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茶俗研究综述

2021-12-16 06:25周玲冯泽仙肖媛媛冯兴华
中国茶叶 2021年12期
关键词:文化研究综述云南

周玲 冯泽仙 肖媛媛 冯兴华

摘要:茶俗是民间茶文化的积淀,也是饮茶历史和文化传承的折射。文章在概述云南茶俗文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简要归纳了其研究特色、空间和价值,提出云南茶俗的研究应建立民俗学、民族学、茶文化、旅游文化以及区域产业经济多学科融合的研究模式,并需关注民俗主义泛化语境下的茶俗文化。

关键词:云南;茶俗;文化研究;综述

A Summary of the Research on Yunnan Tea Customs

ZHOU Ling, FENG Zexian, XIAO Yuanyuan, FENG Xinghua

Kunming Health Vocational College, Kunming 650600,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space and value of yunnan tea culture research on the basis of

overview.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study of Yunnan tea customs should establish a research model integrating folklore,

ethnology, tea culture, tourism culture and regional industrial economy, and examine the tea customs culture in the

context of folklore generalization.

Keywords: Yunnan, tea customs, culture research, review

茶俗是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根植民俗文化土壤。云南地域广阔、民族众多,拥有得天独厚的茶叶资源,各地区各民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茶俗文化。

随着时代变迁,新兴产业的兴起,尤其是旅游热潮,带动了茶俗文化的消费空间,为云南茶俗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在現代茶俗研究中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一、云南茶俗研究概貌

1. 有关茶俗的记述

许多学者通过走访挖掘了大量的实证资料,整理记录了云南不同民族的茶俗,此类研究大多是客观记录茶俗内容,大致可归纳为4类。

(1)日常饮茶习俗

关于云南茶俗尚无专门的著作,在古籍中记录西南地区的文献有只言片语的茶俗记录,如唐代樊绰《蛮书》所载:“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此外,明代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中记录了其初到大理时在鸡足山悉檀寺内僧人献三道茶的事,文载“初清茶,中盐茶,次密茶”就是白族三道茶的饮茶习俗。相较而言,当代茶文化专著关于云南茶俗的记录要丰富和完整得多,如《云南茶典》中详细记录了昆明九道茶以及基诺族、拉祜族、德昂族、景颇族、哈尼族、佤族、壮族、苗族、彝族、布朗族、白族、藏族、怒族、回族、水族等少数民族的饮茶习俗。与此类似的《中国茶叶大辞典》《云南普洱茶》《中国临沧茶文化》《中华普洱茶文化百科》《茶百科》《普洱茶文化百科》《中国茶典》等著作专辟章节记录了云南的茶俗。此外,博硕论文中也有相关研究和记录,中央民族大学赵恋谱博士论文《中国少数民族茶文化研究》提到了云南怒族的盐巴茶、德昂族的酸茶、基诺族的凉拌茶等茶俗文化。上述研究挖掘、整理、保存了云南独特的饮茶习俗,为云南茶俗文化研究提供了参考资料。

(2)茶祭祀习俗

以茶祭祀是一种遗俗,自古就有,在西南地区的风俗观念中,茶是洁净纯洁的象征,被看作是凡间通向神灵的“天梯”。云南一些民族至今还保留着茶祭祀的习俗,有学者研究记载了云南红河哈尼族古老祭词《斯批黑遮》、哈尼族传统的祭茶仪式以及云南凤庆彝族支系俐侎人的茶树献祭仪式[1]。

(3)茶礼

云南产茶历史悠久,茶作为重要饮品贯穿人类生产与生活,在吃、穿、住等环节中形成了特定礼俗,如出生、结婚、丧葬。在德昂族茶树崇拜的原始信仰心理作用下衍生出表现形式多样的茶礼,如恋爱茶、择偶茶、提亲茶、定亲茶、小酒茶、请柬茶、婚礼茶、迎客茶、敬客茶、送客茶、亲情茶、调解茶、回心茶、建房茶、姑娘茶、拜家神茶、丧葬茶、敬神茶等[2]。赵维标等整理了大理南涧地区的饮茶习俗以及当地彝族在婚嫁、盖新房、丧葬仪式上的茶礼[3]。

