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集体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研究

2021-12-17 16:39朱韵文
快乐学习报·教育周刊 2021年49期
关键词:提质增效观察策略

朱韵文

摘  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要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针对孩子集体活动中专注时间比较短的问题,如何让活动 “提质”“增效”,才能最大程度地让幼儿获得学习经验,在观察孩子的基础上,捕捉到发生在自己教学活动中重教轻学、高负低质、高耗低效的教学现象,并且找到问题,进行相应的尝试,找到了生本化课堂建构的策略。

关键词:观察;提质增效;策略

一、立足课堂,观察孩子

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追随孩子的兴趣,更关注幼儿园教学的多样性、游戏性、教学活动的生成性。但在教学中还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研究幼儿课堂,提高课堂的有效性非常必要。透过教学的片段,分析真实教学情境中存在的问题,直视镜头下的孩子们:

镜头1:语言活动《小男孩抓熊》。师:“小男孩想要去抓熊,在他面前有两个梯子,你觉得它会去哪个梯子呢?左左:去低的,小熊一定在后面。师:小男孩继续走着,他的面前有两只小熊,你觉得他会去抓哪一只呢?”淏淏:“我觉得是小的,因为它带了一个小口袋只能装小的。”阿宝:“不对,我觉得他要抓大的,他想和大熊一起做朋友。”一诺:“我觉得小的比较可爱。”孩子们纷纷说着。

问题纠结:开放性的提问,抛给孩子,怕收不起来。

镜头2:孩子们在玩着“捕光捉影”的游戏。男孩A:“我找到影子了,他从我的镜子里反射到墙壁上了。”顿时,孩子们惊叫起来:“真的是耶!”“这个飞机是我的,我还可以移动呢!”男孩B说。“这个影子怎么弄到墙上去,你能帮我一下吗?”女孩B手里拿着镜子,用小手不停地甩动着镜子,嘟着小嘴。

问题纠结:不了解孩子的前期经验,个体差异如何解决?

镜头3:《我的心情故事》美术活动。师:“请把今天的心情用好看的画笔画下来,注意动作和表情哦!先画好的可以去美工区拿一些材料装饰的更漂亮。”孩子们三笔两笔就画完了,匆匆跑去美工区拿装饰材料,发现画的动作都是直直的小人,用了大部分时间在装饰漂亮衣服裙子上面。

问题纠结:目标达成度不高,偏离了方向怎么办?

二、找到问题,进行诊断

带着教学中的困惑,需要把脉诊断找到问题所在,从教学活动遇到的一个个现象、一个个瓶颈中走出来。对以上三个片段逐一分析。

(一)错把老师当课堂主体,导致重教轻学

随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深入贯彻,尊重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体地位,越来越成为教育者的共同理念。但在实施的过程中,孩子们的主体地位往往却会被忽视,追求活动的目标、重点是否达成,预设的问题。是否把孩子们的兴趣点继续延伸,怎样将孩子们抛出的问题再抛回给他们,成为一名“有智慧”的老师。

在公开课上,一旦孩子们的答案与预期答案相符,便会速速进入到下一个活动环节中,“斩断”了孩子发散性思维,就像《小男孩抓熊》活动中,孩子们的关注点是不一样的,有的孩子认为小男孩会选择高高的梯子,因为他很勇敢,有的孩子会选择低一些的梯子,因为它安全。太多的时候,把自己的思想灌输给了孩子们,把自己作为了课堂的主体,把知识都“填塞”给了孩子们,孩子们的“主动学习”有了严重的缺失。

(二)没有注重个体差异,孩子兴趣缺失

幼儿的发展具有个体差异,每个幼儿在沿着相似进程发展的过程中,各自的发展速度和到达某一水平的时间不完全相同。在科学活动《捕光捉影》中,有的孩子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将“飞机”、“大炮”的影子投到了墙壁上,还玩起了追赶游戏。在活动设计时候,忽视了孩子们之间的差异,“光与影”是身边息息相关的,大部分孩子有前期的经验支持,在生活中玩过类似的游戏,但个别孩子能力稍弱,活动的难易程度影响着他们的兴趣。

(三)忽视学习目标,高耗低效

为了丰富活动内容,往往会为幼儿准备许多的材料,但有些材料的投入却影响了活动效率,孩子们被丰富、有趣的装饰材料感兴趣,从而将学习目标给削弱了,比如《我的心情故事》中,绘画人物的动作是需要花时间去完成的,在前期进行了表演喜悦、愤怒、难过等表情的动作,花费了许多的时间,在实际操作时却被操作材料所吸引,忽视了通过这次活动所要掌握的学习经验。

三、仔细思考,寻求策略

(一)给孩子更多说的机会

教育学家杜威说过:“教师不替学生说能说的话,不替学生做能做的事,学生能讲明白的知识尽可能让学生讲。”作为老师,应该学会倾听,给予孩子恰当的回应。在活动中,当孩子们的观点不一致的时候,要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理由,当我把更多的机会留给了孩子,仔细地倾听之后,我发现了自己的问题所在。

(二)发现个体差异,鼓励引导

1.尊重个体差异。每个孩子的兴趣都不相同,有自己能力强的地方,也有比较薄弱的地方,首先我们要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不能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在主题活动之前,我们可以将本主题中需要孩子有的前期經验罗列出来,发给家长,在闲暇时,家长们能带孩子一起进行了解。比如我们“光与影”的活动中,可以带孩子玩玩踩影子、找影子的游戏,知道影子是从哪里来的。呢?熟悉的事物往往更能吸引孩子们。

2.积极鼓励,适时引导。在找影子的过程中,看到周围小朋友把“飞机、大炮”的影子投到了墙上,着急地寻求帮助,让他们再尝试一下,能不能找到失败的原因呢?一诺和潇潇拿出镜子在太阳光下,翻折着镜子,发现了自己的飞机也投在了墙上。在教育的过程中多一点等待,给孩子多一点自主探索的时间,鼓励孩子自己寻找答案,孩子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三)化繁为简,找到核心经验

在集体活动中,需要提供丰富可操作的材料,也可以把烦琐花哨的内容化为简单有效的内容,既可以让孩子清楚地掌握活动中的学习经验,也能够节省老师准备大量材料的时间。针对活动的目标,达成目标,在提供的材料上,要有针对性的提供材料,明确完成预设的目标。

追随孩子的兴趣,在课程建设中,观察孩子,老师给予合理的支持。在生本化课堂建构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我们看到孩子主动地学习,建构的课程更丰富,活动更有效。总之,教师在了解孩子的基础上,追随孩子的脚步,才能建构优秀的有效的课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2]幼儿园课程研究丛书《经验课程,在探索中生发》.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6

猜你喜欢
提质增效观察策略
基于扁平化管理的精益烟叶生产模式的实践应用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提升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研究与探索
新形势下基层国土资源工作提质增效的思考
Passage Four