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由公益性的“输血”变成“造血”,构建乡村文化生态系统,这一工程需要大学生群体的参与。

5 乡村振兴视角下提升大学生文化惠民服务质量的对策建议

以乡村振兴视角提升大学生文化惠民服务质量,要立足于深化服务效果和服务深度,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发力,从政府、基层群众、高校、大学生自身等不同主体的角度多管齐下。

5.1 政府层面要把大学生文化惠民服务纳入乡村振兴的整体工作并做好规划实施

(1)做好规划引领,把大学生文化惠民服务作为乡村文化繁荣振兴的重要实施载体,尤其是与乡村特色文化、“非遗”保护以及乡村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结合起来,做好顶层设计,打造乡村文化的自循环系统。

(2)落实责任主体,明确政府、乡村、高校、大学生群体各自不同的责任,做到“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真正将文化惠民内容中的各项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建设项目和主要措施落到实处。

(3)做好考核评估,以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为目标,建立规划实施督促检查机制,适时开展规划中期评估和总结评估,将实施成效纳入有关单位的年度绩效考评中。

5.2 基层群众要配合和协助政府、高校以及大学生群体积极参与到乡村文化繁荣中

(1)前期参与。积极参与各项文化惠民服务调研和地方特色文化传承、“非遗”及民间技艺保护等前期规划[6]。

(2)中期参与。为大学生开展的各项服务内容提供必要的协助、配合。

(3)后期参与。积极向活动组织方、实施方提供中肯的反馈意见,为持续改进大学生文化惠民服务、推动乡村文化发展建言献策。

5.3 高校要把服务乡村纳入办学全过程,在文化方面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1)加强专业建设,根据乡村文化需要和地方文化实际,适时完善专业结构和专业体系,把服务地方文化作为专业建设的重要出发点[7]。

(2)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共建共管共享共赢”的原则,强化校企命运共同体建设,为大学生参与文化惠民、融入乡村文化产业发展建立良好的协作机制。

(3)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把地方乡村文化融入校本课程开发,把课堂设在乡村,动员大学生毕业后面向“三农”领域就业创业。

5.4 大学生自身要端正态度,积极投身乡村

(1)树立正确的实践观。把提升文化惠民、投身乡村振兴作为学有所用的重要途径,在服务的过程中获得新知识。

(2)树立正确的得失观。大学生需要克服浮躁心态,扎根到乡村一线,把论文写到乡村大地上,将乡村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成才之路。

(3)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以文化惠民服务为载体,进一步加深对农村的关注和了解,做好面向农村的职业规划,以专业的知识为背景,壮大乡村文化产业,做好乡村文化的传承人,使先进思想文化之花开遍美丽乡村。

猜你喜欢
惠民战略基层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家中电器要“焕”新 这波惠民操作别错过
走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大步
基层在线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坚定不移抓教育 践行初心惠民生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以良法促发展、保善治、惠民生
走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