(4)茶歌、茶神话、茶传说

云南某些民族视茶树为祖先神,在他们的起源神话、传说或祭歌保留着茶庇佑民族祖先的情节,比如布朗族《祖先歌》、德昂族《达古达楞格莱标》等。王从仁《中国茶文化》一书中“礼俗中的茶”一节记录了德昂族神话《达古达楞格莱标》,周红杰《民族茶艺学》一书记录了云南少数民族茶歌、茶谚语、茶神话和传说,多角度诠释云南的茶俗文化。

2. 茶俗的文化研究

一批学者在记述茶俗的基础上,借助民俗学、民族学和人类学相关理论研究茶俗的文化内涵,内容大致有3类。

(1)文化内涵研究

此类研究着眼某一民族茶俗文化,多层面挖掘出不同的茶俗,并且通过茶俗事项去探究茶俗在民族社会中的社会功能以及它与宗教信仰、历史文化、文化传承等的关系。如丁菊英《云南德昂族茶俗的社会功能》《德昂族茶俗文化中的传统生态意识》《宗教视域下的德昂族茶俗文化研究》《德昂族民间茶俗文化的传承困境与对策》。

(2)比较研究

此类研究是通过研究不同地域或不同民族的茶俗,在比较中探寻民族文化的传承、迁移和融合,例如陈红伟《布朗族与基诺族茶文化比较研究》。

(3)历史文化研究

此类研究借助文献,通过对某一民族,尤其是茶叶种植历史悠久的民族,对其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茶叶生产历史等方面进行考证,研究同一地域或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茶俗,分析变迁,探究渊源[4]。

二、云南茶俗研究的建议

1. 研究模式:多学科、多领域融合

云南茶俗文化研究目前大多有赖于2个学科的研究模式。一为茶文化学,这一学科研究模式下,茶俗作为茶文化的从属部分,被整理记录,出现在茶文化专著的部分章节中,这类专著着墨于茶叶的分类、起源、茶产区、茶道、茶艺等知识的呈现,茶俗如锦上添花之物,零散出现;多是客观记述,深入研究鲜少,偏重于饮茶习俗,对于茶礼习俗、茶祭祀习俗、茶歌、茶舞、茶神话和传说涉略甚少。二为民俗学、民族学研究模式,在这一研究模式下,学者将茶俗作为民俗的表现形式,借鉴茶文化学、民俗学、民族学、人类学相关研究方法,在茶俗事项的基础上,挖掘某一民族茶俗文化的内涵,诸如不同历史时期的茶俗,包括饮茶习俗、节日茶俗、茶神话、茶歌、茶节等,以及茶俗的社会功能、茶俗与宗教信仰、茶俗的传承、茶俗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等。

从文化发展的角度来看,茶俗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云南茶俗具有其独特性和多样性,由此引发笔者对云南茶俗文化研究模式的相关思考,茶俗是一种基于茶文化和民俗文化的交叉文化,单依赖哪一文化的研究模式都很难全面展示它的风貌和特色。《中国茶俗学》一书为茶俗文化研究范式建立了系统的学科指导,可将云南茶俗的研究纳入到茶俗学学科体系中,并跟随时代步伐和产业发展战略,多学科融合,改变研究单一的态势。就研究模式而言,云南茶俗可与茶文化、民俗文化、民族文化等学科相结合,多元视角、多元维度丰富其研究。与此同时,着眼时代发展特色开拓研究空间,在云南产业经济战略中,茶俗文化产业的开发模式,尤其是在旅游消费空间下,茶俗文化所呈现的风貌和走向等问题值得深思,以及如何通过抖音、火山等短视频媒体传播、传承云南茶俗文化都值得深入研究。

