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时代民族高校照片档案编研利用的探索与实践

2021-12-17 04:09李丽
兰台内外 2021年33期
关键词:读图时代民族高校

摘 要:读图时代背景下,人们的信息利用需求和获取习惯逐渐向图片倾斜,这为民族高校照片档案编研利用工作提供了契机。文章通过分析照片档案真实记录性、直观形象性、生动表达性的特点和民族高校照片档案的新颖独特之处,引出民族高校照片档案编研利用应结合民族高校自身的特点来进行,重视“以用促收”,以编研利用促进照片档案的收集。文章还介绍西藏民族大学在照片档案编研利用方面的实践,以供本领域相关人员借鉴参考。

关键词:民族高校;照片档案;编研利用;读图时代

随着现代信息社会的飞速发展,图片以其丰富的信息内容、鲜活生动的画面呈现,以及直观明了的视觉体验,逐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重要媒介之一,“读图时代”业已到来。

何谓“读图”,即是读者以图形或图片为主的阅读爱好。档案学领域的“图”,一般是指档案利用者或者潜在的档案受众,更倾向于接受的照片档案,或者以照片档案为基础编研开发的档案文化产品。读图时代背景下人们的阅读倾向逐渐从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文字阅读,转变为习惯于快速浏览图片,并结合文字说明等,“宁图不表、宁表不字”。在这样的信息利用需求和传播背景下,如何顺应人们的信息获取习惯,充分利用馆藏照片档案资源,挖掘照片档案中的精品,为民族高校的发展和建设服务,成为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1 民族高校照片档案概述

1.1 民族高校照片档案的特点分析

民族高校的照片档案是民族高校在教学、科研和学生管理及其他事业发展中形成的照片类型的记录,生动真实地反映了民族高校教育发展的历史过程。照片档案作为高校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以摄影的方法将事物的形象瞬间记录下来,使得历史呈现更加真实、生动、形象且具有时代感。自从1839年摄影术问世以来,照片便极大地丰富和便利了人类的记忆,成为传承文明、记忆历史与再现历史的最好载体之一[1 ]。

民族高校照片档案的特点,主要在于其真实性、直观形象性和生动表达性。不管从档案的来源原则来看,还是从照片瞬间成像的形成过程看,照片档案真实地记录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人物等要素,包含着巨大的信息量,观众或读者可以直观、形象地获取图片信息[2 ]。过去各个时期的活动都有大量的历史照片留存,例如再版的《西藏公学一年(1958-1959)》收录的照片约百余幅,图文并茂地反映了西藏民族大学建校初期筹建、教学、生产各个方面的情况。西藏民族大学图书馆印制的《民大往事》中收集了大量老照片档案,以老民大人口述历史和照片选集的形式,直观、形象地再现了老一辈民大人担当奉献、求真务实的气概和精神。

1.2 民族高校照片档案的新颖独特之处

民族高校的照片档案除了真实记录性、直观形象性、生动表达性的共性特点之外,还有一些新颖和独特之处。无论是拍摄角度还是反映的内容,民族高校的照片档案的政治性更强、可视性更强,尤其是重大新闻事件和历届毕业生集体照等正式的场合下留存下来的照片档案,都直观生动地呈现了少数民族的服装和文化。与其它类型和载体的档案相比,民族高校的照片档案潜在受众更为广大。这是由民族高校的生源结构和在籍师生的民族比例所决定的。少数民族在性格特点上的表现往往更为直接、热情,更适合用照片这类直观的形式简单有效地表达。

2 照片档案编研的可行性分析

档案编研是为了提供更加优质的档案利用服务,档案只有通过利用才能实现其价值。民族高校檔案馆(室)传统的档案利用方式,一般是以档案原件或档案复制件的查借阅利用、制发档案证明为主,网站服务等新型模式为辅。同时档案利用工作仍停留在表层,大多数的档案信息资源为原始信息,二次、三次信息较少[3 ]。在编研推介的内容选择上,也存在重收集保管、轻开放利用,重文书文件类、轻声像实物类等诸多问题。显而易见,这样的档案利用方式和档案信息内容已经不能够满足有关利用群体日益增长、灵活多样的档案利用需求。

2.1 符合读图时代人们的信息获取习惯

与文字相比,图像直观、形象、生动,视觉冲击力大,内容吸引力强,可以突破语言的障碍,打破种种隔阂。以图像方式传播信息,内容简洁明了,易于被理解和接受,阅读轻松快速,满足现代人快节奏生活的需求[4 ]。照片档案的编研开发,正好符合读图时代人们的信息获取习惯,迎合了档案受众的图片阅读倾向,可以为档案利用者提供良好的档案利用体验。

2.2 有利于逐步完善档案利用体系,多方培育档案利用者

高校照片档案是高校馆藏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宝贵的资源和财富。加强对照片档案的编研利用,有利于激活和完善档案利用体系,提升利用效率。同时,在整个校园范围内普及档案知识,强化档案意识,转变外界对档案机构的刻板印象,多方培育档案利用者。

3 编研利用的新思路

3.1 民族高校照片档案的编研和利用应结合民族高校自身的特点来进行

高校是维护国家统一和反分裂斗争的前沿阵地,民族高校尤其如此。民族高校的档案编研工作者在进行照片档案编研利用选题时,应时刻保持高度的政治敏感度,摒弃有争议和煽动性的话题内容,注意编研开放的照片档案是否涉密或其他不宜开放的档案类型;同时尽量保有专题内容的开放性和吸引力,以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和利用,以及为后续“以用促收”工作的开展做准备。

