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多链联动模式探究

2021-12-16 12:09蒋守华周红军王磊明秦进华
山西农经 2021年1期
关键词:科技推广科研院所科技成果

□蒋守华,周 刚,周红军,王磊明,秦进华

(淮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江苏 淮安 223001)

2019 年我国大力推进科教兴农,加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产业技术体系和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建设,新创建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县151 个,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0%,主要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提高到95%以上,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9.2%[1]。

现阶段我国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效率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为进一步推动农业发展,有效提高农民以及相关农业企业的经济收入,需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推广方式。

1 我国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现状分析

借助政策支持,我国农业科技成果推广逐渐演变并形成了多种推广方式和手段。目前,最主要的一种推广手段是采用建立农业科技园的方式。通过利用上述手段,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我国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效率,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我国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仍然存在一定问题。

2 我国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存在的问题

2.1 农业科技开发与实际生产未实现无缝衔接

因受到机制以及相关管理体制等干扰,我国的农业科技开发工作与实际的农业生产之间存在明显的脱节现象。目前,我国农业科技的开发工作一般由科研院所完成,农业生产的主要实践者则是农民以及农业企业。两项工作分别属于不同的部门,加上行政管理级别以及部门与部门之间条块分割,两者无缝衔接存在较大困难。正是因为存在这一问题,我国农业科技研究与实际的农业生产联系不够紧密。科研人员不能及时掌握农业生产需求信息,农业科研成果与实际的农业生产需求之间存在差距,最终影响了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质量[2]。

2.2 未建立科学、合理、完善的推广评价体系

因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评价体系还未建立,科技人员将更多精力放在了技术创新方面,追求理论设计和试验等,并没有真正关心农民以及农业企业对农产品的实际需求,这就导致科研院所技术成果的应用程度不高。

2.3 资金投入与实际工作不成正比

虽然我国十分注重对农业生产方面的资金投入,但是对比其他国家在农业方面的投入,我国相关经费投入占比仍然较小。

在现有的经费中,部分为人员经费,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经费占比较小。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环境恶劣、条件艰苦,如果没有良好的薪资待遇,很难留住农业科技推广人才[3]。

3 多链联动推广模式及其应用意义

3.1 多链联动推广模式

多链联动推广模式主要是将农民、农业企业、政府、科研院所与农业行业相关主体联系起来,通过互通信息,协调与配合资源等,充分发挥不同主体的优势,进而在农业科技成果推广过程中提供支持,最终建立起能够推动农业更好、更快发展的长效机制。

3.2 推进多链联动推广模式应用的积极意义

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及整个农业科技服务逐渐规范化、科技化与综合化,通过农业科技的开发推广和运用,在不同环节中相互联系与衔接,最终形成综合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

政府提供政策和经费,农业企业为龙头,联合农业科技推广机构、科研院所、中介服务组织等,为农业企业、农民等提供种苗、生产资料、信息、技术等多个环节的服务,最终形成农业科技活动与各方联动发展的态势。这种多链联动推广模式不仅有效减少了科技成果在农业行业运用中的风险,也能极大程度提高我国的农业生产水平。

4 农业科技成果推广采取多链联动模式的途径分析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2018 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明确了“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农业竞争更多表现为产业价值链条和运作体系的整体竞争,只有实现农业产业链整合和价值链提升,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才能让农民真正共享产业融合发展的增值收益。农业产业链整合和价值链提升需要农业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政策链、人才链、市场链“六链融合”形成合力,实现农业提质。

4.1 凸显农业企业在多链联动模式中的地位

农业企业作为农业市场活动中的主体,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市场对农业科技的具体需求。利用农业企业的优势,将科技直接转化为生产力,对促进农业发展有重要作用。将农业企业作为推广的主要力量,主要是因为农业企业本身有较严格的效益约束机制。在农业科技研究与推广的过程中重视投入产出指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好成本,保证科技转化效率。这就需要适当调整农业科技转化和推广体制,重点将农业科技投入以及相关研究的开发、转化和推广工作向农业企业倾斜,将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主体变为企业,积极鼓励农业企业进行技术创新。通过加强与科研院所等机构的合作,注重农业科技开发和转化,重点研发并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有效加快农业科技推广进程。