2. 研究内容:多角度深入

茶俗内容丰富,不仅贯穿于日常生活中,还贯穿于生产、节庆、人生仪式、迎来送往各环节,因此茶俗可分为饮茶习俗、迎客茶俗、岁时茶俗、婚丧茶俗、祭祀茶俗、茶艺茶礼、茶馆习俗、茶叶生产习俗、茶叶经营习俗等[4]。从民间艺术的角度看,在日常生活中会因茶而形成一定规模的茶文化节及歌舞艺术形式。因此,云南茶俗文化的研究应着眼不同的茶俗类型,改变过多关注日常饮茶习俗的单一研究局势。此外,云南地域虽不甚辽阔,但地形地貌多样,高山、草甸、坝区错落分布,民族众多,26个民族杂居而处,为茶俗文化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因此,茶俗的研究内容可多角度深入,不仅着眼于研究少数民族的茶俗,也可研究地域的茶俗或汉民族茶俗。

3. 田野调查:多点切入

田野调查是民俗研究的方法和手段,茶俗文化的研究自然也需要借助田野调查,然而随着现代化的不断深入,人口流动加剧,新城乡结构模型使得文化村落的驻守调查已经难以适应多元社会的发展需求,也难以满足茶俗研究科学性的要求。因此,田野调查可多点切入,多点不是简单语义理解的多个地点,而是多个面向。田野地点的选择可以是城市也可以是村庄,可以是文化群体,也可以是從属于某个文化群体的个人,可以是实在的场所,也可以是虚拟空间,借助“移动通讯”和“网络+”对茶俗进行田野调查也是可取的方法[5]。

4. 民俗主义泛化语境下的茶俗研究

随着文化产业不断发展,民俗不断被应用与创造,脱离原来语境产生新的功能和衍生出新的内容。伪民俗、类民俗、民俗主义等概念引起学者关注[6],当代中国社会旅游业、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许多传统的民俗在消费空间中被重新挖掘或再创造,民俗逐渐资源化,以民俗主义的姿态被人们认识[7]。

与民俗关系甚密的茶俗亦是如此,云南旅游产业兴盛,又是著名产茶区,在旅游和普洱茶热的带动下,许多地区和民族的茶俗不断被发掘或再创造,在消费空间和影视空间不断被应用。大理白族待客的“三道茶”,从百姓之家走上表演的舞台,傣族的竹筒茶、佤族的烤茶、德昂族的腌酸茶等进入荧屏不断地被再创造、再解读,在茶产区政府助澜下创造出与茶有关的节庆,例如基诺族的攸乐贡茶文化节。许多脱离了原先产生语境的茶俗在新的文化空间中被应用、再创与重组,具备了新的面貌、功能与意义,进一步拓宽了茶俗研究的空间和视角,因此,调整视角去审视民俗主义泛化语境下的茶俗是值得关注的新方向。

三、小结

云南茶俗文化的研究过去有赖于民俗学和茶文化学两个学科的研究模式,然而在当代社会背景下,云南茶俗文化的研究应突出多点结合,一是研究模式多学科、多领域结合,二是研究内容多层面、多角度深入,三是田野调查多点切入。此外,还应关注民俗主义泛化语境下的茶俗研究,才能进一步拓宽茶俗研究的空间和视角。

参考文献

[1] 徐义强. 灵物、祭祀与治疗: 红河哈尼族茶文化习俗初探[J]. 农业考古, 2012(2): 96.

[2] 丁菊英. 宗教视域下的德昂族茶俗文化研究[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3): 96.

[3] 赵维标, 单治国. 对云南南涧茶俗的探究[J]. 茶叶通讯, 2013, 40(1): 40-42.

[4] 余悦. 中国茶俗学的理论构建[J]. 农业考古, 2015(2): 157.

[5] 张多. 多点民族志[J]. 民间文化论坛, 2019(3): 126-127.

[6] 杨利慧. “民俗主义”概念的涵义、应用及其对当代中国民俗学建设的意义[J]. 民间文化论坛, 2007(1): 51.

[7] 徐赣丽. 当代都市消费空间中的民俗主义——以上海田子坊为例[J]. 民俗研究, 2019(1): 133.

猜你喜欢
文化研究综述云南
SAPHO综合征1例报道并文献综述
基于迁移学习模型的小样本学习综述
知识追踪综述
共指消解技术综述
从《喜福会》看华裔家庭的文化困境
科技文化视阈下的文学研究概述
“文化研究”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新视野
2015年9月云南节庆一览
理论的终结与新生
「云南山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