3.2 重视“以用促收”,以编研利用促进照片档案的收集

在以往的档案工作中,民族高校的档案馆(室)大多存在人员编制有限、专门人才紧缺的困难,档案编研利用工作是在克服各种实际困难的基础上开展的,一场规模较大、效果良好的档案照片展览或者图片选集从筹备到执行,都耗费了档案部门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一般只在推出前期有较大影响,后期效果了了,这是由媒介传播的一般规律所决定的[5 ]。所以民族高校照片档案的编研利用工作应顺应这一媒介传播规律,重视“以用促收”工作,利用照片档案宣传活动的影响和余热,积极跟进民间和校友群中老照片和珍贵历史档案资料的征集和整理,提高档案编研利用的可持续性。

3.3 举办照片展览

在建校60周年之际,西藏民族大学图书馆举办“档案:我们共同的记忆——西藏民族大学建校60周年图片展(1958-2018)”。该展览不仅见证了学校的发展历程,更引起老一辈教职员工强烈的共鸣。参观过程中,很多老教师激动不已,他们共同回忆着曾经生活、学习、工作的点点滴滴,称赞此项活动举办得很有意义。老教师们纷纷将自己珍藏的荣誉证书、毕业合影及学习、生活、参观等照片资料捐赠给图书馆,这些照片资料进一步丰富了学校档案资源、优化了馆藏结构。

4 西藏民族大学照片档案编研利用实践介绍

随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老照片等音像档案得以数字化。西藏民族大学照片档案编研利用实践正是在前期照片档案数字化的基础上进行的。

4.1 开展照片档案专题展览

在档案宣传和档案编研利用工作中,展览是最常出现的形式之一,而照片档案是各种档案载体类型中最能够吸引受众注意的内容之一。开展照片档案专题展览,可将展览和照片档案从形式到内容统一起来,使档案库房里呆板的照片变成明快、生动的档案文化内容。

西藏民族大学通过“档案:我们共同的记忆——西藏民族大学建校60周年图片展(1958-2018)”,展现学校老一辈工作者艰苦奋斗、担当风险的美好传统和爱国兴藏、笃学敬业的精神风貌,同时展示学校作为“西藏干部的摇篮”,在西藏平叛斗争、民主改革、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等不同历史时期所做出的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增强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和爱校情感,激发学生热爱母校、回报西藏的情感,激励大学生继承和弘扬学校优良传统,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有效地促进了学校的思想政治建设。

4.2 网络发布照片档案选集

2018年12月,西藏民族大学图书馆采用灵活机动的照片档案编研开发利用形式,发布了“改革开放40年——西藏民族大学毕业生合影选展”,精选了三个不同时期的27张典型毕业照片档案进行展示。这组照片选集生动活泼地展示了改革开放40年来西藏民族大学培养的学生为推动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改善西藏各族群众生活、促进西藏安定团结做出的重大贡献,在校内毕业生和校外校友群体中引起了极大反响[6 ]。除此以外,还灵活多样地采用其他形式和途径,对照片档案选集进行展出,比如购置2台多媒体点播机,24小时不间歇滚动播放照片档案选集;和校内其他部门联合制作照片档案巨幅海报,在校园主干道两侧的宣传栏等区域展出,扩大照片档案选集的传播层次,深化影响力度。

需要说明的是,随着信息环境和大众获取信息习惯的改变,读图时代背景下民族高校虽然普遍开始重视照片档案的编研利用,但是由于照片档案在整个馆藏档案资源体系中尚未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不足以支撑起更深层次的挖掘和开发,照片档案的编研利用工作目前还存在着精品照片档案不足、部分照片档案的真实性有待辨识、照片档案编研内容有待深化等诸多问题。但我们相信: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照片档案这类小众化的档案利用内容必定能够发展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档案利用类型。不管是民族高校还是其他层次和类别的档案机构,也必定能够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不断创新档案利用方式,为档案利用者提供更加优质、优良的档案利用服务。

科研项目:本文为西藏民族大学校内科研项目一般项目《高校照片档案的收集管理和利用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编号:19MDY06)。

参考文献:

[1]赵屹.新媒体环境下的档案信息服务[M].上海:上海世纪图书出版公司,2015.

[2]雷欣.浅析“读图时代”的图像传播[J].科技传播,2016,8(22):154-155+185.

[3]林才女.“互联网+”时代档案利用创新的探讨[J].现代国企研究,2019(06):158—159.

[4]赵屹.读图时代档案信息的网络传播与利用——以图片社交网站与地图社交网站为例[J].山西档案,2017(03):36—40.

[5]张延冬.高校照片档案微传播服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以合肥工业大学为例[J].兰台世界,2018(08):103—105.

[6]西藏民族大学.改革开放40年——西藏民族大學毕业生合影选展[EB/OL]http://202.200.16.2/getcontent?id=54021&url=show,2019-10-31.

作者简介:李丽,西藏民族大学图书馆馆员,主要研究方向:高校综合档案管理实践。

猜你喜欢
读图时代民族高校
民族高校公共体育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高脚竞速运动引入民族类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可行性分析
读图时代”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
读图时代城市画报发展策略探析
基于素质教育视角下的民族高校逻辑学教学探索与实践
读图时代的文字符号发展
民族高校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
“读图时代”视觉传播的利弊
新时期加强民族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