4.2 政府转变角色,以引导和调控为主

在现阶段的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工作中,政府要注重自身角色的转变,不能直接干预经济主体的活动。政府需要通过提供政策支持以及相应资金,为农业科技推广工作提供更加宽松的环境,从而发挥其引导和调控作用。通过制定相应的法规,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对农业科技发展进行总体规划。

另外,要提供政策支持以及加大资金投入,从而有效推动农业科技推广工作进一步开展。同时,政府还要积极利用自身的优势,协调并组织与农技推广活动有关的企业、科研院所、金融机构、农户等,确保农业科技推广工作顺利进行。

以淮安市农业科学院为例,该院多年来坚持把专业特色基地建设作为成果展示和对外服务的重要载体,建成优质稻米、绿色蔬菜、生态养猪、观光农业、循环农业等5 类特色基地共56 个,挂牌服务农业基地总面积达0.31 万hm2。特别是由淮安市农业科学院为第一单位育成的品种分别占淮安优质小麦、水稻、蔬菜种植面积的50%以上。在围绕推动区域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上,打造了一批“三链同构”“三产融合”科技示范精品,进一步提升了“淮麦”“淮稻”“淮油”“淮豆”“苏梦”“苏创”等系列农作物新品种的区域品牌影响力。在疫情防控和春耕春管的特殊和关键阶段,淮安市农业科学院创新技术指导方式,在线上累计为164 人次答疑,微信指导合作社、农资经营户70 多户,制定生产技术方案60 多项;在6 个示范县(洪泽、金湖、宝应、兴化、射阳、宿迁)和3 个试验点(涟水小李集、洪泽油田农场、宿迁洋河)制发田间管理技术明白纸1 套;与农资头条、中农普罗丰禾合作参与线上直播(重点帮助修改PPT,编制稻麦田病虫草害防控方案等),面向江苏、安徽、湖北、四川等地用户,日均线上培训人员近万人,为保障淮安地区丰收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4.3 实现多方参与,提升多链联动推广模式效率

目前,我国已基本上实现农业生产现代化,这得益于机制、技术、资金、服务等多个方面提供的支持,最终呈现出我国农业科技开发、推广、运用三位一体的农业科技转化体系。

其中,技术人才是提升多链联动推广模式效率的重要因素。在充分认识到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工作的客观要求以及人才需求的基础上,要求研究院所、金融机构等主体参与进来,实现对品种引进、品种改良、技术指导、农户培训等多个方面的服务,最大限度提升多链联动推广模式的效率。

通过将农业科研院所和金融机构等主体联动起来,实现了在农技推广活动中高质量开展相应工作的目标。通过不同主体协同合作,共同实现科技开发、技术信息服务、资金支持、新农产品推广销售等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服务,从而对农业科技推广全过程进行社会分工。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农民生产技艺,还有利于提高我国农机推广配套服务水平,对进一步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有重要意义。

5 结束语

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分析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现状,找到现有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充分认识多链联动推广模式的作用与积极意义的基础上,联合与农业发展相关的多个主体,实现相互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发挥各自在技术、资金、产品销售等多个方面的优势,进一步推动我国农业科技成果向实际生产力转化。多链联动模式在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工作中的应用优势明显,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多链联动模式涉及多个主体,如何更好地发挥不同主体的优势,确保服务于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工作,将是需要深入研究的另一个重点。

猜你喜欢
科技推广科研院所科技成果
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项目“龙杞3号良种繁育及栽培技术推广与示范”建设示范效果显著
关于军工科研院所工程建设的精细化管理思路研究
乡村e站助力科技推广
航天科研院所“双创”路径研究
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运行管理探索与实践
河南: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法治保障
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模式选择的博弈分析
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河南科技推广体系
国家食药监总局:促进监管科技成果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